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殺人回憶》真正的兇手是誰?
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觀眾,也難倒了導演,更難倒了偵辦此案件的警察,因為故事的原型本身就逍遙法外了,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是誰,他現在躲在哪裡,是生是死,因此這個問題只能給出無解的答案,不過作為韓國一部經典的電影,本片的確可圈可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首先我們可以確定一點,這個殺人兇手絕對不像是殺人兇手,一定很普通,很「正常」。
01之前看《殺人回憶》這部電影,看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很壓抑很絕望,這部被譽為韓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果然好看,好看到人沒有重溫的勇氣,看一遍你就刻骨銘心。
知道這部電影是因為最近甘肅白銀連環殺人案的事態進展,這個案件在國內被稱為「四大迷案」的終於真相大白。
兇手隱藏28年之後,浮出了水面,這個兇手14年殺了11名年輕女性,作案手段極其殘忍,大多是「被切頸,上衣被推至雙乳之上」,還有一部分是肢體殘缺。這樣慘絕人寰的作案兇手竟然是在一所學校的小賣部被抓獲,不得不令人顫慄,並為此捏了一把冷汗,惡魔幸好把罪惡之手沒有伸向這所學校的孩子們。
02
白銀案兇手還沒抓到之前,一提《殺人回憶》,人們就會想起白銀案,然後會人心惶惶,白銀市的女子都不敢身穿紅色衣服上街,就是在這種巨大的恐怖陰影籠罩下,每個人如履薄冰。
現在白銀案告結了,而《殺人回憶》的真實案件發生在韓國,兇手仍然在逃,因為韓國有案件發生有15年的期限,15年之內沒有抓住兇手,就不會被當作重點案件來審理。
電影和現實極其相似,代入感極強,看完胸腔似乎壘起了一堵厚厚的牆,心情想變得舒暢,而不能,因為故事並不是一個圓滿的大結局。
電影和現實又極其不同,這部電影的導演奉俊昊用天才的腦洞和創意改編了真實故事,給觀眾營造一種假象,看起來是真的,在某一個瞬間又覺得不那麼真實,看起來是假的,又換一個角度不得不重視他的真實性。
這種錯位的編排和故事的精巧安排不足以讓人覺得它是偉大的電影,而給人的絕望嘆息和反思,才是這部電影的永恆魅力。
03
寫這部影評,我不會劇透太多其中的故事情節,我有這樣的權力,因為每個讀者看完這部電影有他自己的理解。
不管兇手是誰?是否抓住了?都與我們無關,與我們相關的是我們自己!正如評論這部電影的那個韓國著名影評家一樣,他說:「兇手有可能就是現在坐在電影院裡面和我們一起在看這部《殺人回憶》,因此,我不得不回頭張望。」
兇手就在我們身邊,他們就是普通人。
04
報道過犯罪新聞的我,他的犯罪動機,逃跑方向以及抓獲過程,我們都一步步在跟進,以及在監獄對他進行採訪,最後看到他的視頻,不過就是一個普通的中年人。幾天時間就變成了階下囚,誰的錯?
如果他沒有被抓住,潛逃在大城市去,難保不會對另外的人群下手。當年的兇手沒有抓住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的混亂和刑偵技術手段的落後。《殺人回憶》是韓國從法制走向民主,中國是改革開放,人們忙於經濟,法制意識淡漠。這些共同的原因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05
這部電影,許多人說兇手只有一個,就是那個小白臉朴在圭,之前的許多嫌犯都是被屈打成招的。也有人說是傻子的爸爸,猥瑣男人,小白臉,以及漢城來的警察都有嫌疑,因為,從台詞的角度分析挖掘出了更大的內幕,微博上的第一個影評分析的很透徹,這種事情見仁見智,總之,這個導演的思路是天馬行空的。
06
談談我的感受,就是絕望,一種憤怒,還有一種後怕。當嫌犯在雨夜準備第六次行兇時,瞅準的目標是朴警官的妻子,隨後又出現了女子中學的女學生,兩相比較之下,他果斷地選擇了女學生,而那個女人則逃過一劫,看這個情節的時候覺得有些難過。
然後就是警官收到美國的信件,發現DNA比對有失誤,那從眼睛中,留下的一滴眼淚和雨水一起混合在臉上,消失不見。而真相如火車隧道般黑暗沒有盡頭。
第三個場景就是多少年後,小女孩告訴警官,那個兇手也來過自己犯罪的地方,這一刻我真的絕望了,想想一個兇手沾沾自喜地來到犯罪的地方回首自己曾經做得錯事,好像在對警方示威:你看,我還是法外狂徒,而你,早已不是警察,你能奈我何。我就混在百姓之間,假以時日,再讓你們痛心疾首一回,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韓國電影總是直戳社會現實,揭露人性,比如《卑劣的街頭》,《釜山行》都是這樣。每看一遍,總是要剋制住自己的情緒,告訴人們有多少光亮的地方就有多少黑暗在蔓延,這才是現實生活。
不請自來。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我看過,仔仔細細地看過,看完第一反應是韓國電影甩國產電影很多條街。
導演是韓國三大導演之一奉俊昊,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最可怕的不是電影裡面兇手最後沒找到,而是在現實中兇手同樣逍遙法外。
奉俊昊拍這部電影更多的目的是警醒,而不是讓觀眾去猜到底誰是兇手。如果僅僅要探討電影中的殺人兇手,奉俊昊對兇手的假設就是朴興圭,也就是那個小白臉。
這個假設在電影中可以得到驗證。有一幕兇手躲在田埂中偷襲受害女子的場景,那個模糊的兇手的臉放大來看就是朴興圭。
可就算導演和觀眾都認為朴興圭是兇手,為何找不到證據?為何電影還是給人那樣無力的感覺?
原因就是,真正的兇手並沒有被找到。電影中從警察身邊經過的鍋爐工,自殺而死的傻子,傻子的爸爸烤肉店老闆,亦或是朴興圭。
影片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身邊的任何一個,任何一個普通人,慈眉善目的老人,天真無忌的少年,青春活潑的青年,不管男女老少,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都可能是殺人兇手!
《殺人回憶》最後宋康昊飾演的朴斗滿不做警察很多年,回到第一次發現女屍的田野,他回憶起這個案子。
一個漂亮的小女孩過來說前幾天也有個叔叔來這裡看,朴斗滿非常震驚,那應該就是逍遙已久的真兇,他問小女孩那個人長啥樣,對方說長得很普通。
朴斗滿雙眼直直地盯著前方,像是對著銀幕前的觀眾,對著觀眾席中的真兇進行無言無聲的吶喊。這麼多的受害者,你的良心難道不會痛嗎?
比抓不住真兇更可怕的,是人們對生命的冷漠,同時出現更多的受害者。惡,需要警醒,《殺人回憶》給了我們一個完滿的答案。
這是根據華城殺人案,編劇的故事。華城殺人案現在也沒有破,根據我對華城殺人案的分析。兇手應該是第一起案件受害人關係很近的人。因為只有第一起案件是白天作案。而其它案件都是夜晚作案。顯然其它案件有可能是為了掩蓋第一起案件,才做成連環案的。
從做案手法,受害人都被綁腿看。兇手應該是腿有殘疾的人。還有就是死因都是被勒死,說明兇手手勁很大,也附合長期使用拐杖的特點。
還有就是受害人的年齡,有年幼和年老的,有四起是年輕女性。但四起年輕女性案件,沒有變態行為。應該是先殺後奸。同時也說明兇手控制能力不強,就是腿有殘疾造成的。
其中有一起是灑了一地芝麻。案發現場應該離兇手家很近。芝麻應該是兇手攜帶的,做案只是順路遇到。因為口袋灑了,只好都倒掉,不然怕搜查到家的剩餘芝麻。而且也說明芝麻是買的,或親屬送的。
而第一起是70歲的老人,姦殺只是假象。為了製造假象,才做了其它案件。除了姦殺,又要偽造姦殺。應該是仇殺或親屬的過失殺人。要是仇殺,又進行掩蓋,就是熟人做案。只要查第一起案件受害人,的熟人和親屬中,腿有殘疾的人,基本案件就可以破了。
謝謝誠邀,《殺人回憶》這是一部好片子,想說雖然是犯罪片,但其實令人心寒的不是犯罪而是當時的社會吧。看了不少影評,LZ問的兇手是誰,有兩種回答。
一種是電影中真正的兇手,這個只能靠個人推斷,每人個人的想法不同,我認為,電影中的兇手有好幾個,一開始的傻子光昊的父親(結尾的小女孩說很普通的人,這裡符合。他父親是個好色的人,而且失去妻子,沒有性生活。傻子被捉的時候他爸爸喊他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因為那一夜的兇手是他。正常人第一反應首先應該是吃驚,而且一個傻子作案的話也確實有理由懷疑,有人說傻子手無縛雞之力,但是他輕鬆爬上電線杆,用帶釘子的木條打傷警員。),還有紅內褲的男人(有一個案子上留下了的JY和他在墳上門特是有關聯的,而且妻子的話和搜出的黃書也佐證了,當然最明顯的是他清晰地回憶,當然能拖一個女屍400米首先就是他得有體力,你看他逃跑兩個警探根本追不上),還有山上的瘋女人最後說過兇手的手像女人一般柔軟,最後大難不死,但是最後每一個受害者都死了,除了她,雖然可能是兇手第一次做案不熟練,但是我認為其實是混淆視線,隱瞞兇手真實身份(這裡的暗線很長,不少影評推測瘋女人是傻子的母親,這裡牽扯到傻子的身世不做具體解釋)傻子光昊爬到電線杆上回憶那一段,說兇手很英俊,又提到了小時候把他扔進火里的人,便是指最後的小白臉。(也有人說是傻子的父親但是明顯與英俊不符合)但為什麼DNA不符?因為上一個案子兇手不是他,而他為了報復警探的暴力審問而犯下了最後一個女學生的案子,半夜逃離監視就是證據。大家可以看看影評,大部分應該都是認為一個接著一個模仿,而不是一個兇手貫穿全線(這點可以從歌曲和紅衣服看出來,最後都不成立),而我認為開頭小男孩模仿宋康昊的鏡頭其實很顯然就道出了事實,全片兇手們只是一味的模仿,並不知道其中的危害。
第二種,純藝術的角度上看其實片中每一個人都是兇手,警察的暴力愚蠢,村民關起門來不作為,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每個人都在保護自己而不肯幫助別人。當然,看完我還是不能理解電影的兩點:1.為什麼當初因為一起普通案子(當時還沒有發生第二樁案件)韓城的警探來到了鄉下?2.鍋爐工那個近乎穿幫的鏡頭到底為什麼?很多影評都說是那個時代很常見的暴力審問,習以為常了,但是我不能信服而顯然真正的兇手其實直到2003公訴期也沒有抓到。最後宋康昊的眼神一是表達對小女孩口中就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人的驚訝,也是對說不定正在看電影的兇手的一個信號。
這起案件是有史以來警方動員人數最多的事件。警方先後投入了205萬名警察,嫌疑犯和證人達到21280人。40116人接受了指紋鑒定。另有570人和180人分別接受了遺傳基因(DNA)鑒定和毛髮鑒定。調查記錄裝滿了5個大塑料袋。警方和檢察機關決定,與上訴時效終結一年後銷毀所有記錄的其他事件不同,永久保留該記錄。這是考慮到事件的重大性和國民的關注程度,為了上訴時效結束後也能查明真相。該事件還成為迫使警方儘快引入科學調查方法的契機。在第八起事件中首次採用了毛髮中子分析法。第九起和第十起案件委託日本對兇手的*河蟹*進行了DNA鑒定。DNA鑒定法正是從這時開始引入。
以上是個人見解,有不同意見歡迎回復我。
結尾,已經不做警官的男人回到當年的案發現場問女孩:那人長什麼樣?女孩說:普通人的樣子。然後那警察的眼神好像瞬間恍然大悟板!是的,兇手可以是烤肉店老闆,朴興圭,,鍋爐工…!導演用鏡頭裡的告訴我們有多個人都有可能是罪犯,都有嫌疑,要麼因為迷茫要麼因為憤怒要麼因為愚昧要麼因為報復真的只是那麼一個特定的嫌犯嗎?導演把一個犯罪類的電影,用一個宏大的角度,通過對各個方面刻畫,展現了一個時代的繪本。真正的兇手就是「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制度!壓抑的人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劉慈欣的作品很少被改編成電影?
※有哪些電影或電視劇是由小說改編的?
※馮小剛電影《芳華》中的戰爭場面是不是過於血腥了?
※你有哪些與電影《七十七天》里情節相似的探險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