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息法冥想,意念不集中,何解?

最近改用觀息法冥想,進入狀態前(大概冥想1-10分鐘時)感覺意念很可控,很專註。
但一進入狀態(10分鐘後),意念開始模糊,出現各種幻覺和記憶碎片。
意識開始模糊,意念控制力下降,無法集中注意力,聚焦意念。
問一:這現象正常么?
問二:我該怎麼辦,任由意識消散,還是堅持集中注意力?


正常。
當注意力跑掉後,再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發現跑掉了就再拉回來。

不要對抗,接受注意力從呼吸上跑掉的事實。

當你發現注意力從呼吸上跑掉了,接受呼吸跑掉的事實,注意力會自然回到呼吸上。

隨著練習的深入,你會發現妄念如雪花一般從心中冒出,不斷的衝擊你。而你要做的就是集中注意力觀察呼吸,不去理會妄念,發現注意力跑掉了,就再拉回來。

注意力跑掉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有些時候一分鐘要跑好幾次。對於第二次參加十日內觀課程的學員來說,他們練習的標準是,盡量對呼吸的進入進出保持持續不間斷的覺知,一分鐘以上。


十分鐘,題主很厲害了啦。其實,沒有道理是觀息法冥想意念不集中,我們平時就不集中、散亂而不自知。meditation只是幫助我們覺察到這一點,有雜念再正常不過了,注意到雜念拉回到呼吸,繼續呼吸就好。

其實,meditation是mind exercise,就像跑步,這種身體的鍛煉,跑一會跑不動了,很正常。在無厭煩、無恐懼的情況下,當然只有保持練習,不斷練習才會有進步啊。

但是,無論如何,都需要有老師、同學一起,才能確保自己不會走偏。


謝邀。

這一現象是正常的。

控制力下降的時候,也無需去刻意控制,讓這些念頭自然流過就好。

意識消散的話,我不太了解你的整體情況,無法給出明確的判斷和解決方案,只能說,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順其自然。


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如是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于山林。見大芭蕉樹。[月+庸]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 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余身分
永棄丘冢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關鍵是要在觀息之前先建立正念

五十四、入出息相應 (一)一法品 1、一法經
上一頁 目錄頁 下一頁
  起源於舍衛城。

  在那裡,……(中略)這麼說:

  「比丘們!當一法已修習、已多修習時,有大果、大效益,哪一法呢?入出息念。

  而,比丘們!當入出息念如何已修習、如何已多修習時,有大果、大效益呢?比丘們!這裡,比丘到了林野,或到了樹下,或到了空屋,坐下,盤腿後,挺直身體,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後,他只正念地吸氣、只正念地呼氣:

  當吸氣長時,他了知:『我吸氣長。』或當呼氣長時,他了知:『我呼氣長。』

  當吸氣短時,他了知:『我吸氣短。』或當呼氣短時,他了知:『我呼氣短。』

  他學習:『感受著一切身,我將吸氣。』他學習:『感受著一切身,我將呼氣。』

  他學習:『使身行寧靜著,我將吸氣。』他學習:『使身行寧靜著,我將呼氣。』

  他學習:『感受著喜,我將吸氣。』他學習:『感受著喜,我將呼氣。』

  他學習:『感受著樂,我將吸氣。』他學習:『感受著樂,我將呼氣。』

  他學習:『感受著心行,我將吸氣。』他學習:『感受著心行,我將呼氣。』

  他學習:『使心行寧靜著,我將吸氣。』他學習:『使心行寧靜著,我將呼氣。』

  他學習:『感受著心,我將吸氣。』他學習:『感受著心,我將呼氣。』

  他學習:『使心喜悅著,我將吸氣。』他學習:『使心喜悅著,我將呼氣。』

  他學習:『集中著心,我將吸氣。』他學習:『集中著心,我將呼氣。』

  他學習:『使心解脫著,我將吸氣。』他學習:『使心解脫著,我將呼氣。』

  他學習:『隨觀無常,我將吸氣。』他學習:『隨觀無常,我將呼氣。』

  他學習:『隨觀離貪,我將吸氣。』他學習:『隨觀離貪,我將呼氣。』

  他學習:『隨觀滅,我將吸氣。』他學習:『隨觀滅,我將呼氣。』

  他學習:『隨觀斷念,我將吸氣。』他學習:『隨觀斷念,我將呼氣。』

  比丘們!當入出息念這麼已修習、這麼已多修習時,有大果、大效益。」


試答 建議您看《無相念佛》這本書,《楞嚴經》第五卷《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憶佛念佛』更適宜現代煩雜的社會環境下修學,這是個禪凈融通的方法,每日上下班路上都可以修習,有時說話時憶佛念仍可以持續,加之每天堅持無相拜佛,許多師兄師姐精進練這個功夫幾年,就可以進入參禪看話頭的階段


持戒一段時間。

不能保持對呼吸的專註,本質上是有其他的念頭引起的慾念大於呼吸的慾念。持戒可以削弱雜念的影響力。

另外除了觀呼吸,平時住行坐卧都可以練習專註力。


意識跑了就關注跑了的意識~分心了就關注你分心了的心


題主可能過於刻意使用意志力去控制自己的大腦去冥想,練的是如何意志力與專註力量。而不是想辦法練習如何進入自然而然的冥想,如何自然而然的去冥想。隨著人類有限意志力的消耗,所謂的冥想便自我瓦解了。冥想本質是為了練習人類對於自我精神力量更好的支配與調用,讓人可以更好的使用自己的大腦與身體,更加行雲流水的使用精神力量。


觀息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觀息,一種是把注意力放在觀察觀息時的變化與狀態上,這個方法有點像把四念處和觀息結合,雖然是結合但上手還是比觀息容易些,可以在這方面做好後再逐漸轉移方向,過度到觀息的課題上。這只是個人淺薄經驗,不堪挑剔。順便一提,這個方法是我在思維善智比丘說觀息應該將精力放在鼻下虛空時想到的,或許有人能更準確地得出更好的結論。


做清明夢的狀態嗎 ?


不是很能理解你的進入狀態是什麼樣的,我至今只是遇到跑神的問題,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後再把注意力拉回來就可以。


推薦閱讀:

如何觀得自在?
冥想與發獃有什麼區別?
面對痛苦時如何保持正確的禪修態度

TAG:瑜伽 | 內觀 | 冥想 | 瑜伽冥想 | 正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