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漢化的客家人為什麼北方人不容他們,南方人也不容他們,他們是什麼人後裔?
首先澄清,客家人並非是漢化的胡人,他們是中原漢人在南方山區避居後形成的一個封閉性較強的漢族民系。
客家人的獨特,除了文化、語言、風俗上的與眾不同外,還表現在與周遭其他民系格格不入的相處上。
非北方人不容客家,乃客家不願居於北方中原,歷來是各個王朝更替的主戰場,但凡少數民族入侵也必然以取得中原為目標,在每次的戰亂中,都會有百姓流離失所四海為家。這些流民中的一部分,經江西轉道贛南,落籍閩西,繼而再南遷入粵。從贛南算起,這些人便是客家人了。
能夠南遷的人,必然是無法忍受政權更替的「頑固」之人,要麼是忠於前朝的死粉,要麼是無法面對異族的統治。他們是徹底的漢人或者是早已融入中原的漢文化擁護者,這種選擇或許有無奈有不舍,但這就是他們用雙腳做出的抉擇,是他們主動放棄這個土地,而非被這塊土地的統治者放棄。
後來者,你不接受我,我便放棄你
客家人是東南各民系中,最晚形成的。
儘管各個民系都源自中原人南遷,甚至也來自同樣的地方,但是不同時期的遷入所帶來的文化是有偏差的,這種偏差在這些南遷之人的腦中被無限放大,因為他們認為這就是他們的根所在。這就是東南民系的本質上的區別。
客家人的周圍,如廣府、潮汕和閩南,因形成時間早,分布上以大江平原為主,後來者如客家,只好選擇這些民系所摒棄的山區作為住所。
而當他們到達山區後,原本被這三個民系以各種文治武功趕往山裡的閩粵土著,亦是一日三餐各種騷擾,於是乎,客家人採取了抱團取暖的方式,建起土堡、土樓和圍屋自保,並在久而久之的感染下,同化了這些山區土著,從而使客家人在清代爆發出驚人的人口力量。
人多之後,客家人再也無法忍受被限制在山區里了,他們開始往外擴張,向東進入閩南,向南進入潮汕,向西進入廣府及西南,向北進入贛北,而這種人口入侵自然會受到四方民系的抵抗,於是民系之間的衝突發生了,這種衝突是爆發性的,以至於大家都未能做好準備。
這種衝突,不像其他民系之間在歷史發展中形成過渡性的緩衝,彼此犬牙交錯但河水不犯井水。客家的四處為敵,除了文化的衝突外,還有山的意識與海的意識的差異、資源的爭奪等,以至於讓人覺的南方人不容客家人。
故而客家人名為客,而這裡的主,在粵中為廣府,在粵東為潮汕,在閩為閩南和閩中。
大有四年楚歌之勢,於是我也產生了懷疑,當地這四隻漢族民系之間是怎麼了,為什麼形成了三家對一家的局面,誰才是中原漢族的正宗或者別人眼中的正統呢,這就難說了。
標題就有明顯的挑起漢族矛盾,挑起地域衝突的意圖。這種人內心極其陰暗,可能是輪子一類人。
不過作為客家人,我談一談對客家人的認識。 我到過福建的龍岩地區,見過永定的圍樓;我到過廣東梅州和韶關地區;我到過江西的贛南。這幾個地方相隔很遠,有五百公里以上。我和每個地方的當地人都有一定接觸。第一感覺就是,語言竟然幾乎相同。除了語調上的一些變化,許多辭彙都是相同的。完全可以直接交流。甚至,在廣州附近的客家村,還有廣東廣西交界的客家村,語言都可以交流。我認為,客家人不僅僅是北方漢人的南遷,而是範圍比較近的某個地方的漢人的南遷,才能夠使這麼大範圍的客家人語言如此相似。僅僅說是各朝代的南遷,好像無法解釋如此相似的客家語音現。
第二就是風俗習慣相同。婚喪嫁娶相同。哭嫁,迎親唱門,哭喪,過年(除夕)和出行,初一灶不開火,正月舞龍,十六送神,都是相同的。
第三就是,這幾個地方有一定量的原始土著,但是人口不佔優勢。其語言跟客家人有較大的不同。
第四,客家人在山區很多,但是平原和城裡也很多。
第五,客家人比較勤勞節儉。比較本分老實。
第六,客家人很重視讀書。耕讀傳家,是很多客家村莊的傳統。
附錄:客家來源 客家人並非是指我們平常所說的客居他鄉的客人,而是指居住在在嶺南地區有上千年歷史的一個重要民系, 是相對於廣府、潮汕民系來說的。廣東省內的三大民系,都是雜糅了嶺南最早的原住民百越諸族而最終形成的[1]。客家民系比廣府、潮汕民系形成的時間要晚,但客家人並不比其他兩個民系晚來於廣東,在廣東的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古越族的客家先民,當時並沒有客家這個概念(客家這個概念的最終形成已經是很晚的事情),此後,越來越多的南下黃河流域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土著族群交融以後產生了穩定的共同體,其主體有相當部分是生活在這裡的古越族人民,而不僅僅是遷徙南下於這一地區的古代中原人。因此嚴格來說,客家人的祖先是融合了古代中原民系和古越諸族而形成的。
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主流觀點一致認為客家人是因為中原五胡亂華(有史可考),發生戰亂,中原地區被胡人佔有,經過歷朝歷代不斷遷移至廣東、江西和福建交匯處而形成的漢民系客家人!因為生活所迫再遷移至其他地區!客家人傳承中原漢人血統和文化基因:普遍好學愛學習、純樸、善良、有禮節、勤奮樂觀上進、務實和熱情好客及傳承儒家思想。名人輩出:宋湘、黃遵憲、孫中山、洪秀全、葉挺、朱德、葉劍英、薛岳、吳奇偉、丘逢甲、賴恩爵、張發奎、廖仲愷、鄧鏘等等,不能盡述,一大批為中華民族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人物;沒有優秀的基因、血脈和傳統,客家人培育出以上偉大人物嗎?
客家人本是不願和北方胡人共處而南遷的中原漢民,骨子裡的銘記的是對北方胡人的家仇國恨,現在北方人也南遷了,廣東人包括客家人的對北方人還是很包容的,北方打工一族在廣東海南還是過得很好的。南方人勤勞,少有到北方。廣東本地客家廣府潮汕,族群團結,共建廣東,深圳是主要客家地區,廣州是主要廣府地區,潮汕人也遍布深圳廣州,經濟發展都較快。
客家人和廣府人、潮汕人都是中原漢族移民後代。
為什麼不可以說客家人其實是一群又一群的被趕跑的中原弱勢民系,我想當年中原那邊這麼適合人類的生產生活生息,如果我夠強大,我為什麼要跑,我為什麼要躲,我為什麼要逃避,我為什麼要南遷,我不可以直接揭竿而起戰鬥保衛自己的家園嗎?說白了就是懦弱者的表現。沒什麼不好承認的。我自己就是一個梅州的客家人。
客家人同化了當地的少數民族,客家人南遷時只有男沒有女,所以現代客家人的血液里有一半是當地少數民族的血液,有客家人的地方基本沒有少數民族。福建省三明市的明溪縣在解放以前稱歸化縣(偉大領袖毛主席曾到過寫過的詩:寧化清流歸化,路溢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紅旗招展如畫。)歸化什麼意思呢?就是同化。10里不同村5里不同音,這就是客家人來自中原的個個不同地方。不同的語音代表了當時原始出發地的語音。客家人保留了宋朝元朝明朝時北方各地的語音。
一、1991年發表的中國遺傳調查報告中,南方客家人的血統基因近百分之三十源於秦漢及唐宋時期的漢人,其餘源於苗、瑤、畬及古代百越。二、閩、粵地區各地客語的差異性與各地閩南語差異性相當,且此二省以客語及以閩南語為母語的人口亦相當。三、説閩南語人在此二省的地理位置較説客語人佔極大優勢。由上述三個理由觀之,客家人確是由少數北方移民至閩、粵的漢人與多數當地土著混血的後代,但由其語言、傳統文化及族譜顯示,仍保留宋代前強勢優越的漢人文明,並融合部分南方民族的風俗習慣,而形成與當代其他漢語系人民,包括隣居閩南人及廣府人,相當不同的獨特語言及文化。在閩、粵、台三省,客家人相對閩南人及廣府人,其由北方移入的時間較晚,且政治上相對弱勢,所以大多居於較貧脊的山坡地,與較早移入的廣府人及閩南人有歷史地理及血源風土上的隔閡,也由於如此,使客家人文化習俗更獨特多元及精彩!
客家人,不是胡化,而是當時科技不發達,三五十年間必有天災,引起人禍(比如災疫流行,農民起義和戰爭),另貪官,惡吏的統治,才使客家先祖隱居深山,想過上神仙的生活。但天下不是太平的,有土著,盜匪,野獸。為了生存,修建圍屋,強大攻勢,才得於生存。
君不見客家圍屋主要是由糯米漿,紅糖等築成,以當時的生產力是非常不可想像的,可以這樣理解,客家先祖是當時的上層階級,由於不想戰爭,南遷至廣東,福建,江西山區居住。同時帶動本土人的生產力和文明文化。
現在的客家人一直繼承了先祖的習慣和文化,如儒家思想,勤儉持家,注重文化,團結友愛的精神。
胡化但是不認同,但客家人被一口咬定自己是最純的漢族,這是不可能的,南方其它五種方言也都存古音,所以客家人一定有南方土著民族的混合,比如畲族,當然南方其它地方也是,有古代民族和漢人混合。北方一樣,漢人混合北胡人。沒有誰是最純的一說。
南方每個地方都有客家人,客家人和本地人一起上學,一起生活,互相通婚,互相幫助。沒見過本地人和客家人有矛盾,更說不上誰容不下誰。只是語言和習慣少有差異,其他都一樣。本人有很多同學朋友都是客家人。客家人熱情好客,待人很好,客家菜好吃。我有幾個幾十年同學兼閨蜜就是客家人。本人是本地人。
推薦閱讀:
※波音737支線飛機的油耗是多少?
※文玩史上排名前十的寶貝都有什麼?李連杰一億的天珠排第幾?
※不打疫苗竟然還自成了一個體系,很無語該怎麼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