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裡RDA、DRI、RNI、AI都是什麼意思,那個是營養素推薦量?


感謝邀請。

RDA(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意思是「推薦膳食營養供給量」,就是推薦我們該吃多少營養素。這個詞,其實是個老概念,現在已經不用了。


1994年之後,RDA被一個新的概念取代,叫DRIs。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的意思是「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是從RDA演變過來的,包括RDA,但比RDA內容更全面。而且,RDA一般是為預防出現臨床缺乏症而制定的推薦量。DRIs在RDA的基礎上,還考慮到了降低慢性病發病風險等需要。相比起來,肯定DRIs更好。


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翻譯過來是「推薦營養素攝入量」,也跟RDA意思一樣。

AI(adequate intake)的意思是「適宜攝入量」。有些書拿AI當RNI用,其實這兩個概念有區別。AI是根據觀察和試驗獲得的營養素攝入量,RNI是根據平均需要量(EAR)算出來的。沒有EAR的營養素,用AI。AI的精確度不高,使用起來需要謹慎。


現在很多書不規範,這四種「推薦量」縮寫,經常亂用。讀者的意思,有時候我們也只能猜測。我總結一下:RDA、RNI這兩個概念最相似,基本是一個意思,都可以理解成營養素推薦攝入量。這兩個詞是前輩,DRIs是個擴展了的概念,是在「前輩」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但青出於藍,它比前輩更好用。因為它包括RDA和AI,還包括EAR和UL。EAR一般用不著,我們不用管。UL比較有用,意思是「最高可耐受攝入量」,說的是一種營養素建議的最高攝入量。超過這個量,就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


AI相當於一個不怎麼精確的RDA,實在沒有RDA才用它。


營養素的推薦攝入量,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都不一樣。歐盟有一套標準,美國和加拿大有一套標準,聯合國體系,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糧農組織(FAO),又有一套標準。中國、日本、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這些國家也有自己的RDA(或DRIs)。


RDA、DRI、RNI及AI在營養學上有什麼區別?
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題主對於營養學還是有一些興趣的,不過即便對於不研究營養學的人,在生活中也有可能會遇到這些概念,比如孕婦的鐵元素RDA是多少,嬰兒應該補充多少維生素D,還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會不會超標,這些問題的答案往往會涉及這些含有縮寫的概念,所以在這裡幫大家梳理一下。
更多營養學知識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西希營養學(xixiyingyangxue)」

首先,把看起來複雜的英文縮寫做些說明
1、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2、RDA(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推薦攝入量
3、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平均需要量
4、AI(Adequate Intake)適宜攝入量
5、UL(Tolerated Upper Intake Lever)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那麼這些概念的從何而來,又應該怎樣解讀呢?
從歷史講起,在上面這些概念中RDA的概念出現得比較早,在1941年美國政府組織營養學家制定了能量和8種營養素的RDA,為什麼會出現RDA這樣的概念呢?因為在18-19世紀科學家發現膳食中的營養素缺乏會導致某些疾病,在二戰時期,食物短缺,制定RDA的初衷是為了在戰時計劃營養補給,所以RDA是可以滿足大部分(97%以上)特定年齡階段及性別的居民對某種營養素需求量的該營養素的每日攝入量。說起來有點拗口,舉例說明,比如鐵元素的RDA對於20歲的男性是8mg/d,這意味著97%的20歲男性在每日攝入8mg鐵的情況下是不會因為缺鐵而得病的。RDA每5-10年會更新一次,而最初制定RDA的機構後來就發展成為了食物與營養委員會(Food and Nutrition Board)。

但是隨著和平歲月的到來,物質的更加豐富食物不再短缺,人們對於營養的概念也有了變化,從「不生病」到「活得好」,對於營養攝入量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比如有RDA的營養素從一開始的八種逐步發展到更多種、除了最低標準還需要有上限,所以逐漸發展除了整整一套關於營養素攝入量的數值,這一套數值就是DRIs(因為不止一個數值,所以會在後面加一個複數),包括RDA、EAR、AI及UL
1)RNI:(即RDA這兩個概念基本可以通用)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絕大多數個體(97-98%)需要量的某種營養素攝入水平。
2)EAR:是指某一特定性別、年齡、生理狀況的群體中所有個體對於某種營養素需要量的平均值,RNI是根據EAR計算出來的,比如蛋白質的RNI=EAR+2倍標準差
3)AI:當某種營養素的相關研究資料不足無法計算出EAR時,只能通過觀察獲得某種健康群體的營養素攝入量,所以AI是低配版的RNI
4)UL:是某營養素或食物成分的每日攝入量安全上限,是對健康人群中幾乎所有個體都不會產生毒副作用的最高攝入水平

最後特別指出一些關於DRI的常見誤解
1、DRIs對於每一年齡、性別及不同營養素均有不同值,所以實際上是一小本書或幾個大表,不是一個簡單的值
2、適用對象是健康的個體,而不是本身有營養相關疾病的人
3、有些營養素未制定可耐受最高攝入量,主要是因為研究資料不充分,並不表示可以隨便吃哦
比如對於維生素A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人RDA就不同


題目中給出的幾個量來自不同國家膳食推薦標準。
DRI,RDA, RDI 分別是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的推薦營養素攝入量。紐西蘭各項標準與澳大利亞一致。
DRI: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RDA: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
RDI: Recommended daily intake
最後AI(Adequate intake)是美澳通用的一個量,是在沒有足夠數據確定某個營養素的推薦攝入量時的一個估計量。

參考文獻:Nutrition: a lifespan approach (Langley-Evens, 2012)


我不是專家,僅根據《Understanding Nutrition》(2011, Wadsworth Publishing)一書概括重述其核心意思:

DRI,是各種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一組值。這些值由四種數據組成,就是EAR,RDA,AI,UI。所謂的「參考」(referece),就是指參到(refer to)得出這些數據的或嚴格或欠嚴格的理由。
RDA(RNA),需要與EAR聯繫起來。我理解它們首先都是統計量,是根據樣本推斷出來的總體參數的估計。其中,EAR相當於平均值(由於總體是正態分布所以也相當於中位數),RDA相當於2-3個正標準差。也就是說,EAR是生理特徵平均狀況的人需要的營養攝入量,而RDA能夠保證大部分人正常生理活動的攝入量。
AI,是足量攝入量。它的含義其實和RDA是一樣的,區別在於RDA經過了有力證據的支持,而AI沒有,RDA比AI更「科學」,AI是在某營養素沒有RDA數據情況下的一個替代品。
UI,則是最高攝入量。

作為非專業人士,這裡面我覺得有兩點特別需要我們每個普通人注意:
第一,DRI中的值不是對每個人都恰好適用。就像現在的醫學一樣,這份表單也是廣譜性的。
第二,正如本書中也特彆強調,把DRI(裡面主要是RDA和AI)中的值當做最低攝入量是錯誤的。對於90%甚至可能更多的人來說,吃不到那個參考值不必然意味著你沒吃「夠」。換句話說,如果你自信你的生理特徵恰好屬於人群的平均狀況(雖然一般情況下沒人有理由有這種自信),你就應該參考EAR,而不是RDA。


推薦閱讀:

動物的血液有什麼營養價值,比如川菜中的毛血旺?
常說洋快餐是垃圾食品,中國的沙縣,小飯館和蘭州拉麵等,拋開食品衛生角度,是否算「垃圾食品」?
關於保健品,營養師自己平時會吃點嗎?
素食會使頭腦更清醒嗎?

TAG:健身 | 營養學 | 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