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路里、糖分、脂肪,三者是什麼關係?

有些貼子說減肥要食用低卡路里的食物,而有些貼子又說糖分攝入多少才是減肥關鍵。那麼到底是高卡路里的食物容易轉化為脂肪堆積,還是高糖分的食物容易轉化為脂肪?
例如100g白砂糖的卡路里是396大卡,而100g麵包的卡路里是312大卡,那麼攝入100g白砂糖和吃掉100g麵包效果是差不多的嗎?
另外追加一題,個人體質不同新陳代謝快慢是造成胖瘦的原因嗎?我們經常看到有些瘦子吃很多但不發胖,而有些人一天只吃一頓還是瘦不下來,是否因為新陳代謝快慢造成?如果是,那如何儘可能增快自身新陳代謝速度?


高卡路里食物,可以叫高能量密度食物,這類食物當中就包含高糖食物。

但還有一類高能量密度食物就是高脂肪食物,這是減肥最可怕的敵人。

高糖食物容易發胖,跟胰島素有關。高糖食物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多,胰島素本身屬於合成代謝激素,會促進糖類合成為脂肪。另外,高糖食物容易造成胰島素飆升,之後出現反彈性低血糖,低血糖容易誘發食慾,促使你吃的更多。

所以,含有100克碳水的粉條和百麵包,理論上說還是後者更容易讓人發胖。後者血糖指數要遠遠高於後者。

但高脂食物,可能更容易胖人。脂肪的單位熱量就比碳水化合物高一倍多。而且食物脂肪傾向於直接轉化儲存,生熱效應小,且跟攝入量不成比例。糖類和蛋白質,攝入量越多,產熱反應消耗的也越多。脂類食物卻不是這樣。所以,除非整體熱量攝入較低,否則食物脂肪容易大比例地直接儲存為身體脂肪。

總結一下,減肥,最好不要吃高能量密度食物。如果吃,寧可吃高糖食物,也不要吃高脂食物。尤其是對運動人士來說,高糖食物雖然是高能量密度食物,但吃的恰當,配合運動,還有利於運動和健康。比如保證甚至增加肌糖原的儲存,維持肌肉比例等。

再說下肥胖的原因。基礎代謝較低是一方面原因,其實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目前這個領域的研究也還沒有結論。總結一下,為什麼有些人吃不胖,有些人一吃就胖?有這麼幾種可能的原因。

總體來說,25%-40%的肥胖取決於遺傳因素。在某些環境下,遺傳因素的比例可以提升到70%。

父母肥胖,孩子肥胖的幾率也升高。有研究稱,父母有一方BMI大於等於30,孩子成年後肥胖的可能性比父母不肥胖的兒童高2倍;父母BMI大於等於35,孩子成年後肥胖的危險為3倍;BMI大於等於40時為5倍。

現在有很多跟肥胖有關的基因突變被發現,這些知識我們不展開說。總之擁有易胖基因的人容易發胖。

還有一個跟肥胖原因有關的理論,叫「設定點理論」。設定點理論是說,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胖瘦調節器,位置在下丘腦深處。這個調節器,會給每個人設定一個體重範圍,超過或低於這個量,調節器會自動調節,讓你的體重回到設定好的值。

意思是說,人的胖瘦,好像體溫一樣,受身體的精密調節。給你設定的體重低,你就怎麼吃都不容易胖,身體會通過提高靜息代謝率(RMR),提高儲脂酶等一切手段,讓你的體重回到設定點。比如研究發現,人體重減輕時,脂肪細胞會自動提高儲脂細胞酶的水平,加速脂肪的合成。減肥前越肥胖的個體,隨著體重減輕,這種儲脂細胞酶升高的也越多。

還有一個經典的實驗,也很能說明問題,這個實驗研究了6個肥胖男人31天的體重變化和RMR情況。發現節食不僅會降低RMR,並且RMR降低的百分比比體重降低的百分比要大。也就是說,節食,體重下降,RMR下降更多。通過節食,想減去脂肪,會越往後越難。

好消息是,設定點理論還認為,定期運動可能會降低體重設定點,把你從胖子命,改成瘦子命。而且,抗阻運動導致的瘦體重增加,無疑也會提高RMR,改變體重設定點。

近幾年有個新概念,也很受人們關注,叫Sarcopenic肥胖。各種翻譯都有,我們可以稱其為肌減少性肥胖。以前都知道,隨著年齡增大,人的肌肉量會逐漸減少,影響RMR,進而使人肥胖。

Sarcopenic肥胖理論還認為,除了肌量減少會引起肥胖,肥胖也會反過來引發肌肉量減少,進一步加重肥胖。這樣就形成一個循環:肥胖者,肌肉加速減少,脂肪加速增多。

Sarcopenic肥胖的原理是說,脂肪組織,尤其是內臟脂肪會產生炎性細胞因子,加速肌肉分解。肌肉分解又進一步促進肥胖。一項來自加拿大近千名樣本的研究也支持了這種觀點。


樓上講的很詳細的。我覺得你要減肥,攝入的熱量就要小於消耗的熱量。在這個前提下,建議你少吃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多吃低GI的食物。


推薦閱讀:

腿舉和深蹲的區別在哪?
問健身大神,這兩種減肥方法哪個效果更好?
有輕微頸椎病和腰肌勞損的人,健身時要注意什麼?
健身房中的練功能性訓練的人多麼?
去健身房總有私教來找我賣課,怎麼拒絕?(價格一個月2400,12節課)

TAG:健身 | 減肥 | 卡路里 | 脂肪 | 減肥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