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喝非常燙的水會造成食道癌嗎?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不再「談癌色變」,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回答這題是有一定難度的。
比如我要直接說出這題的答案:喝燙水是可能會致癌。
說不定過幾天就被傳成:
大過年的,你們不要想從我這搞個大新聞。
所以,這個問題要慎重回答下。
here we go~
「熱飲致癌」的說法其實流傳很久了。這裡的熱飲,不僅僅是熱水熱茶,還包括一切熱的固態、液態、可以進肚子的飲食。比如:火鍋、麻辣燙等等......
熱飲致癌源於其對食道黏膜的損害。
由於人食管對溫度沒有口腔那麼敏感,所以日常吃燙食喝燙水時,因為怕燙到嘴,會趕緊吞下去,但實際上食管粘膜是會被燙傷的。
食管會自我修復被燙傷的部分。但是食管在長期反覆「損傷-修復-損傷-修復-損傷」的過程中,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會越來越多,就會引起食管粘膜的慢性創傷和炎症,最終就有可能導致食管癌的發生。
所以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把超過 65°C 的熱飲列入 2A 類致癌物名單。
「超過 65°C 的熱飲是 2A 類致癌物」。
是不是覺得很可怕,是不是覺得生無可戀,是不是再也不敢喝燙水了?是不是要把家裡的熱飲熱茶連鍋帶壺一起丟掉?
雖然熱飲會致癌,要想理解「熱飲」和「致癌」之間的關係,需要理解「致癌物」的含義。
現代醫學還沒完全弄清楚癌症的致病原理,但還是確定了一些能誘發人患癌的物質,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致癌物」。IARC 按照致癌程度從高到低的順序將它們分為 1 類、2A 類、2B 類、3 類、4 類致癌物癌。
然而,這裡就有一個特別容易被誤解的地方。
「IARC 的致癌分級依據是致癌證據的確鑿程度,而和致癌強度或是對人類的實際威脅程度沒有任何必然聯繫。」
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1 類致癌物,是指有明確致癌風險的物質,但這類致癌物與致癌能力——也就是每天吃多少會得癌症——並沒有直接聯繫。
比如培根、火腿屬於 1 類致癌物,有明確的致癌作用。但是吃多少培根、火腿會致癌呢?這是沒有直接定量關係的。
這大概也是普通人對「致癌物」三個字最大的誤解。
正是這種誤解,讓很多人對致癌物聞之色變,以為如同毒藥一般,一碰就會撲街,這也導致各種無良商家,利用致癌物大作文章,讓我們平時被各種抗癌、致癌小廣告所包圍。
那麼回到上面「熱飲致癌」的問題。
超過 65°C 的熱飲是 2A 類致癌物,能說明這樣的熱飲會對食道造成損傷,讓人罹患癌症的風險提升。但並不代表喝了這樣的熱飲就會致癌,更不能確定喝多少這樣的熱飲會患癌症。
如果你不喝,也不能代表你從此不會患癌症,抽煙、喝酒、高油脂食物、不健康生活方式,都會有可能讓你罹患癌症。
丁丁醫生,你這說了不是等於白說嗎?
當然不是,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
如果你少喝超過 65°C 的熱飲,那麼你因為食道黏膜受損而罹患食道癌的風險還是會下降不少的。
所以說呢,以後遇到熱茶熱水熱火鍋熱麻辣燙,麻煩各位: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科普文章:
65°C 以上的熱飲「可能」會致癌,這個真不是謠言 - 丁香醫生 - 作者:姚小嫻
我們身邊的「致癌物」到底有多致癌?應該遠離哪些致癌物? - 丁香醫生 - 作者:丁超
想在線詢問醫生健康問題?
想知道家庭用藥有哪些規範?
想看更多健康科普文章?
下個丁香醫生 App 吧
只要戳下這裡:應用中心-丁香醫生
身體上的問題,來問丁香醫生
謝邀!對於該問題,我先來一個」錘「: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2016年6月15日《柳葉刀腫瘤學》雜誌正式發表的致癌物評估報告中,將非常熱(高於65℃)的飲品列為很有可能的(IIA類)致癌物。
那麼,問題就來啦:「非常熱的飲品」、「很有可能的致癌物」的內涵究竟是什麼? IARC將高於65℃的飲品定為IIA類致癌物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的是,「非常熱」的飲品,其核心不是強調飲品的組成成份,而是強調「高溫」這一因素。IARC根據物質致癌性證據的強度,將致癌物分為4大類,即:
I類:對人類有致癌;
IIA類:對人類很有可能致癌;
IIB類:對人類可能致癌;
III類:對人類致癌性尚無法分類;
IV類對人類很可能不致癌。
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IARC對致癌物分類的依據是物質致癌性證據的強度,而不是致癌性風險的強度!這也就是說,對於「非常熱的飲品」是一種「很有可能的致癌物」的正確解讀並非熱飲導致癌症發生的風險很高,而是熱飲與癌症相關聯的證據強度較大!(這點常常被大眾誤解!)
接下來,讓我們回顧一下IARC評估報告中將其列為IIA級致癌因素的主要依據。
1、依據
1986~1992年間,IARC在南美洲食管癌高發區開展了一項以醫院為基礎的多中心病例對照研究(病例組:830 vs 對照組:1779)。該研究控制了吸煙、飲酒等混雜因素,對不同溫度的飲品與食管鱗癌發病關聯進行深度研究,結果顯示,飲用非常熱飲品者的食管鱗癌發病風險是飲用熱、溫及冷性飲品者的2.07倍。
伊朗北部古麗斯坦進行的病例對照研究及大型隊列研究結果也表明茶溫與食管癌發病風險成正相關。其中,病例對照結果顯示,與飲用溫茶或微溫茶(溫度小於65℃)相比,飲用熱茶(65-69℃)和極熱茶(70℃以上)食管鱗癌發病風險分別增加1.07倍和7.16倍;隊列研究結果發現,與沖泡後4分鐘或更長時間再飲用相比,沖泡後2—3分鐘飲用或沖泡後2分鐘內即飲用組食管鱗癌的發病風險分別增加1.49倍和4.41倍。同樣,相似的結果同樣出現在包括中國等亞洲國家、土耳其及南美洲等地區的食管癌高發區。
多項動物實驗結果顯示,長期攝入65℃-70℃熱水會加速老鼠食管腫瘤的出現,並有相關研究指出高溫熱水(65℃以上)通過發揮促癌因子的作用,加速食管癌的發生。
但由於人類、動物實驗致癌性證據有限,且缺乏機制學、基因毒性、藥物動力學及其他癌症相關效應研究的證據,IARC最終將高於65℃的飲品列為IIA致癌物。
2、食管癌和過熱過燙飲食習慣的研究、證據
大量流行病學證據支持長期熱食、熱飲的飲食習慣與食管癌的發病相關。例如:
南美、伊朗、中國及日本等國家開展的流行病學研究均顯示喜飲燙熱茶或熱飲品者食管鱗癌發病風險更高;
同時,一項納入全球39項病例對照研究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有熱燙飲食習慣者的食管癌發病風險比非熱燙飲食習慣者高82%,且證據顯示該飲食習慣導致食管鱗癌發病風險增高,而食管腺癌的發病風險並未提高。
3、原理(黏膜損傷,修復)
我們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蓋著柔軟的黏膜。正常情況下,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多在36.5℃~37.2℃,能耐受的高溫也只在50℃~60℃,當口腔感覺到很燙時,溫度大多已在70℃左右。
經常吃燙食的人,其口腔已經習慣了高溫,在食物溫度很高的情況下也不覺得燙,但我們嬌嫩的口腔、食管黏膜可受不了這樣的高溫,因此在接觸到65℃以上的熱食、熱飲時,我們的食管黏膜就會有輕度灼傷。而為了修復熱損傷所致的缺損,我們的組織細胞便開始新生(新生的細胞與缺損的細胞實質完全相同),所以偶爾一點點的輕傷組織粘膜可以很快恢復正常。
但是,當口腔、食道黏膜在不斷的熱刺激下,黏膜不停地增生修復。在這樣反覆「熱損傷—增生修復—再損傷」過程中,損傷中心會累積過量的內源性物質,如活性氧、N-亞硝基複合物,而這些過量的內源性物質可以干擾組織修復過程中的基因複製、轉錄,導致基因錯配、突變的發生,促使正常組織發生形態、功能上的「非正常性」改變,從而導致癌變的發生。
4、建議
基於當前的研究,已經有一定的把握證明燙熱食物的飲食習慣(高於65℃)與食管鱗癌相關性,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控制自己食用熱燙食物的飲食習慣。
剛倒進杯子里的開水,剛從滾燙的火鍋中撈出的食材,剛出鍋的飯菜等熱飲熱食,在室溫下先放個幾分鐘,涼一涼,等到不燙嘴的時候再食用,切莫直接吞食高溫食物與飲品,保護好我們柔弱的食管粘膜。
食管癌是指連接下咽到胃之間的生理管道,全球食管癌每年新發患者數約40萬,是第3位常見消化道的惡性腫瘤,是第6位癌性死亡的原因。(2010年流行病學)。
非常榮幸於大二暑假開始,跟隨王立東教授(美國新澤西醫學博士後、中國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常委、河南省食管癌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進行關於食管癌的普查、抽樣等。當時走訪了河南林縣、山東磁縣及太行山區等200多食管癌高發村。加上後期的跟蹤隨訪,碩士攻讀消化專業、工作後繼續做消化腫瘤,讓我跟「食管癌」結下了不解之緣。
前面很多大牛都對食管癌進行了非常專業的講解,作為普通老百姓,更關心也更容易理解的是關於食管癌的流行病學、病因學及如何預防。
一. 流行病學
1. 發病率及發病趨勢
食管癌的發生具有非常顯著的地域性。在亞洲國家,韓國釜山、日本大阪和廣島,及中國的林縣均為食管癌高發地區。發病率農村高於城市。
2. 死亡率
我國食管癌的死亡率從20世紀70年代的惡性腫瘤死亡率第2位,下降到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4位,緊跟胃癌、肝癌和肺癌之後。雖然有所下降,但是食管癌一直都是發病率不算很高,但死亡率較高的一類惡性腫瘤。
3. 性別和年齡
男性高於女性,我猜想這或許跟煙草、酒精對食管黏膜造成的刺激有關。且年齡越大,食管癌死亡率越高。
二. 病因學
1. 環境因素
食管癌高發地區在農村或土地貧瘠、營養較差的經濟貧困地區,這些地區人群膳食中一般存在維生素、蛋白質及必須脂肪酸缺乏。這些成分的缺乏,可以使食管黏膜上皮增生、間變,進而引起癌變。另外在食管癌高發地區,對食管癌高危人群即食管上皮增生人群補充維生素後,可以延緩和降低食管癌的發生髮展。有資料顯示,膳食成分中維生素B2(核黃素)和微量元素鐵、鉬、鋅等缺乏也與食管癌的發生有關。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河南林縣中缺少鉬,鉬可以使土壤中硝酸鹽增多,鉬的抑癌作用已被美國等學者所證實。我們在食管癌高發地區,檢測到糧食、酸菜、井水中檢測到含量較高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及黃曲霉素。
2. 生活習慣
食管癌的發生與食管長期受到刺激和慢性損傷密切相關,而慢性損傷誘發因素則與患者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例如,長期吃粗硬食物、熱湯、燙粥、燙茶或辣椒之類刺激性食物,或有快吞、咀嚼不細、暴飲暴食等不良衛生習慣。這些可引起食管黏膜的慢性物理性的刺激和損傷,為致癌物質進入創造條件,從而促進使癌的發生。
另一可能導致食管癌發生的不良生活習慣為長期吸煙和飲酒。香煙中的焦油含有多種致癌物,有資料顯示,吸煙量多者其食管癌的發生率比基本不吸煙者高7倍。煙草和乙醇會使發生食管癌的危險性增加。
膳食中缺少蔬菜、水果,缺少微量營養素和生物活性物質可能與食管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記得當時普查過程中,我們住在村裡,吃住都跟當地人一起,發現當地喜歡吃鹹菜,麵條搭配蔬菜很少,重鹽。早晚喜歡喝稀飯,確實很燙。另外印象極為深刻的是,水質問題。井裡面抽出來的水渾濁,當地人未經加工凈化就飲用了。我的一個隊友,因為飲食和水質問題,出現過一次細菌性痢疾,看來像我這樣又高又壯愛運動,還是有好處的~追問患者病史,絕大多數人都有長期吸煙史。這和整體的流行病學是相符的。
4. 反流性食管炎所致的Barrett食管有明顯關係。
三. 遺傳因素
食管癌發病常表現出一些家族集聚現象,且多集中在血統親屬間,這也提示遺傳因素在食管癌的發生中起一定作用。這隻能說明,有遺傳易感性或者說是傾向,不代表一定會遺傳哦。
四. 預防
預防工作是根本,我們要從人類生活環境中清楚或減少那些促進食管癌發生的化學物質,或用一些化學物質治療癌前病變以阻止細胞癌變,或補充一些物質以阻斷癌的發生。
1. 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改正不良生活習慣:長期吃粗硬食物、熱湯、燙粥、燙茶或辣椒之類刺激性食物;快吞、咀嚼不細、暴飲暴食等。另外,吸煙和飲酒,以及膳食中缺少蔬菜水果、缺少微量營養素和生物活性物質等可能與食管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2. 環境干預
推廣微量元素肥料改善土壤結構,加強衛生改善水質,不吃霉變食物。
3. 補充維生素B2和飲食中增加營養元素。
參考文獻:
1. 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衛生部衛生統計信息中心,中國試點市縣惡性腫瘤發病與死亡。
2. Crew
KD,Neugut AI.Epidemiology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Semin
Oncol,2004,131:450-464.
3. Holmes
RS,Vaughan TL.Epidem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esophageal cancer.Semin Radiat
Oncol,2007,17:2-9.
4. Lagergren
J.Adenocarcinoma of oesophagus:what exactly is the size of the promble and who
is at risk?Gut,2005,54(suppl 1):il-i5.
5. 陸士新,崔小邢,謝建國.N-甲基-N-苄基亞硝胺誘發人胎兒食管上皮癌.
6. 李克,於萍,朱遠鋒,等.中國南方沿海食管癌高發區危險因素研究:吸煙作用.
7. Tanabe
H,Yokota K,Shibata N,et al.Alcohol consumption as amajor risk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head neck cancer.Intern
Med,2001,40:692-696.
等。
食管癌的確跟飲食過燙有關。我們的食管壁是由十分柔嫩的黏膜組成的,只能耐受50℃~60℃的溫度,超過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如果習慣性飲食過燙,那麼食管黏膜就會反覆受到損傷,往往舊傷未修復又遭新傷,造成淺表潰瘍,繼而導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等,長此以往,就可能癌變。
曾經回答過一個關於一個「喝熱水和吃熱食」與食道癌和胃癌發病率的問題。在這裡強答一下。
首先看了一下這食道癌的流行病學研究。圖中的數字表示每100, 000人中的發病率。
我們可以發現,的確亞洲地區的發病率要相對高很多。歸結到原因上,一部分是基因學的可遺傳因素,另一部分就是飲食生活習慣的問題(這方面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文章發表)。但是如果一定要把關鍵詞定位到「飲品溫度上」,能找到的相關報道確實不多。
2009年有一篇IJC的review曾經分析並總結了1974到2008年之間共83篇文獻中食物和飲料的溫度與食道癌的風險的關係。下面就附上文 中用於總結的表:
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見,無論食物或者飲料種類,32篇選中的文獻中有26篇都分析出溫度和食道癌的風險是正相關的(又充分而嚴格的數據分析)。所以就流行病學上而言,的確所謂「熱飲,熱食」與食道癌有潛在的正向關聯。
但是,咬文嚼字地從機制上去和具體條件上去分析,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定義一下「熱水」的溫度,個人認為是經過煮沸以後冷卻到適合飲用的溫度,在一些相關的臨床研究中,熱飲的溫度一般介於55-70攝氏度。(當然,如果有誰想不開直接一口悶開水,那就另當別論了)。
其實「喝熱水」背後隱藏的變數有很多,最重要的變數有兩個,
第一是攝入量,一個法國課題組就通過測量人體攝入飲料溫度和食道內溫度的關係,發現喝熱飲後會導致食道內溫度驟升6-12度,升溫程度與平均攝入量成正比,這個變數非常容易理解。牛飲和細品一樣溫度的熱水,對食道造成的熱損傷當然是不同的。(上述的文章也提到了攝入量和風險的關係)
第二是攝入的成分,一樣65度的熱水,熱茶或者熱咖啡,由於化學成分上的不同,對損傷以及致癌的附加作用是不同的。舉個例子,假設高溫能造成一定程度的食道上皮細胞的熱損傷,那麼咖啡因的存在和水相比,能夠增強傷口癒合的速率,減輕炎症反應,但是也會造成DNA修復通路和細胞周期的紊亂,繼而增加了癌變的風險。
至於病理學的機制,上面的高贊答案總結得很不錯。個人認為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對食道和胃的熱損傷引起炎症反應,從而致使食道上皮細胞或者胃壁細胞的DNA修復,細胞周期以及相關的信號通路造成紊亂。炎症和胃癌/食道癌的正相關早已得到證實。也有一些腫瘤預防研究表明,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能夠顯著降低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
上述的原因如有不充分之處也請指正,但是要嚴格回答題主的問題,還需考慮很多其他文化,習俗以及環境的因素,例如在美國的餐廳吃飯無論什麼季節,一律冰水,但是在中國一般都是熱茶。
下面附一些我用於回答時的參考文獻1. Islami, Farhad, et al. "High‐temperature beverages and foods and esophageal cancer risk—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125.3 (2009): 491-524.
2. de Martel, Catherine, David Forman, and Martyn Plummer. "Gastric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42.2 (2013): 219-240.
3. Zhang, Yuwei. "Epidemiology of esophageal canc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9 (2013).
4. De Jong, U. W.,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gestion of hot coffee and intraoesophageal temperature." Gut 13.1 (1972): 24.
5. Kamangar, Farin, et al. "Environmental causes of esophageal cancer." 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38.1 (2009): 27-57.
6. Marucha, Phillip T., Janice K. Kiecolt-Glaser, and Mehrdad Favagehi. "Mucosal wound healing is impaired by examination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60.3 (1998): 362-365.
7. Corley, Douglas A., et al. "Protective association of aspirin/NSAIDs and esophage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Gastroenterology 124.1 (2003): 47-56.
8. Fox, James G., and Timothy C. Wang. "Inflammation, atrophy, and gastric cancer."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17.1 (2007): 60-69.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於食管癌,在我國,食管癌的發病率為惡性腫瘤中的第四位,每年平均病死約15萬人。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患者多於女性。
喜食滾燙的食物是重要誘因。比如在廣東省,潮汕、梅州地區是食管癌的高發地,與該地區群眾喜好喝滾燙的功夫茶、吃腌菜有一定關係。
一、人的口腔其實很脆弱!
人的口腔和食管正常的溫度為36.5~37.2℃,其耐熱溫度為50~60℃。人們感到很熱很燙的食物,通常在70~80℃,經常食用這種食物,很容易燙傷食道壁黏膜。灼傷的黏膜表層會及時脫落、更新,基底的細胞會迅速增生、更新、補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細胞速度如異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很有可能發生變異,如果食管里的某些細胞發生基因突變導致了惡性增殖,就形成了食管癌。
據一項研究發現:
- 飲用溫度為65℃-69℃茶的人群,患食道癌的風險是飲用溫度低於60℃者的2倍;
- 飲用70℃或溫度更高的人群患食道癌的風險則比正常人高出了8倍。
二、食管黏膜經不起反覆折騰
由於黏膜在熱刺激不斷增生的情況下會增厚,增厚的黏膜對熱刺激反應會越來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經反射本來就很遲鈍,這樣會越來越不怕熱,越不怕熱會越敢吃燙的東西,越燙口腔黏膜會越增厚,如此惡性循環,人會不由自主地接受越來越嚴重的灼傷刺激。
這種刺激帶來的損傷還有可能引起經久不愈的食管炎,這種食管炎有時伴有間變細胞,有人提示這有可能是癌前病變之一。
三、「燙」並非引發食道癌的主要因素
一些地區的食管癌、賁門癌、口腔癌又和熱飲熱食可能有關,就是說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腫瘤是「燙」出來的。
當然,腫瘤的發生原因複雜,均非單一因素,流行病學調查,太行山區的食管癌高發區除熱食外,飲食還有粗、快、硬等特點。日本奈良等食管癌高發區還有吃熱茶煮米粥的習慣,並且愛吃蕨菜,這也是相關因素之一。
四、食管癌的病因和風險因素
目前已經有資料表明食管癌可能是多種因素所導致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吸煙和肥胖是食管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已經提出的其他風險因素如下:
- 胃食管反流病(GERD),如果每周出現一次GERD風險因子是5,每天出現一次GERD則風險因子增加到7。
- 化學病因,亞硝胺,一些高發地區的飲食如酸菜等就有很高的亞硝胺。
- 真菌感染,某些地區的糧食上的真菌可以影響患食管癌的風險,這些真菌可以促進亞硝胺及前體的形成,更促進癌腫的發生。
- 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糧食、蔬菜和飲水中鉬、鐵、鋅、氟、硒等含量偏低。
- 缺乏維生素A、B2、C,動物蛋白、新鮮蔬菜、水果攝入不足。
- 煙、酒等因素,吸煙會增加患食管癌風險2倍,飲酒則增加3-5倍。
- 熱食、熱飲和口腔不潔、食物過硬、過熱及進食過快引起的慢性刺激和炎症,以及齲齒均可能影響食管癌的發生。
- 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群發生食管腺癌的風險降低41%,可能是因為感染導致胃酸分泌減少,減少了Barrett食管和腺癌形成的風險。
也正是由於這些因素,使得食管癌的發病率具有一定的區域聚集性,中國進行的預防試驗表明,營養補充如維生素和礦物質,不能減少癌前損害,也不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所以很多所謂的保健品意義不大。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很多風險因素是可以主動預防的。比如煙、酒、飲食的過熱、新鮮水果和蔬菜等等,因此預防食管癌應該從現有的事情做起來。癌度提醒您,如果患有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及時找醫生進行治療,這是誘發食管癌的一個很重要的風險因素。
五、吃辣患食道癌的風險會大大提高嗎?
有很多人覺得辣傷食管,長期吃辣椒易得食管癌。其實並不是這樣,辣,相對於人體,只是一種味覺,胃,不會感覺到辣。對於辣與不辣的食物,食管都做同樣的處理。所以,喜歡吃辣的朋友們,可以放心的盡情享受啦!但是要注意別吃太多引發上火哦!
癌度提醒大家,如果有食管癌家史的抽煙喝酒者,且年過40歲,一旦進食中出現吞咽不暢或有異物感,或老年人出現連續性打嗝,長時間不緩解等異常表現,應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進行胃鏡、食管鏡檢查,以排除癌症的可能。
我只覺得,我爹媽常喝的熱水……以及他們逼我喝的熱水……
可以杜絕癌症的發生!
因為那個水溫,我喝完肯定是直接死了。
食管黏膜很嬌嫩的
就像小孩子的皮膚 (?^o^?)
你想想就算是自己粗糙的手,天天用熱水燙啊燙,會怎樣?神經病啊,燙死我了(メ`[]′)/
食管黏膜最初會增生,時間長了就會化生,然後就會更嚴重,癌變。
無論是食管還是身體其他部位,都一定要好好愛惜,一定要掌握度。
原癌基因在正常情況下,維持細胞的正常功能,可以說對人體有利無害。
而在致癌因素的影響下,原癌基因被激活,就會表現出本身兇狠的一面,不斷地吸收身體的營養,自己快速繁殖增長,正常細胞得不到需要的營養,也會變弱,身體就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每況愈下。(╥﹏╥)
那麼致癌因素有哪些呢?
物理性,紫外線,電離輻射,以及機械刺激(熱水燙食管就屬於機械刺激)
化學性,就是黃曲霉菌,亞硝酸類
生物性,就是各種病毒,大家都常知的乙肝病毒就是生物性。
就是這麼直觀(*?︶?*).。.:*?
當然有原癌基因就有抑癌基因,這就是凡事都有對比吧!(′▽`)ノ?
致癌基因就是讓抑制原癌基因的激活,維持我們的正常機能。但是致癌因素,不僅使原癌基因激活,同時也會使致癌基因失活。
所以癌變一旦發生,就會很難控制,而且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就讓我們從平時生活開始,盡量遠離致癌因素吧。(*?′╰╯`?)?
最近每天吃鹹菜,好擔心,明天就不吃了,發誓。(′°????????ω°????????`)
很多答主都分析了熱水對食道的損傷可能導致癌變的機理。我覺得確實是有道理的。
但是我在此想從另一個角度討論這個問題。就是承認熱水可能是食道癌一大誘因,但是我認為可能有更大的誘因:腌制食品。這個觀點也不是我原創的,兩三年前在知乎上另一個癌症帖子里讀到了各國癌症統計數據,是別的作者總結的。
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另外還有很多細菌真菌代謝產物,很多是強致癌物。經常吃腌制食物,也有很大風險患食道癌。
其實喝熱水的國家和吃腌制食品的國家有很大重合。所以大家根據喝熱水國家的食道癌發病率高,懷疑熱水有誘導癌變的可能。這是一個合理的推理。但我認為可能二者僅僅有相關性罷了。相關性和因果還是不一樣的。
而有趣的是,如果我們把喝熱水和吃腌制食品這兩個習慣分離開,再考察因果,會發現很有趣的問題。
@Vaciry 這位答主貼的圖我想借用一下。原圖大家可以去他的答案看。請大家注意那一大片紅色,是哪裡?
不完全是,大家漏了朝鮮韓國。朝鮮我沒去過不了解,但是答主去過韓國。他們那裡
喝冰水
喝冰水
喝冰水。
說三遍。
食道癌依舊高發。
韓國泡菜功不可沒啊
喝熱水這個習慣並不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而是建國後推廣的,目的是消滅寄生蟲和很多消化道疾病。(不太確定民國的時候有沒有開始提倡,但是解放後是大力提倡的)個人認為是功不可沒的。直到今天仍有現實意義。至於致癌風險,其他答主分析的很好了。我也同意道理上是說得通的,但我認為並不是食道癌主要誘因。
會明顯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這個相比較正常的飲食,食道癌的確高發。我知道的一個縣區和科室做過這方面的科研課題,我們附近的一片區域有熱食的習慣,食道癌的確比其它地區發病率高些。
給你講個真實案例吧。
前幾年我老爸的一個棋友,他們下棋聊天的時候總跟我爸說要喝很熱的水,說喝很燙的水食道比較舒服,對身體有好處,他都喝了好多年了,身體好的很。我爸是個聽而信之的人,回家就說以後都要喝很熱的水,那個誰誰誰都這麼說,反正我是沒聽信。
後來過幾個月,我爸回家跟我說那個棋友去醫院檢查得了食道癌。。。還暗罵那個棋友差點害死自己
是不是致癌不知道,但是我姥爺 ,喜歡吃熱飯,喝熱茶。一碗餛飩,冒著熱氣,我還沒吃兩三個,他都吃了一碗了。。。前幾年胃穿孔,懷疑跟生活習慣有關。
吃燙食與食管癌之間的關係是流行病學的典型案例。
會。抽煙、喝酒、愛喝熱水都會。
父親食道癌走了,他過世時還不到三十歲。
只能說有相關度。
我親爺爺,賁門癌去世的,生前就喜歡喝燙開水,喝湯也只喝燙的。
非常燙的水不止會致癌,還可能會致死。
總結一下前面長篇大論的回答就是:
會
我不是醫生,但我可以說說我爸爸的事,前幾年我爸爸心血來潮去醫院做個體檢,好吧,就查出來食道口有個息肉,嚇尿了!就切了,醫生說三個月後來複查一下,在把息肉化驗下。診斷結果就是常年喝燙茶吃燙的食物,還好沒事
食管癌的高發區:河南安陽林縣
好發部位:食管中段
誘因:主要與經常吃過燙過咸(尤其是腌製品)食物有關,也有遺傳學方面因素
推薦閱讀:
※慢性前列腺炎能吃狗肉嗎?
※健身手肘疼痛三個月不好,請問怎麼辦?
※李小龍驚人的「背部聖誕樹」,究竟是怎樣練成的?
※蜂蜜對人體有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