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和衛青的功勞比得過李廣嗎?


衛青霍去病李廣都是漢武帝時期的抗匈奴名將。論武藝,李廣善騎射英勇過人,一生與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遠揚,匈奴望風而逃,稱之為「飛將軍」。

小時候讀過的古詩歌「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大雪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說的都是讚揚李廣勇武,但這只是文學作品中的李廣。

  西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開疆拓土、重獎軍功,湧現了一大批英雄人物。衛青霍去病李廣是其中的佼佼者。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謚號為「烈」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1],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謚為景桓侯。

而李廣從弟李蔡文帝時同為中郎,景帝時一同抗擊匈奴,被封樂安侯,官至丞相。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戰功,並且李蔡人品、才能、名聲遠不及李廣,官名、爵位卻在李廣之上。李廣的兒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著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奪左賢王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甚至李廣的部屬軍吏也有不少以軍功取侯。偏偏李廣本人馳騁疆場,戎馬一生,歷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難以封侯,最後還自殺身亡。

李廣雖然作戰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和治軍才能,他只會打常規戰。

漢武帝重用外戚,寵信衛青霍去病,不器重李廣。因為衛青霍去病是帥才,李廣只是將才。執行漢武帝開疆擴土抗擊匈奴的戰略,衛青七戰七勝,霍去病六戰六捷,而李廣只是小打小鬧疲憊迎敵。個人武藝高強又能怎麼樣呢,還不是落了個兵敗自殺的結局,令人嘆息。

 後世讀書人曲解歷史 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用來寬慰包括自己在內的失意之人,貶低衛青霍去病,是不客觀的。衛青霍去病雖是外戚,但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為大漢王朝,中華民族建立的功勛,遠遠超過李廣。他們的任何其中一個人,或衛青,或霍去病,李廣都望塵莫及,這就是帥才和將才的區別,也是他們命運的不同之處。

--來自粉粉日記


謝邀,你是指戰功嗎?戰功李廣顯然是不如他們中的一個的,勝仗也不如他們多,

漢朝北擊匈奴一般都是數路大軍一起出發,李廣一般是某一隻的將軍,而衛青統管數路大軍,「以公孫敖為中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信為前將軍,蘇建為右將軍,李廣為後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分領六路大軍,統歸大將軍衛青指揮」。這樣打仗,功勞永遠是大將軍最大了。

很多人把戰爭勝負的功勞歸功於將領的個人能力,「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問題是,拿霍去病來說,一個十七歲的外戚,長居深宮,陪侍皇帝的人,給他八百騎,就能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籍若侯乃封號,名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

很多人說,衛青霍去病軍事才能卓越,戰功卓越,從未想過,他們卓越的軍事才能怎麼來的?打仗靠的是武將的「勇冠三軍」?靠個人神功無敵?

比如,每一個王朝建立,某一個地區集中出現很多軍事人才,都會有「將軍縣」,劉邦的沛縣、朱元璋的淮西集團,像劉邦的沛縣集團,不是編簸箕,就是屠狗的,就是市井無賴,這些人突然給一隻軍隊他們,馬上就能打仗了,比如某將軍縣,一個人混起來了,把兄弟子侄朋友就都帶出去,然後都成將軍了,難道他們家都有軍事天賦?

那些東漢的外戚,本來什麼都不是,突然就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也能戰無不勝,

身經百戰的劉邦率20萬被匈奴圍困,率領八百騎兵的十七歲的霍去病能殲敵數千,霍去病果然是戰神。

先看看匈奴這個民族的組成,在漢朝建立時,匈奴新崛起,完成了整個草原的統一,冒頓單于成了新的聯盟首領,一次戰爭能帶的騎兵40萬,但這種聯盟必然是鬆散的,一個強勢單于能統一,但強勢單于死後呢?因為沒有嫡長子繼承製等制度,幾個兒子爭位,同時聯盟也會瓦解,然後分裂,而游牧民族一場雪災或者蝗災,就能導致一個民族的滅亡。

而大漢這邊呢?劉邦時,「自天子不能純駟,將相或乘牛車」,皇帝找不到四匹顏色一樣的馬來拉車,而將相只能承牛車。有多慘不用贅述吧?

到漢武帝時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馬匹十幾萬匹,國庫里的錢多到串錢的繩子都爛了,國庫裝不下了,

這個時候的中原王朝正是鼎盛時期,而匈奴分裂了,他很難再集中數十萬大軍來打你了,你也不用只能用步兵打他的騎兵了,這個時候,中原王朝對游牧民族自然有優勢了。

看看世界歷史,是不是在王朝上升期到強盛時,基本是戰無不勝,所向披靡,對外戰爭也都是勝仗,所以名將輩出,而王朝衰退到滅亡時,對外戰爭基本都是敗戰,即使是叱詫風雲的蒙古大軍和德國軍隊,也是如此。

一個強盛王朝對一個衰退的民族,基本都是勝仗,這個很正常的,中國現代開始一百五十年內,打仗也不會有敗戰的,所以,皇帝喜歡誰,想培養誰,想把戰功給誰,讓誰去指揮這些戰爭,誰就是未來的戰神,

漢武帝對於衛青霍去病等也是一樣,所以讓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外戚去打仗,因為想培養新的勢力對抗舊勢力。

我無意於詆毀戰神,只是分析問題,而李廣呢,顯然不是漢武帝的嫡系,自然就沒有統帥大軍,拔得頭籌的機會了,


霍去病加衛青比得過李廣嗎?首先得從三人的領導能力、戰功和個人武力值來評比:

一,霍去病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他戰功卓著,曾二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為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霍去病不但戰功卓著,他還是突襲作戰戰術的運用者,還創造了迂迴縱深,穿插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迴穿插,對匈奴實行合圍,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的戰術思想。從戰功到戰術的創新和運用,霍去病是當之無愧的中華名將。

二,衛青:西漢名將,是漢武時期漢軍主將,主要功績有:龍城大捷、收復河朔,奇襲高闕,二出定襄,漠北大戰等,他是自立漢以來始破匈奴的將軍,立下赫赫戰功。也是當之無愧的千古名將。

三,李廣: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一生與匈奴戰鬥七十餘次,常常以少勝多,致使匈奴人聞風喪膽,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然而,這位戰功卓著、倍受士卒愛戴的名將,卻一生坎坷,終身未得封爵。

三位將軍都是名將,但霍去病和衛青屬統帥型將領,他們是從戰略上取得對匈奴戰爭的勝利,不但從根本上打垮了匈奴,而且還攻取和收復了大片地域,他們無論是戰功或是對軍隊的建設、戰術的創新和運用都遠超李廣。

李廣雖然個人武力值高,他的敵人叫他飛將軍。「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是由一個李廣酒後把石頭當老虎射穿的傳說,而演化出的成語。但屬於將才型將領,而非衛青、霍去病這類帥才型的將領,他在文景兩朝的對匈奴戰爭中主要任務為防守工作,而當時文景二朝都是採取合親等示弱國策,雖發生漢匈戰爭,但都是匈奴小規模的騷擾和搶劫,所以李廣能夠打退匈奴小規模的軍事進攻。而武帝期間漢匈之戰是主力決戰,是攸關國家生死存亡的大決戰,在李廣領軍的五次主動出擊戰中卻以三次未遇敵和二次覆沒告終。所以李廣雖經七十餘戰但殲敵數量不多,在漢匈戰爭中沒有有影響全局的戰績。還出現過兵敗被俘的事。因此,霍去病和衛青任何一個的功績和領軍才能都是遠勝李廣的,但個人武力值李廣勝過霍、衛二人。


謝謝邀請。霍去病、衛青、李廣都是漢朝的名將,而且都是同一時期。在得出比較結論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的看看這三人各自的生平和功績,以及取得的成就。

霍去病,西漢著名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大將軍,冠軍侯。十七歲,兩出定襄;十九歲,三征河西;二十一歲,統帥三軍,縱橫漠北,讓匈奴聞風喪膽。大家最熟知的就是首戰率800驍騎逐匈奴幾百里,以及封狼居胥。「匈奴不滅,何以家為?」更是千古流傳。奈何天妒英才,二十三歲便離世,留下遺憾,如果霍去病多活幾十年,他的成就將不可估量。

衛青,西漢著名軍事家,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首次出征便取得龍城大捷,收復河朔,奇襲高闕,二出定襄,斬敵萬餘,漠北大戰,以弱勝強擊敗單于主力。

李廣,西漢名將,人稱飛將軍。李廣也是一位能人,武力超群,一手弓箭更是百步穿楊,立下了赫赫之功,但是卻數次敗於匈奴之手,還曾被俘。漠北之戰卻因迷失道路而未參戰,羞愧自殺而亡。

其實不管是從官職還是個人所取得的戰績,李廣都是遠遠不如衛青、霍去病任何單獨一人的,更不用說衛青加霍去病。李廣適合為將,不適合做帥,而衛霍將帥皆可,而且都能做得很漂亮。


謝邀。冠軍臨瀚海,長平翼大風。雲橫虎落陣,氣抱龍城虹。橫行萬里外,胡運百年窮。兵寢星芒落,戰解月輪空。嚴刁息夜斗,辛角罷鳴弓。北風嘶朔馬,胡霜切塞鴻。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方就長安邸,來謁建章宮。這是讚譽衛青的詩句,衛青是真正的帥才車騎將軍。漢武帝收復新疆,寧夏等西域之地,征高麗,幾乎都是衛青輝煌之筆。做為驃騎將軍冠軍侯的外甥霍去病更是神勇無比,800騎兵破襲匈奴更是前者未見,為漢朝立下赫赫戰功,可惜24歲英年早逝。衛青霍去病雖然高位,有一個相同的特點,不結黨,不養門客,怕引起漢武帝的疑心,結果因為太子劉據還是沒有阻止衛家滅門。司馬遷,班固,何去非,獨孤及,司馬貞等等對衛青霍去病讚賞有佳(嫖姚繼踵,再靜遠方)陳普(丞相含沙作短狐,直言長揖黯何孤。相蓉幸有兩人在,帝與侯家老騎奴)李廣驍騎將軍,有一次李廣領萬騎出雁門抵禦匈奴,寡不敵眾因傷被俘,途中趁隙飛身上馬,奔馬返回。匈奴畏服,將李廣稱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在盧綸的《塞下曲》里記載:李廣射石搏虎(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凌中)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李廣任前將軍,因迷路而未能參戰,給衛青的兵力部署造成了極大壓力,但是衛青不愧出色的帥才,奇思妙計,以少勝多,漠北之戰成為了經典。李廣也因此憤愧自殺。王昌齡《出塞》描寫了對李廣敬畏思念之情: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城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滕王閣序》里也說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惋惜。唐德宗把李廣等歷史上64位武功卓越的明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宋徽宗追尊李廣懷柔伯,位列宋武廟72將之一。所以李廣只能算強悍的將才,衛青是真正的帥才。


這是什麼人提出的問題啊,本來想拒絕回答,但既然悟空邀請了,就說說吧。

題主說的衛青和霍去病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將,都創下了不世之功!

衛青,河東平陽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出身奴隸,從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獲救,任侍中、建章監、太中大夫,經過近十年宮廷為官的歷練,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為車騎將軍首次出征奇襲龍城,開始了十年的戎馬生涯。他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謚號為「烈」。 衛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反敗為勝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歷代兵家所敬仰。

霍去病,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與衛青被稱為帝國雙璧。河西之戰,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趙雲、岳飛都引用過霍去病的名言辭讓皇帝賜予的華屋美宅,也足見名將與名將之間的相互認同感,至於唐詩宋詞中霍嫖姚、漢家大將、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僅24歲(虛歲)。

李廣,隴西成紀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卧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

李廣一生未得封侯(當然,跟他的性格有關),畏罪自殺時他只是一個偏軍,主將正是驃騎大將軍霍去病!怎麼到這,竟然成了衛青加霍去病能不能比過李廣?

希望悟空回答以後對提問也要進行審核,明顯有失偏頗或者明顯亂來的應該節制!


謝謝邀請。李廣是戎馬一生,身經百戰,頗俱傳奇的名將,敵人對他的評價是肯定和敬佩的,最後悲憤自殺。

青年時的李廣武藝精湛,弓馬嫻熟,因戰功迅速成為鎮守邊疆要地的將領。對匈奴的反擊常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威震敵膽。可惜文景兩朝,以發展 生產,經濟養息為主,邊防以防禦為主,政治以和親求安。這種政治環境,李廣施展才華是有限的。

武帝時,開疆擴土,防禦變進攻,以名將衛青為主帥,著名驍將霍去病為先鋒,已是暮年的李廣為後軍將領。衛青以卓越軍事指揮才能,霍去病以威猛,驍勇多變的戰術從河套長途奔襲,一路追殺匈奴到漠北, 匈奴 望風而逃,聞風喪膽。一直追到封狼居 胥山,刻石記功而返。

從史料看衛青,霍去病戰功卓著,戰果輝煌,李廣則是無功而有過。據史載,李敢刺殺衛青未遂,傷及手臂。後李敢被霍去病刺殺身亡。而朝廷沒有問責。從此事看,衛青有打壓李廣之嫌,李廣有抱屈之疑。武帝本不待見李廣,況且,衛,霍兩家背景無人敢動,此事堪稱歷史疑案。


謝邀。論一時的軍功的顯赫,李廣不如衛青和霍去病。但李廣幾乎一生都奮戰在抗擊匈奴的邊疆。從這一點上說,他又非衛青霍去病所能比及。

史上記載,孝文帝十四年,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因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嘗從行,有所衝陷及格猛獸……及孝景立……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又任上郡太守。嘗為北地,隴西,雁門,代郡,雲中太守。武帝時,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飛將軍",避之數年,不敢入右北平。元朔六年,隨大將軍(衛青)出定襄,擊匈奴。後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擊匈奴。元狩四年,又從大將軍,驃騎將軍(霍去病)擊匈奴……此戰之後,李廣自殺身死。

從上面的敘述可知,李廣從文帝時期起直到武帝時,歷經三朝,一直戰鬥在抗匈第一線,其間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多少生死博斗,是可想而知的。但他命運不好,當其青壯時,漢朝還沒有力量對匈奴展開大規模進攻,而當武帝展開對匈奴大規模進攻的時候,李廣已經老了。所以,儘管他與匈奴奮戰了一生,卻一直沒有得到大量殲敵的機會(唯一的一次,還因為衛青的偏私安排而錯過了),因此,一直未被封侯。這是李廣一生的遺憾。

那麼,李廣有沒有資格封侯呢?當然有。漢文帝當年看到李廣的武勇,曾感嘆地說:"丿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何足道哉!文帝如此說,那麼,李廣有資格封侯,還有疑問嗎!

李廣之所以在歷史上享有盛名,為人民世代傳頌,還因為他人品好。史書記載,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終不言家產事。廣訥口少言。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李廣死時,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

我們時常說,老百姓心裡有桿稱。衛青霍去病死未聞有百姓為其落淚。則李廣之名聲高於衛,霍,其能得太史公為其單獨立傳,還有疑惑嗎?李廣因未得封侯而遺憾,但如果他知遺身後有那麼多的將士和老百姓為他落淚,他也應該含笑九泉了。畢競,和將士們及老百姓的肯定和愛戴相比,帝王的封賞又算得了什麼呢!


我想說的是十個李廣也不一定能比得上霍去病或者衛青其中一個人。

李廣的確厲害,不然也不會稱之為飛將軍。但他做一個單純武將還湊合,要是作為一個統領三軍的大帥那就肯定不行了。也只有霍去病和衛青能擔此重任。

而且李廣作為將軍,經常在草原上迷路。行軍打仗這怎麼能行。

而且李廣喜歡單打獨鬥,喜歡小股軍隊作戰,作為將軍應該識大體,統領全局。而不是拿自己和全軍將士冒險。

之所以大家對李廣都是比較欽佩,敬仰的態度,是因為司馬遷對李廣有偏向。

另外我的文章里也寫到李廣難封的原因,歡迎閱讀。


我拜託( ??? ? ??? ),都比李廣大多了好么?

不用去每個人排開一一列舉戰功來對比。

最簡單的,武將封爵,必須靠戰功。李廣致死未封侯。雖然很多人覺得李廣未封侯很可惜,但是,抱歉,你名氣雖大,但是功勞確實不夠。

衛青是打擊匈奴的主帥,是大將軍,是李廣的上司好吧。幾次重創匈奴的戰役直接指揮者,早早封侯。

霍去病更不用說,冠軍侯不是蓋的。將匈奴人趕出河套,收降多個王,追擊匈奴到狼居胥山。殲滅匈奴人的數量甚至不亞於衛青。

衛青和霍去病的墓都在漢武帝的茂陵,他們是皇帝最看重的將軍了。

李廣,確實要差點。


推薦閱讀:

巴以矛盾緣何而起?
指南車、地動儀是真實存在的嗎?為什麼博物館裡都沒有?
作為一個右後衛,巴西巨星阿爾維斯能不能算是足球歷史上的一個傳奇?

TAG:衛青 | 李廣 | 霍去病 | 娛樂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