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活的太真實的話是不是會沒有朋友?

生活中太真實的活著,說話不拐彎兒做實事兒太較真。認為付出與回報是一樣的。嚮往公平的生活。


渣機純手打 輕噴 謝謝……

希望能夠生活的真實是非常正常的。你也被這方面的問題困擾著,但真實的定義是什麼? 「說話不拐彎。」真的是真實嗎?

百度百科上關於真實的定義是「真實的東西有真實的感受,無論外界情況如何,無論享樂,還是受苦。感受的不在是現象,而是本質,本質也是同樣的存在,理應能讓人們感受得到。」

在這裡「真實」我們應當理解為一種對於自身的要求。不喜歡一味的隱藏自己的本來面目,不喜歡用無數的謊言來充斥自己的生活。保持真實的自己,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是我理解的真實。

「說話不拐彎」這真的是真實嗎?這不是真實,這是不會顧及他人感受。保持真實並沒有要求你知無不言,說話委婉也不一定就是不真實。

舉個例子:題主你養了一盆花,你非常的喜愛這盆花,每天都花費大量精力在這盆花上,查閱資料,買花盆,挑選肥料,任何可以想像的到的工作你都做了。終於有一天花開了,你激動的找到朋友向他展示你的成果。而他卻直截了當的告訴你「這花很難看,我一點也不喜歡。」請問此時的你是什麼感覺?此時的你會覺得你的朋友是「說話不拐彎」還是「真實」?也許你的朋友真的不喜歡你種的花,但是他完全可以換一種說法:「雖然我不是非常的喜歡這個樣子的花,但是我覺得你養花下了很大的功夫,非常努力,所以衷心的祝賀你可以取得這樣的成果!」這樣的說法在保證了自己表達真實的同時,也對朋友的努力做出了肯定,這樣的回答不是更好嗎?所以「說話不拐彎」不等於真實。

接下來再看「做事太較真,認為付出與回報是一樣的。 」看到你的描述我感到題主你已經開始產生了比較樸素的價值交換觀。但為什麼說是樸素的呢?
有句話叫:「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別人。」這個在心理學中被叫做「黃金法則」 。題主你的看法和這個比較類似,有一點不同那就是你和這個觀念對調了一下,也就形成了我們所謂的「反黃金法則」,即我對別人付出了多少,別人就必須給予我多少回報。

關於黃金法則百度百科上主要描述有三大原則:
1.相互性原則
人際關係的基礎是彼此的相互重視和支持。任何個體都不會無緣無故地接納他人。喜歡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前提,人們喜歡那些也喜歡他們的人。
2.交換性原則
人際交往是一種社會交換過程,交換的原則是,個體期待人際交往對自己是有價值的,即在交往過程中的得大於失,至少等於失。人際交往是雙方根據自己的價值觀進行選擇的結果。
3.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自我價值保護是一種自我支持傾向的心理活動,其目的是防止自我價值受到否定和貶低。由於自我價值是通過他人評價而確立的,個體對他人評價極其敏感。對肯定自我價值的他人,個體對其以認同和接納,並反投以肯定和支持;而對否定自我價值的他人則予以疏離。

「黃金規則」是心理學上一個專用名詞,不過現實中,許多人做不到這一點,而是我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應該同樣對待我,被稱為「反黃金規則」。其實深層次的道理是一個人做什麼可能會帶來他所希望的結果,但不是絕對的,做什麼事情或怎樣做,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但別人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或反應,那是自己所控制不了的。

通過這些描述題主你應該會對於黃金法則有一定的思考,「認為付出與回報是一樣的」。這句話本身沒有什麼錯誤,就和題主你希望自己能夠活的真實一樣。但當我們認為別人應當給予自己回報時,我們真的就做出了足夠的付出嗎?我們做出的付出真的是別人需要的嗎?希望題主思考一下這些。

關於題主你末尾提出的「嚮往公平的生活」,由於這個說的太過於籠統,所以沒有辦法分析,等未來題主增加了相關的解釋再說。

最後

其實不管真實也好,付出回報也好,最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多換位思考多自省反思,花香自會引蝶來。如果你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環境,那就把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但是切記切記,要學會明辨的能力。

以上都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如果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指出,歡迎大家提意見。


作者我跟你一樣的,看之前的答主的回答我覺得並沒有幫到我,想跟你討論一下。

看到你的問題就想朋友是怎樣的朋友,如果你要的是想說心理話的朋友,一個不真誠的不真實的人你敢說嗎,你有興趣說下去嗎?

我舉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同事,他幫我挺多的,人也很努力,他一天到晚說給我這點工資我為什麼要努力,我上知乎就是看別人的經驗,偶爾裝一下富二代評論一下,傻逼才在上面講自己的會的東西。他挺厲害的,工作能力也很強。不知道這樣的人是不是不真實,我是一個笨的人,固執的人,我是完全不想偷懶人,

他是不是只是和我觀點不一樣所以我沒有和他聊天的慾望呢?我總是反思我自己,比如我不知道怎麼快速轉換話題。

每天我晚上十點多跑步的時候,我感覺孤獨寂寞的時候,甚至覺得死比孤獨好多了,我看知乎上那些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的「窮人」,我也努力,但我一點不為錢發愁,不為對象著急,在公司過的很舒服,學習新知識,和那個討厭的同事有交集僅僅是因為都是中國人,日本人也很好。家裡也很舒服,單身,假期買買買。

看著周圍很多認識不熟悉的人為各種爭吵,背叛親人,炫耀孩子,炫耀旅行,,追逐錢財,追逐名利,我也不是很懂。

題主,不好意思,我偏題了。你用真實,你找不到朋友了,是不是寂寞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送給題主還有我自己。人活一世,不想模仿。


你這不叫真實,叫固執
真實是要智慧的,修真修真,真實是要靠修出來的


真的同感,覺得自己無愧於朋友,但是最終缺覺得自己沒有朋友。


你得分清楚你是真實, 還是情商有問題。
跟不拐彎沒什麼關係,就算你不拐彎,你的表情,語氣,姿態,肢體語言都會影響同一句話產生的效果。
真誠不代表會讓人感到舒適。真誠的讓人更好接受也是需要技巧的。


推薦閱讀:

「心理諮詢師」的職業瓶頸可能有哪些?
我的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我的心理醫生,這樣可以嗎?
諮詢師出現了心理問題,督導對其處理的方式,與處理普通來訪者的方式相同嗎?
網路心理諮詢存在哪些潛在風險,如何規避?
現在推廣的心理劇有它原本的治療作用么?

TAG:心理 | 人際交往 | 心理健康 | 心理諮詢師 | 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