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F1 賽車沒有安全氣囊?

為什麼 F1 賽車沒有安全氣囊?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賽車大小事 ,更多「賽車」討論歡迎關注。


1、配備昂貴的6點安全帶、頭盔、hans系統帶來足夠保護。民用車在碰撞時,因為人的慣性發生位移,安全氣囊打開可減輕外部物體(方向盤、前風擋玻璃)對頭部和胸部的撞擊,以及減少頸部受到的衝擊。而F1賽車採用6點式安全帶,通俗的說是把車手綁在車體上(座椅基本已經緊靠車體外殼),另外,F1車手比賽時必須帶頭盔以及hans保護系統,可以極好的保護頭部和頸部。再加上,F1賽車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前擋玻璃,所以安全氣囊對F1賽車顯得有些多餘。

F1官網上曾公布一組頭盔數據,F1頭盔的外殼由碳纖維材料構成,重量很輕,但卻能夠在55噸的坦克壓過後而不變型,它還能在800度的高溫中堅持30秒而不損壞。

hans系統(頭頸支撐系統)
當然再周全的保護,每年都會有車手遭遇嚴重的事故傷害,甚至殞命。比如馬薩的彈簧事件、以及2014年比安奇的事故。

2、座艙空間狹小,氣囊彈出影響視線和逃生。F1比賽在發車、彎道、超車等地方經常會有碰撞或者碰擦,如果配備安全氣囊並彈出後,輕則遮擋車手視線,影響救車機會,重則在嚴重事故中阻礙車手逃生以及場外救援!

—————————————華麗麗的分割線,第三條純屬逗比假設—————————————
3、傳統汽車安全氣囊是一次性的,幾乎無法修復。如果F1賽車也帶有氣囊,一旦賽車發送碰撞氣囊炸開,即便賽車受損不嚴重,也只有退賽的份兒,因為沒辦法修復。難不成要車手帶著一個氣簾開比賽?既遮擋視線不安全,還增加了空氣阻力。 碼字辛苦,盼點贊~~


「安全氣囊」這個叫法不科學,因為很多時候它並不安全。

雷克薩斯廠方培訓的時候再三告誡銷售顧問介紹車輛的時候不允許稱呼其為「安全氣囊」。

由於氣囊在極短時間內(十分之秒)以爆炸的方式打開,在近距離內擊中面部的效果幾乎等同於三樓掉下臉著地。所以,F1車手在那麼狹小的空間內配置氣囊,屬於自虐行為。

安全氣囊的沖氣展開速度高達250km/h~350km/h,這麼大的衝擊能量直接作用於人體,足可以使人死亡。在世界上,已經發生了安全氣囊傷害乘員的事例,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暑(NHTSA)的統計,由於安全氣囊的不適當展開以及乘員的不正確坐姿和位置,每挽救1000名乘員生命的同時,也因氣囊的不適當展開及乘員的不正確乘坐位置和坐姿,不幸導致57名乘員失去了寶貴生命。

我們使用汽車的時候,有人會覺的某些規定很奇怪,比如:

1.為什麼有些車型安全氣囊可以設置關閉?
2.為什麼幼兒安全桌椅不能安裝在前排?
3.為什麼不系安全帶氣囊就不會彈出?
4.為什麼汽車座椅只調前到那個程度而不能更靠前?

這些都是為了避免氣囊造成乘員傷害。

再重複一遍,因為安全氣囊在特殊情況下,不安全


我想主要還是沒有必要。 f1使用的是六點式安全帶,加上hans系統,在發生碰撞的時候,車手幾乎不會發生大幅度的位移。
而安全氣囊就是為了避免乘員發生二次碰撞,而f1中不存在二次碰撞的可能,除非是其他物體碰過來,那安全氣囊也不管用啊。
個人認為Head and Neck Support Device就是HANS系統就幾乎氣到了安全氣囊的作用了。而且效果會比安全氣囊好。但是如果在民用車上,這種繁瑣、造價高、麻煩、限制活動的系統肯定不如安全氣囊受歡迎。其實個人感覺在大直到末端的急剎車,如果是一般車輛做同樣的動作(當然做不到……),這時候已經需要安全氣囊了。


首先讓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名F1賽車手,現在你撞車了,你首先選擇的是
A靜待救援
B沉著冷靜慢慢脫離
C用最快的速度離開,並與受損的車保持10米以上的距離
————————————我是分割線——————————————————————————

如果我有機會開F1的話,我一定會選C,因為我怕死。

大家應該都看過很多電影,一定會見過類似 「兩車相撞後,翻車,油箱漏油,男主艱難地從車裡爬出來,爬啊爬,爬啊爬,爬啊爬,爬啊爬(1分鐘的戲可以拍出10多分鐘)!終於在汽車爆炸的前一秒,救出女主,然後被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吹飛」 的場面。
但是電影畢竟是一種藝術,實際上,無論怎樣燒,汽車都是不會爆的。但是不會爆,不代表不會燒。而F1,就是這樣的一個移動烤肉架。

上個世紀的賽車並沒有良好的防火和快速逃生設計,車手的服裝也並不是耐火的特殊材料,賽道的消防配備也很弱,導致很多車手都因為撞車,導致賽車起火,最後困在車中被活活燒死,例如 Lorenzo Bandini、Roger Williamson,還有 Ronnie Peterson。這些事故都異常慘烈。

這是 1973 年導致 Roger Williamson 喪生的事故,同場競技的車手 David Purley 將賽車停到路邊跑過來施救,可惜並沒有任何用處。

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Niki Lauda 1976 年紐博格林的事故。在事故中他被嚴重燒傷,牧師甚至已經為他執行了臨終的祈禱儀式。

附上視頻地址:F1紐博格林站歷史回顧 1976年勞達撞車起火

還有最近萊科寧的座駕起火,當然,這次並不嚴重。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賽車運動對車輛性能極高的要求。每輛F1,出於空氣動力學的要求,正面迎風面積都相當小,全車細長,呈流線型,前後軸距大約3米多。這樣一輛車要塞下人類在汽車科技領域幾乎是最高等級的設備,賽車的設計必然要利用每一點一滴的空間。

這是sauber 08年的車,發動機被遮擋,但仍然可以看出它設計的緊湊。車手坐在裡面基本上沒有騰挪的空間。而中間黃色的部分,就是它的油箱,車手就是直接坐在油箱斜上方的,隨時都可以上天
再給一個近鏡。

如果想看更多,請點擊Sauber reveal more pictures of their sliced F1 car · F1 Fanatic(可能需要翻牆,印象中汽車之家好像也有)

所以,如果撞車,導致車輛受損,第一件事就是儘快脫離。因為它可能很快會起火。

而F1上所有的設計都是都要考慮這一點,如何讓車手快速逃脫。例如方向盤是可以取下來的,6點式安全帶可以快速解開。
現在終於可以回歸正題了,如果F1有安全氣囊,就會把車手離開的出口堵塞,導致車手不能輕易脫困。嚴重時,會影響外部救援,甚至會使車手有生命危險。

————————————我是分割線——————————————————————————
那麼沒有了安全氣囊,F1到底還安不安全呢?
首先我們看看被動安全,就是俗稱的吸能模塊啦。還是上面那輛車。

引用LS-DYNA的論文(論文和車不是同一輛)

88kJ,相當於600kg的車以60公里撞擊混凝土牆所產生的能量,這時吸能模塊幾乎就被壓扁了。看起來這個數據好像很弱,但是考慮撞牆之前還有緊急制動,防護欄前還有輪胎牆,而且這還是09年的車,好像勉強也可以接受。它保證了60公里時速正面撞擊駕駛艙不會潰縮。

再看看主動安全系統。F1的主動安全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安全帶,Hans,車手裝備(頭盔和賽車服)
安全帶,F1上使用的是6點式安全帶

這樣的安全帶基本上就是將車手綁緊在車上,除了手腳可以進行有限的運動,身體基本動彈不得。據說可以承受15000N的衝擊力不斷,具體的性能參數我暫時沒有找到。

Hans(Head And Neck Support)頭頸支撐系統
從上面的圖很容易看出,就算身體完全固定在車上,發生事故的時候頭部還是會向前沖的,很容易就會造成頸部受傷,嚴重時可能會使脊柱斷裂,終身殘廢。
所以就有了Hans,原理如下

當車手的頭部向前沖的時候,頭盔就會通過2將前沖的力傳遞到1,最終作用於點4(車手的肩部),阻止其繼續運動,正常情況下頭部可以進行有限幅度的轉動。

車手裝備,主要有服裝,手套,鞋和頭盔等。
頭盔部分 @阿嬌說過了。說說車手服,雖然這個與防撞關係不大。

賽車服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布滿了贊助廠商的Logo,但事實上如此絢麗奪目的比賽制服的設計經過了無數血和淚的教訓才發展到了今天。FIA(國際汽聯,F1規則的定製者)的標準中,賽車服與手套的縫線以及廣告條都必須嚴格遵守安全規範,保證這套衣服能夠在700度的高溫大火在12秒的時間內能夠毫髮無損。此外,賽車服的肩膀處有兩個把手,能夠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利用把手將車手與座位一起拉出。

—————————————最後的分割線————————————————————————
我知道,國內大部分人看F1,最喜歡就是看撞車了。大家看得很過癮,但是,讓我們記住,但是場上的車手是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賽車手,是值得尊重的一群人。
F1的悲情一幕 F1"s Perished Heroes! Rest in peace!

參考資料:
論文:Crach Simulation of an F1 Racing Car Front Impact Structure (by LS-DYNA)
各類圖片源自網路


因為現有的保護措施已經比安全氣囊更好地保護車手的安全。


幾乎所有賽車都沒有安全氣囊。
幾乎所有賽車都沒有空調。
幾乎所有賽車都沒有cd,收音機。
幾乎所有賽車都沒有轉向燈。
幾乎所有賽車都沒有後排座椅。
幾乎所有賽車都沒有天窗。
幾乎所有賽車都沒有車窗自動升降。
幾乎所有賽車都把多餘的功能去掉了。
為什麼多餘?因為它多餘啊,或者說,這個功能有更好的東西把它取代了。


首先說一下安全氣囊這個東西吧,對於普通汽車來說,安全氣囊只有在繫上安全帶的時候才會有作用,如果沒有安全帶的束縛,碰撞時的強大力量會讓人產生非常大的位移,安全氣囊的彈出時強大的反向衝擊力反而會對人造成傷害(不絕對啊)所以安全氣囊只是起輔助作用的。在國外安全氣囊也經常叫做輔助氣囊。
而在賽車上,FIA(國際汽聯)有專門的標準,也就是說賽車(以改裝車來說,也就是常見的賽道日或者房車賽或者拉力賽等等都是要針對車架進行全車點焊加強,另外防滾架,頭盔(這個是決定性的)六點式安全帶,還有不同於普通駕駛的姿勢,使得賽車的結構強度是普通原裝車所不能比擬的,也就是說安全性也是普通原裝車所達不到的,無論是高速側翻還是激烈的碰撞,車體強度都會保證駕駛艙不會變形,這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賽車標準都非常高!然後是駕駛姿勢,賽車上的安全帶是把人捆綁在座椅上的,也就是說人在椅子上不管撞車多嚴重都不會移動,另外頭盔給人非常重要的頭部保障,就算是特別嚴重的碰撞,頭盔也會保證車手的安全,所以賽車上安裝安全氣囊純屬多餘,而且對於賽車來說碰撞是家常便飯,如果有安全氣囊反而會影響逃生(你想如果賽車起火了,雖然說幾率非常小,安全氣囊卡死車手,是的車手不能快速逃脫,那麼安全氣囊就只能叫做死亡氣囊了!再來說F1賽車,是塞車界定製化程度最高的賽車,坐姿更極端,幾乎是半躺著開,駕駛艙極其窄小,在安全性方面FIA是一視同仁的,F1賽車是由碳纖維材質一體化製成的,駕駛艙同樣保證在各種極端碰撞下的不變形,即使賽車解體了仍能保護車手安全!
最後!綜上!如果你的汽車具備以上要素,(起碼要有運動座椅或者桶形座椅,加上起碼四點式安全帶加頭盔)那你也可以把安全氣囊拆掉,現實中確實有人這麼做,因為原裝的方向盤大多直徑巨大,防滑性及手感都很差,換上賽車用快拆式方向盤真的很爽有沒有!好了,希望你能滿意我的回答…^_^


該答案已被作者刪除


為什麼f1賽車沒有車門?


印象中以前(不是很久以前氣囊什麼的還沒有的時候)F1的轉向柱是可潰縮的,大概這個就可以當氣囊使了
不過不知道現在有了hans以後這個設計還有必要沒


不僅F1,賽車基本都沒有。
只因為,賽車有更結實的車艙,好的頭盔,以及最重要的五點式安全帶,車手在不解開安全帶的情況下頭沒機會碰到方向盤。


氣囊是為了頂住你的大頭不讓它飛出去,安全帶綁著你的身體不讓它飛出去.......
F1有替代的Hans頭部固定系統,所以就不需要氣囊


F1從300公里/小時到徹底停下來需要4秒左右,在這樣重剎車的情況下,車手在水平方向的減速度接近5.4G。那麼安全氣囊會不會彈出來。求解答


f1賽車有單體殼啊,劇烈碰撞時不會變形的
車手還有hans系統保護頸部,就沒必要安裝氣囊了


大神說的很明白了,我就補個圖

除此之外F1單體殼和車架是相對獨立的,由碳纖維和蜂窩狀鋁板材料構成,能提供高溫高衝擊環境下的保護,安全氣囊不知在高溫下是否還有作用。
車架結構由「變形碰撞保護結構」支撐,在撞擊時很容易形變,也會吸收大量衝擊能量。
傳說為了減少賽車每一克的脂肪,車手都要去體毛的情況下,安全氣囊的存在過於臃腫了。

單體殼...據說座艙和躺床上一樣舒服…評論有說污的別走

好吧是真的污233


因為安全氣囊並非汽車最好的被動安全措施。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缺乏一個批量工業產品需要價格與性能的最優交集的基本經濟概念造成的認知錯位。


經常看到前鼻翼和尾翼四分五裂漫天飛舞,四個輪胎在路上打著轉就像被風吹過的樹葉,可是整個座艙完!全!沒!有!被!撞!散!裡面的車手也是被固定在座椅上的。一般小事故最多也就腦震蕩一下,估計把方向盤拿下來出艙的時候還能想想剛才哪裡做的不好···


為什麼F1賽車沒有雨刮?沒有導航?沒有車載微波爐?


賽車重量有嚴格要求的,嚴格到什麼程度呢?精確到油量多少都會影響賽車的重量和平衡性。況且空間和重量都不允許放置安全氣囊。
另外賽車本身有的駕駛艙安全性能超高。安全到已經沒有放置安全氣囊的必要。
再有一點就是安全氣囊如果在賽車行駛的時候發生輕微刮擦而彈出不僅會干擾到車手正常駕駛,且有可能對車手安全造成影響。


會被氣囊拍死


推薦閱讀:

車輛排氣管後燃(放炮)問題的成因有哪些?如何處理?
车商通SCRM真的对4S店有吸引力吗?
長得高的人適合開哪些車?
目前使用的汽油機直噴技術現狀是什麼?
女生買車,預算裸車15W~18W上下,有哪些推薦車型?

TAG:汽車 | 體育 | 車輛 | 賽車 | 一級方程式賽車F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