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畫一般的色彩如何調出?
謝邀。
這張有沒有畫的感覺?
那麼原圖是怎樣的呢?
哈哈,我們再看一下後期圖:
其實,我在之前有一個關於油畫的答案:
風景照片中如何調出油畫的感覺? - 葉明的回答
那個答案雖然比較簡略,但是核心要素基本上是到位的,接下來我就該圖的後期手法進行一個講解。
首先,我們看一下後期後的圖:
第一步,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看一下直方圖。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直方圖的這個選項:
我們先看一下RGB直方圖:
再看一下明度直方圖:
看出差別沒有?是不是感覺差距很大?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距呢?
以下內容引自《從後期到後期》:
那麼,各位經常看到的直方圖是RGB直方圖,RGB直方圖的計算原理是:先畫出R、G、B三個通道顏色的直方圖,然後把是每個通道的直方圖相加再除以三,得到的即是RBG直方圖。
比如,紅色通道在127這個亮度上的數量為5,藍色通道在127這個亮度上的數量為10,綠色通道在127這個亮度上的數量為15,那麼RGB模式下在127這個亮度上的數量就為10。
與RGB直方圖很相似的是明度直方圖,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直方圖就會發現二者的相似度非常高,但是還是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
那麼明度直方圖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呢?明度直方圖是基於這樣的一個原理進行計算的:人眼對綠色是最為敏感的,紅色次之,對藍色最不敏感。所以,即使三個顏色在同一個色階,比如都在100這個色階上,但把綠色、紅色和藍色這三種顏色相比較,你會發現綠色看起來最亮,紅色要暗一些,藍色最暗。於是,明度直方圖在計算的時候,就把同一像素上的綠色、紅色和藍色的色階亮度分別乘以不同的比例,即綠色乘以59%,紅色乘以30%,藍色乘以11%,然後再相加得到的亮度值就是明度值,按照這個演算法計算出來的的亮度值把它畫出來就是亮度直方圖。橫軸是亮度,縱軸是對應亮度的像素數目。
說了這麼一堆理論,可能大家還是無法對這兩種直方圖的差異產生一個感性的認識,我舉個例子:
上面這幅圖的直方圖應該是怎樣的呢?按照一般人的觀點,應該是在整個直方圖有且只有二個凸起,因為這幅圖只有一個亮度變化、兩個亮度值,但是如果大家打開RBG直方圖會發現一個怪現象,那就是RBG直方圖下有四個凸起,如圖:
但我們切換到明度直方圖,你會發現,明度直方圖就只有二個凸起了,如圖:
結合我上面講的二者的計算原理,你可以很輕鬆的知道它們出現這種差別的原因。
從另一個角度講,明度直方圖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比RGB直方圖更能反映出圖片亮度的分布趨勢。
看完上面這一段希望你還沒暈,回到前面:
為什麼我要提這兩個直方圖的區別呢?
正如我前面所言,其實明度直方圖是更符合人的視覺習慣的,具體到這一幅圖,我們看RBG直方圖感覺像素集中在低光部分的很多,畫面應該比較暗,但實際上,因為畫面中有很多綠色的植物,所以會顯得更亮,因此,你看明度直方圖你會發現在中間調是有一個峰值的,因此,明度直方圖實際上更能夠反映人眼所見到的。而我們照片最終是呈現給人眼,而不是電腦,所以,你很有必要看一下明度直方圖,以確定你的後期方向。
我們看一下後期後的圖片的RGB直方圖:
再看一下明度直方圖:
因此,我建議在RBG直方圖和明度直方圖的差距較大時,以明度直方圖為準進行調整。
觀察一下兩幅圖的明度直方圖:
很明顯,要降低亮度嘛,但是也不要降得太厲害了,如果以RGB直方圖作參考,可能就會存在用力過猛的可能。
效果如圖:
接下來就是調整整體的色調:
因為畫面的主色調是綠色和紅色,所以我們只需要調整這兩個顏色的可選顏色就可以了。
有很多人說不知道色彩該怎麼調,其實這很正常,用兩句話可以概括:一是看少了,二是調少了。其實色彩調整你可以隨意一些,大方向正確就行了,不必很精確。
我的參數如圖:
為什麼我要用這個參數呢?
一、我想讓樹葉呈現一種復古的效果。
二、我想讓衣服呈現更強的中國紅。
有了這個目的,怎麼出發就很簡單了。
大家注意一下我的圖層結構:
選取顏色1是調的綠色,選取顏色2是調的紅色
你可以發現我把選取顏色1複製了一個圖層,這說明可選顏色的一個重要屬性:
可疊加性。
調整完效果如圖:
接下來就是關鍵步驟了:模糊。
模糊可以說是模仿油畫效果的終極法寶,用好模糊工具,就掌握了這類後期的精髓。
在這裡,我要引入兩個模糊:表面模糊和特殊模糊。
什麼意思呢?
表面模糊可以是這樣的:
而特殊模糊最多是這樣的:
也就是說,特殊模糊始終是有邊界性的。
這兩種模糊能夠形成的變化和效果絕對遠超各位的想像,以後有機會詳解,這次就先講一下特殊模糊的用法:
我們對圖片使用特殊模糊,參數如圖:
效果如圖:
到這一步之後,我們還要使用模糊:高斯模糊。
很多人僅僅把高斯模糊用來打馬賽克,那簡直是暴殄天物,哈哈。
高斯模糊的玩法超乎你的想像,先講一個最簡單的:高斯模糊+濾色模式。
我們複製一個圖層,然後使用高斯模糊,參數如圖:
然後把使用高斯模糊這個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濾色,不透明度53%:
效果如圖:
為什麼我們要這樣設置?
總之各位記住:高斯模糊+濾色模式=光暈化
接下來一步也很關鍵,那就是把畫面質感化。
什麼叫畫面質感化?物理刮痕、漏光、底紋等就是畫面質感化的過程。比如下面這張圖:
接下來,我們就Exposure添加刮痕、黑角和調色,效果如圖:
怎麼用Exposure調色?
為什麼我不推薦大家自己去調復古色呢?
兩個原因:一是色彩把握不準確,二是太麻煩了!!!!真的,可選顏色眼睛都會調花。
所以我會把我常用的幾款預設給大家的,嗯。
上面這步完了之後,我們再次使用高斯模糊,參數同上,然後混合模式改為正片疊底,不透明度52%,效果如圖:
到這一步之後,我們再使用knoll light factory加光效,效果如圖:
然後我們再使用直角曲線:
參數如圖:
最後再提高一下對比度:
最後的最後,使用紋理化濾鏡,參數如圖:
看一下效果:
當然,你還可以拉一下通道曲線(拉低藍色通道曲線),增加暖色調,營造復古風。
這個回答真是又臭又長,但你既然看到了這裡,那就接著看下去吧,因為接下來的幾句話比以上所有的重要:
你需要記住上面的步驟嗎?需要記住上面的參數嗎?
不,不需要。
我認為後期最重要的永遠是思想,至於參數、步驟都只不過是為思想服務的。
這一類後期的關鍵在於色調、亮度、中心焦點、質感、模糊、光線這些方面。
色調要偏暖,才復古
亮度要偏低,才有油畫的潤濕感
中心焦點要集中,才能凸出主體
要有油畫的物理質感,才真實
要有一定的模糊,才能與照片區分開
要有一定的光線,才能活躍畫面
而如何才能達到這些效果呢?
與之相對應的有這些:
而要形成這樣的直覺和經驗,只能多看多試啊。
最後:我覺得題主給的照片並不是我心目中所認為的畫,而更多的是傾向於一種元素的組合(一三張)和膠片(第二張)的感覺,所以給出了我自己心中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利益相關:
以上所有引用內容源自書稿《從後期到後期》
該書19日晚九點目測可買。
實力mark下
推薦閱讀:
※新地形攝影是如何定義和理解的?
※圖片評價?
※Camera+中的曝光點 焦點分離有什麼用?
※肖像照如何拍出人物眼睛裡的亮光?
TAG:AdobePhotoshop | 攝影 | 調色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