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粵語歌比國語歌好聽?
儘管粵語歌沒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麼火,不過很多人還是覺得粵語歌好聽。
除了詞曲作家水平高、男女歌星魅力大、耳熟能詳習慣了,粵語歌還有什麼魔力,能讓無數人對它如痴如醉呢?
這得從粵語本身說起了。粵語歌的「婉轉動聽「,和它複雜的語音系統密切相關。
粵語又稱白話,是現代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通行於廣東、海南和廣西的部分地區,以及港澳地區。在很多海外華人群體中,粵語也比普通話通行範圍更廣。
● 粉色的是粵語區
總體來說,粵語在語音、辭彙、語法等方面都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特點,也有古南越語的遺留和外語成分。
粵語語音系統比普通話複雜。普通話只有4個聲調,而標準廣州話保留了入聲,分「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中入、陽入「9個聲調;粵語有聲母19個,分類格局基本繼承了中古時期的「唇、舌、齒、牙、喉」五音聲母分類格局;韻母59個,雖然和中古漢語有出入,但是比起39個韻母的普通話,還是更接近中古漢語。
由於粵語聲調和韻母的數量都遠超普通話,能夠組合出來的總音節數也就比普通話要多,聽起來抑揚頓挫,長短音錯落,更加「豐富」。
香港粵語本屬於廣州粵語系統,但是20世紀末以來,香港粵語發展出了自己獨有的語音特點,這主要體現在「簡化」上。現在的港式粵語聲母/n/和/l/不分,日常都說成/l/;聲母/ng/常常被省略;發音相近的韻母趨同;陰上、陽上兩種上聲的差別也日漸微弱。
雖然港式粵語經歷了一番簡化,但它並沒有喪失粵語的特性。再加上粵語流行歌的語法辭彙古漢語風味猶存,填詞作曲時,又有意使音樂貼合語言本身的聲調高低流變,粵語歌不好聽,什麼歌好聽?
謝邀。首先我們來聊聊粵語吧。粵語又叫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海外稱唐話,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 它發源於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了古漢語特徵。
它以珠江三角洲為分布中心,在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而在粵語核心地區廣東省的近8000萬本地人口中,粵語使用者就近4000萬,全世界使用粵語人數約7000萬。所以粵語就源遠流長,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試問這樣的語言形成的歌曲會不動人嗎?
我一直認為粵語歌比國語歌有種別樣的風情,當然國語歌
也很動人,但是粵語歌就是比國語歌多了一種獨特的味道。所以我更喜歡聽黃家駒粵語版的《光輝歲月》,更喜歡聽哥哥張國榮的粵語歌。我本人也非常喜歡唱一些粵語歌,比如陳慧嫻的《千千闕歌》、鄧紫棋版的《喜歡你》以及張國榮和Beyond的歌曲,這也算是變相地給大家推薦了一下歌曲吧??。
首先粵語歌的歌詞很押韻,而且它的聲調都是配合著旋律而來。這就是創作者創作時首先考慮的協音問題。而協音也就是要求歌詞聲調變化,要和歌曲旋律變化基本相一致。否則,歌曲將會很難聽。古代詞曲朗朗上口,經久不衰,押韻在其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平平仄仄平平仄」嘛。而粵語歌也是一樣。
其次就是,你知道嗎,粵語有53個韻母,而普通話只有24個,所以粵語有著更為豐富多彩的發音??。這就導致粵語難學也難懂,粵語歌曲也一樣。不過沒關係,聽得多了自然也就能聽懂了,甚至還會熟練地唱出來。因為不容易,所以更加珍貴,所以更為動人,而且有一種不可磨滅的情懷和經典在裡頭。
《光輝歲月》
在當時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直到現在我去KTV還會想起它,每次都要把它帶出來唱一唱。然後記憶里的CD機和卡拉OK,還有自己買的一盤盤粵語磁帶就迫不及待地湧現出來。粵語歌曲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美好的旋律,更是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和蒼茫歲月的復刻,讓人回憶同時讓人憧憬。
現在如果你正值閑暇,那麼就翻出一首你喜歡的粵語歌來聽吧,看,外面還有慵懶的陽光。如果你那邊是陰天也沒事,歌曲會給你帶去暖陽??。
祝你開心??。
另:我想特別說明一下,剛剛我在文末舉的例子是《愛拼才會贏》。正如評論區的朋友們指出的,我犯了個大錯,把閩南語歌曲和粵語歌曲混為一談。閩南語和粵語完完全全是兩個語種,唉,怪我無知,幸好被大家指出錯誤了。
在這裡,我鄭重向大家道歉,對不起。
粵語有六音九調。普通話四音五調。 所以粵語歌好聽很正常。
粵語,英文為Cantonese,2012年正式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並且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五種語言之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僅次於中國的官方語言普通話。 注意: 粵語是語言,不是方言。
粵語是發源於北方的中原雅言(漢族母語)而於秦漢時期傳播至兩廣地區與當地古越語相融合產生的一種語言,同時也是在香港、澳門佔有主導地位的方言,民間稱白話或廣東話。粵語是一種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在中國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以及北美、英國和澳洲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國」(《漢書》作「南粵國」)。
早期粵語中心不在廣州而在廣信(廣信,是古代兩漢時期的交州首府,位於現今廣西梧州、賀州與廣東封開一帶,即西江與賀江交匯一帶。經近年專家、學者考證確認,自公元前106年起,廣信作為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前後歷經300多年,被譽為「嶺南古都」,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的最早發祥地)。
古代「越」和「粵」是通假字,指華南百越地區。明清近古以來兩個字的含義開始有所區別,前者多用於江浙吳語地區的,後者多用於嶺南兩廣,長期作為嶺南地區的統稱。歷史上兩廣別稱「兩粵」,廣東為「粵東」,廣西為「粵西」。直至民國時期,「粵」才逐漸收窄範圍被用作廣東省的簡稱。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粵」有廣義(嶺南)和狹義(僅指廣東省)之分。「粵東」「粵西」在不同歷史時期其指代範圍也截然不同。粵語的起源和發展成熟的年代遠在宋代的兩廣(兩粵)初分之前。所以在歷史文化層面上看,「粵語」事實上是廣義上的「嶺南語」(嶺南地區語言),而非特指「廣東話」。 就像英語一樣,不是特指英國。粵語英文作Cantonese、日文亦會寫成広東語,即一般人俗稱為「廣東話」。
廣東話不等同於廣東方言。廣東話指的是發源於夏朝的漢族語言,也就是粵言。粵言的「粵」字來源於「廣東省」簡稱,而不是古代嶺南的「南越國(南粵國)」,以及後世延伸而出廣義的「兩粵」。
粵語聲調亦大異於北,蓋以六調,曰一清平,二清上,三清去,四濁平,五濁上,六濁去。復以促音清平為高入,促音清去為中入,促音濁去為低入。合為九聲。
雅言的基礎是以黃帝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使用的原始華夏語。到了周朝,便發展成為中原一帶的民族共同語,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普通話」。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講學,祭祀活動,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說過:「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有興趣的自己去查查唄……)
事實上,普通話以北京話為基礎,北京長時間被少數民族佔領,單單蠻滿清就幾百年,早就不是純漢語。相反,北民南遷,南方地區的粵語,閩南語等語言才更接近古漢語。簡單來說: 普通話更接近胡話,粵語更接近古漢語。
最讓人可惜的是民國時期選國語,粵語僅輸一票給普通話。
最讓人憂慮的是,隨著國語的推廣,很多地方語言在慢慢消失。粵語也有退化之勢,因為現在學校要求講普通話,南方地區很多中學生,大學生都講國語了,不怎麼講粵語了。
以前是「鄉愁」無處安放, 以後會不會「鄉音」難覓呢?
為什麼粵語歌比國語歌好聽呢,
其實這個是因為當年的粵語歌太流行了,以香港的粵語歌為首,個個人都在聽,而國內的流行樂沒有這麼早,香港樂壇老早以前就開始流行起來了,70/80/90年代的,香港樂壇,電影等等,非常的火爆,東方的好萊塢並不是吹出來的,
早期的,許冠傑,張國榮,譚永倫,陳百強,梅艷芳,等等..巨星
還有中期的,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副城,王菲,陳慧嫻,等等,還有華人最好最偉大的樂隊,BEYOND樂隊,等,《還有好多在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他們都是來自香港,以唱粵語歌曲為主的,而且他們個個影響都非常的巨大
所以說,為什麼粵語歌比國語歌好聽,因為有他們的存在!首首經典歌曲現在都難超越了!
聽一個廣東的朋友跟我說,粵語歌之所以好聽是因為粵語的發音區別於普通話。普通話每個音只要四個調。就是我們說的一聲、二聲、三聲、四聲,而粵語有8個調,這就使得,普通話唱歌會發生音調的扭曲,影響對文字願意的直接審美。而粵語唱出來和說出來是同一個音同一個調,所以文字之美就非常直接。
但是最近我了解到一個觀點,那就是距離產生美。這裡不是說物理距離,而是與你生活的熟悉遠近。我們都覺得英文歌好聽,粵語歌好聽。就像跟你越熟悉的人,你越不會覺得她很漂亮,反而是第一次見面的美女,更能讓你欣賞,種種,都是以為當我們對一件事物不熟悉的時候,往往就會被他表面直觀的美感所打動。
再說粵語歌和國語歌。一首非常熟悉的國語演唱,你很難專註去審美它的旋律,因為你會被漢語 本身的意思打擾。而英文歌和粵語歌,正因為我們不懂,所以更能夠感受到它作為音樂的美感。我想,外國人聽中文歌也會是這樣的感受。
你同意我的解讀嗎?歡迎討論
嗯,我來回答一下啊。
第一呢,粵語有九聲調,普通話四聲,能表達的情感、情緒能更好地在歌裡面詮釋出來。
第二,雖然我們大陸做國語歌的人、資源很多,但我認為粵語歌取材比國語歌的要廣。就例如國語歌壇表達愛的題材得多的是男女之間的愛,而粵語歌寫愛的題材,寫男男,男女,女女,人獸,人與機器,時空戀等等,真的我覺得粵語歌選材比國語歌開闊好多,而且含義深入。你聽側田的(命硬),表面像寫著男女之情,其實深層來看,並不一定是說男女之情,寫著一些世俗難以肯定的愛情,比如同性戀、忘年戀,種族戀,需要二百年後,世間都改變後才會接受的感情。
第三,粵語樂壇幕後製作人強勁,詞界前者黃霑,後有林夕、黃偉文,現有陳詠謙,還有怪才黎彼得,鬼才林敏驄
曲界趙增熹、Erio ework,雷頌德
出色的監製人馮翰銘、舒文、梁榮駿還有獨撐廣州本地樂壇黃毅成
香港還出產了(我是歌手)的音樂總監梁翹柏還有很多大咖不數了。
第四,不得不說,粵語歌的情懷還是有的,沒有什麼歌比什麼歌好聽的,只有你愛粵語歌比國語歌更多。對於粵語歌的那份熱愛還是存在的。我因為熱愛粵語歌才做起了公眾號。現在大眾對粵語歌的關注程度下降了。
大家認為粵語歌更好聽,主要是粵語歌成長逢時!二十世紀中後期,是音頻發展到鼎盛時期。華人只有收音機,綠音機,電視尚未普及。使歌先發展起來。而香港是華人最前沿陣地,粵語歌首先發展起來。因為有饑渴的大陸作後盾,巨大的音樂製作利潤,把香港影音公推上巔峰。粵語歌曲也發展到巔峰。而中國大陸那時正在改革開放,影音發展遲一步。廣東人不少,用粵語,就沒有很突出的粵語歌星和作曲家,原因在此。二十世紀後期,視頻發展起來,彩電普及,視覺效果更突出,原來的歌星漸由影星當道!歌退居二線,唱與演走向台前。在大陸的國語歌剛有發展溫床,但歌在整社會已失去主要地位,娛樂走向唱,演,動作,語言組合了。在大陸剛發展起來的歌體系就要走下坡路,因此國語歌得不到充分成長。當然粵語歌也在這時期開始衰落。上世紀中後期香港的歌,便是"歌王"了。我們喜歡的都是一些港台還舊老歌。
粵語好聽的歌比較壓韻,而且曲中含義較有深意義,有含沙射影。像鐵血丹心歌中逐草四方沙漠蒼茫,哪懼雪霜撲面,是大俠騎馬追逐草原的一種鐵骨俠情。半斤八兩中的諷刺現實老闆的心態,而且唱起來朗朗上口,上下壓韻。富士山下喻寓的是一個人在失戀下的心態。國語版的愛情轉移也是暗示某種愛情戀愛狀態。也好聽。一般看作詞人作的好,唱起來也就好聽。香水有毒曲好聽,但作詞就顯得太低俗,粵語版歌會繞過這種低級錯誤。有機會不妨試聽一下。
國語歌我是說現在。。都是快餐文化,沒電意義。情啊,愛啊。。粵語歌除開我是80後的原因。歌詞寫的蠻有意義的。。而且有種懷舊的感覺。。這些是00後體會不到的。。雖然我是80後,卻不怎麼會唱張學友,劉德華的歌。。表示很尷尬、、尷尬。有沒有。有沒有。。大陸組合又拿不出幾個現在。搞的小朋友都去聽韓國歌曲了。對它們來講,粵語歌聽不懂,韓國歌也聽不懂,韓國偶吧帥啊,就去追韓星了。聽韓國歌曲去了。其實上世紀80.90年代的粵語歌很多都是經典。。不是我噴人啊,兩隻蝴蝶這首歌我經常唱錯唱成情愛的你慢慢飛,小心前面的大烏龜。。。搞笑啊。。。
如果唱主旋律歌曲,還是普通話的好聽,比如我的祖國,南泥灣等等,如果唱廣東話的就感覺彆扭!如果唱小調和民歌,也是普通話更勝一籌。但是如果唱勵志歌曲,粵語的夠力好聽,比如男兒當自強,海闊天空,滄海一聲笑等等,這些歌用普通話唱出來也很怪。
推薦閱讀:
※老人「三不留」的意義何在?
※《歡樂頌》和《愛情公寓》收視爆紅後,年輕人能否也能從現實合租中找到樂趣?
※汽車兩萬里保養什麼?
※如何區分雙向情感障礙中狂躁與單向抑鬱治癒後是在正常思考的?
※為什麼過去的五仁月餅很硬,現在的卻很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