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到底有多摳門?


勤儉可以養德,但摳就不對了。
像道光皇帝這樣摳逼,我也是醉了。


1、
那時,還在當皇子的道光跟他爹嘉慶去了一趟瀋陽,主要目的是為了緬懷先烈,瞻仰瞻仰努爾哈赤的人生。
然而道光看到了祖先用過的東西之後,被感動了。

是的,十分的簡樸。
他感慨萬千,回到京城,就把家裡除了床和桌椅以外的傢具全搬走了。這種事發生在帝王身上,不得不說是臣民的幸運。然而道光已經在節儉之路上飛起來了,他不吃內膳的東西,每天下午四點讓太監出宮去買燒餅。
為什麼是燒餅呢?
因為一個燒餅兩文錢。
為什麼是四點呢?
因為路太遠,等回來就六點了。

2、
道光登基後,發揚艱苦樸素的精神。
下發了紅頭文件,名為《御制聲色貨利諭》,其實就是《關於加強廉政建設及群眾路線的幾點意見》。群臣紛紛表示贊同,為道光點贊,並保持了公共場合不吃肉的良好風氣。


3、
那日,皇后壽辰,一群人來了,說是要給皇后過生日。
道光皇帝當時是在場的。
本來已經取消了萬壽節、千秋節(這倆分別是皇上生日和皇后生日)以及除夕、元旦、上元、冬至的席。
但畢竟他是愛皇后的,這日千秋節,道光皇帝特許吃席。
大家很開心,終於可以開葷了。
知道他摳,於是就都沒帶什麼禮物。
對此,道光非常很滿意。
一群人端坐,準備開飯。
都快餓死了,終於等到了飯菜,發現只有一碗白菜面。


4、
道光似乎也覺得只喝白菜面有點兒太坑爹了。
於是宣布:

由於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為了慶祝皇后的生日,我宣布,讓御膳房殺豬!

與會人員一陣歡呼。


6、
道光年京城舊貨市場異常火爆,買穿爛的衣服比買新衣服的價格要貴兩倍,這導致了做舊行業蓬勃發展。

7、
大臣在知乎上的問題:

如何優雅地與賣白菜的砍價?

如何看待曹大學士開會的時候故意露出膝蓋上的補丁的行為?
問題描述:曹大學士開會的時候故意露出膝蓋上的兩個大補丁,皇上看見以後很高興,因為皇上膝蓋上只有一個補丁。我覺得勤儉節約沒什麼錯,但這樣做真的不是投其所好么?我覺得曹振鏞如果生在昏君時代肯定就是個奸臣!堂堂帝國文人榜樣,當真不要一丁點兒逼臉么?

內務府有什麼貓膩?為什麼一個補丁能花1000兩銀子?

8、
道光忽然下令讓媳婦們認真學針線。
這樣的話,打補丁就不用花錢了。


9、
以往盛夏宮內都吃西瓜解暑。
道光下令:

西瓜太貴,喝水就行。

10、
道光:

蓋個廚房多少錢?

內務府:

六萬兩。

道光:

卧槽。。。算了,還是得讓太監去外面買!我記得前門外有個飯館有賣片兒湯的,一碗不過四十文(大約八塊錢)。

內務府:

倒閉了!

豆哥:

是,明天倒閉的。

11、
道光是愛民的。
哪裡乾旱他去哪裡祈雨。
他免了許多稅收,哪裡有災賑哪裡。
大把大把撥銀子。
他不讓多收費,說官員花費全是民脂民膏,所發詔諭,可以看出骨子裡的確想當一名愛民如子的皇帝。


12、
道光性格懦弱,能力有限,守成有餘,處變玩兒完。
道光年發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道光和英國簽訂了有名的《中英南京條約》。
但他幾十年白菜面沒有白喝:

嘉慶以後,武力不競,紀綱敗壞,教徒紛起,民不聊生。但仁宗之淳厚,宣宗之節儉,均有可稱。

==============================
更多人生勵志小故事請直接關注我,謝謝!


只割了香港島部分應該也算摳門


各位朋友晚上好,今晚出場的選手是道光皇帝。據《中國皇帝史》統計,從秦王掃六合,自稱「始皇帝」開始到清代宣統皇帝覆滅截止,有名有姓的皇帝總共有352名。這幾百名皇帝中,有的皇帝開創偉業出名,有的皇帝締造盛世出名,有的皇帝奢靡荒淫出名,而道光皇帝卻是以節儉出名,節儉到令人髮指的程度。這也是今天讓道光陛下出場的原因,向天下普及一下他的節(kou)儉(men)之道,對了他還是處女座。

按說作為一個皇帝,倡導節儉本是無可厚非之舉,但是道光帝將節儉做到了極致,超乎想像的摳門。清朝歷代先輩無出其右者,加一起也比不上。


1821年,道光帝初登大寶,意氣風發。他深諳「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所以道光帝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個節儉的帝王。在他即位之初就頒布了一條節儉倡議書《御制聲色貨利諭》,號召天下臣民一起為了節儉而努力奮鬥。開始呢大家都沒當回事,新官上任還三把火呢,何況是個新皇帝。但是,道光帝是認真的。他不僅是語言上的巨人,更是行動中的超人。他馬上就打響了節儉的第一槍,道光下令:停止各省向皇家進貢。這是一個從上至下的改革,道光帝要先把皇家打造成全國節儉模範部門。

但是進貢也是官員們互相輸送利益的通道,徹底禁止是不可能的,後來沒辦法就折中改為消減貢品數量。比如盛京(瀋陽)進貢的一種「香水梨」由每年2000個消減到200個,而且這200個梨還不能吃,得留著上供用。


歷朝歷代皇家開支都是個大金窟,乾隆爺在的時候每年把銀子花的淌海水似的,溥儀退位國政府還每年給四百萬兩白銀退休金呢?但是道光帝硬是要把每年宮廷開支縮減到二十萬兩。二十萬兩,擱以前連後宮嬪妃宮娥的脂粉錢都不夠。現在卻是皇家一年的開銷,吃的穿的用的。道光帝正式開啟了他的「摳」時代,一分錢掰兩半花,不,三半、四半。


乾隆


首先吃的方面不能鋪張浪費。後宮女子位在嬪以下的,要日日吃素,不遇慶典不得吃肉。道光帝自己也是少葷多素,每餐不過四樣菜肴。各種生日、慶典能省則省。佟佳皇后是道光帝良佐,每年的二十萬兩銀子由她打理,深得皇帝信任。公元1810,道光十年五月,這一年佟佳氏四十整歲。但是自從她戴上這鳳冠以來,沒過過一回生日。這一次道光帝下了很大的決心要給皇后準備一場「千秋」的壽宴。消息傳出去之後,後宮嬪妃載歌載舞,奔走相告。


道光帝與皇后

待到皇后生辰那天,王公貴族與眾臣均獻上厚禮恭賀皇后大壽。開席的時候他們卻傻眼了:每人桌前只有一碗打滷麵,上面鋪著稀疏的一層肉末。道光為了給皇后過壽特批御膳房宰了兩頭大肥豬。這些吃慣了山珍海味的王公貴戚們自然看不上,但是佟佳皇后卻很滿意,因為她見過比這摳門多了的道光。曾經有一次道光帝宴請勝利凱旋迴京的將領們,一共十幾個人。但是道光帝只擺了一席,牽葷帶素連主食幾個菜。一群人擠在一個桌子上都不敢動筷子,怕一筷子下狠了就見底了,皇帝就沒得吃了。車馬勞頓的將領們餓的是頭暈眼花還得陪帝王歡笑,指點江山,伴君如伴虎啊。

吃穿是人基本的兩項需求,吃的都摳成這樣,穿的摳的更厲害。道光帝帶頭穿舊衣服,衣服破了打補丁,龍袍破了照樣打補丁,節儉出了新高度。如果僅僅是一個穿著打補丁龍袍的皇帝,到後世也能流傳為一段佳話。但是道光帝他不是節儉,是真的摳門。道光帝還「衣非三浣不易」。(三浣:上旬、中旬、下旬)就是一個月換一次衣服......節省成這樣絕對是「感動清朝十大皇帝」之一。一個月換次衣服考慮過嬪妃們的感受嗎,說你是處女座的誰信啊!堂堂一國之君,跺一跺腳天下都要顫三顫的,生活質量還不如平民百姓。


對於後宮,道光還規定:嬪妃也不得穿錦繡華服。這些可憐的妃子本以為嫁入皇家可以錦衣玉食,養尊處優。可惜遇見了道光,不能吃肉,沒有胭脂水粉,連好看的衣服也不能穿了,還得天天聞道光帝身上的一身味兒。


皇帝嬪妃都穿成這樣了,下面的大臣誰敢穿的比他好。每回上朝,這滿朝文武個個衣衫襤褸,穿的是破破爛爛,上朝如乞丐集會。當時群臣之間流行的是比誰穿的更寒磣,新買的衣服不敢穿,要扔地上跺幾腳,戳幾個洞補補才能穿。有的大臣直接就去買二手的舊衣服,以致於一些舊衣店賣的衣服比新衣服價錢還貴。

除此之外,道光帝還做起了衣服的生意。他查看皇宮內庫時,發現了大量歷年各地進貢的衣料毛皮及各類擺飾,積壓如山。道光帝一看拍手大笑:「好好好!」隨即下令將這些東西變賣給各級大臣。大臣們是叫苦連天啊,這些衣飾都屬貴重之物,買了也不敢穿啊,又不捨得損壞。穿也不是,不穿也不是,十分頭疼。


道光帝是省了不少錢,可是省得錢並未用之於民。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光賠款就達2000萬兩白銀,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此摳門的道光註定不能解救清王朝於水深火熱中。道光獨斷朝綱,勤政圖治而鮮有作為,束手束腳,不敢違背先制。做過的最大決定恐怕是簽訂《南京條約》。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在圓明園結束了他那「傳奇」的一生,終年68歲,葬於慕陵。


最後補充一句:節儉跟摳門完全是兩個概念。

END


道光皇帝在吃穿上是挺摳門的,但是在一件事情上他卻顛覆了大家對他摳門形象的認知,就是在修建陵墓這個問題上。

皇帝對自己陵墓都是非常重視的,這一點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道光帝廢棄了已經完工的東陵界內的陵寢,選擇在清西陵界內重新修建新的陵寢這一行為可在清朝皇帝中顯得特別奢靡了。當時清朝的國庫科空虛著呢,打仗都沒錢,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道光帝的摳門人生,敢情您是想攢錢玩個大的呀。

道光帝在修陵寢時力求「儉約」,在東陵寶華峪工程時,就裁減了寶城頭、寶城內月牙碑亭,地宮內減廠起脊黃琉璃磚頭,金券內的經文佛像、二柱門和井上欄杆,落矮了大殿舉架,收小了石像生。感覺省了很多建築,應該便宜些吧,然而並沒有。由於其建築形式、材質結構都獨特别致,精美異常,結果是造價更高。


整個龍泉峪陵寢工程,也是裁減了諸多建築,但據查考,此陵共耗白銀二百四十多萬兩,比建築宏偉、工藝精美的乾隆皇帝裕陵還多花了三十七萬兩,比窮侈極奢、豪費無度的耗銀二百二十七萬兩的慈禧的定東陵,亦多花了十三萬兩。


慕陵採用木結構的建築形式,完全用巨石構成一處三間四柱三樓的牌坊替代三座門作用。牌坊上的瓦壠、吻獸、斗拱、椽飛、梁枋等亦不是木製,而均以青白石料精心雕琢而成,這項工藝要求精、雕刻難度大的工程,其花費遠非木刻所能比擬的。

從慕陵的建築風格上已經能夠看出道光是一位走低調奢華路線的皇帝,並且對藝術性和文化性都有自己的追求,所以在他的陵墓所用的材料都是最好的,隆恩殿和東西配殿的木架構件均為名貴的金絲楠木。

金絲楠木產於南方閩、粵、江、浙、川、貴等處,歷代帝王早對楠木建築青睞有加,不僅因為楠木防蛀功能無比,而且時時發出清香,醉人肺腑。由於多年採伐,到了明清時楠木已是十分珍貴稀少,又兼運送極為艱險,故多數殿宇只是在一些重要部位用金絲楠木。


例如雍正泰陵的隆恩殿,只有門窗、樑柱用金絲楠木,其他各處多以他木代替,就連殿內八根明柱因楠木不夠粗壯而採用包鑲的方法來加大粗度,原因都是那時已無法採伐到像明十三陵大殿中那種粗實的楠木。正因如此,慕陵之前的清孝陵、景陵、泰陵、裕陵、昌陵,以及各皇后陵寢沒有一處三殿木料純用金絲楠木的,而慕陵就連柱子、梁枋等全是獨根楠木。


(補充一點:道光遷陵的原因據說是龍泉峪緊靠昌陵,可以長倚父母膝下,達到他「子隨父葬」的夙願。這樣的論述他的兩句詩可以佐證,他在詩中說:「東望珠阜瞻依近,罔極恩慈慕縈。」「鬱郁山川通王氣,哀哀考妣近陵區。」他在詩的注釋中說:「皇考仁宗睿皇帝、皇妣孝淑睿皇后奉安昌陵,山川王氣,毓瑞鍾祥。茲龍泉峪在昌陵之西,相去八里許,五雲在望,一脈相承,子臣依戀之忱,庶符夙願也。」)


能說的都被豆子說了,那就來談談道光重修陵墓這事吧

這事說到底也是道光摳這毛病害的,道光的寶華峪陵墓為什麼會被廢置呢,因為其內部積水,那為什麼會積水呢,因為沒有修排水渠
因為修這兩條排水渠工程量繁瑣,所以耗資巨甚,道光找來松筠,戴衡亨兩位,問,這兩條溝能不能不修啊,怪破費的

這兩位也沒學過建築,皇帝陛下的要求當然得滿足,回答道:不修也行啊

竣工時,道光非常滿意,眾大臣也很開心,孝穆皇后,大公主,二公主,二皇子,平貴人也陸陸續續遷墳,沒成想,一年過後,陵墓出現了嚴重的積水,孝穆皇后的棺木積水甚至達一尺六七深,氣的道光皇帝大罵辦工大臣喪盡天良

不得已,重新堪輿選址建陵,這才有了後來的慕陵 不過規模比之前的寶華峪小得多,寶華峪的一系列大碑樓,石像生,明樓等建築也沒重建

所以說,不該省的錢是不能省的,否則日後免不了多煩心


是挺摳門,為了節儉,給龍袍打補丁花了幾千兩銀子(幾萬兩?望指正)。
腐朽落後的明末帝王崇禎,衣服補丁是皇后打的,算上成本也不超過一錢銀子吧?


因為他是處女座


道光二五


道光本人在身體力行倡節儉、杜奢靡方面的示範作用可謂帝王中之少有。在飲食上,皇帝照例每餐至少有二十幾個菜肴,道光認為這樣過於靡費,下令裁減,每天多者准令做四個菜,有時甚至只要一碗豆腐燒豬肝。道光的節儉讓管御膳房的官員們叫苦不迭,因為皇帝越是鋪張,他們才越有機可乘,有油水可撈,只一碗豆腐燒豬肝,實在是無法虛報冒領。道光在飲食上如此節儉,朝廷官員起初將信將疑,可是經兩次宴請後,就知道這不僅是做樣子了。
推薦閱讀:清朝皇帝列表順口溜,清朝皇帝列表及年號-68講台


既然有人提到補丁的問題,實際上首先,龍袍的確本身材料就貴,道光那性格和閱歷不會被人坑那麼慘的,材料多少錢他大概明白,但對手工費他很不滿意。。。後來道光想了想,嗯,後宮一起練習縫補!!!!這是真的。。。


鴉片戰爭才開了個頭,道光算了算賬,嫌繼續打下去花錢太多,不打了。寧可喪權辱國也要省點軍費。你說還有誰比他更摳!


推薦閱讀:

炎黃部落主要在陝甘一帶,他們為何要到北京的阪泉去大戰?
為什麼經常有人黑中醫,而黑心理學的較少呢?
「青春已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海南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與教育那麼落後呢?
詞牌名中如迷仙引、漁父引中的「引」是什麼意思么?各個詞牌名的由來是否有什麼規則么?

TAG:歷史 | 政治 | 人文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