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的《穹頂之下》對環境類專業的有些什麼影響呢? ?

我是環境工程的在校大學生,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對我國環保產業有了很多新的認識。我想問,她的這次演講,會對環境類專業產生明顯的影響嗎?有些什麼影響?
大牛們可以從處理方向(水,氣,固廢等),從業方向(工程,環評等)或者就業率等等等等來回答~
期待大牛們的答案


正常而言,毫無影響。

因為柴記說的這些內容,在業內人士看來毫無新意,關於霧霾成因的知識基本上學過環境學概論之類的課就知道了;而她給出的「解決方案」里,靠譜的比如淘汰落後鋼鐵產能之類的國家早就推了好幾年了,不靠譜的比如大家來采天然氣之類的圈裡人都當她是小白。

所以,無論是環保界,還是能源工業界,都是該幹啥繼續幹啥

悲觀一點兒想,搞不好環保產業的日子會更難過。群眾看完柴記的良心大片,心潮澎湃,再聽說哪兒要建垃圾焚燒廠,全上街了,廠子就不用建了——垃圾焚燒廠可是被行業內視為最靠譜的新增長點之一啊。


會有更多的人認為環境專業前景遠大,就業形勢一定會大好,然後滿懷希望跳進這個大坑,如同當年的我們。如今環境問題越嚴峻,我們的處境就越尷尬。


我覺得也許各種以氣處理為招牌的小環保公司會變多吧~不過大氣的處理和固廢一樣,除非有特別厲害的科研人員撐腰,要不然小公司根本做不了。


對高校沒影響,大家感嘆這些東西原來這麼厲害的時候,我只想說大氣方面最基本的教材能夠讀完,就不會這麼滿腔熱血想著治理這個。大氣的處理比水處理難多了,根本就不是多給你談幾個技術你就能精忠報國的。因為這些知識是環境系很基礎的內容。數據也不準確的地方居多。課程設置不會因為這個而特別增加關於大氣污染控制的課,更不可能把一個平時默默無聞做大氣的老師突然提升為教授。

我覺得這個片子最重要的是把大氣污染第一次這麼直觀的反應在普通公眾面前,讓大家有個了解。而普通公眾不就是愛起鬨么,起鬨了就是輿論給政府施壓,然後也許會更加註重環保。但是環保本來就是近幾年國家規劃里很重要的部分,也不太可能因為這個片子這些因素就增加投資。畢竟環保基本上是一個不創造價值的行業。

就醬。


沒影響。
內容上對專業人士沒有新意。視頻中科學部分沒什麼大問題,解決建議方面對於學過環境管理的人來說比較呵呵。
就業方面很難說,也許短期內會有一些環保方面的企業湧現出來,但廢氣處理方面小企業做環保的靠譜程度堪憂,對畢業生來說可能不是好選擇。其他方面要看國家政策怎麼變。

其實最大的影響反倒在日常:越來越多的人看了個片子就覺得自己懂霧霾了開始瞎說,作為環境專業的人有點忍不了。
類似於醫生面對時刻手機百度的病人的感覺吧。


《穹》有它的意義,意義在於提出問題,針對的是普通的民眾。
《穹》的錯誤在於她不滿足於提出問題而是想解決問題,就像《寂靜的春天》那樣,其結果也會和《寂靜的春天》一樣。
作為專業人士,你要做的是解決問題,要想不被柴靜這樣的媒體人攪亂,就要多學點東西。


我是學生物能源工程的,也算和環境沾邊吧~


未來從業想往綠色科技,新能源產業方向走。對科研毫無興趣,對空氣污染更不了解。看完了柴靜的霧霾片,兩個反應:

  1. 噢~原來霧霾這麼嚴重;
  2. 看來我對新能源的選擇是正確的,火電必須得到終結不是因為煤炭快燒沒了,也不僅是氣候變化導致的各種危機,原來還有空氣污染這麼嚴重的問題。

我想以後在彭博新能源財經此類數據分析公司工作,或者是諸如漢能控股集團這類新能源實體公司工作。有了經驗後再做諮詢方面的工作。看了很多知乎上的問答,感覺很多人對國內環境就業似乎非常不樂觀。但敢不敢和我賭,十年後,或者,保守的說,二十年後,中國的環境就業現狀將被改變。原因而在?搞好中國的環境,這是一個必然的傾向,不僅是中國對環境有了更深的覺悟,而是未來中國將付不起污染這個債。


中國現在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任由現狀不管,那麼由燃燒煤炭引起的氣候變暖將導致水、空氣污染,以及糧食安全問題,這不僅會增加社會衝突,還會帶來更加頻繁的自然災害,整個國家安全都會受到威脅。我們的政府比我們都清楚重視這一點,才會在APEC峰會上和美國達成碳減排協議:中國承諾到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高峰,也就是以後不會再增加碳排放。2014年在聯合國環境署總部內羅畢召開的第一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根據其決議,環境署正幫助中國解決空氣污染問題,同時也在加強中國在氣候變化與環境方面南南合作的作用。只不過,任何宏觀的政策上或規划上的改變都需要長時間的試點、監測與評估,所以,我們不能一眼望穿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我們的天空是不可能十天之內變藍的。


柴靜也知道,等到體制真正變化,何年何月誰也不知道。所以,作為一個新聞人士,她把《穹》的受眾更多鎖定在普通民眾,片的結尾給出了諸多建議,都是我們每一個人能做出的改變:譬如在新媒體上提高每一個人的話語權,做到每天節能減排等等。本質上講這就不是一部給業內人士看的紀錄片。當科普了大眾之後,人們發現,原來周遭親朋好友突然患了癌症不是因為其它的,而是因為霧霾,並且自己有能力去終結這個悲劇。這個時候,體驗了損失的痛苦後,人會開始覺悟,會開始行動,會去抗議。往往我們容易忽略群眾的力量,當每一個人點點滴滴的力量累計起來滾雪球的時候,就會出現量到質的突破。有一天,當再抵制不住輿論壓力的時候,新的環保法會被用起來,企業會開始負起他們早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污染工廠會被迫遷拆,而能源格局也將轉型,新的職業講取代舊的職業引領進入新能源時代。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預計,至2013年,新能源產業就職人數達到650萬,而中國是其中最大的僱主。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環保局也將起到其真正的作用。無論工程項目,環境評估,環境監測還是環境諮詢,當就業有了保障,這當然就會間接影響到現在就讀環境專業的廣大學生們。

柴靜的片子讓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另一部環境大作,美國前前副總統Al Gore的《難以忽視的真相》,也是一部捧罵摻半的紀錄片。確實是那之後,公眾開始對大氣變暖,溫室效應這些流行的術語有了直觀的感受。至少,我們知道了天天在報紙新聞上看的那些是什麼個東西。之後,美國雖然依然保持對《京都協議書》的退出狀態,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悟。學校加強了環境教育,社會上越來越多注重氣候變化的行動,以及企業對新能源、智能節能技術的投資加大。終於,在油氣能源革命下崛起的美國也意識到了,強調環保不是美國就業危機的威脅,而是一個機遇。你看,去年的APEC峰會上,奧巴馬政府不是答應在2025年將溫室氣體較2005年下降26%-28%嗎。


我認為,柴靜的《穹》是非常有意義,出發也很好的紀錄片,站在業外人士的視角,她的研究是非常細緻客觀的。肯定有很多受啟發的孩子因此而投身環保事業,這難道不是最好的改變方式么?為他們也為自己加油~


本人也是學生,我個人認為,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她引發討論,一個很好的知識普及,讓普通民眾人認識到霧霾的危害,這只是一個開始。很多科研成果比她的結論更細緻更科學更深入,改善環境仍然任重道遠。
不管怎樣,柴靜是值得鼓勵的~


我們一個老師曾經說,中國根本不缺技術。但是因為利益的關係,沒有人願意去做。反正不會在自己手裡垮掉,幹嘛吃力不討好。


作為河北省某小地方環保局的一員我想說:環保局的員工每天忙的轉圈圈都沒時間看什麼穹頂之上,環評單位監理單位等專業性更強的單位就是倆字呵呵,領導級人物可能更願意把時間花在考慮一下區域總量未批先建新環保法什麼的,違法企業老闆看了依舊眼睛不眨的亂排三廢~如果說真的現實意義可能更多的就是群眾參與環評公眾參與的時候會稍微思考一點,不再亂畫勾,不過也只是一點點。。
ps:不過這幾天真的環保舉報電話真的是打爆了……不過,除了讓值班人員更有愧疚感的焦慮外,還能解決什麼呢?


僅僅是讓大家知道了這是什麼,下一步的為什麼,怎麼辦還需要廣大環境人繼續研究,努力~


多忽悠些考生報考環境類專業


現階段看,罵環境問題是最安全的,


景觀狗路過。
我從大一進來就被老師教育,要有人文和自然的關懷。我們是設計系。可是老師更關注的是人和自然。可以說先進的景觀設計思想,早就把自然放在第一位了。對於環境的保護,似乎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


我覺得影響不會很大……是引起了公眾的關注~應該會對大氣處理設備那塊有影響~但是小公司都很難做~環保行業小公司特別多


狠狠地刺激了包括我在內的一部分環境學生的學習熱情。
尤其是我這種本來就計划走學術路線的,甚至一度產生了想把研究方向從偏科研往偏工程的方向轉的想法。


最多就是重複戈爾的不可忽視的真相的影響


股票大漲啊


推薦閱讀:

今冬天變藍空氣變清,霧霾變少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該怎麼解決大型船舶螺旋槳砍死砍傷海洋生物的問題?
中國的森林面積、覆蓋率在世界排幾名?
今年的霧霾天氣是不是明顯減少了?
浙江千島湖到底有多少個島?島的來源是什麼?

TAG:環境 | 環境保護 | 環境科學 | 環境工程 | 環境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