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傳統的殯葬習俗?
不同地區的差別大嗎?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
傳統中國喪禮
- 稱呼:中原地區,稱呼喪禮一般叫「老人了」或者「XX走了」或者「XX老了」
- 支客
說中國的喪葬習俗,肯定要說一類人,那就是——支客(音),包攬大小事物,從買菜到治喪都需要支客進行統籌處理。支客,一般都是村子裡見過世面的人,支客需要條理清晰、事有輕重緩急、不驕不躁等等素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威信,當得起支客的人,一般都是村裡的族長、村長之類的人物。
- 何種喪事
一般英年早逝或者非正常死亡的,喪事都極其簡單。這種事都很突然,家人沒有心理準備,會更悲慟一些。沒心情管喪事,而且一些非正常死亡的被認為不吉。故而這一類喪禮很簡單的,有的乾脆不辦。年老的人夕下,家裡人一般都會提前預備。老人走的時候,也不是特別難過。比如一些高壽的也稱之為喜喪。這一類的時候,就要求事從繁瑣,因為關涉到主家的顏面。
下面的內容只說正常的亡故- 壽材(俗稱:活)
- 一般都是老人家活著的時候,自己去選的,或者兒孫代為去選的。一方面可以到時候不著急,壽材一般算是大件了,價格昂貴一點,當然要提前選擇。另一方面,老年人容易多病多災禍,買個壽材沖沖。
- 選壽材:一般好的壽材,需要耗費的工時也很久,所以需要提前定製。根據人的身高,四周差不多應該是各放20公分左右吧。棺高差不多有1米多左右。不同的材質,重量一般不同,一般材質的也要有幾百斤的樣子。關於抬棺,後面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3%BA%E6%9D%90
- 噩耗降臨
- 如果快要落氣的時候,很奇怪的很多老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大限,也會提前把子孫叫到跟前囑咐一些事情。會在堂屋(正屋)放置老人常睡得那張床,讓老人頭朝南躺下,一般這時候,大限將至矣。當然很多時候都是死後才這樣的。然後就是穿壽衣,穿壽衣是很隆重的,秘聞,具體詳情不得而知。亡故者臉上要貼上黃紙(具體為什麼,問過一次,沒人理我)。
- 落氣後,主家會在門前放一下鞭炮。這時候,村裡人也就知道了,家族裡其他人也會聞訊趕來幫忙。這時候,開始擺放財盆,就是那種陶的盆放在床頭,用來燒紙錢的。然後就是製作喪棒,20多公分的麻秸,上面用白紙剪裁成花貼著。然後就是孝子賢孫披麻戴孝。孝巾一般是一截2米左右的白布,孝子系在腰間。孫子一般成家的帶著孝帽,如果孫未婚帽子兩角上會有紅色的綵線。現在都用黑色袖章了。
- 支客:主家會告訴支客,自家的想法,支客會按照主家的意願來安排事情。
- 通知親屬:支客會挑選幾個族內的小輩青年,拿著喪棒,翌日清早分別前往親屬家(依次是娘家人、外婆家人後人、姊妹家···)發訃告。報喪的人是不能進門的,親戚一看裝扮就會知道是喪事,報喪者要向親戚跪地磕一個頭,告知消息,然後要迅速趕往下一家或者歸家。
- 治喪(內容太多,撿緊要的說說吧。)
是支客根據主家的意思安排治喪的事宜以及用材。
- 請陰陽堪輿先生,到自家田裡或家族塋地去選一塊好地。也有不少老人是生前自己選好的。然後堪輿先生會根據自家的理論選地,選定方位(一般方向是西北&<頭&>東南或者東北&<頭&>西南,)尋龍點穴的事不多說。
- 打坑,堪輿先生會告訴支客一些要求,然後支客根據要求選出5、6位青中年的已婚漢子,在選定的位置,四周打上柳樹樁(如果自家沒有柳樹,花錢買鄰居的,給個幾塊錢意思一下,哪怕只是幾根樹枝。另喪葬期間如果自家沒有的東西,一草一木都要買,不能借),開始打坑。每人都要喝一些酒水。具體內容不讓看。這個柳木的樁很有意思,叫做前任
- 設帷幔靈堂守靈,在堂屋的門前設一道帷幔,上面是一個「奠」字。兩邊是哀喪的對聯。帷幔前是供桌。供桌前是三個草團,孝子賢孫各跪一邊謝禮,中間中前方是客人弔唁跪拜用的。帷幔後面是棺材,棺頭放置一個青花大碗,裡面是插著筷子的大饅頭,蔥、青蒜。
- 喪禮
- 入棺:這時候把床撤去,如果老人生前是得病離去的,會把床扔到河裡,估計是為了放置疾病傳染吧,棺槨放置進來,然後把孝子兄弟或者女婿把老人放置進去,下面要鋪上錦被,撒上五穀,內放置一些陪葬用品。
- 燒鋪(音):喪禮的前一晚,家族內的會挑選兩個人挑著死者生前的用物,沿著村子外圍的路,走一圈,其他人後面跟著,痛哭,然後會在某一個十字路口停下。把那些用物都給燒了。裡面好像會有幾塊青磚、麥秸等東西。
- 弔唁,親屬來弔唁在靈堂前叩首行李,然後守靈的孝子賢孫會還禮致謝。
- 瞻仰遺容:合天(棺木蓋子被稱為「天」)前,會讓親屬從帷幔的東邊排隊進來圍著棺木瞻仰遺容,然後排著隊從西邊出來。結束後合天。
- 合天:出殯前,拿出事先準備的棺釘(子孫釘,釘子好像很有講究,因為釘子的菱角好像有要求。都是手工打的。),把棺材蓋合上,然後釘釘子,然後找幾條很粗麻繩。用杆子抬起,下面放置兩條條凳,條凳和棺木捆綁在一起的,把棺木墊高。然後就是定大鐵環,穿兩根直徑約20多厘米的上等杉木的抬棺木。
- 出殯:很神秘很不可理解。支客事前會找數十位村子裡的已婚壯漢,(即便如此,孝子在出殯的頭天晚上也要挨門挨戶的去請這些人,見到輩分長的要磕個頭,平輩的意思一下)如果路遠,人數要更多。然後就是撒麥子,主家會在天木上撒一些麥子,然後再掃下來。抬棺的人這時候各就各位,長子端著前面提到的財盆,走到門口然後用力一甩,力求其碎。如果沒碎,是不能立即出殯的,傳說意味著老人的喪葬事體不圓滿(基本上都會碎的,因為這個陶盆已經燒了三天的紙錢了,會出現很多裂紋)。碎了之後,長子上前抓住棺木的底部,口中喊道:「大(娘),上路了。」然後抬棺的漢子會一起喊令:「走」,孝子要在棺前帶路。兩掛龍幡走在最前面,其他紙物走在最後。親屬走在後面哀喪。孝子遇路口、橋,要跪下磕頭以保平安順利。20年前,曾經發生過事故,鄰村幾個兒子買了一副上好的棺木,120人,兩班換,2個抬棺木、四個杠木加6條粗麻繩,還是越走越沉,最後竟然倒了砸到了其中一個人,至今腿還是瘸的。據村裡人說,這事很不可理解,一些棺木當初他們買來的時候抬得時候根本就不重,但是入殮之後,感覺上重量都會翻好幾倍。
- 下葬:棺材出門之後是不能著地的,到地點之後,按照堪輿先生之前安排好的規矩,鳴炮燒紙,放入棺木。這時候孝子填土,稍微填幾下,剩下的活由打坑的人完成。然後就是家人拜祭。
http://yanting.waheaven.com/SecondSite/temp1/Content.aspx?id=1688
殯葬方式大部分應該都是土葬,將逝者穿戴整齊與陪葬品一起放入棺材,入土為安。
不過新時代新政策要實行火葬,我老家(江蘇農村)90年代以來很少聽說有誰沒火化就直接入土的。小學時候別人說過我們那的一個案子,大約是一個男人把他老婆毒死了,開始沒查死因,後來有人懷疑報案,開棺驗屍才將兇手繩之以法。不過,究竟是驗的骨灰還是屍體,沒印象了。扯遠了..
我初中時候,舅舅車禍去世,殯葬過程跟得比較緊,了解一些當代農村的做法。火化之後,並不把骨灰盒放入集體公墓,那樣是對死者的不敬。而是挑些稍大的骨頭出來,用燒的黃紙裹起紮好,拼出四肢的模樣,另外的骨灰也用黃紙包成軀幹和頭部,依次塞進擺放在棺材裡的壽衣和帽子內,也算是個人形。棺材內放入大量紙錢,一些死者生前用品,煙酒等物。下葬時棺材依然是四人抬起,兩列親人手扶系在棺材上的白布跟在後面,沿莊裡走一圈,沾親帶故的人家都會擺一小茶凳在門口,放些糖茶與糕點,路過時灑地祭拜。
當然,上面要求骨灰盒放在公墓也必須服從,買個骨灰盒,裡面放點灰,都心知肚明。我夏天參加了一個朋友父親的葬禮,親身感受到了老山東喪葬文化的全過程,了解到老一輩人對之前喪葬習俗的回憶,應該說,我們那個地方的喪葬習俗還是比較簡單和文明的。我曾在電視媒體看到過浙江的蕭山、寧波、溫州等地親眼目睹過豪華樂隊參與的送葬場面,也曾從書中了解過山西平遙地區隆重的送葬場面。這些地區的喪葬習俗不僅隆重、繁瑣、場面宏大,花費高昂,遠遠超出了哀悼的意義,甚至成為炫耀家族財富和地位的機會。而山東地區的喪葬習俗雖然摻雜了些許迷信的成分,但不乏文化的情調,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讓我給講講我的所見所知:
1、壽終正寢,告別,停喪:一旦老人進入彌留之際,需將其移到正屋明間的臨時床上,然後火速告知最親近的兒女孫輩們回家來,看上最後一眼,即告別。在親屬們的守護下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刻。
待老人真正咽氣後,要趁身體尚熱給死者沐浴更衣,邊穿邊呼喚親人穿衣、伸手、登鞋……並用手將死者眼閉上,嘴合攏,謂「整容」。然後將其抬於靈床上,靈床用兩條長凳上橫門板而成,逝者仰面朝天,身體上蓋上白紙。
找中間有方孔的古銅錢,用紅線穿其孔,打結,塞人死者口中,再把絲線系在死者兩耳上,此所謂「噙口錢」。烙薄餅,分3-5個一組,連同部分麩皮,分別裝入死者兩袖內,用生麻綁住,傳說這些麩皮、薄餅是專供死者靈魂過螞蟻山而準備,不然會多受折磨。死者多放在門板上,面蓋白布,枕頭事先用麥秸裝好,刺有雄雞圖案的「長鳴雞枕」,枕邊放穀草,謂「招魂草」,草邊放白紙剪成的「招魂幡」,之後燒紙焚香,家屬號啕大哭。
門前插白幡,以示鄉鄰。逝世後,一般都要停屍1-2天,等完成以下程序後再埋葬。停喪緣由,一是為親人弔喪,瞻仰遺容,二是農家認為,陰司「小鬼」往往有「誤拿」,停喪1-2日,如「小鬼」誤拿,死者靈魂或會被放回。
2、報喪:報喪是人死後的第一個儀式,由司儀(主持人)安排三服以內的晚輩或同輩,通過各種方式把老人逝世的消息告訴所有的親友和村人。收到報喪通知的人只要方便就會趕來。報喪也稱「通喪」,孝子遣人持孝布向親友們報告死訊、死因及葬期,出門在外的子女及親友要及時奔喪,弔喪,問明死因,靈前跪叩,出嫁的女兒要一路哭著而來,近門前時,在家的女兒和媳婦要出門迎哭,見面後抱頭痛哭,引致靈前一同嚎哭。
3、弔唁、哭悼:前來弔喪之人,需戴孝哭喪,孝服一般由主家提供。親友來吊,孝子迎接,陪同哭悼,謂「陪孝」。男子弔喪,先叩拜作揖,跪伏叩頭,連哭三聲,沒有詞;婦女哭喪,涕淚交流,嚎啕大哭,有調有詞,謂「嚎喪」。該哭的人不哭,被認為不知禮,不孝順。所有客人來吊,孝子孝女們要陪著痛哭,但客人行禮時不許哭。
親友奔喪,要攜禮弔喪,叫「上祭」。分兩步:送葬時,只需帶燒紙、香箔、蠟燭即可;第二步是上五七墳時,禮品要重,有:點心、油果、白面饃饃、壽桃之類,現在用現金、輓聯、花圈等,並在其上書祭者的姓名。
4、哭喪(潑湯):哭喪儀式貫穿在喪儀的始終,大的場面多達5-7次。在村前或村頭田地里樹立一個靈牌,由潑湯的人引領挑著米湯罐子到田地牌位前燒紙、澆湯,晚輩們跟在隊伍後面嚎啕並跪拜,目的是送老人升天后順利進入,用迷魂湯堵住鬼神的嘴巴。最後一次潑湯和出殯時的哭喪儀式是最隆重的,所有的晚輩和兄弟姐妹小者都要跟隨潑湯,後輩多便是浩浩蕩蕩顯示其家族龐大有規矩。
5、守靈:老人亡故後,孝子孝女端坐或蹲在地上,不能坐凳子及高處,日夜不離亡者,謂「守靈」。死者頭前置一盞用麻油或棉籽油作燃料的油燈,為「長明燈」,還放有祭果、薄餅及一個瓦盆(俗稱「老盆」),「老盆」底部要鑽眼,有幾個兒女鑽幾個眼,順序由長到幼。孝子們不斷在「老盆」里焚香燒紙。老盆旁放一隻碗,俗稱「遺飯碗」。孝子用餐務必先向「遺飯碗」里盛添少許,出喪時置籃內,放墳頭上。靈堂地面上撒著麥洋等,守靈期間兒女們不能吃葷的食物,只能吃饅頭豆腐之類的素食。
6、入殮:入殮有「大殮」和「小殮」之分。小殮是指為死者穿衣服,「大殮」是指收屍人棺,漢族民間俗稱為「歸大屋」。入殮又稱「殮棺」或「合棺」,也即將死者裝入棺材,是送葬前的最重要的一個儀式。其過程是:先將棺底用石灰鋪上薄薄一層,按死者的年齡向棺底拋撒錢幣(古幣或現在的硬幣,也可是類似古幣形狀的紙錢)。再將五穀(麥、谷、豆、黍、芝麻)撒人棺中,孝男孝女取凈棉絮蘸水為死者擦洗面部,謂「凈面」。之後緩慢將逝者置人棺中,兒女們環繞著棺材看上最後一眼,嚎啕大哭方止。
入殮時有屬相犯忌之說,某些屬相的人不能在那一刻面見。
7、出喪、指路、摔老盆:出喪是殯葬儀式中最隆重的一環。午飯後,主持人呵聲震天,鄉鄰抬棺出正屋門,稱「起靈」,送殯親友匯齊,哭聲連成一片。孝子持引魂幡,披麻戴孝,按長幼羅列,用白布拉靈,其他親眷、親友依次按輩份,親疏排列於後。
此時,主持人持一柳木棍子,送交長子手中,長子站在凳子上面朝西方,一邊手指西方,一邊說「爹啊(娘啊),西方大路去吧!」,連說兩三聲後昏厥,由主事者攙扶。
送葬隊伍出發前,主事者將老盆用力在館前摔破,挎藍(內放遺飯碗)小孩在前引路,吹歌班及旗牌執事隨後,男眷步行在靈柩前,女眷在靈後或騎馬或坐車,浩浩蕩蕩,繞街出村。
8、下葬:這是死者停留在世間的最後時刻了,一般都非常鄭重其事。至墓地後(女眷一般不到墓地)將棺木置入墓穴,喚死者兒女調正向口(棺材大頭所向位置),放「長明燈」於棺前,棺上放「陰陽瓦」(瓦上寫死者姓名,字、生卒年月),孝子繞墓穴分左右各轉3圈,向墓穴扔土,燒「回頭紙」,向鄉鄰親朋叩首感謝。
親人散開後,要將孝服迅速脫掉回家。由鄉鄰將死者掩埋,堆起墳頭,出喪結束。
9、送紙馬,送盤傳:殮棺結束,掩埋過後,夜深人靜之時,孝男孝女們要持紙紮的「送魂馬」和「牽馬童子」等至村外,紙紮的動物們面向西方,人前放一個桌子,由主持人喝令兒女晚輩們逐一祭奠叩拜後,主持人開始念念送行詞:一里路,一爐香,一盞明燈照西方,西方大路明黃輝,我將亡人免一罪,楊柳枝,順水漂,我送亡人第一程,直至9——18程。(現在由於時代原因已簡化好多)
最後將其焚化,洶洶大火中,兒女們邊哭並默念「親人走哇」「親人走哇」,此俗稱「送魂」,好讓長輩順利升天。
10、護墳: 埋葬後的前幾天里,由孝子們親赴林地(墓地)看護墳墓,叫守墳或護墳。一般要帶上豆秸和高粱桔、黃草等,點燃,燃燒有聲響,把逝者的衣服等一同點燃。
11、圓墳:自古中國喪葬習俗中有出殯日起三天原墳的習俗,即在逝者逝世3天後,由兒女們到墓地為父母圓墳。擺上供品、祭奠完後,開始環繞墳頭上香(插香),然後是踩院子(畫陰宅宅基)等程式。(骨灰盒在殯儀館存放的只擺供品、上香、燒紙)。
12、燒七及五七:人們認為,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目前往往將做七改變為三次,即:一七(被三天圓墳所代替)、三七、五七(現在只燒單數,曰燒大七)。按喪事習俗,燒一七、五七:以死者兒子為主,稱做有頭,有尾;三七:以死者兒媳為主;五七:以死者女兒為主(燒五盆紙花)。其中,五七活動是最隆重的,所有親友們要隨禮,用紙紮的各種現代化傢具和設施齊全,鮮花、花圈等,一同送至墓地前,將隨葬品燃燒後,最隆重的哀悼才算結束,其中要注意的便是有几子不燒幾期。
13、喪服:在喪禮中,晚輩給長輩穿孝主要是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孝子要穿孝帽、孝衣。孝布分「大孝」、「小孝」、「花花孝」。死者的兒女和妹妹要破「大孝」(約兩丈白布)。侄兒、侄女為「小孝」(約6尺白布),其餘為花花孝(約一尺白布),系帶白頭繩。孝子賢孫所穿孝服,有孝帽子,白腰帶。不鎖邊,沒有扣子,製作粗糙。孝子腰系麻絲,拖拉著鞋子,謂「披麻戴孝」。孝子的手中還要持有一根柳木棍子,棍子上用白紙包裹。
14、守孝禁忌:老人亡故後,謂「孝子帽壓住了頭」,從掩埋至「七滿」(即七七四十九天),孝子、孝女或穿孝衣或臂戴黑紗,不理髮刮須,每隔七天,帶鞭炮、紙箔。香、燭、饅頭,到墳前祭典,謂「燒盡七紙」。守孝當年,春節不貼紅對聯,元宵節不挂彩燈。
15、燒百天(百日祭)、燒周年(周年祭)、燒三周年:人死到陰曹地府後,共有十位王官(陰府之檢察官)和四位審判官,其職是將亡者提詢,以生前所作所為:善善、惡惡,加以偵訊。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過前七殿:
第一殿秦廣明王
第二殿楚江明王
第三殿宋帝明王
第四殿伍官明王
第五殿閻羅帝君
第六殿卞城明王
第七殿泰山明王(百度+問老一輩)
兒女燒七,希望父母在陰間能安然舒適,過王順利。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善悪」的行跡,
四十九天後移送陰曹法,經四審,每十日為一旬,調審一次:
一審,(頭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
二審,(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
三審,(三旬,第七十九天)韓氏判官;
四審,(四旬,八十九天) 楊氏判官;
再過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燒百天(叫做短百天,長周年),再拜
第八殿平政明王、燒一周年拜,
第九殿都市明王、燒三周年拜,
轉輪明王后、決定如何投生,轉入來世,方真正可以長眠於地下了。
有不足或錯誤的地方大家可以提出來,讓我多多學習了解,畢竟祖上遷來山西已近一個世紀,本文僅憑老一輩人的記憶口述與本人收集的資料寫的。殯葬歸根結底是文化的體現,情感的寄託,因為各地文化有差異所以習俗上也就有差異。
--------------------------------
【燒七】
漢族傳統葬俗,流行於全國各地。古時做七,在人死後,於「頭七」(第七日)起即設立靈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法事,設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靈止。這種做法不光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也不適應現代生活的節奏。因此,現在的做七比起古制已經簡化很多。
按照本地的風俗,七個七中可剔除一個不做。另外,做七當日農曆日期尾數為「七」的,這一個七也不做。
我們這年紀大的人死叫老人,棺材叫活,棺蓋叫天,壽衣件數男不三女不四,鋪黃鋪底蓋白被子,叫鋪金蓋銀,放入棺材,背下放七塊墊背錢口中放一個噙口錢,棺材放堂屋,門口搭靈棚,放遺像擺貢,前面鋪個席,兒孫跪兩邊,有來磕頭的,起身後兒孫磕頭答謝,棺材下面用小棺凳子凳起來,棺前放夜食罐子,罐子上放個饃,饃上插筷子,地上放個老盆,兒女要一人錐個孔,嗩吶叫響手,老人斷氣閨女要買三斤三兩紙回來燒叫倒頭紙,然後到十字路口用四塊磚支起來,裡面放個碗,每天一次還燒紙燒衣服,澆酒,周圍再澆面水這叫送茶,第二天早晨陰陽先生來扎幡棍子,並去地里看棺地,第二天晚上打火把燒紙放炮吹嗩吶走一大圈叫送行或者遊行,最後回到送茶的十字路口燒衣服,然後請一個村的男勞動力來吃飯,因為第三天早晨要讓他們打墓中午抬棺,吃過晚飯嗩吶班子要吹唱,講順口溜黃段子演小品哭靈,一直到十一點,第三天早晨閨女去社貨店拿聚寶盆,童男童女,搖錢樹,馬或者青牛等等,還要再請一班嗩吶,如果是老太婆去世,娘家還要早上趕來。然後吃飯後去火葬,骨灰拿回來在棺材裡按人體部位擺個人形。就可以抬棺出殯,棺材都是紅松的,規格567,就是底五寸,幫六寸,頂七寸。棺材蓋上之前要請賣棺材的來主持棺殮,棺口釘白布叫仰扇,四根大釘只釘三根,其他人喊著對老人的稱呼叫他躲釘,然後分金,支客在棺頂放幾包錢,兒女進來用衣角接著一人一個,還喊著一掃金二掃銀三掃掃個聚寶盆等等,棺從屋裡連抬帶架弄到外面後,再從新捆綁,每一個角三根扁擔六個人,總共24個人才能抬起來,絕不像電視劇里的棺材那樣輕八個人就能抬起來。出殯長子在最前有老人女婿在兩邊攙扶著打幡,棺一起來就摔老盆,埋墳方向一般都是東南向或者西南向,沒有直南直北直東直西的,棺材下墓前還要在墓底挖塊土,喊著一二三四五孝子來接土,讓兒子把土捧住放筐里,再在挖的小窯裡面用火紙包一包錢,這叫打陰井。如果夫妻有一個先死了,第二個死的和前一個隔了三年以上而且又不是臘月,那麼夫妻合墓,叫並孤,兩個棺材之間搭個過橋板,板上寫路遇金橋。墳先埋好,花圈擺放在上面,三天後再圓墳,還有五七墳,百天墳,周年墳等等。一般閨女和媳婦頭長希長頭巾就是長布,侄女,侄媳,孫女孫媳短一些,其他人更短,腳脖纏白布,穿白球鞋,兒子帶肉包帽,就是圓型的上面頂部用線縫合扎的口小小的,就像小籠包子那樣,女婿戴的也差不多,但是上面把四個角對在一起縫合,叫四花帽,然後全都系白腰帶穿白鞋,孫子和其他人戴羊角帽,就是一塊方布兩角對摺,折成三角形,再把三個角縫合起來
參看趙麗蓉和陳佩斯演的《孝子賢孫伺候著》
傳統的殯葬習俗太多,不同地域差別很大,原因的話,大江南北做菜口味還不一樣呢……
很大,相鄰村的規矩都不一樣
實拍山東嘉祥農村葬禮之出殯3_土豆 請看我村裡的出殯視頻 12年拍的 希望能幫到你 孝服,叩禮我看了看和朱子家禮比 省略了一大部分。
太多反而不知道從哪說起,如果真有興趣了解的話不妨閱讀王夫子的《殯葬文化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