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英國150多年的統治,香港會像今天這麼繁榮嗎?

我並沒有崇洋媚外,只是想客觀聽取一下分析。


最簡單的說法,是英國人創造了機遇,而在港華人把握了這個機遇。缺少英國人不可以,缺少華人也不可以,香港之所以成為今日的香港,兩者缺一不同。

沒有英國150的殖民統治,香港不單沒有今天的繁榮,香港這個地方更加不會存在。然而,若然香港不存在,今日同樣繁榮的深圳也不會存在。歷史沒有如果,香港能夠從開埠時的小漁村發展至今日一座繁華的都市,英國人的的殖民統治的確功不可沒。但香港之所以能夠成為今日的香港,「中國人」的民族特性也是當中的關鍵。

英國對香港150年的統治,當中有不同的階段。最簡單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我們先稱之為「香港割讓」或「香港開埠」,這段時期由1842年至1898年為止。這裡的「香港」包括今日的香港島,及九龍一帶。

(1842-1898)

從地圖上可以看見,第一階段的香港實際面積不大,而且香港島的地勢以山坡為主,故當時英國人只是把香港當成一個和晚清中國貿易的中轉站。

值得留意的,是當時英國陸軍對香港的描述:
「細小、荒蕪、不衛生、沒有價值」
「比非洲的獅子山更差,因為更不衛生而且離英國更遠」

研究香港史的學者都指出,由於香港濕熱的氣候環境容易滋生蚊蟲,英國在統治香港的初期便出現大量士兵患上傳染病的情況,當時英國不打算發展香港。

香港開埠初期的經濟發展得善於鄰近的廣州,同時,香港開埠以後,很多華人陸續移居至香港。第一次有規模的移民潮,是太平天國時期。然而,這部份由於手上沒有數據,故暫且不作討論。

這段時期,香港尚未具備成為國際城市的條件。一方面,割讓予英國人的土地面積不大,且地理環境不佳,局限了香港的發展;而另一方面,香港人口不足,地方工業不可能發展。在這個情況之下,當時的香港只是英國眾多殖民地之一,並不扮演太大的角色。

(1898-1949)

第二階段由1898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

1898年,英國政府和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即由1898年7月1日起,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方及附近二百多個離島,合共99年,直到1997年為止。這亦是香港97年回歸的法理依據。

第二階段,香港對於中國、英國以至世界的角色越見重要。一方面,香港成為晚清時期中國革命份子的大本營,大量反清華人聚居於香港,除了孫中山之外,比較有名的革命份子是楊衢雲(張學友曾經在電影《十月圍城》中扮演這個角色)。

(楊衢雲無字墓)

於英國而言,由於遠東局勢漸漸不穩,香港除了中轉港之外,更成為了英國在遠東具戰略地位的城市。滿清滅亡以後,直到民國時期,香港渡過了短暫的平穩期。

然而,由於日本侵華,中國局勢再次不穩。大量難民開始南下,部份輾轉來到香港。然而,香港最終亦無法逃過日本的侵略,香港於1941年12月25日(香港的黑色聖誕日)被日本佔領長達3年8個月。

(約三千人於日治時期被送入赤柱拘留營,全部是平民,多為政府公務員、警察和英國公司的要員。)

(題外話:日據時期的香港歷史往往被忽略,但這段時期影響了香港之後的發展,包括華人與英國人的關係。與日本皇軍相比,當時的華人更親近英軍,亦有很多移居香港的華人協助英軍作戰,網上有不少相關資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查找。這段時期頗值得大家研究)

由於世界大戰的爆發,香港的經濟發展停頓。日據時香港人口更呈大幅度的下降,剛剛起步的工業受挫。混亂的局勢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

(1949-1997)

1949年至1997年,確定了香港成為今日世界上其中一個最繁華的城市。當然,香港或者如此問:如何評價「香港正在淪為二線城市」的說法? - 社會所言,最終會淪為二線城市,但這是後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以及中共對待香港的態度,確定了香港日後的騰飛。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在當時是有能力收回香港的,但當時香港對中共並沒有特殊的價值,且收回香港的代價大於得益,故中共最後選擇由英國人繼續管治香港。那時的香港,作用類似於金門,是國際博弈的技巧。英國基於他在香港的利益,成為西方勢力第一個承認中共合法管治地位的國家。某程度上,中共當時放棄收復香港,是加強了他在國際上的地位。

1949年起,中國大陸的政治局勢極為複雜,大量政治話題至今仍未解禁。

首先,韓戰時期,雖然香港屬於英國,但美國擔心香港會成為中共輸入戰略物資的地方,曾對香港實施禁運。這政策對當時的香港打擊十分大,經濟發展再一次停滯。

隨後,由於中共各種政策失誤,中國大陸南部地區開始「大逃港」。這段時期對香港經濟發展極為重要,一方面大量廉價勞力湧入香港,為香港短暫的工業發展提供機會。那段時期,香港的輕工業在世界十分聞名,有所謂made in Hong Kong的品牌。玩具、膠花等工業養活了一整代香港人,香港所謂「獅子山精神」,就是這段時期被提出。

英國人管治對香港的重要性,在67暴動後真正呈現。67暴動之前,英國香港政府並不關心香港民間的發展,香港低下階層的生活,主要由華商及外國教會支持。例子包括東華三院,及很多由教會主辦的學校。這些組織對於香港發展貢獻良多,至今仍有為數不少的中小學是由外國教會投資開辦的。

67暴動後,英政府意識到管治香港的重要性,才開始大量投資基礎建設,以及增加社會流動性。然而,相比各種基建,設立廉政公署的影響最為深遠。50、60年代的英屬香港,貪污問題極為嚴重。電影《歲月神偷》亦有所描述。自廉署成立後,香港在極短時間由貪污走向廉潔,成就可以用奇蹟來形容。而廉潔的政府,是香港走上繁華之路的關鍵。

回到這條問題:如果沒有英國150多年的統治,香港會像今天這麼繁榮嗎?

我會說,英國對香港的管治提供了目前香港繁榮的基礎部份。早期英政府對香港地理的投資,包括對香港的地理規劃,使香港能衝破自然地理氣候限制,各種去水排污的規劃,為日後的香港提供了發展基礎。60年代英政府對香港管治方針的轉變,則為勤奮的華人提供了無限的可能。由於制度清晰,各種民商法案有例可援,港英政府為香港華人提供了一個公平的平台,互相競爭,使香港成為當時的四小龍之一。

然而,不得忽略的,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所創造的機遇。由於鄧公在深圳設經濟特區,港資能在內地設廠,「前店後廠」的發展模式使香港成功由第二產業轉型至第三產業,在這個情況之下,中國大陸對於香港今日的繁榮亦有莫大貢獻。

這條問題的延伸,是今天中港兩地的矛盾,或香港於中國的角色。嗯,但這方面就不好說了,就讓市場經濟慢慢競爭好了。我,還是繼續刷知乎看段子好了。


英國殖民說事情,因果倒置!
是地理位置、是中西方經濟文化碰撞的歷史大棋局中結的果實。
英國人選中了香港是香港的幸運。
回頭該說為啥會選擇它?地理位置,還是機緣巧合?當年英國選擇香港,澳門選擇葡萄牙,日本選擇琉球 台灣,而後的遼東半島 朝鮮半島都是有依據的。
選擇它後,英國做了正確的事情,在港華人做了正確的事情。這是前幾十年。
其中一些直接原因有,抗日前的大上海遠東第一城市,抗日時期遷往香港一部分,解放戰爭後期,又去了一大部分。這兩部分可是民國中的精英。
以一國半數精英,聯駱中西之紐帶。不能成就千禧年那時候的國際地位,才可叫做奇怪。
最近十年在港的香港人做的就不太對了。


看印度啊。非洲還有那麼多殖民地呢。


先拋觀點,沒有英國曾經的殖民統治,今日的香港不一定是一個國際級的大都市,但肯定也會是一個極發達的城市,不會差於今日的廣州多少。
香港在英人開發之前為什麼是個不毛之地?不是因為環境惡劣,不是因為面積狹小,不是位置偏安一隅,僅僅是因為:海禁。
英國人不是傻瓜,看地圖可知,香港佔據的是珠三角出海口的最佳位置,而中國出口到東南亞,也基本會經過香港,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港,實在是停靠大型輪船的天然良港。
只要中國不像今日的朝鮮一樣閉關鎖國,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一定會崛起,那麼其出入口的產品必定相當大部分要經過香港。過去百年的海上運輸業發展,各國之間的貿易激增,作為南中國海的良港之一,香港也一定在中轉港中佔一位置。
因此,香港即便沒有英國統治,開禁後也應該可以到達珠三角第二大城市的地位。


英國統治了英國多少年,現在英國繁榮嗎?


大陸開放前香港的四大產業支柱:玩具,成衣,手錶,電子。都是勞動密集產業,皆大逃港的奴工支撐下來。


沒有上海的封閉,哪有香港的份兒。
香港只是撿個漏兒而已。
不屬於你的,終究不是你的。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再添一句:當年天津都妙香港。


香港為什麼會繁榮,你得看香港從什麼時候開始繁榮的。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割地賠款,開埠通商。割地就是香港島,開埠就是上海灘。然後大家的記憶里剩下什麼了?一定是以虞恰卿為首江浙財閥和以杜月笙為首的上海望人。想當年十里洋場,夜夜笙簫,哪有香港什麼事,所以從割讓香港到抗戰結束,香港就沒什麼出名的資格。大家對香港的記憶是什麼呢?顯然是80年代的港颱風潮啊還有什麼?李嘉誠,滙豐銀行,金庸小說,四大天王,李小龍。大家看一下這些事物的背景是什麼年代。1949大陸更換政權之後。。。。。。。對就是這個時間節點。
所以我認為香港繁榮的第一原因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大陸被西方世界封閉隔絕,香港成了唯一的窗口,這個窗口連接著整個大陸和西方。窗口一次,無用多說,大家自然明白。所以78年改革開放後,香港這個窗口之地更顯優勢。
英國既然管理著香港,那麼香港的繁榮千說萬說是怎麼也繞不過去英國的。香港這個地方幸虧是英國佔領,如果是美國,或者日本,再或者小國葡萄牙都不可能達到如此的輝煌。二戰結束後,英國是漸漸失去過去的世界霸主地位,但是倫敦依然是世界第一的金融中心,英國的銀行滙豐也可以從上海遷移到香港,英國可是50年代最早承認新中國政權的一批西方國家之一。至於英國政府管理香港如何好什麼的,真心沒覺得,畢竟英國民主傳統由來已久,雖然在香港設置了總督一職,可是起作用的還是港人自製民主。


如果沒有中國50-60年的閉關鎖國+改革開放,香港會像今天這麼繁榮嗎?


要是這麼說我覺得不公平,那如果沒有滿清入關,說不定現在中國更發達或者沒有了呢,這個沒辦法假定的,時間是線性的是因果的,你不能把一段單拿出來然後改造再放回去,這個做不了實驗,不過香港能有今天一定是是英國人的功勞,他們治理的很好不假,但是他們也收益了不少的東西也不假,除去掉民族團結中國統一的說法,單論商人的角度,大家都沒賠,甚至是英國大賺,本來你做的就是無本的買賣,借雞生蛋,現在蛋都給你了,雞還回來不過分吧,而現在香港提倡的普選之類的中央沒辦法去干預多半也是因為國際社會都在看,中國政府的執行力,香港過去什麼樣,回歸後什麼樣,大家都有目共睹,中國不可能讓香港亂,所以要什麼給什麼,提倡什麼就是什麼,容忍度達到最大,也是在堵國際社會所謂的一黨獨裁沒有民主的論調,所以150年香港輝煌過,但是150年後我覺得香港依然輝煌下去,他更像是一個試點單位形象崗之類的。所以歷史這東西還是別假設,太多的可能性會讓你找不到方向.


香港能繁榮是因為在英國統治時期,香港是唯一一個離大陸這麼近的與西方世界對接的地區,香港在一段時間事實上成為了與中國聯通的唯一通道,所以香港才能背靠著中國這個大市場繁榮起來,現在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步開放,香港的通道作用也日漸沒落,所以近期的衰退也是意料之中的,所以是不是英國統治沒什麼關係,只要是西方主流國家統治著香港就能繁榮起來。(澳門的話面積實在是太小了)


歷史不是沒有「如果」,而是如果你一定去談「如果」的話,對歷史哪怕再小會改變也會觸動到全球各個時期經濟、政治、文化中的某些變數,而這些變數一旦改變又會引起其他變數的改變,呈幾何倍數擴散,規模之大幾乎不可能推演下去,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當年英國如果沒有殖民香港,也許奧巴馬現在是非洲來華務工黑人中的一員,穿著大拖鞋,凝視著珠江河陷入沉思,深藏功與名。


2012年去舟山找朋友玩
坐在海邊賞景聊天,看著海面上停泊的軍艦
我說:你們小舟山一破島還有這樣高大上的東西啊
我同學說:
你不要小看我們舟山,我們這邊都流傳一個故事,當年鴉片戰爭失敗,英國要割島,首選舟山。當時的舟山官員泣血上書朝廷,舟山不能割!地理位置太重要,位於長江口,往北20公里是南京,往南20公里是寧波,要是英國人在舟山架起炮台,等於往中國的腹部插入一把尖刀,那麼我們離亡國不遠了。
皇帝聽了有道理,就把那個山高皇帝遠面積與舟山差不多的小漁村割讓了。。。

舟山人民恨死那個官員了,不然舟山就是香港,寧波就是深圳,杭州就是廣州了,我大溫州就是東莞了。。

當然,這應該是一個酒桌謠言,卻可以回答題主,應該類似於現在的舟山水平。


沒有大英,香港絕無可能繁榮。
香港若一直是中國領土,那作為廣東的一塊土地,命運與廣東綁定。廣東和平則香港和平廣東戰亂香港也難逃一劫。
香港開始繁榮主要是作為大英領地後,吸引了大批中國移民。從鴉片戰爭到國共內戰,每逢戰爭都有大批人進入香港避難,英國人提供了一個和平的地方,這是其一。
其二,大英提供的不僅有繁榮,還有優越的制度。這個制度從經濟到政治到社會都貢獻巨大,當然英治下也有發展不是很好的時段,但是即便是發展最差的時段,香港的方方面面也比一界之隔的中國好了不知道多少倍。百多年來總是中國難民湧入香港,從沒見過香港難民去中國避難的。說香港「殖民地」「二等公民」的人,先想想為什麼殖民地二等公民過的比獨立自主的中國居民富裕且有尊嚴的多吧


這是個嚴重的偽命題,香港繁榮與否跟英國人統治多少年關係不大。大英帝國連自己家的事情都忙不過來了,70年代還跟阿根廷幹了一把,要不是法國在飛魚導彈坑了阿根廷,英國能不能打贏還兩說,自己國家經濟也混亂,查查那年月英國國內的情況吧。
說白了,香港就像是個倒爺,整個大陸生產的的產品和國外的產品互換,在這個過程中香港富了,靠的是大陸的工廠和十幾億人的市場。如果tg在96年搞定了台灣,現在的香港估計好日子早沒了,香港就是千金買馬骨的那個馬骨。
對比一下上海和香港在解放後的變化吧,在對比下2000年後上海和香港的變化。
上海才是中國未來的經濟中心


他的繁榮是因為後邊的內地。

先佔坑,過幾天把資料找齊再補,不好意思。


中國其他地方沒有英國人統治,你可以參考澳門等地,改革開放前絕對達不到英國統治下香港的水平。


英國人的統治給了香港與大陸不同的發展機會,這只是有了個機會,然而香港的繁榮是在這個機會作為前提下,香港人自己努力的結果,而不是,他們就坐在家裡歌功頌德,英國人就把財富和知識送貨上門了。如果沒有英國人的統治,他們從另一方那裡獲得另一個機會,也不會因為不是英國人的統治而達不到如今的成就,只會相同或是更好,因為使香港繁榮的主體沒有變,都是香港的每一個公民,以及通過其他途徑到達香港為香港繁榮做貢獻的人。
這就如同大陸的改革開放,改革開放讓你獲得了富起來的機會和權利,因此我們說改革開放讓我們富了起來,但是這最終導致你富起來的這個結果的是你自己的勤奮努力或是機智聰明,而不是你坐在家裡就實現共產主義了。
這個關係要縷清楚,因此你不能說香港的繁榮跟英國的統治沒有關係,那是自己騙自己,但是也不能說,就是因為英國的統治才導致香港經濟的繁榮,那是無視事實的歌頌吹捧


沒有英國人殖民,香港大概還是個小漁村,不過這跟民族優劣什麼的扯不上,真那樣了題主可能問的就是「如果英國人來殖民了,開封/鐵嶺/天水/南寧還會成為現在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嗎」


個人感覺:不是歷史原因決定的,是地理位置決定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對王安石熙寧變法的描述?
如果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巅峰时期发生鸦片战争,中国会输吗?为什么?究竟什么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如何評價曾國藩?
前秦丞相清河郡候王猛臨終前為何勸諫勿伐東晉?
如何看荊軻其人其事?

TAG:香港 | 中國歷史 | 歷史 | 英國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