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發明了指南針,為什麼卻是西方人最先環遊地球?


題主你好。馬克思有這麼一段話:「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而多年以後,魯迅先生則說了另一句話:"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這段話取自於《電的利弊》。

馬克思認為三大發明預示著資本主義的到來,那麼為什麼中國遲遲沒有進入資本主義?魯迅則認為,三大發明和資本主義沒有關係,中國人完全用它們干別的事情去了。

這裡要注意,馬克思說這段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歐洲,三大發明預示著資本主義"。魯迅的話則相對準確了,在中國三大發明鮮有用途。

這是為什麼?翻開歷史,我們也曾有過輝煌的古代,我們也曾經在很長的時期內領先西方。但是為什麼最近五百年里,我們落後呢?英國人李約瑟在二十世紀初期問過一個問題: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再中國興起?這個問題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題主的問題繞來繞去就繞到了這個問題上去了。

六百多年前,西方還沒有開闢新航道的時候,中國有一隊大寶船下水了。這就是鄭和的船隻。鄭和下西洋,起初並不是為了開闢新航道去西方做生意或者殖民。如果是,那麼明太宗朱棣為啥讓一個太監去?難道是要告訴外國,我天朝連個身體健全的男人都沒有嗎?需要去國外進口男人?肯定不是。明太宗為的是尋找他的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下落。當然,政治上還要說的好聽一些,宣揚我大明國威。用《明史·鄭和傳》的話就是:成祖(即明太宗,嘉靖年間改廟號為成祖)疑惠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鄭和下西洋後來叫停了。原因比較複雜,但絕非是我們常說的,下西洋太花錢了。其實,鄭和下西洋帶來的結果恰恰相反——這是相當賺錢的買賣。莫要忘了,大明永樂年間是戰爭不斷的,北邊和蒙古打,南邊和越南打,國庫不僅沒空,反而一片盛世。這從側面反映和鄭和下西洋有關。朱棣駕崩以後,下西洋曾經叫停,到了明宣德年間,國庫出現了緊張。所以明宣宗又一次下令下西洋。

但是由於文官集團和商業階級的阻擾,下西洋中斷。有這樣一個故事,明憲宗(成化皇帝)曾經打算再來一次下西洋,便下詔索要檔案資料。但是大臣劉大夏等人卻把資料藏起來了(後被乾隆皇帝銷毀),並污衊下西洋乃是弊政。皇帝只好作罷。劉大夏等人怕什麼?他們怕皇帝知道了下西洋其實是賺錢的買賣,那樣賺錢的就是皇家,而不是文官集團和商業階級。

大明王朝有許多政治問題,比如皇帝不能廣開言路,朝堂之上鬧派性等等。這就導致大明王朝在政治上存在短板。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就怕政治存在問題。皇帝和文官集團一旦走錯了路,那麼這個國家就基本報廢了。明朝開了個好頭,卻以錯誤的路子結尾。這是可悲的。

很多人認為中國之所以近代落後,是因為沒有科學精神。但小編認為,這句話不對。西方在工業革命以前,也是愚蒙的,甚至比中國有過之無不及。問題在於西方為什麼能搞出工業革命?這才是問題的癥結。這一點恐怕只能從中西方政治模式入手了。明清兩朝的政治模式都是皇權至上,同時伴有文官的黨派之爭。這就是導致國家在歷史轉折中頻頻錯失良機。因為好事大家都想分,壞事沒人想擔責任。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說過一句話——不爭論。這就是因為鄧小平深知歷史上爭論的結果是什麼。明清兩朝正是拘泥於爭論,導致錯失良機,而走向了衰亡之路。想想看,如果中國一直保持下西洋的良好做法,那麼在近代第一個成為資本主義強國的很有可能是中國。近代強國無一例外是靠海上貿易發的家。中國放著深藍不要,落後也就不奇怪了。

這個思路也是小編解讀李約瑟難題的思路。小編認為,李約瑟難題之解不在於中國文化的問題,而是中國政治模式問題。打開國門,國際貿易導致國內生產社會化,大量貧民參與社會生產,進而解決了溫飽問題。這樣社會財富積累的多了,很多事情就有錢去辦了。研發新型設備不能被批量生產並投入使用,那麼這種技術研發就毫無意義。中國古代這樣的故事多了去了。一本天工開物為何無人問津,並非是中國不愛科學,而是你得有錢印這種書,老百姓得有錢買書。馬克思說印刷術傳播了科學,那前提是歐洲經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有了錢能印書,老百姓有錢能買書,這樣科學才能傳播。換句話,貧窮是落後的根本。如果中國能在六百年前意識到這個問題,那麼通過改革政治模式,讓海外貿易成為常態,有了錢,才能富強。正如漢唐離開了絲綢之路是不可能成為強國的。道理早在歷史書里寫的清楚了,關鍵在於是否能把歷史讀得明明白白。


眾所周知,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同樣盡人皆知是,歐洲人憑藉指南針及航海技術在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開創了「大航海」時代,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繞道非洲南端到達印度的新航線以及第一次環球航行等等,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也為人所熟知。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由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反而由歐洲人將其發揚光大了?

一、經濟形態的不同

經濟決定政治和文化,中國的經濟是自然經濟,即小農經濟,具有自給自足的特點,不需要對外.故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對他們來說,是用來印佛經、算命、煉丹等。

而歐洲由於人口多,又多山、多島、聯繫不夠緊密而發展出對外貿易,這使他們充分利用當時的科技進行對外探索,即航海等行為,以尋找更多的資源以便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

二、資本主義的貪婪

16世紀初,資本主義萌芽,其後快速發展。資本主義在當時非常具有先進性,但也掩飾不了其貪婪的本性,大航海時代基本所有的航海行動都是為了財富而進行。

1298年前後《馬可·波羅遊記》成書。這本書在歐洲的廣泛流傳,更是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文明與財富的傾慕與貪婪,最終引發了新航路和新大陸的發現。

而中國曆朝歷代都重農抑商,資本主義雖也存在,但規模受限制,而對外貿易大多數都是由政府主導,所以追求財富而進行的冒險根本在民間不能興起。

三、統治者態度不一樣

大航海時代的出現離不開歐洲統治者的支持,很多航海行動都直接皇室支持的。

而到東方尋找黃金和香料是促使統治者支持航海家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

15世紀末,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完成領土統一和實現中央集權。兩國的專制君主以及貴族、商人,為掠奪黃金、白銀,擴張勢力,積極支持航海事業和開闢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而中國除了鄭和下西洋之外,並無大的建樹,反而還進行海禁,從根本上杜絕了大發現的可能。

四、宗教原因

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的統一,是在「收復失地」、即反對伊斯蘭教徒的勝利鬥爭中實現的,於是15世紀末的伊比利亞半島出現一股空前的宗教狂熱,希望與信仰基督教的東方君主聯合起來,共同夾擊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人。

五、中國古代的狂妄自大

中國古代除了一些開明的時期,基本都處在閉關鎖國的狀態中,認為自己是中央王國,領先於世界,其它地方都是蠻夷,從而自大自滿,認為不需要向外界學習,於是把自己封閉起來。這也直接導致了近代的屈辱史。

上述各種因素起作用的結果,終於使西方成為探索新航路和進行殖民掠奪的總先鋒。


任何的發明,用途和時機最重要,指南針作為中國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進程起到很大作用,但當時在中國卻成了道士看風水的神器,到了明代,鄭和才把它用到了航海的方向上,但鄭和下西洋,只是去向經過的國家顯示明朝的強大和親善,有野史說明成祖根本目的是想找到侄子,殺掉而固自己的統治,當時的中國有全球航行的技術和實力,但因為目的不同而失去了機會。歐州在文藝復興後,很快去掉了套在歐州人腦海里的封建精神枷鎖,用工業化的原始獸性對全世界展開了掠奪。從咖利略的球體理論中,哥倫布在中國羅盤中發現了美州大陸,歐州人又從美州大陸來到天朝上國中國,那時是明朝的後期。可惜,擁有地球最高智商的中華民族,由於搞不掉自己腦海里的自高自大,從而固步自封。


推薦閱讀:

全球每天消耗大量汽油,鍋爐每天燒掉大量原煤,地球是不是逐年在減少重量?
若地球上冰川都融化了,哪個國家會第一個被淹沒?
時間的標準尺度是什麼?
所謂的外星人有沒有可能只是生活在地球內部的同類?
一顆流浪恆星來到太陽系,成為太陽伴星,該星系有一級文明生物,地球應該這麼應對?

TAG:指南針 | 地球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