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玩橄欖核能升值嗎?
在文玩圈存在這樣一種謬論,不管什麼品類的文玩,隨著盤玩的時間變長,包漿的程度不斷加深。它的價值也會不斷上升。所以很多商家鼓吹「升值」論,如果盤得好,文玩的價格就會上漲,您就可以賺錢了。所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盤玩橄欖核也變成了一種不錯的理財方式…
但其實這些都是無知商家的謬論!一件核雕作品,最終為什麼價格會提高呢,其實無非以下幾點因素。
一、工藝
這是判斷一件核雕作品價值的核心標準,是最直觀的體現。老玩家一眼就能分出個高低貴賤來,其中價值自然也就有了差距。
要知道,好的工藝。他是經過核雕師歲月累計而練成的一手功夫,一名雕刻師,從初學開始,工藝隨著對手藝的熟練、對生活的理解,一路提升,價格從幾十一顆……到幾百一顆……甚至幾千一顆,一路也是水漲船高。這是作品「升值」原因之一。
二、名氣
每年的核雕師也是層出不窮,各類題材也是花樣百出。但是又有幾件作品做到真正的價格提升了的呢?
要我說價格真正提高的無非是是那幾位耳熟能詳的大師的作品…除了那些炒作噱頭以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內,都做到了第一。舉個例子,一說到須派十八羅漢,你第一個想到的名師都有誰? 一說到包衣彌勒,你又能想到誰?
能夠在細分領域做到第一的師傅,雕工都絕對是一流的。而這些作品,不必多說。價值認可度也是最高的。任何品類無論價格起伏多大,只有精品才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三、無可替代性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孤品?因為孤品無法替代。
舉個簡單的例子,前輩須吟笙老先生的作品,其工藝放到現在已不是最頂級作品,但其價值確是無幾人可與之媲美。
估計很多朋友理解不了,我說說我的理解:
1、此作品是某一時期的巔峰之作,在這個時期無人能出其右,亦奠定了後人雕刻橄欖核的基石與方向。
2、老先生已故,其作品不可複製,喜者只能橫刀奪愛,其付出的代價自然也是只高不低。
我們再看看這幾件作品
藏在台北故宮的橄欖核雕
核舟記
還有在2005年北京翰海的春拍上
有條清代的108羅漢
一件108顆的「清核雕先賢人物串
以134.2萬元的高價成交
這幾件作品的價值,已經不是按照工藝好壞的標準來評判了。其附加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已經無可估量。無論現代人如何仿做核舟記,其價值始終無法趕超博物館裡的那個。
四、攀比心理
所謂文玩其實說白了,就是成人之間的玩具。而玩具這東西,永遠都是別人家的好玩…舉個例子,張三盤的核很漂亮,紅潤通透、質似瑪瑙。李四盤了一串,又黃又裂,不好看,想想這怎麼在朋友面前炫耀啊?於是,李四跟張三商量「你那串讓給我怎麼樣?」張三自是萬般不舍,李四又是軟磨硬泡,給出的價格一高再高,6000塊的手串,出到20000元終於成交,圈內就流傳了一則故事「張三6000買的手串,盤了一年,就賣到了20000巨款,賺翻了!」
此事例雖然在圈裡常見,但這卻成了很多商家「斷章取義」的部分。某某文玩,盤玩之後價格翻番的故事就這麼來了…
最後,「升值」都是虛的,在沒產生交易的前提下,你說100萬,也不會有100萬的價值,只能算是100萬的「標價」。
盤核,「愛者千金,厭者糟糠」,真正升值的是我們對核雕的感情,這是陪伴我們的信念。
推薦閱讀:
※蘇東坡去世的早,是不是因為荔枝吃多了?
※如何分析《追風箏的人》作者的性格品格?
※許巍早些年的創作風格是什麼樣的?
※動畫片《貓和老鼠》現在為什麼不播了?
※如何正確的介紹博爾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