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都會給死刑犯人的最後一碗飯下放入一塊生肉,有什麼寓意嗎?
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會吃什麼?
有人選擇邊看電影邊吃大餐,有人卻只點一顆帶核橄欖。
為什麼在生命最後時刻選擇這些食物?看了今天的文章,你就知道。
如果明天就要被執行死刑,生命中的最後一餐,會吃什麼?
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最後一頓可選擇的餐食,可能是死刑犯們在這個世界留下的最後一點痕迹。中國也有句老話「人之將死,其膳也豐」。
紐西蘭藝術家「Henry Hargreaves - 亨利· 哈格里夫斯」,察覺到了這最後一餐對於死刑犯人的意義。
從2011 年開始就一直致力於記錄美國死刑犯最後一餐的項目。
他歷時6年,拍攝下「A Year of Killing」、「No Seconds」系列照片,記錄了死刑犯們最後時刻的故事——
拍攝時間,Henry 發現犯人點最多的是牛排,披薩其次。
53歲奧斯卡因為三起謀殺,在被關押了23年後注射死刑。
他不僅要了一份肋眼牛排,還加了不少配菜,烤土豆、萵苣沙拉、烤大蒜麵包...甚至是一大瓶可口可樂。
胡椒牛排配肉醬
看資料時,49歲的羅尼讓Henry 留下深刻印象。他因為偷竊、搶劫以及2起謀殺被執行死刑。
最後一餐他點了一份龍蝦和牛排,並且要求邊看「魔戒」電影邊吃。
還有的人點了牛排再加一份義大利面。
還有水果拼盤,番茄片,黃瓜片,巧克力蛋糕....
54歲的戴維斯,因搶劫和三起謀殺被執行死刑。
最後一餐他點了一份龍蝦尾,炸土豆,半磅蝦,炒蛤蜊,大蒜麵包。還配了一瓶啤酒。
約翰· 加西被捕前是一位「模範青年」,一直通過扮演自己設計的小丑形象為慈善事業籌款。
不過他事實上是一個虐待殺害33名青少年的「殺人小丑」。
他的最後一餐是一份全雞餐、12隻炸蝦、薯條以及1磅的草莓。原因是他曾經還做過3家肯德基餐廳的經理。
40歲的羅尼因謀殺被判死刑,他則點了一份烤雞套餐和一杯酒。
還有一位臨死也要整蠱獄警的罪犯,勞倫斯。
他在行刑前要了一堆美食——
兩塊炸牛排、一個三層火腿乳酪漢堡包、炸秋葵、大約半公斤烤肉、三份墨西哥式「法西塔」薄餅卷烤肉、一份比薩、冰激凌以及一大塊花生醬製作的糕點。
然而監獄辛辛苦苦為他準備好,他卻一口不吃。惹惱了監獄和德克薩斯州犯罪人員管理機構,他之後的死刑犯就再也沒有「自主點餐」的權利了。
安德森因為入室行竊、人身侵犯、越獄,七項謀殺,在49歲時被注射死刑。
他的最後一餐比較清淡,選擇了三明治、乳酪、玉米粒.....最後還配了一份冰淇淋甜品。
比起前幾位豐盛的最後一餐,45歲的Travis Hittson在被關押22年即將被執行注射死刑之前,只給自己點了兩個花生醬餡的巧克力,以及一瓶Dr Pepper。
英國藝術家詹姆斯· 雷諾茲在2010年也做了類似的事情。
他發現監獄方面允許死刑犯的斷頭飯費用最高上限為40美元。只要能夠控制在這個上限內,監獄會盡量滿足。
要求的東西可以在監獄小商店購買或者從監獄外購買。不過一些死刑犯要求提供止痛藥甚至一把槍,這些要求最終遭到拒絕。
對於許多死刑犯來說,這一餐是他們和世界最後的聯繫。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他們的內心:對所有犯下罪惡的懺悔、生存的渴望...
面臨死刑,很多罪犯其實也不在乎到底吃了什麼,更想得到靈魂的救贖。
例如開槍殺死了自己主治醫生的Victor Feguer,最後一餐只點了一個不去核的橄欖。
他說希望自己的墳墓長出一顆橄欖樹,傳播愛和和平,能彌補他在世間造下的惡。據說人們葬他時,在他的兜里找到了一個橄欖核。
有些人在這最後一刻,會選擇什麼都不吃。例如因為槍殺俱樂部經理被判處死刑的安吉爾。
但監獄依舊為他提供了一頓標準死囚餐——雞肉飯、時蔬、玉米麵包、麵包布丁、水果汽水。
用自製炸彈炸毀大樓的Timothy McVeigh曾經造成巨大的死傷事件。
當時俄克拉荷馬聯邦大樓整個北樓倒塌,造成167人死亡,850人受傷。
在最後一刻,他點了一份薄荷巧克力冰激凌,也許是因為希望得到救贖,他懇求一名音樂家為他演奏一曲安魂曲。
在中國其實也有「最後一餐」的說法。監獄允許犯人點餐,甚至外買或由家屬提供。
當然前提是必須提前申請審批流程,保障安全且留樣備查。
甚至有些監獄還會提供刑犯最喜歡的煙。喝酒原則上不行,但非烈性酒少喝一點一般也可以被允許。
不過任何非常規的外來特例品,費用全部由死刑犯家屬承擔。如果家人不願意承擔,就不能有任何特例食品了。
但是現在實施注射死刑,上午判決,當天下午就被帶走執行了。很多死刑犯在死刑當天才知道自己的行刑期。
根據報道,39歲的楊朝全在被執行死刑之前,看守所民警專門為楊朝全做了3道菜:小炒牛肉、粉蒸五花肉、清炒小白菜。
閆衛民陪著他吃了這最後一頓午餐,但楊朝全扒拉兩口就吃不下去了,而是猛然站起向閆衛民等人鞠了一個躬,感謝民警們兩年來對他的細緻照顧。之後他就在當日下午被執行死刑。
很多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讓攝影師Henry 吃了一驚,其中很多人喜歡點被稱為「垃圾食品」的油炸食品。「我想這些人在最後時刻,真正想要的也是那一點點的安慰吧。」
美國自1976年恢復死刑以來,平均每年處決47名犯人。無意中Henry閱讀到關於取消德克薩斯州最後一餐的新聞。
根據基督教最後晚餐的故事,「最後一餐」傳統為死刑犯提供了在執行前要求最後一餐的機會。
他覺得這些飯菜為被判刑者最後的心理訴求提供了一扇窗戶,所以希望用鏡頭記錄下犯人臨刑前人性化的最後一餐。
「我喜歡觀察人們對食物的選擇,這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好幾次的事,它一定代表了某些特質。」
但其實所有的死囚餐照片,並非於監獄中現場拍攝,而是亨利耗費大量力氣,查閱各種資料將死囚最後一餐重現。
其中一些複雜的食物,是由他的一個廚師朋友做的。他則負責較簡單的冰淇淋等甜品準備。
有次他嘗了勺其中一份「最後一餐」的冰淇淋後,便決定再也不吃這些重新製作的餐點。「這有點像去醫院,吃了剛剛被宣布死亡的人的午餐。」
Henry
不過,也有人批判他為死刑犯開脫,或是借死刑犯來炒作。
但他表示自己並不是通過別人的悲傷來建立自己的名聲。他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作為一個藝術家、攝影師來呈現一些東西,並讓人們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
在古代,犯人在執行死刑前,一般會有斷頭飯,斷頭飯起源於春秋時期,楚莊王在平定大臣和貴族叛亂後,為了籠絡貴族們的心、顯示自己博大的胸襟,在處斬前會讓他們吃一頓好飯好菜,後來這一習慣在諸侯國中流行,併流傳了下去,但飯菜的標準不同。
宋代趙匡胤立國之初立下規矩,每一位犯人被處斬前可以吃一頓不錯的斷頭飯,伙食標準為五貫錢,也就是五千文錢,應該說這樣的伙食是很不錯的,但是由於各種潛規則剋扣、層層剝削,最後到了犯人面前的伙食費就所剩無幾了,後來,被衍化為一碗白飯、一碗肉、一碗菜,希望死者能夠來世投胎到好人家。
至於有的死刑犯碗里有塊生肉,有人說奈何橋旁有狗,拿塊生肉給這條狗才能過奈何橋,希望死者能順利通過奈何橋投胎。
不過我覺得生肉和飯應該是歷史上簡化來的。
放一塊生肉?古時候我不知道有沒有,但現在是絕對不可能有的,別說特別放生肉了,平時吃什麼就吃什麼,看守所根本就不會讓死刑犯知道死刑執行的日期,因為死刑犯並不是單獨關押的,死刑犯是和其他犯罪嫌疑人一起關押在一個監室的,如果讓死刑犯知道了具體時間會引起恐慌甚至發瘋,很有可能拉人墊背。死刑犯在最高人民法院的複核下來後,就已經知道他自己是必死無疑,此刻的死刑犯尚不清楚具體的死期,會拚命的給家人寫書信寫遺言,此刻死刑犯的心理是很脆弱的。直到某一天,他看到了武警的身影,他就會癱軟絕望的知道那天將是他的祭日。奉勸各位遵紀守法,別做傷天害理的事,
這個說法有問題,從古至今,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都沒有用生肉的,在古代是朝廷專門出錢給死刑犯置辦酒肉,但是後來慢慢的,越來越簡單,從原先的酒席變成一碗白米飯,一塊肉,一杯酒了,肉也不是生肉,開水煮過了,後來就是一片肉,一片肥肉,開水一過,撈出來就可以了!一般情況下,沒有那個死刑犯臨刑前還有心思大吃大喝的,到了現代社會,死刑犯想吃什麼,基本會被滿足,但是在恐懼心裡的作用下,飢餓什麼的都感覺不到了!所以也就沒有什麼放一塊生肉的說法,只是人懶了,嫌麻煩,就一塊白水煮過的肥肉,代替酒肉!
這麼說吧,朝廷每年撥付的給的所謂「斷頭飯」的經費事很多的,就拿清代來說,就是五兩吧,好像是…當時一個縣令的俸祿為27到33兩,這個比例腦補吧。但死刑犯大多數在行刑前都吃不下飯,因為強大的心理壓力,所以這頓飯的成本會被簡化…簡化到:有飯(米飯),有酒(一碗酒,臨行前摔碗),有肉(一片白肉)…這個配置在當時不算寒酸吧,至於配置內容,就是一碗米飯,上面放一片白肉,筷子直插穿過白肉插在米飯上,然後還有一碗斷頭酒(因犯人在大堂已被捆綁,喝這碗酒得人端給他,端酒者得反手餵給他,現在敬酒倒酒時,反手倒酒就是對別人的大不敬),先拿筷子,這片肉擼在嘴裡,撥幾口米飯,喝酒,摔酒碗就奔菜市口(最熱鬧的地方,未必都在菜市口,人多以震懾)…現在筷子不能直插碗中(原因有三:一是死刑犯吃的飯,二像香爐,三給死人陪葬的飯缸),倒酒時不能反手(斷頭酒的倒法)。
沒聽過這個說法,怕是看小說看來的吧?諧音往生(望生)不是嗎?佛系作者……
新中國建國後延續的傳統是菜肉飯,烈酒原則上不允許,但煙會給好的。常見有三菜一湯,條件再好的有肉有魚,也就是一葷一素一混,配個湯。不過這是現在條件相對好了,在早三四十年,就是經常開公審大會和有嚴打的時候,多數情況下會因陋就簡,來些肉包子,給個二兩白酒什麼的。畢竟當時街上餐館沒那麼多,所處環境也多有限制,更別提外賣這種東西了。現在嘛,點個快餐漢堡披薩都沒壓力。
倒溯至唐宋時期,仍可見類似的「臨終關懷」政策。比如說宋代有本《名臣碑傳琬琰集》,其中卷三十四有記「紅杏尚書」宋祁之父宋玘(qǐ)宣囚犯死狀時的事情,就是「爾罪應死,盡召家人使之相見,飦粥祍席……」等等,不僅允許犯人吃一頓大餐,還允許與家屬見面。但是這種人性化政策多為州官自行定奪。
【介紹下飦粥祍席的背景】飦(zhān)粥就是稠粥、立箸不倒的粥。祍席呢就相當於今天西裝革履坐在餐桌前了。在當時,宋玘任官的年代是宋太宗趙光義時期,期間如太平興國、淳化等年份均有饑荒,尤以淳化元年(990年)的九州饑荒最為嚴重。由此可見在這種情況下,能給一碗稠粥多麼難得。
而在唐代呢,更誇張。《唐令·獄官令》規定:「諸大辟罪,並官給酒食,聽親故辭訣,宣告犯狀,日未後(即黃昏)行刑」;和宋代基本一致,但由於當時饑荒較少,所以可以保證酒肉管飽,這一點是宋代萬萬不及的(宋代類似的就是《太平令》,基本等同於《唐令》)。
那麼像我說的唐宋,或是更早之前,對於囚犯飲食上的善待都源於儒家的興盛。因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禮記·月令》中便已見有「挺重囚,益其食。」這樣的話了。可無論什麼時候,卻都沒提過有生肉一說。所以我猜這是佛系小說作者自己添油加醋弄出來的東西。
這個問題有些迷信色彩,不過古代傳統中有沒有這個不清楚。當代是沒有的。
我們看到這個生肉可能是一種慰藉,有生肉就會好好投生,早投生吧。很多民間的故事都是傳說的,實際上在很多時候都沒有這種說法,特別是現在文明程度高的社會。
當然,如果有死刑犯,會徵求他們最後一頓想吃點什麼,一般的飲食,限於雞鴨魚肉什麼的。如果死刑犯想吃熊掌,龍蝦,對不起,沒有。
對死刑犯最後一餐的寬容待遇在國際上都一樣,在中國更多的是寓意不當餓死鬼。
寧撐死不餓死。
下圖就是最具爭議的普利策獲獎照片,老鷹在等待小孩餓死。
中國從古至今就有斷頭飯,斷頭酒,在斷頭飯里加上一塊生肉這一說,還真沒有了解過。不知道這是哪裡的習俗,
斷頭飯最後一頓,肉是熟的不是生的,吃飽好上路。對死刑犯最後一餐的寬容待遇在國際上都一樣,在中國更多的是寓意不當餓死鬼,寧撐死不餓死。
其實有幾個吃的下,馬上就要死了滿心都是焦躁與恐懼。
我是聽相聲知道的一個典故,但沒考證過。據說宋太祖時期,規定短頭飯需若干銀子(我倒覺得若干貫倒可能) 但是監獄裡面自古黑暗,歷代貪一些,斷頭飯最後就剩一碗酒,一碗飯,一塊肉了,肉還不是好肉,便宜的大肥肉一塊,因為犯人已經沒胃口了,所以也只是略煮一下。
推薦閱讀:
※中國最早腎臟移植手術到底在1972年還是1960年?
※豐都鬼城和玉皇聖地什麼關係?
※如何評價康有為這個人?
※為什麼春秋戰國的宋國先後出現了兩位宋桓公?
※佔領某地、奪取某地政權,到底是怎樣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