如何評價《愛情與其他魔鬼》這部小說?


愛情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增味劑。

在生活和命運面前,愛情簡直不值一提。

老馬的小說,總是有深藏的蘊意。


16.12.10
因為《百年》和《霍亂》入了馬爾克斯坑才買的這本書,更加認可《百年孤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神作。這兩部作品雖都出自馬爾克斯筆下,但《愛情》明顯沒有《百年》的大氣恢宏,可能是它時代跨度比較小??全書一百八十多頁,前九十頁一直在展現「其他魔鬼」,為後面的高潮作鋪墊,令人昏昏欲睡,而男主角直到書的一半才出現,這可能是歐美文學(和某些歐美電影)慣用的手法?直到書的後四分之一部分才明顯有《百年孤獨》之筆觸,讓像我一樣沖著馬爾克斯去看這本書的讀者在心裡嘆一聲「果然還是原味的馬爾克斯」——平靜的敘述中透著力量,現實場景的描寫裡帶著魔幻,結局永遠瀰漫著空靈的孤獨。
不可否認,這本書的靈魂是十分有重量的,除了寫人性之魔鬼,馬爾克斯還告訴我們,愛情也是魔鬼。
人性里住著許多魔鬼,是主張驅魔的掌權者混沌的是非觀,是女孩母親的自私冷漠(更根本的是女孩外祖父的貪婪狡詐),是主教對無奈現實所表現出來的懦弱和虛偽,更甚者,信仰才是人性里最根深蒂固的魔。而愛情也是魔鬼,是披著華服的那種。一開始,德勞拉因為愛情才看清了小女孩並不需要驅魔的事實,小女孩也因為愛情萌生了逃出牢籠的希望。而正是這美好的愛情,當它披著的華服被兩人的熱情燃盡,到最後恰恰成為了葬送小女孩性命的魔鬼。


被低估的一部中篇。


如何評價啊?不知道。
談談感受吧。

世間和時間都這麼巧合
不期而至的甜蜜也多
生不逢時的凄切也多
愛情是魔鬼嗎?
是那種簡單又單薄,可愛又鮮活的魔鬼嗎?
去看看吧,你會喜歡的。


看馬爾克斯的小說,首先被各種各樣的人名繞得昏頭轉向,然後被神經病人一樣的想像力搞得目瞪口呆,同時又覺得作者是一個天才,折服於文字的魔力。

這本書的情節貌似很簡單,實則被各種元素充盈,世界,宗教,家庭,人,當然最中心的是愛情。作者平鋪直敘講完一個帶有魔幻色彩的故事,讀者則可以從各種角度去理解,去思考。

喜歡的人,會一次又一次重讀,不喜歡的人,通讀一遍都很難。


他的靈魂披上了對抗氣餒的盔甲。可還是被魔鬼打敗了


是一個妹子送給我的成年禮物…超級喜歡~覺得馬爾克斯《愛情和其他魔鬼》和大仲馬《黑鬱金香》很像。淺略說下…
1.宏大歷史背景。前者宗教法庭壓迫,後者政治革命變局。
2.主題回歸共同話題。愛情、自由、生死。
3.情節推進模式。由歷史背景,由平鋪直敘,轉入戲劇衝突,張力強。
4.人物形象鮮明。通過細節和側面描寫塑造人物性格特點,善用對話、心理描寫。
5.設定都是「越獄」。容易把握小說節奏,且很扣人心弦…
兩部都是很成功很感人的小說,較《百年孤獨》或《基督山伯爵》更為冷門,但功力不遜這兩部知名長篇。


只看過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愛情與其他魔鬼是第二本書,完全沖著第一本書的強大氣魄去的。看完愛情與其他魔鬼,震撼於作者的視角,從百年或千年的歷史去看待一段愛情,會發現它輕如鴻毛,但是當事者的體驗卻可以幸福如在天堂或痛苦如在地獄。
對於我們這些讀者,可能也給我們一個啟示:你的感情經歷不是唯一的,只是是這繁繁星空的一點。若遇到不開心的時刻,放大自己的內心,強化自己讓自己開心幸福的能力。


「凡事幸福無法治癒的,任何藥物也都無法治癒。」金句,唉,又是金句。

《愛情和其他魔鬼》,這本書除了書名起得太好之外,基本乏善可陳,倒可一窺馬爾克斯的氣虛短板。《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由於有幾乎編年史式的龐大骨架做支撐,層層疊疊的花瓣繽紛堆積,目不暇接之下,讀者是來不及翻撿出其中有諸多凋敗灰暗的蕊葉。一旦剝離了時間長度,聚焦於事件本身的哀喜跌宕,就發現故事整個講得匆忙而散沙,莫名其妙地轉折、插敘、收煞,愛恨親疏莫名其妙就發乎情止乎禮了。人物一個個塑造得太飽滿,都開始自說自話,結果是作者還沒失去耐心,作品裡的人物先自顧自地失去了耐心。

他的中篇小說,或者說不太長的長篇,存在著同時缺乏故事延展性和集束性的怪毛病。長篇的史詩式寫法在這裡四處碰壁,鼻青臉腫里外不是人。當人物浸潤到「竹林中」的獨立存在,而並非要拼湊上帝視角的「竹林中」故事演繹時,必然是處處蜻蜓點水,而沒有一個角隅認真地開出這夏天的一朵荷花。

短篇小說情節太完整、中篇小說人物太多且太飽滿,可並稱為敗壞閱讀體驗的兩大糟心事。

《枯枝敗葉》簡直慘不忍睹,不忍再提。《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他最好的作品,每句話都水光瀲灧自晴美諧趣、擲地有金石嘆息聲,而這「貧賤夫妻百事哀」凄美荒誕自我解嘲的美好小說,卻是寫給他的情人的。馬爾克斯的愛情,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

馬爾克斯的小說里,到處有愛情,到處沒愛情觀。雖說讚頌,終究是悲哀底色,在他的筆下,愛情彷彿只有墓志銘而鮮有通行證,倖存的愛情都彆扭。《百年孤獨》有點自暴自棄,《霍亂時期的愛情》甚至已經三觀不正……這可能是作者自身百花叢履歷的鏡像。正如《愛情和其他魔鬼》裡面的段落:

「這些天里,女孩問過他(指她父親),是不是真的想歌里唱的那樣,愛情能戰勝一切。

「『沒錯』,他答到,『可你最好別信。』」

終究狼奔豕突、進退失據。馬爾克斯問了一圈,發現答案站在原點,且擺一張冷嘲熱諷的四世同堂苦瓜臉。對待月有陰晴圓缺的概率事件,藝術家們總是太認真了一點。

此事古難全。前車之鑒畢竟難有切膚之痛,今人總要親自摔一跤才罷休。話說回來,人活著,不就是為了這點意思。把飲食男女來切磋、琢磨。


在魔鬼的注視下,愛情最終沒有死裡逃生。


更多的是無奈和孤獨,侯爵的愛情,貝爾納達的愛情,德勞拉的愛情,瑪利亞的愛情,最後愛情成了魔鬼……

你知道上帝是誰嗎?
真是諷刺……


推薦閱讀:

百年孤獨里何塞阿爾卡蒂奧怎麼死的?
《禮拜二午睡時刻》的扉頁上寫著:獻給神聖的鱷魚如何理解?
馬爾克斯《咱們鎮上沒有小偷》?
《百年孤獨》到底哪裡孤獨?
馬爾克斯和馬克思是什麼關係?

TAG: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