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紋身的基本分類 紋身在中國的發展史?


我實在不明白,這個問題知乎有一大堆相關的文章,問答。
你第一天玩知乎的話,還有百度。很基本的問題為什麼非要開新問題提問呢


紋身的分類
1. New school和Old school 美式傳統
New school 美式新傳統,依據在老派風格上的新派創作,取材依舊延續了老派風格中的卡通、美女、海員生活、燕子、工人元素、嬉皮元素等,新派風格里更添加了動漫、遊戲、街頭塗鴉等誇張元素。色彩方面,區別Old school 老派紋身比較中規中矩的大面積純色平塗和毫無韻律變化的切線。美式新傳統紋身線條粗細變化韻律感強,純色、漸變色、近似色、互補色多種方面色彩搭配構成醒目的強烈視覺衝擊力。
而old school 風格強硬,圖案往往是對事物的高度概括,線條粗細沒有變化,色彩使用比較單一。

2. 日式
日本的紋身最早多紋在臉部,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前,神話中的英雄和武士常在身上紋鯉魚、龍、老虎等圖案,這些圖案經常周圍是有規則的波浪(也稱板霧)、條紋和花(包括:櫻花、菊花和牡丹花)。

3. 寫實素描風格
近些年隨著紋身藝術家們技術的提高,工具更為先進話,紋身近似皮膚表面的繪畫。隨著繪畫種類的劃分,紋身也隨之出現了更為精緻的處理方法,近似立體真實的寫實風格。

4. 肖像風格
對喜歡刺青的人更具有誘惑力與紀念意義。人們可以通過刺青來紀念逝去的親人,崇拜的明星,自己的後代等。由於人物刻畫所需要的神態特點給刺青的技術要求更為高深。需要刺青師有更深厚的功底與抓型的能力。是刺青技術中比較高深的層次。

5. 水墨與國畫風格
在紋身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紋身風格也在不斷的變化和更新。國風風格的紋身與其他風格的紋身不同,國風風格的紋身更趨向於體現作品的意境美。中國畫注重神韻,西洋畫注重形似國風風格紋身在眾多的紋身風格中,可謂是獨樹一幟的新興風格門類。

6. 中國傳統(老傳統和新傳統)

老式傳統是版畫形式,以顏色塊均勻分部為特點,它的顏色的主色調以三原色紅黃藍綠為主,老式傳統的色彩漸變很少,色彩基本就是單一色塊,結構比較簡單,老傳統的風格給人一種老舊的感覺,因為其的板霧特點鮮明,就是這一特色吸引著很多人。新傳統是在老式傳統的基礎上加以改變,對比色運用更多元化,色彩的變化很新,結構也變得複雜多變,色塊過渡更加強烈,新傳統多了很多視覺衝擊,因為新傳統的色彩新,過渡多,顯得更加的現代化。

7. 哥特風格

所謂哥特最早是指西歐的日耳曼部族。但後被衍生為很多意思:文學、音樂流派,建築風格,印刷或手寫的字體。
哥特字體種類很多,風格古典華麗。《死亡筆記》中的「L」就是哥特字體的一種。具體來說,在當今的含義是:黑暗的恐懼、死亡的悲傷、禁忌的愛…很多哥特式的圖案,例如 死神薔薇骷髏龍,蛇,蠍子,十字架,刀,劍,匕首採用血紅,青色,黑色或是重彩的哥特,最為廣泛運用的就是哥特式字體。

8. 點刺風格
點狀的圖案,由點成面。由疏到密的過渡從而形成一幅圖案。這種紋身表現形式近年來深受追捧。

9. 線條風格
線條紋身的動物紋身,人物紋身,飾物紋身等等風行全國。是紋身愛好者追逐的紋身時尚,為此許多紋身師大膽地創作,主要以黑白線條為主,同時融入許多時尚的元素。紋身走在時尚的最前沿,總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黑白線條紋身引領紋身新時尚,黑白線條紋身的創作和欣賞,在感受線條美感同時還要認識到黑是實,白是虛(即留白),線條紋身作品是經過藝術再加工,再創造。同時多種紋身手法並用,進而融入自己的個性創意。使得作品線條美感更加強烈,紋身圖案也就顯得更加生動活潑、耐人尋味了。

10. 蒸汽朋克風格
蒸汽朋克Steampunk是一個合成詞,由蒸汽steam和朋克punk兩個片語成。蒸汽自然是代表了以蒸汽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了。朋克則是一種非主流的邊緣文化,用街頭語對白書寫的文體,它的意義在於題材的風格獨立,而非反社會性。蒸汽朋克的作品往往依靠新某種假設的技術,如通過新能源、新機械、新材料、新交通工具等方式,展現一個平行於19世紀西方世界的架空世界觀,努力營造它的虛構和懷舊等特點。

11. 部落風格部落文化對於文身業有巨大的影響,你能看到摩托車族的T恤衫上印有部落文化的圖案。他們是用鯊魚牙齒及動物骨刺捆上木棒蘸上墨水,用小棒敲擊入皮膚,圖案多為黑色,由線條的粗細組成。圖騰都是此演變而來的。

12. 泰國傳統(刺符)
泰國的刺符起源於古時的戰國時代,以前泰國的士兵的兵器還不先進,只是刀劍叉之類的作為兵器,士兵們為了護身,就到寺廟向高僧求取避險的聖物,以準備打仗時派上用場,可是在戰場上往往以命相搏,為了克敵和保命,跑跳等動作自然是免不了的,這樣護身的聖物難免會丟失。後來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就有高僧直接將符字刺在士兵的天靈蓋上,然後加之經咒加持,這樣就完成了一種貼身的護身符了。之後逐漸演變成一墨汁將咒經文直接紋在身上。這種紋身需一針一針的完成,又稱為「手刺」。

中國紋身史

中國文身早在新石器時代便已存在於先民社會中。從彩陶文化到三星堆遺址,自東南的吳越到西南的蠻夷,古代文身行為的分布區域其實是很廣泛的。儘管在紋身圖案選取和刺圖理由上各不相同,那些文身卻似乎都不具有社會階級上的貶抑性質。
然而,西周以來的華夏國家,卻將「身體」和「花紋」的聯繫,擺在區別良賤的脈絡里來使用。「五刑」中的「黥墨」之刑,正是其類。例如:秦始皇建築長城時,懲罰有過失者就在臉上刺上「城旦」;宋朝為防止發配邊疆的人逃逸,會在臉上刺上「刺配有周」的字樣。
先秦以下,文身的類型大抵有三種。其一是以審美或勇壯為著眼的文身行為。其二是與軍隊統御相涉的「健兒文身」。在有軍功者的手臂上刺上「赤心報國」,大概是從岳飛那裡泊來的想法。兩宋之交,刺字明志的軍人很多,有些還被當作是忠義的象徵。其三是作為刑法的黥刑。
唐宋以後,文身技術在刑罰上的應用雖然仍舊方興未艾,但以彰顯個人意識為動機的類似行為,卻也開始登上歷史舞台。文身逐漸成為風尚,甚至出現了專業的「刺青」師傅。
有關商業化文身的記載,自唐至元皆不稍歇,但下至明清,則戛然而止。這可能與當時的官方禁令有關。
到了近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從影視作品中看到了大量的黑社會、惡勢力,這些人身上多有文身,社會上一些不良人士也紛紛效仿,所以,人們就將兩者「必然」地聯繫在了一起。
事實上現代紋身集合了歷史,繪畫,人體結構,肌體活動規律,玄學,針法……等多項專業知識,漸漸成為一門多元化的學科。
它對紋身師的要求也特別高,構圖是否美觀,針法是否純熟,紋身的部位是否合理,活動時會有怎樣變化,甚至怎樣的圖案會主宰什麼的人運程……都是一個紋身師要事先進行周密考慮的。(但是,國內大部分紋身師只是純粹的從商業性出發,並沒有正確的對待這門藝術)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正視這門藝術,將它看作是藝術、時尚以及個性化的私有符號,用它進行內心的宣洩和個性的張揚。
對這是我複製粘貼的,今天太累了,有時間會加進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研究。


推薦閱讀:

北京有哪些不錯的文身店?
如何勸說自己在乎的女生不要去紋紋身?
什麼樣的紋身算毀皮?
如何勸說父母同意自己紋身?

TAG:文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