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如何恢復自己的精神能量?
對於心理諮詢師而言,感到疲憊和枯竭是正常的事情。因為我們的工作簡單來說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運用理性和邏輯去發現、分析問題,二是動用心靈力量去解決問題,激發、提高求助者的自身力量。在諮詢的過程中,我們會接收到大量的負面信息和情緒,而它們有可能會喚起甚至激發我們在之前的生活中經歷過的負性事件,這也是我們需要處理的部分。總的來說,以上這些工作都需要我們消耗非常大的腦力和心力。
當我感到疲憊和枯竭時,我首先會停下來,讓自己沉浸到內心的世界中去看看,原因究竟是什麼。如果是因為最近工作排得太滿,導致我的」正能量「供應不足,那麼我會暫緩進程,同時去朋友、家人那裡獲取我想要的支持;如果是因為最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難與瓶頸,讓我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方式產生迷茫感時,我會針對自己的迷茫看書汲取知識和力量;如果是因為各種情緒和經歷的糾纏使得我對生活和世界的認識有了改變,那麼,這是最嚴重的情況,我會完全停下工作,採用出去旅行、接受督導、深入閱讀研究等方式來解決自身的問題,獲得成長和提高。
每一次的枯竭都可能意味著一次成長,我個人並不害怕這種感覺。
簡單來說,
1) 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應該能夠做到既在諮詢中完全投入,同時又能把諮詢和自己的生活分開,這需要很長時間的培訓、督導下的實踐經驗、和自我成長;
2)較好的諮詢師,通常自己的生活和內心世界也是靈動而又穩定的。這意味著他們了解自己的臨界並且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突破臨界,從而防止過多的損耗;即使因為種種原因出現嚴重損耗和動蕩,也應該知道如何去調整以便保護自己和來訪者(self-care, consultation, 督導,自我體驗, 暫停諮詢,轉診);
3)能夠去深刻地了解另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另一個人建立聯結,對熱愛諮詢的人來說是一種"正能量"。某些諮詢的確有時(注意是有時)是消耗性的,尤其是當諮詢和諮詢師的個人生活和/或專業發展的弱點/節點相關時,但也有很多諮詢非但不構成損耗,反而能補充諮詢師的「精神能量」。找督導…
心理諮詢師確實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職業。諮詢師要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感情,也會接觸更多的消極抑鬱等負面情緒。但如果你簡單把心理諮詢師理解為傾倒消極情緒的垃圾桶,並因此認為他們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那就錯了。事實上,職業的心理諮詢師沒想像的這麼脆弱。這是因為,首先,心理諮詢師會把工作和生活嚴格區分開。工作中諮詢師和來訪者關係再好,他們也不能成為生活中的朋友。這種職業規則築起了一道防止工作影響生活的防火牆。其次,就像外科醫生會逐漸習慣有病人死亡並把它當作工作的一部分,心理諮詢師也會逐漸習慣來訪者的負面情緒,把它當作工作的一部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心理諮詢師不是簡單地傾聽來訪者的消極情緒,還要協助來訪者塑造積極思維,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套用流行的話說,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是教來訪者生產正能量,自己也因此變得積極,並不奇怪。
當然心理諮詢師當然也會出現心理問題。心理諮詢師如果出現心理問題,又沒法自我調節怎麼辦?如果心理諮詢師遇到的問題和職業沒關係,比如夫妻不合、兒女不聽話之類,那麼和普通人一樣,他們會找其它心理諮詢師做諮詢。如果心理諮詢師遇到的問題和職業有關係,比如諮詢老不見效沒信心了、愛上來訪者或者來訪者愛上他了之類,就會找心理督導。在國外,心理諮詢師常常由更有經驗、資歷更高的心理諮詢師來做他們的督導老師。心理諮詢師會定期和督導師見面,談談他們在心理諮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惑。不過在國內,這種督導制度尚未建立起來。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也能自力更生、聽天由命了。
精神能量是啥?我不知道。
精神分析師(或者叫精神分析家)有這麼幾個途徑:
1,在成為分析家之前,接受足夠久的精神分析,重建完整完善的人格;
2,成為分析家的最初階段,可以理解為實習階段,要接受一段時間的控制分析,要對一個老資格的經驗豐富的分析家彙報自己在行使分析家職能的過程中發生的事情特別是會造成困擾的事情;
3,正式成為分析家之後,要參加精神分析討論班和研討會,在職業道德的前提下分享案例,討論案例。
4,嚴格控制自己與接受分析者的感情與關係。
有這麼一套嚴謹而完備的流程,實乃精神分析之大幸,也是接受精神分析的人的大幸。
謝邀!
可能我是相對隔離和理智化的,而且到目前為止都走安全路。 (比如不適合諮詢就轉介、不會去上門等等)
所以我碰到再悲慘,一路悲慘最後殺人的,更大感慨是理論的正確性……
而且我覺得與其說我們是垃圾桶,不如說我們是能源再生場,我個人覺得再那麼痛苦,我聽著都覺得我自己是肯定熬不過的人,當事人還是努力諮詢以謀求更好的生活,為自己努力…… 真好!
然後我自己down,觸動了悲傷點,比如有次快80歲,79歲的出門說覺得伴侶有天會殺了其,我眼眶一下子紅了。 覺得相伴了幾十年如此真是太悲慘了,有經驗的前輩很冷靜地說,嗯,這位當事人一定很想殺了其伴侶 —— 投射。
我覺得恢復的最好辦法是理解、接納和職業狀態-包括專業支持;還有就是自己的生活愛好、朋友交際、家人、愛人…… 都不會讓自己陷入那樣的悲傷和苦楚。
或者說有的時候真的是因為諮詢師本身的問題才會陷入共振中,這和共情的共鳴之類是有差異的。
這個時候自身的覺察、督導和分析很重要。
或者簡單點:養條狗,抱狗的時候也覺得很治癒!
精神能量?用詞不是很準確,這個給我的第一個聯想就是頭上頂個藍條,沒藍的時候要嗑藍瓶一樣的。諮詢師又不是法師~
但是能明白這個精神能量的意思,想著諮詢師在日復一日的案例中,那麼多人都在向著諮詢師倒苦水,說心事兒,有時候可能還挺慘,說出來讓諮詢師也是心裡不舒服,放到一般人的話就覺得「哎呀這個受不了,聽一段時間我就不行了,我的心情也跟著變差了」或者是「天啊,我要是這樣了我會怎麼辦?」所以呢,很多人都不是心理諮詢師,因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諮詢師的個人邊界是必須要十分清晰的,你可以分的清楚你的情緒和態度和來訪者的情緒和態度,而需要諮詢師做的也是共情而不是陪著來訪者一起反覆體驗和刺激他的情緒。
所以勒,從這個角度,對於心理垃圾我的態度就是:「當你認為這個垃圾這個才是垃圾,而當你認為這個是垃圾的時候自然就會出現了損耗和倦怠,因為你已經把自己放在了和來訪者的對立面,做著一份覺得辛苦的工作,那每個人都會有的職業倦怠在你這裡被放大了,也就更容易覺得自己能量缺乏了。其實,就其本身就沒有什麼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寶藏」
再但是,諮詢師也是一個普通人,比如來訪者脫落了,諮詢師也會特別難過、自責、懊惱。比如抑鬱症的來訪者在諮詢過程中自殺了,這對於諮詢師無疑是非常大的打擊啊,甚至有的諮詢師可能會退出諮詢界。要知道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其實不是諮詢師就能承受而是諮詢師更積極的去思考和解決,更多角度的去看問題。
所以,有了問題怎麼辦,找督導啊,詢(tiao)問(xi)督導啊這是必須的第一反應。
然後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舒緩的方式。我個人是旅遊,看書,冥想,游泳和自己對話(慎用)
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是用生命影響生命,以心靈感動心靈。然而,我們也有無力、無奈、沮喪、疲憊以至倦怠的時候,我們不可能不受諮詢過程中的各種體驗的影響。因此,如何恢復、更新自己的心理能量,確實是一個時常要面對的問題。
@曹懷寧 君的回答講得很棒!
其實不僅僅是心理諮詢師,不管是誰,可能都會遇到焦慮、迷茫、萎靡不振的情況。狀態出了問題,什麼雄心壯志也只能付之東流。
不過,也不要過分擔心,你的狀態是可以調整的!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你充滿電了嗎——激活人生狀態的精力管理關鍵》,可能會幫到你。筆者可以幫你徹底治癒拖延症、焦慮症、間歇性萎靡症,隨時隨地能夠滿血復活。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它既不是雞血也不是雞湯,而是日常的鍛煉和修為,是告訴人們如何才能管理好精力,如何在緊張忙碌中達到舒壓效果。反覆充電、休整,以嶄新的面貌啟程。它從深層揭示出生命的意義,在意義的感召和切實的行動中,每一天都可以充實、快樂。
電量滿格的日子和尋常日子區分開來的三大要素:
意義:做有益於他人的事
互動:創造更正面而不是負面的時刻
能量:做能夠改善你的精神和身體健康的選擇
女神進化論創始人寺主人說,一本好的自我管理書籍的標準應滿足兩個條件:
1.能夠說服你從根本上「醒悟」。
2.具有操作性。
而《你充滿電了嗎》這本書是符合這兩個標準的。身為蓋洛普諮詢公司高管的湯姆·拉思,利用手頭的海量資源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查研究,結合來自管理、心理學和經濟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提煉出讓你精神飽滿、能量滿格的三大關鍵因素,並從數千條備選策略中,精選了21個讓你快速充電的方法。
關於意義,筆者表示要通過微小的成功創造意義,讓工作成為目標而不是場所,問問世界需要什麼,而不是陷在自己默認的陰影里。
想想你的工作的意義。傳統的大棒加胡蘿蔔政策雖然在開始相當奏效,但無法長期維持。相反,你應該尋找一些簡單的辦法,讓你最佳的內部激勵因素在全天時間佔領思緒的高處。比如,它可能是你手裡屏保上和桌面上孩子們的照片,也可能是你隱匿內心深處的夢想,挖掘出來,試著尋找除了工作外能夠吸引你的內在動機的活動。
如果有條件的話,試試專註45分鐘,然後休息15分鐘。按照這個比例進行調整,找到能夠讓你整個工作日都充滿能量的工作和休息時間比率。即使只擠出5到10分鐘的休息時間也是好的。用吉福德的話說,讓你為每一段衝刺做好準備的短暫休息,它們是「有目的的工作」的關鍵所在。
關於互動,筆者表示從小處開始,保持清醒,讓每一次互動都有意義。
不論你是在進行一對一的交談,還是在進行小組討論,你都要牢記一個信條:你的談話內容,至少要有80%圍繞著正確的事情展開。當你不得不質疑某個人,解決問題,或是傳達壞消息時,別忘了加入一些積極的辭彙。用較多的積極辭彙讓整個對話達成平衡。然後,盡量以具體的、有希望的行動作為結束語。幫助對方發現你提出的改變將會帶來的積極結果。另外,即使你面對的是明顯的惡意,努力將形勢向積極的方向扭轉,對你還是最有利的。
在一個不熟悉的情境里,相對於冒犯他人的風險,自嘲通常是更為安全的做法。談論我自己的恐懼、缺點和蠢事,常常會換來有趣的故事。
關於能量,筆者表示如果你想做出些成績,不僅僅是今天,而且是在未來的很多年裡,那麼你得把自己的健康和精力放在第一位。
吃飯、運動和睡覺,只要這三者中任何一個出了差錯,其他所有一切都會被打亂。想想你每天的情況,吃飯、運動和睡覺是怎樣相互影響的。做好這三樣是你一整天更加精力充沛的關鍵。首先從基礎的開始:遠離油炸食品,減少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盡量減少添加不必要的糖分,將蔬菜作為食譜的中心,用水果代替糖果,多喝水、茶葉和咖啡,以代替碳酸飲料或是甜味飲料。
為了達到較高的整體活躍度,一天1000步這個目標是個不錯的選擇,相當於走了8000米。想要增加每天的活動量,先從簡單的改變開始。在開會的時候走動和站立能幫助你保持注意力和精力。打電話的時候使用耳機,這樣你就能同時走動。如果可能的話,想辦法站著或者走著使用電腦工作。關鍵是要開始往你每日的行程中添加一些活動。
睡眠不足的情況下開車可能和醉酒開車一樣危險。有科學家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表示缺少4小時的睡眠相當於喝了6瓶啤酒。一晚不睡相當於血液里酒精濃度達到0.19%的效果,而這是法律規定的酒駕標準的兩倍。當你把睡眠擺在第一位時,你就能做到在早上好好地運動一下,在工作時間完成更多的任務,並能更好地對待你在乎的人。記住,多一小時睡眠並不會降低你的效率,相反,它會為即將開始一天添加正能量。
「意義、互動、能量」,看似簡單的三個關鍵詞卻有著無限的魔力。當你用這本書的方法指導你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時候,會突然發現很多事情有所改觀。我能告訴你這本書的味道,卻不能替你去吸收營養。願你在追求能量充盈的路上,開足馬力,一往無前。
看到很多知乎大大寫的解決辦法都是找督導,頓時冷汗起來了。這充分印證了之前看的一篇微信公眾號分享,國內對個人體驗實在不重視,甚至不知道。
本人心理學大三狗,在上心理治療實務課的時候,老師跟我們反覆強調督導師和個人體驗師的區別與各自重要性。這裡簡單給大家分享,畢竟我也沒什麼文化( ????? )
督導師主要是負責指導新手諮詢師的個案,主要是解決我們在做個案的時候遇到的問題或者困惑。這裡有上級或資深的諮詢師(最好是有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分會發的督導師證的督導師),也可以是朋輩督導(小的我現在就在朋輩督導小組)。督導的話,一般是新手諮詢師在學習階段和工作前期需要的過程,到後期對諮詢工作熟悉了,督導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少。
個人體驗師主要負責的是諮詢師的個人困惑,簡單理解就是諮詢師的諮詢師,拿我的老師舉例,她的督導師是國內有名的某高校諮詢師,而個人體驗師則是米國精分大神。個人體驗師才是解決諮詢師各類心理困惑的,而不包括做個案遇到的技術性問題,這裡就包含題主提到的心理能量枯竭的問題。
最後,督導師未必是跟你一輩子的,最長就是到底退休不幹,而個人體驗師是可以跟你一輩子的。希望各位大大能分清楚兩者界限,但願國內心理諮詢行業能夠越來越好規範!祝好!
1、時時刻刻監督自己的情緒,多做內省,在生活小事中發現有異常反應和不合理理念就先為自己做疏導。就當時時鍛煉自己的業務能力了。
2、每次諮詢結束後花大量的時間總結和反省,對求助者負責,對自己也是一種負責。
3、與人溝通,大量的溝通,除了同行,還有普通人,吸取一切正面的能量和觀點。
吃飯睡覺打豆豆,基本上和正常人應對工作倦怠差不多,就是加了項,去折磨自己的督導。
接受各種負能量太多的時候,除了自我排放負能量,自我調節之外,定期與督導對談,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國內這方面。。。目前做的還是零。。。
建立自己的精神坐標,一個別人無論如何都駁不倒的始終堅信的內核。每當迷茫時,可以參照它看看。個人經驗,希望專業的來回答吧!
想要不吸入有毒害的氣體的最佳方法是呼出健康的氣息。所以想要不被別人的負面情緒所影響,要做的就是不斷發射出正能量吧。至於正能量從何而來,多接觸一些美好的事物,從正面角度來欣賞周遭的一切。聽起來很玄很虛。一直很崇敬這樣的人,要自己足夠強大,才足以有能力有責任去幫助別人。「我熱愛著生活」——不斷告訴自己說。:)非專業見解
我曾經給失戀的人出過主意,我說怎麼擺脫,其實很簡單,每天跑著上班,每天跑著下班回家。
心理諮詢也有這個問題,如何從負面情緒當中解脫的問題。
就用這個方法就挺好!
信仰
謝不邀。
對諮詢者用完全理性的思維來看待問題,做一個旁觀者,不帶入感情,建立屬於自己的內心。淡泊,釋然,不爭,隨和。
當然,用更多的感性來看自己的生活,熱愛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說去觸摸不同的材質,金屬,木料,陶瓷,玻璃等等。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是真實美好的。
工作與生活應當分開,互不影響。
性愛
首先,走上心理諮詢這條路就要有這樣的覺悟!
第一,把自己當成一個患者,自我修復!就好像醫生患感冒,自己知道哪些葯能夠治療自己。
第二,尋求社會支持,督導,其他專業心理醫生。家庭、朋友,都是可以依靠的社會力量。
第三,自我發展與成長。心理諮詢師是不能原地踏步,要不斷提升自己。
推薦閱讀:
※如何自行治療自己的ADD?
※總是手抖是為什麼?
※針對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可有相關的應對措施?
※心理諮詢師是否傾向於對某種個案感興趣?
※我有阿斯伯格綜合症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