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灣之行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什麼?為什麼?


我貼一下我寫的一篇短文吧。

台灣點滴
2010-10-16 06:28

如果不去台灣,我永遠無法對台灣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去過了,才發現,那似乎就是中國該有的樣子。大家各得其所,安居樂業,哪怕一個小小的、只有兩張餐桌的賣臭豆腐的街邊餐館,也可以持續經營幾十年,踏踏實實,心無旁騖。

一位在大陸的台灣朋友說:我似乎很難發現大陸的餐飲業者對他們所提供食物的那份珍重和熱愛,所以你只能吃到食物,吃不到情感。沒錯,這裡的一切都是掙錢,謀生,每個人能夠考慮的,只是眼下,沒有未來。在某種末世的語境之下,沒有熱愛和虔誠,只有貪慾和恐懼。

羅大佑在《鹿港小鎮》中唱道:「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他為現代文明對古老民俗的衝擊而憂慮。不過至少,在他的家鄉,「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即使在台北,也到處都能見到佛寺、道觀和教堂,它們甚至在同一條街上比鄰而居,寺院旁邊就是尋常人家的世俗生活。在台北最古老的迪化街上,房子陳舊破敗,但整條街乾淨寧靜。密集的民居中,夾雜著大約數十個道觀和佛寺,還有教堂。

台北遠不如北京堂皇,甚至你會覺得它有點過於破舊,不夠光鮮。但說實話,北京的堂皇、光鮮,常常讓人覺得淺薄。扒掉古城牆、四合院,用水泥玻璃取而代之的這座城市,活像一個典型的中國官員,刻板、冷漠、毫無人情味。在台北,或者在台灣任何一個地方,你都可以在半夜離開家,把自己扔進夜市洶湧的人潮,要一杯花蓮的廟口紅茶,或者金山的金山王肉包,一百米之內,一定有一家24小時營業的7-Evelen便利店,你可以花40元新台幣(相當於8塊多錢人民幣)喝一杯拿鐵。

台灣是個適合生活的地方。其實中國曆來都是個適合生活的地方,否則就不會有那麼一大群人,在這片土地上文明地生活5000多年。只不過5000年被像闌尾一樣割掉之後,我們就成了一群沒有根的人。沒有舊,就無所謂新;沒有過去,就無所謂未來。一個看不到過去,也看不見未來的地方,我們的存在,就如同一群朝生暮死的浮游生物。

在花蓮的海邊看太平洋日出的時候,看到我拿著相機,一位老者指著西邊的群山說:你應該也拍拍中央山脈,也很美。那語氣,透著對自己土地的愛。

在台北的捷運(地鐵)上,一個小夥子拿著相機,從車尾到車頭,穿越整個列車,一個一個拍攝那些佔用「博愛座」的人們。博愛座是給老弱婦孺準備的專用車座,但總會有人不自覺地佔用。那個小夥子,非常執著,非常坦蕩地對著那些不自覺的人拍攝。他是一個好公民,愛自己的社會的人才會成為好公民,因為他維護的不是別人的東西,而是他自己的。

羅大佑唱道:「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在台灣經常見到「古早」這個詞,就是年代久遠的那種味道。台灣讓我聞到了很多古早味,這種味道我一回到大陸,就再也聞不到了。說起來,我們和台灣同胞同文同種。但在情感上,我更希望台灣繼續走自己的路,成為華人世界的一個樣板。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蔡英文對台灣旅遊大巴事故中的罹難者的差別待遇?
台灣問題與港澳問題的區別?
中國台灣為什麼出不了鄧稼先?
怎樣看待阿里巴巴發推特的中國地圖少了台灣、藏南、阿克賽欽地區?
大陸到底需要多強大才能讓台灣被統一得心服口服?

TAG: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