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詩歌怎麼樣?文學上評價如何?


先生的古體詩在他的諸般學問里不算好的,但擱在那個時代一眾人物里也不算太差。他傳世詩多是近體,其中絕勝於律。個人覺得傳世比較廣的幾首如「運交華蓋欲何求」、「靈台無計逃神矢」等雖然能比較反應先生的性格,但純以詩詞境界而論,也都不算他的上上之作。
隨便挑幾個絕句展示一下。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這首後二句下力如五古。我一個朋友反用陸機的「廣霄何遼闊,大暮安可晨」為「大暮終可晨」,正與此詩相類。只可惜前兩句出得稍微有點不耐煩。

華燈照宴敞豪門,嬌女嚴裝待玉樽。
忽憶情親焦土下,佯看羅襪掩啼痕。

寫法純擬古,很不魯迅。但「豪門」、「忽憶」這些下字也可以看出其和「真古」(藍本為王昌齡)的區別依然在情緒外露。再收著太極勁,錐子口袋也看得出尖兒。

雲封高岫護將軍,霆擊寒村滅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聲里有新春。

新國風不解釋。不過雖然使勁俚語白話了,依然掩不住習慣性用典的毛病(章太炎的學生啊)。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其實結構挺好。但前兩句合掌,後兩句下字又太費,稍微有點對不起七絕這麼經濟的文體。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依然是結構很順,但語感實在駁雜。豪情、花開落、江南、健兒,不是一個體系內的名詞。稍微耐心點做做同類替換看著會舒服很多。
——寫著覺得一首首說可能有點雲里霧裡,還是再籠統地說兩句吧。
魯迅先生寫詩,節奏和情緒把控的手段都不錯,學問精深也足以養得起舊體詩的創作,但一來性格使然,他的舊體詩寫來總有點不耐心和欠打磨,導致大多數好坯子最後都毛毛拉拉就發出來了(其實早期還是有一些認真之作的(可惜當時境界又沒到,所以還在模仿秀階段),越到後來越從心所欲起來);二來他意不在此(先生說了「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高山仰止之後則有點避險畏難,有時候會突然一下劍走偏鋒出點昏招,有人說他像龔定庵,但其實他撒蠻的時候比龔出圈多了;三來先生天生詼諧,舊體詩里喜歡夾雜點調侃(雖然不是「送她什麼兮貓頭鷹」這種賣萌級別,但多少會有點俚詩味道,有名的運交華蓋、慣於長夜都難避);四來先生處身於文白斷層,許多下字都頗有個性。如「霧塞蒼天百卉殫」、「一枝清采妥湘靈"、「淚灑崇陵躁暮鴉」,單字跳眼得有點不和諧了。又如「須臾響急冰弦絕,但見奔星勁有聲」、「唱盡新詞歡不見,旱雲如火撲晴江」……先生當時估計在看七古。
總的來說吧。魯迅先生的詩,上承古人毫無疑問,但因為他的個人原因也好,時代限制也罷,他沒有選擇詩作為他行進的載體,是以顯然詩歌遠不如他雜文小說,同時代而言,二流堪在上,一流頗不足,大致這麼個段位吧。不過話說回來,那個時代上,一百個舊體詩人的作用能抵一個魯迅么?:)

最後附兩首他規規矩矩的詩作。避免前面引用的大多有針對性,失於偏頗了。
故鄉黯黯鎖玄雲,遙夜迢迢隔上春。
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齒吳娃唱柳枝,酒闌人盡暮春時。
無端舊夢驅殘醉,獨對燈陰憶子規。

這是正常的詩人語,但當時的中國,真心不需要魯迅去經營這類東西。當然,性格所限,他就算拼力去走這個路子,也到不了大牛的段位。就是這樣。
收工碎覺!


不太同意讓眉的看法。對於魯迅在民國或者近代詩詞史上能排什麼位置,這很不好說。因為個人在這個領域的研究並不夠深廣,不好輕下判斷。但從個人較為熟悉的絕句來說,魯迅七絕已臻一流或者至少是准一流的水準。不過魯迅對詩詞的態度也在相當程度上扯了他的後腿,——任何創作都需要精力,如果作為詩人的魯迅地位上升了,那麼作為文學家的魯迅的地位不免就要受到削弱了。魯迅既然志不在詩詞,所以難得有作詩的雅興(魯迅早期雅興在碑帖和抄古文上,中期在小說和野草上,後期在雜文上,詩詞在魯迅的創作里完全屬於邊角料),作品也就不可能多了,剛剛查資料,總數還不到八十首。但實際上魯迅舊體創作時間的跨度還是很長的,從19歲一直到54(臨終前一年),這樣平均下來,一年才兩首多。簡直可視為「兒戲」。網有經驗的作者都知道,老手一天一首甚至數首都不是難事(這方面,陸遊可謂是一個特別能持續戰鬥的人;以個人體驗為例,一天絕句做一二十首亦不甚難),以魯迅的功力,一天數首當然不在話下,但他實在是對詩人不感冒,雖然從他的文筆和情感的表達方式來看,他是絕佳的詩人材料。讓眉說:魯迅撒蠻的時候比龔出圈多了。這個觀察是對的。這大概是魯迅獨特氣質的體現,從他的閱讀就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走自己的路,所以寫舊體詩也往往劍走偏鋒,下筆滑稽(即讓眉說的:先生天生詼諧,舊體詩里喜歡夾雜點調侃)。這條路後來為聶紺弩發揚光大,但對於他自己的創作來說,是新變還是拖累,我覺得不大好說。但顯然這一路在傳統創作中屬於異類,無論評價正反,都很難抹掉這方面的因素。我在五年前曾認真研究過一番魯迅的舊詩,借答此貼,也稍作整理:
小序
我愛魯迅。不但他的人格、文學讓我敬佩,私下我也以為我自己的小創作和他老人家也有一脈相通之處——當然他的椽筆是我騎八駿也趕不上的。不過,儘管他被主席同志冠以「三個家」的高度評價,他的舊詩也是注者蜂起,專門的專著就有好幾部,相關論文大概要以萬計了——然而,不曉詩詞基本規律者者有之,捕風捉影鑿空求解者有之,嫌他老人家目光不夠犀利、心靈不夠赤紅、人格不夠偉大而一意為之拔高者更有之。以是遂作此疏。
寫這段話時,戰友經過身邊,瞄了眼我寫的東東,有些訝異的說,你對詩很有研究啊。我答道:是詩研究我。這話並不一味的玩笑話,詩與我一同成長,或者已經融為身體的一部分也未可知。如果說我對詩詞還有那麼一點欣賞能力的話,那也是詩賜予我的。
前言
平心而論,魯迅詩也有其不易理解處。一在多無題;二在多用典。三在魯迅本人思想極複雜,詩為心聲,故也往往隨之複雜。
雖然,魯迅詩也並非不可解。解法如下:
一、因魯迅習慣將詩並相關信息記入日記,故魯迅日記所載內容是解魯迅詩最重要的材料之一。表層可提取的信息包括:寫作時間,寫作對象。由此產生的深層信息,在後面的疏解中有諸多體現,這裡恕不詳述。
二、引用恰當準確的典故資料來幫助理解魯迅詩。尤其要注意魯迅詩受屈原、莊子影響極深的傾向——許壽裳、郭沫若二先生曾做這部分考察。當然,老杜、李賀、玉溪生三位對魯迅詩也頗有影響。評家頗謂迅翁詩近於定庵,這點不難從其祖紹者看出來。
三、極為重要的一點。詩自有其規律(譬如格律、章法),古今論著頗多,這裡也不詳述。作為精通古詩文的大師,迅翁無疑是極為清楚並能嫻熟運用的。故解魯迅詩,我們也必須從詩本身出發,從詩的內在規律出發。不出詩本身出發,即是鑿空臆測。不從詩的內在規律出發,我們就無法隨詩的思路流轉,就無法理解迅翁如此作的匠心所在。惟其如此,我們面對集中部分較隨手較粗率的作品時,才有底氣,才有勇氣做到「不為賢者諱」——否則只可能是一味的拔高——事實上,魯迅生前「聖人死後都被徒子徒孫們弄成了傀儡」的話已經成讖。
四、對魯迅為人為文要有深刻了解。魯迅自己就說過,知人必須論世。
魯迅詩詞的紹祖與價值:一定程度上繼承了老杜的詩史性;繼承了玉溪生的無題體裁,而濟之以沉鬱;為人為文皆遠紹屈平。
意義:對紺駑體的形成有先導作用。

因為此疏甚長,所以不全錄,僅節選若干。
無題
煙水尋常事,荒村一釣徒。深宵沉醉起,無處覓菰蒲。
殘荷按:此詩大有危亡廓落之感,與明末亭林、船山先生之作差相彷彿。通篇比興,不可征事而析。然細較煙水、荒村、深宵、蔬蒲等意象,危世孤身之憂,隱隱可辨。迅翁曾兩次手書明遺民項鴻謨題畫詩贈人,詩曰:
風號大樹中天在,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隨時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
兩詩相參,時世雖異,悲涼共在。
贈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遠國徵人此際行。莫向遙天望歌舞,西遊演了是封神。
日本歌人,即京劇評論家升屋治三郎。
殘荷按:首句反語——迅翁慣用此技。次句點題,並啟轉結。三四句遂借升屋職業及癖好,暗刺中國烏煙瘴氣之時局以瀉不滿。
送0.E.君攜蘭歸國
椒焚桂折佳人老,獨托幽岩展素心。豈惜芳馨遺遠者,故鄉如醉有荊榛。
《魯迅日記》一九三一年二月十二日記云:日本京華堂主人小原榮次郎買蘭將東歸.為賦一絕句,書以贈之。0.E即小原榮次郎,當時在東京開設京華堂,經營中國文玩和蘭草.
殘荷按:此詩題於柔石等被害後第五天。一三兩句分離騷楚辭典,意甚顯豁,出處不引。次句用空谷幽蘭典,托,託身意。全篇寫蘭,卻句句隱喻。椒焚桂折實朋輩新鬼意。佳人已老,蘭托幽岩,則為自喻(柔石被捕日,迅翁即避居日人旅店)。三句點題,故作反問,以啟結句。故鄉,蘭之故鄉;故鄉如此,雖「佳人」懷憂不可遽行,而芳馨如蘭則不妨遠遁。此言外大有悲涼憤懣之意。
無題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
殘荷按:前半於殘酷現實中見希望,意在與高良富(日本反戰人士)共勉。
後半譏刺肉食者之貪鄙與無能,反襯未來之希望只能在「勁草」與「春華」了。
全篇皆有實事可征,但於「血沃中原,寒凝大地」八字則不必坐實,硬指為同情蘇區反圍剿也。
答客誚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殘荷按:先生自稱兩間餘一卒荷戟戰鬥多年,及知天命始得一子,備加愛憐,固人之常情。後半以老虎憐子作比,既足以撐起前半的論斷,也頗具先生辯論一以貫之的的強勢與犀利風格。
另,老虎憐子一喻出自明人解縉題《虎顧眾彪圖》詩: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贈蓬子
驀地飛仙降碧空,雲車雙輛挈靈童。可憐蓬子非天子,逃去逃來吸北風。
上海「一·二八」戰事起,穆木天夫婦在逃難中失散。穆妻帶著孩子到姚蓬子家找穆,穆不在。姚借居給穆妻,自己避居他所。
殘荷按:「可憐蓬子非天子」,天子一詞有雙關之義。一指蓬子不是穆妻要找的穆木天,二指蓬子不是象能駕八駿馬西遊見西王母的那種達官顯貴——穆木天諧音為穆天子(惟其如此,飛仙,碧空,靈童才不覺突兀),而是「逃去逃來吸北風」的窮苦文學家。
二十二年元旦
雲封高岫護將軍,霆擊寒村滅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聲里又新春。
殘荷按:首句指避居療養勝境的國軍將領。「霆擊」,用司馬相如《子虛賦》語:雷動猋至,星流霆擊。全詩重點在「到底不如」四字,反諷租界內鎮日不問國事、生活淫奢無恥的闊人們。
悼楊銓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殘荷按:豈有先抑,何期再揚。張弛有度,沉鬱勁健。此絕誠迅翁集中第一流作品也。
贈畫師
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願乞畫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魯迅日記載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六日迅翁題贈此絕與畫師望月玉成。該日恰為民國二十二年農曆癸酉元旦。
殘荷按:起手對仗,風生林暗,霧塞卉殫,憂時之心溢於言外。三四句轉折,冀畫師掃除煙靄,匠心獨運,朱墨春山,共許來日。按迅翁詩多以渾茫結,此則俊爽明麗,大概也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氣象、心理作用的吧。
自題小像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闇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殘荷按:此絕為迅翁之畢生寫照。起手對仗,迅翁詩每用此法,可收句式更洗鍊森嚴之效。「寄意寒星」化用楚辭語:"願寄言乎流星兮"(王逸注:欲托忠策於賢良)。「荃不察」直用離騷語:"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許壽裳先生對此詩有過準確詳盡的分析,故此徑直引用——"首句之神矢,蓋借用羅馬神話愛神之故事,即異域典故。全首寫留學異邦所受刺激之深,遙望故國風雨飄搖之感,以及同胞如醉,不勝寂寞之感。末句直抒懷抱,是其畢生實踐之誓言。"
無題
禹城多飛將,蝸廬剩逸民。夜邀潭底影,玄酒頌皇仁。
殘荷按:起手二句即「霆擊寒村滅下民」(二十二年元旦)一句的衍化,多與剩相對,諷味老辣。
吊大學生
闊人已騎文化去,此地空餘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復返,古城千載冷清清。
專車隊隊前門站,晦氣重重大學生。
日薄榆關何處抗,煙花場上沒人驚。
南京民謠
大家去謁靈,強盜裝正經。靜默十分鐘,各自想拳經。
殘荷按:這兩首一在同情,一在諷刺,基調都是滑稽的。許廣平曾說,先生於古詩雖工而不常作。其實也可以說,先生於古詩雖工而不刻意作。畢竟與其說先生是詩人,毋寧說先生是戰士。
無題
殺人有將,救人為醫。殺其大半,救其孑遺。小補之哉,烏乎噫嘻!
殘荷按:此篇為迅翁題贈給正在醫學院學習的許廣平的表妹馮惠熹的一首四言詩,反映了迅翁的一貫的對當權者的譏諷。
哀范君三章
(一)
風雨飄搖日,余懷范愛農。
華顛萎寥落,白眼看雞蟲。
世味秋荼苦,人間直道窮。
奈何三月別,竟爾失畸躬。
殘荷按:此首語近旨深,起手不加修飾直切題旨,頗近太白詠浩然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但以沉鬱出之。
(二)
海草國門碧,多年老異鄉。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場。
故里寒雲惡,炎夭凜夜長。
獨沉清泠水,能否滌愁腸?
殘荷按:起句用李白《早春於江夏送蔡十還家雲夢序》語"海草三綠,不歸國門"。頷聯狀當時亂象,工筆。後半粗率。
(三)
把酒論當世,先生小酒人。
大寰猶茗艼,微醉自沉淪。
此別成終古,從茲絕緒言。
故人云散盡,我亦等輕塵!
殘荷按:此首從「畸躬」「酒人」生髮。筆筆感興,句句沉痛。前四句一氣蟬聯,以小酒人與大寰作比,暗寓"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意,酩酊猶復狂歡,微醉翻作沉淪,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後四句極寫良友遽失之哀。緒言,用《莊子·漁父》語: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等輕塵」三字尤可玩味,萬不可當做泛泛誇飾,實為迅翁渡盡劫波、看盡滄桑的一種悲哀近乎絕望的心境的真實反映——魯迅在吶喊自序說自己曾夢想做一個振臂一呼的英雄——但此時的他,抄古碑,讀佛經,夢已完全破碎。
三章各有側重,其三最佳。一章概寫其人。二章概寫所處。三章以小角度(醉)切入,著重寫相失之「哀」。
並附錄總的評價:
迅翁七律雖不多,而佳作亦不少,尤以《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自嘲》、《亥年殘秋偶作》三首為最工。
郭沫若在《&<魯迅詩稿&>》序中說:魯迅先生無心作詩人,偶有所作,每臻絕唱,或則犀角燭怪,或則肝膽照人。迅翁詩作之高處誠無愧於斯評。
迅翁五絕亦少作,余最愛其無題兩首(禹城多飛將)、(煙水尋常事), 一諷味老辣,一深慨悲涼。
迅翁集中七絕最多,故諸體裁中亦以七絕佳什為最多。其中余最愛《自題小像》、《贈畫師》 、《悼丁君》、《答客誚》 《血沃中原肥勁草》、《悼楊銓》六首。 此六首除《答客誚》一首稍遜,其它俱沉鬱挺健,難分軒輊。
迅翁五律不多,余最愛其《哀范君三章》之三,之一次之。


有一種說法,現代漢語詩歌真正的開端不是胡適,而是魯迅,具體來說就是《野草》。可以找張棗關於《野草》的講義來了解一下,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張棗隨筆選》中有收錄,非常詳盡細緻。


後園牆外兩棵樹,一棗樹來一棗樹……不知怎麼的就順出句打油詩來了。

簡單地說,魯迅的國學底子是不差的,從小讀私塾的人,基礎多半都打得極好。對魯迅的詩,我目前還沒看到極客觀公允的評價,「階級性」什麼的,你知道的。就個人感受來說,魯迅詩如其文,多沉穩凝重,間有促狹諷刺之作,及氣勢雄渾之句,「我以我血薦軒轅」放到哪裡都是佳句。魯迅還有一個特點是喜歡用典,且入詩也不生硬,所以讀他的詩,總要多費點腦筋和考證功夫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寫的這首小詩越讀越尷尬,品之如嚼蠟,是不是缺少意境?
古詩是怎麼吟的?
同桌寫的詞,請知乎大神們看看他什麼水平?
「落盡溪桐」中的「溪桐」是什麼意思?
會背很多古詩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TAG:魯迅 | 詩歌 | 古詩詞 | 文學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