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拯救了瀕於亡族的漢人,為什麼說這是互聯網歷史學所編造的最大的謊言?


冉閔的事迹在互聯網上絕對是被誇大了。

基本,自東晉至清末,都沒有什麼人對冉閔有什麼特別的印象。

也就是《水滸傳》里寫呼延灼使用連環馬攻梁山,吳學究跟宋江說起過前燕與閔魏廝殺時,十六國名將慕容恪用連環馬鎖死了冉閔。還有歷史學家鄧廣銘老師在代表作《岳飛傳》里分析金人「拐子馬」和「鐵浮屠」是,也同樣提到了慕容恪用連環馬鎖死冉閔事。

可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冉閔能被人們偶爾想起,不過是他死於歷史上罕見的連環馬大陣事,而不是他有什麼特別光輝的事迹,或特別大的貢獻。

可是,不知什麼時候起,互聯網上颳起一陣怪風,把冉閔這個原本不為人關注的人物尊崇上了「拯救了瀕於亡族的漢人」的高度,讓人震駭莫名。

還是讓我們客觀冷靜地來審視冉閔的一生,看看他是否真的那麼偉大,當得起如此崇高的推崇。

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其父冉瞻,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因不堪劉淵、石勒之類的匈奴人、羯人殺戮搶掠,八九歲就跟隨父輩加入到并州刺史司馬騰所率領下逃難求食的「乞活軍」中。

永嘉四年庚午(公元310年)七月,石勒於河內大破乞活軍陳午部,俘虜了不少乞活軍軍將,其中就有年方十二歲的少年勇將冉瞻。

石勒喜其小小年紀卻驍猛多力,命侄兒石虎收養冉瞻為義子。

冉瞻打仗勇猛,攻戰無前,在石虎帳下屢建奇功,歷位左積射將軍、西華侯。

咸和三年(328)七月,石虎自軹關西進,攻擊前趙的河東,惹毛了白眉漢主劉曜,盡發國內大軍追著石虎的屁股打,追到高候,兩軍混戰,石虎大敗,後趙士卒的屍體枕籍達二百多里,冉瞻戰死於亂軍之中。

石虎心傷愛將,視冉閔如同親孫。

冉閔年稍長,身長八尺,騎朱龍赤馬,左手使雙刃矛,右手使鉤戟,其謀略、果斷、勇氣、非但遠勝乃父,武力指數更稱得上兩晉年間第一人。在石虎帳下歷位北中郎將、游擊將軍。

石勒死,石虎篡奪了侄兒的帝位,立自己兒子石邃為太子。

石虎很寵愛石邃,經常當著文武大臣的面,摟著石邃,大秀恩愛。他不止一次在群臣面前說:「朕就是想不明白,為什麼晉室司馬氏父子兄弟要自相殘殺,正是他們的自相殘殺,才使朕有今天在中原稱帝的機會。你等看仔細了,朕們父子情深,朕怎麼會捨得殺我的阿鐵!」(阿鐵,石邃的乳名)

可是,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石邃生性殘暴,形同精神病狂發作者,做了許多人神共憤的事來挑戰石虎的神經。

石虎忍無可忍,親手殺了石邃,並將石邃、太子妃妾以及石邃的兒女共二十六人全部殺死,將屍體全部塞入一個大木棺材裡找個骯髒地方埋了。又誅殺東宮宮臣、近侍二百多人,廢石邃的母親為東海太妃。

殺了石邃,石虎另立次子石宣為太子。

石宣的人品和石邃不相上下,不久,同樣死在石虎手下,死得很慘,腹部被剖開,腸臟被揪出,寸寸割斷,又縱火焚燒,骨肉已成灰。

總之,石虎取笑司馬氏宗王之間因出現了「八王之亂」而致喪失天下,而他的兒孫們後來也轟轟烈烈地上演了一出屬於他們的石氏版 「八王之亂」,參演主角有後來繼位的石世和其他的石遵、石斌、石沖、石衍、石鑒、石苞、石祗等七個宗王,一個不多,一個不少,剛好也是八個。

八個宗王之間,這個殺了那個,另一個又殺這個,殺得很熱鬧,被卷進來的大臣、將領、士兵、還有無辜平民,死傷無數,血流成渠。

冉閔,就在這石氏版 「八王之亂」之亂中崛起。

石遵要廢石世而自為帝,遍視朝中文武,最為強悍武勇者為冉涼,為了得到冉閔的支持,就以自己膝下無子為由,鼓勵冉閔說:「努力吧!事成後,太子由你來做。」可真等到他登基了,卻食言自肥,立了侄子石衍為太子。

因為忌憚冉閔,石遵還召集了義陽王石鑒、東平王石苞、汝陰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密謀殺滅冉閔。

為求自保,冉閔先下手將石遵廢了,推舉石鑒為帝。

但石鑒跟石遵一樣,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他暗中指使東平王石苞、中書令李松等率軍夜攻冉閔。

此後,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暉、龍驤將軍孫伏都、劉銖等人等人也紛紛加入到謀誅殺冉閔的隊伍中來。

冉閔將這些人一一銼敗,殺了石鑒,並石虎的子孫三十八人,鄴城裡所余的石氏一族盡數被誅。

下令說:「叛逆已被剿滅,良善之人無一參與。從今以後,與朝廷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聽便,城門不再禁止出入。」

此令一出,城內的羯人、匈奴人紛紛蜂擁出城。

冉閔頓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知道這些胡人不可能為自己效命,冉閔一怒之下,頒布了一道「殺胡令」,宣布:漢人斬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凡文官進位三等,武職都任牙門。

結果一天之內,數萬胡人被殺。

補充一下,史書所載的「殺胡令」,只是一筆帶過,所提到的內容只有這麼一句:漢人斬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凡文官進位三等,武職都任牙門。互聯網上傳播很火的「殺胡令」,其實是近人偽作。

再繼續說冉閔的故事。

冉閔親自率領漢人誅滅匈奴人和羯人,無論貴賤、男女、老幼,一律殺頭。

死者達二十餘萬!

既已決心斬盡胡人,這年(永和六年,350年)正月,原後趙司徒申鍾、司空郎闐等四十八人尊冉閔為帝。

冉閔猶豫道:「我們都是從前的晉人,如今晉室尚存,我與諸君分割諸郡,各稱牧、守、公、侯,奉表迎晉天子還都洛陽,各位意下如何?」

尚書胡睦否定說:「將軍聖德應天,本應登位。晉室衰微,遠竄江表,豈能總馭天下英雄,混同宇內?」

冉閔想了想,覺得此語也是實情,司馬晉室暗弱,東晉兵士又不經打,真要迎奉他們重返中原,不知他們有沒有這個膽,於是慨然登帝位,大赦天下囚犯,改年號為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並恢復冉姓。追尊祖父冉隆為元皇帝,父親冉瞻為烈祖高皇帝,尊母親王氏為皇太后,立其妻董氏為皇后,其子冉智為皇太子。封其子冉胤、冉明、冉裕為王。文官武將進三等官位,封爵各有等級。

石氏僅余的一脈、即據守在襄國的石祗,聽說石鑒已死,便就地即趙皇帝位,六夷胡人因冉閔大肆殺胡,紛紛紛紛響應石祗政權,接受他的封號。

另外,也有許多派系的勢力面臨著洗牌,羌人姚弋仲和氐人蒲洪均欲從中原搶入關中,兩軍開始廝殺。

東晉得知中原變亂,則復謀進取。

北面的鮮卑慕容氏也蠢蠢欲動,準備奪取趙國地盤。

冉閔一下子陷入了四面受敵的境地中。

但他也異常坦然,遣使到長江岸邊報告東晉表示:「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

可惜晉室不知冉閔真正用意,未能做出及時反應。

石祗得群胡爭附,軍力大漲,於該年八月發十萬大軍進攻鄴城。

冉閔率軍於邯鄲迎擊,大敗石祗軍,斬殺萬餘羯胡士兵。

石祗大怒,派後趙將大將張賀度在昌城再集結十萬餘人擬再次大舉攻鄴城。

冉閔不等他來,命王泰等三大將率步騎十二萬於黃城屯紮,自己親統八萬精卒為後繼,直撲昌城。

蒼亭一戰,後趙軍被殺近三萬人,余者盡被冉魏軍所俘。

冉閔振旅而還,軍力三十餘萬人,旌旗鐘鼓綿亘百餘里,即使石勒、石虎兩朝全盛時均未有這等壯觀。

但還是有人看出了其中的憂患。

冷眼目睹匈奴劉氏和羯胡石氏興亡全過程的隴西名士辛謐就寫信懇勸冉閔,說道:「物極必反,致至則危。君王功已成矣,宜因茲大捷,歸身晉朝,必有由、夷之廉(許由、伯夷的廉明),享松、喬之壽(赤松子、王子喬的高壽)。」

冉閔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現在又擁有這樣數目龐大、戰鬥力強悍的軍隊,哪裡會聽得進辛謐之流腐儒的勸告?年底,他又親率步騎十萬進攻襄國。

其以次子太原王冉胤為大單于、驃騎大將軍,配以新降的一千胡人騎兵為親軍,隨軍出征。有人勸他:「胡、羯,我之仇敵,今來歸附,苟存性命耳。萬一為變,悔之何及。應該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

冉閔經過一番血洗胡人後,欲收納天下人心,又從撫納胡人開始,又效仿起匈奴劉氏和羯胡石氏胡漢分治的制度,用大單于位號,收編胡兵,不聽。

也由此可見,冉閔殺胡人,並不是什麼要拯救漢人以免亡族,而且,所殺胡人也很有限,後期主要還是依靠胡人,其政權設大單于也很具胡人特色。

襄國乃是後趙舊都,經過石氏幾十年的反覆錘鍊打造,堅城深濠,冉閔屢攻不下。

但石祗飽受冉閔連續幾個月的猛擊,卻也大為恐懼,自去皇帝之號,稱趙王,派人潛往鮮卑慕容燕國那裡乞師,許諾以傳國玉璽相贈。同時,又派人去姚弋仲處求援。

姚弋仲很快發來二萬八千兵來援,燕王慕容儁也派來了三萬兵來助。

冉閔腹背受敵,看情形危急,決意親自率軍,力爭一戰而下襄國。

衛將軍王泰進諫:「今襄國未下,外救雲集,正想我軍出戰,再腹背夾擊。我們應該堅壁高壘,觀勢而動,尋找機會出奇兵。況且,陛下以萬乘之尊,親臨行陣,萬一有失,大事去矣!」

冉閔沉吟不定。

道士法饒不以為然,說道:「我觀天象,太白入昂,當殺胡王!陛下您圍襄國日久,無尺寸之功;今外賊大至,又畏敵不擊,如此,將何以服眾?」

聽法饒這麼一說,冉閔血氣上涌,提起慣用的矛、戟,大呼道:「我戰意已決,敢諫阻者斬!」

可是冉魏大軍久攻堅城不下,早已師老兵疲,現在後方又出現了兩支生力援軍,軍心大懼,哪裡還鼓得起餘勇攻城?

大軍開戰,惶惑不安,在胡、羌、鮮卑三方夾擊下,很快崩潰。

冉閔迎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慘敗,與十餘騎奔還鄴城。

他的兒子冉胤就沒有這麼幸運了,被那一千名胡人親軍綁獻與了石祗。

石祗獰笑著,命人將他肢解虐殺。

冉閔的三十萬大軍已經潰散,石祗也就不再客氣,命其大將劉顯將兵氣勢洶洶地七萬撲向鄴城。

這時的冉閔,兵微將寡,深悔先前不聽衛將軍王泰之計,聽說敵軍壓境,趕緊派人傳如王泰入宮,共商拒敵之策。

可王泰已心灰意冷,托稱身有巨創,無法行動,

冉閔上門探望,王泰拒絕不見。

冉閔看他拿架子,折身而回,想都不想,馬上點起城中僅余的人馬,直接殺向駐於距鄴城二十多里外明光宮的劉顯軍。

就不信少了你王泰一顆臭雞蛋,老子就做不成蛋糕了!

劉顯料定冉閔遭遇新敗,定然不敢輕出,冉閔突然殺來,倉猝不能應戰,全軍大亂。

冉閔左手持雙刃矛,右手持鉤戟,騎朱龍赤馬,一馬當先,率軍大砍大殺,劉顯軍被斬落的腦袋近三萬餘。

一戰得勝,冉閔再接再厲,一直把劉顯逐殺至陽平。

劉顯逃無可逃,躲無可躲,只得秘密派人請降,自稱願回襄國殺石祗謝罪。

冉閔於是放了他一條生路,引軍而回。

回到鄴城,有人密告王泰要叛入關中。

殺!冉閔想都不想,下令將王泰斬首,並滅其三族。

劉顯其實早已有反石祇的心,回到襄國,猝然發難,處殺了趙王石祗及其宗室、高官十餘人,將首級送往鄴城。

看著這些首級,冉閔長出了口惡氣,下詔封劉顯為上大將軍、大單于。

劉顯並不希罕冉閔的封賜,據襄國稱王,然後急攻冉閔轄下的常山。

這都什麼事兒?!冉閔親率八千精騎馳援常山,以少擊眾,打得劉顯潰不成軍,往襄國落荒而逃。

往哪兒逃?!

冉閔決定不再放過他,尾隨追擊,追至襄國,將劉顯斬落馬下,並將石勒苦心經營了半生的襄國宮室燒成白地,方才心滿意足而還。

冉閔立國短短的兩年時間內,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民眾無法耕種,國用物資漸漸坐吃山空。

冉閔只能以戰養戰,率軍於常山、中山等郡游掠。

鮮卑燕王慕容儁知道冉魏乏糧,知道時取中原的機會來了,於東晉穆帝永和八年(公元352年)五月其以慕容霸統帥東路軍,慕輿於統領西路軍,自己親率中路軍,分三路南下,意欲清掃冉魏及其他後趙殘存勢力。

慕容儁來勢奇快,連克幽州、薊州,聽說冉閔在常山一帶就糧,遂派慕容恪率軍前去進攻冉閔。

冉閔的大將軍董閏和車騎將軍張溫看見燕軍勢大,諫勸說:「鮮卑連下幽、薊,氣勢正盛,且彼眾我寡,不如先避其鋒銳,等其懈怠,再增兵與之相較!」

冉閔搖頭道:「我正要收復幽州,斬殺慕容儁,現在才遇上慕容恪,就走而避之,還說什麼取天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下令全軍向燕軍開進。

看見冉閔決意開戰,司徒劉茂與特進郎闓大感絕望,相約道:「主上此戰,必不能還,難道我們坐等敵人屠戮嗎?」自殺身亡。

冉閔先在安喜(今河北定州),列出陣勢,慕容恪大軍逼近,看見冉魏軍數量雖少,卻是殺氣衝天,慕容恪內心打鼓,不敢發起攻擊。

冉閔看燕軍不敢出戰,便引軍往常山方向轉移。

慕容恪硬起頭皮,麾兵進擊。

雙方於廉台展開了一場驚風雨、泣鬼神的惡戰。

這一戰,燕軍數倍於魏軍,且多為騎兵,卻連戰十場,均敗在冉閔所率的步卒之下。

戰到後來,燕兵人人危憟,看到魏兵即走。

慕容恪乃慕容皝第四子,早在十五歲的年紀,就長得容貌魁傑,身長八尺七寸,性格雄毅嚴重,慕容皝每次和他談起家國大事,他都能說出經世之理,慕容皝由是讓他執掌兵權,帶他東征西討。而他在征戰中,也屢建奇功,被後世譽為「十六國第一名將」。

他看見冉魏軍隊兇悍,自己的軍隊怯戰,就不斷激勵將士,直言冉閔有勇無謀,其軍飢疲難用,只要一鼓作氣,定可將其擊破。

為了困死冉閔,他下令用鐵鎖將戰馬連接起來,挑選了五千名善射的鮮卑勇死士,列成方陣前進。

冉閔乘坐在朱龍赤馬上,左手揮舞著雙刃矛,右執猛掄鉤戟,在戰陣中左衝右突,所向披靡,一個斬殺三百餘名鮮卑兵。

手下的魏兵受主帥感染,也是人人奮勇,以死相搏。

燕軍陣腳大亂,冉閔遠遠看見慕容恪立在中軍大旗之下,便縱馬衝來,準備上演一出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好戲。

可是,慕容恪專門為他量身定製的「連環馬」已經鎖成了重重疊疊的好幾層,等他衝上,很快鎖死,團團圍住,密密麻麻的刀槍劍戟,全部向他招呼。

其餘燕軍看見冉閔已被鎖死在連環馬方陣中,聚而複合,從四面夾擊,大敗冉閔部下步卒,斬七千餘人。

冉閔瞋目怒吼,奮起神威,力斃數敵,屢次沖陣,但因燕軍騎將雖死,馬匹仍舊鎖連在一處,猶如一道道活動的欄柵,阻擋了冉閔突圍的步伐。

如此又激戰半日,冉閔的部眾越來越少,敗局已定。但他仍是神威蓋世,將圍困在周圍的連環馬上騎將殺死,並劈斷鐵鏈,潰圍而出!

燕軍無不凜然,驚為天神。

可惜,造化弄人,朱龍寶馬沒跑上幾步,終於力盡倒斃,冉閔重重摔落在地。

眾燕軍騎兵無不歡呼鵲躍,一擁而上,將他擒獲。

慕容恪縛送至薊城(今天津薊縣)。

慕容儁居高臨下,高聲責問道:「你不過奴僕下人,為何妄自稱作天子?」

冉閔斜視這個鮮卑酋長,大義凜然地答道:「天下大亂,你等夷狄之族,人面獸心,尚且意欲篡位謀反。我乃中土英雄,何為不可做帝王!」

慕容儁大為慚怒,將冉閔鞭三百,送至龍城(今遼寧朝陽)遏徑山處斬。

冉閔所建魏國,立國僅三年,宣告滅亡。


瀉藥!

暫且不說冉閔到底有什麼功勞,先看下面地圖,了解下冉閔時期的其他政權。

冉閔控制的冉魏政權,領土只有現在的河南、河北一部分,面積非常小,在它南邊,是東晉,西邊是前秦,北邊有代國前燕等政權,冉魏領土面積是最小的,這麼點地方,能承載多少漢人?能承載多少漢文化?我想,稍微有腦子的讀者和網友就能明白,僅此一點,說冉閔拯救漢人就是徹頭徹尾的謊言,這不但是對東晉這個正宗的漢人政權的侮辱,還是對前燕、前秦等一大批北方政權的侮辱,更不要說佔有河西走廊的前涼,其對中原漢族文化保存得更加周到。

再說冉閔這個人,冉閔的父親冉良是石虎的養子,冉閔是石虎的養孫,從小生活在胡人群體,完全被胡化了,石虎當政時,冉閔東征西討,數次攻打漢人政權東晉;石虎死後,後趙內部發生爭權鬥爭,冉閔成了叔叔伯伯們的絆腳石,於是都想除掉他。

冉閔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於是率先起兵,對叔叔伯伯們痛下殺手,並頒布了所謂的「殺胡令」。冉閔頒布殺胡令一個多月,才將姓改成漢姓「李」。也就是說,冉閔造反殺胡人,完全是為了自保,只不過,冉閔利用了當時尖銳的民族矛盾,給自己披上了一層漢族英雄的外衣。

為什麼這麼說呢?可以舉個例子,冉閔稱帝後,想封皇子為「單于」,光祿大夫看不過眼,向冉閔進言說:「胡、羯皆我之仇敵,今來歸附,苟存性命耳;萬一為變,悔之何及。請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

你猜冉閔怎麼辦?「大怒,誅及其子伯陽」,直接殺了光祿大夫和他的兒子。所以,冉閔是真想保衛漢人嗎?完全不是,他不過是亂世中的一介軍閥而已,為求自保利用胡漢矛盾罷了,待到目的實現,民族大義對他什麼都不是。


 

我的觀點是不論他的地盤大小,殺的胡人多少,《殺胡令》是否存在,能在民族危亡時站出來的人都是英雄。

《資治通鑒·晉紀二十一》

  魏主閔既克襄國,因游食常山、中山諸郡。趙立義將軍段勤聚胡、羯萬餘人保據繹幕,自稱趙帝。夏,四月,甲子,燕王俊遣慕容恪擊魏,慕容霸等擊勤。

  魏主閔將與燕戰,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諫曰:「鮮卑乘勝鋒銳,且彼眾我寡,請且避之,俟其驕惰,然後益兵以擊之,」閔怒曰:「吾欲以此眾平幽州,斬慕容俊;今遇恪而避之,人謂我何!」司徒劉茂、特進郎闓相謂曰:「吾君此行,必不還矣,吾等何為坐待戮辱!」皆自殺。

  閔軍於安喜,慕容恪引兵從之。閔趣常山,恪追之,丙子,及於魏昌之廉台。閔與燕兵十戰,燕兵皆不勝。閔素有勇名,所將兵精銳,燕人憚之。慕容恪巡陳,謂將士曰:「冉閔勇而無謀,一夫敵耳!其士卒飢疲,甲兵雖精,其實難用,不足破也!」閔以所將多步卒,而燕皆騎兵,引兵將趣林中。恪參軍高開曰:「吾騎兵利平地,若閔得入林,不可複製。宜亟遣輕騎邀之,既合而陽走,誘致平地,然後可擊也」。恪從之。魏兵還就平地,恪分軍為三部,謂諸將曰:「閔性輕銳,又自以眾少,必致死於我。我厚集中軍之陳以待之,俟其合戰,卿等從旁擊之,無不克矣。」乃擇鮮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其馬,為方陳而前。閔所乘駿馬曰朱龍,日行千里。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以擊燕兵,斬首三百餘級。望見大幢,知其為中軍,直衝之;燕兩軍從旁夾擊,大破之。圍閔數重,閔潰圍東走二十餘里,朱龍忽斃,為燕兵所執。燕人殺魏僕射劉群,執董閔、張溫,及閔皆送於薊。閔子操奔魯口。高開被創而卒。慕容恪進屯常山,俊命恪鎮中山。

  己卯,冉閔至薊。俊大赦,立閔而責之曰:「汝奴僕下才,何得妄稱帝?」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俊怒,鞭之三百,送於龍城。

  慕容霸軍至繹幕,段勤與弟思陪舉城降。

  甲申,俊遣慕容評及中尉侯龕帥精騎萬人攻鄴。癸巳,至鄴,魏蔣干及太子智閉城拒守。城外皆降於燕,劉寧及弟崇帥胡騎三千奔晉陽。

  秦以張遇為征東大將軍、豫州牧。

  五月,秦主健攻張琚於宜秋,斬之。

  鄴中大飢,人相食,故趙時宮人被食略盡。蔣干遺侍中繆嵩、詹事劉猗奉表請降,且求救於謝尚。庚寅,燕王俊遣廣威將軍慕容軍、殿中將軍慕輿根、右司馬皇甫真等帥步騎二萬助慕容評攻鄴。

  辛卯,燕人斬冉閔於龍城。會大旱,蝗,燕王俊謂閔為祟,遣使祀之,謚曰悼武天王。

  初,謝尚使戴施據枋頭,施聞蔣干求救,乃自倉垣徙屯棘津,止干使者求傳國璽。劉猗使繆嵩還鄴白乾,干疑尚不能救,沈吟未決。六月,施帥壯士百餘人入鄴,助守三台,紿之曰:「今燕寇在外,道路不通,璽未敢送也。卿且出以付我,我當馳白天子。天子聞璽在吾所,信卿至誠,必多發兵糧以相救餉。」干以為然,出璽付之。施宣言使督護何融迎糧,陰令懷璽送於枋頭。甲子,蔣干帥銳卒五千及晉兵出戰,慕容評大之,斬首四千級,干脫走入城。

  甲,秦主健還長安。

  謝尚、姚襄共攻張遇於許昌。秦主健遣丞相東海王雄、衛大將軍平昌王菁略地關東,帥步騎二萬救之。丁亥,戰於潁水之誠橋,尚等大敗,死者萬五千人。尚奔還淮南,襄棄輜重,送尚於芍陂;尚悉以後事付襄。殷浩聞尚敗,退屯壽春。秋,七月,秦丞相雄徙張遇及陳、潁、許、洛之民五萬餘戶於關中,以右衛將軍楊群為豫州刺史,鎮許昌。謝尚降,號建威將軍。

  趙故西中郎將王擢遣使請降;拜擢秦州刺史。

  丁酉,以武陵王晞為太宰。

  丙辰,燕王俊如中山。

  王午聞魏敗,時鄧恆已死,午自稱安國王。八月,戊辰,燕王俊遣慕容恪、封弈、陽騖攻之,午閉城自守,送冉操詣燕軍;燕人掠其禾稼而還。

  庚午,魏長水校尉馬願等開鄴城納燕兵,戴施、蔣干懸縋而下,奔於倉垣。慕容評送魏後董氏、太子智、太尉申鍾、司空條攸等及乘輿服御於薊。尚書令王簡、左僕射張乾、右僕射郎肅皆自殺。燕王俊詐雲董氏得傳國璽獻之,賜號奉璽君,賜冉智爵海賓侯。以申鍾為大將軍右長史。命慕容評鎮鄴。《晉書·石季龍載記下》 

五胡中的羯族是歷史上有名的「食人惡魔」,史書記載羯族行軍作戰從不攜帶糧草,專門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叫做「雙腳羊」,意思是用兩隻腳走路像綿羊一樣被驅趕的奴隸和牲畜,夜間供士兵姦淫,白天則宰殺烹食。

到冉閔滅羯趙的時候,中原漢人大概只剩下400萬,(西晉時大概2000萬),冉閔解放鄴都後一次解救被掠奪漢族少女就達20萬。這些漢族女子是被羯族人當作「雙腳羊」來飼養的家畜,隨時隨地被姦淫,也可能隨時隨地被宰殺烹食。

有五萬多少女這時雖被解放,但也無家可歸,被冉閔收留,後來冉閔被慕容鮮卑擊敗,鄴城被占。這五萬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惡魔慕容鮮卑的手中,慕容鮮卑姦淫污辱,又把這五萬名剛剛脫離羯族魔爪的可憐少女充作軍糧,一個冬天就吃了個乾淨。

鄴城城外這五萬名少女的碎骨殘骸堆成了小山,到了南北朝進,拓跋鮮卑的拓跋燾發動三十萬大軍進攻宋國,居然不帶一點糧草,如果掠奪的食物不能解決需要的話,就只能是「掠人而食」了。

核心提示:在五胡亂華時期,先是在漢武帝時期歸順的南匈奴五部(今天的山西北部)謀反殺死所有漢族西晉皇族和大臣後是鮮卑族(今天的錫伯族直系祖先)縱橫華北建立了眾多國家,這當中湧現了許多傑出人物和英雄先是冉閔後來是為鮮卑人服務的李虎(李世民的祖先)和隋文帝(詔令天下漢民恢復漢姓,不必遵循被鮮卑人改成複姓),否則唐朝皇帝就不是李世民了,而是大野世民了。冉閔死於慕容俊的拐子馬陣勢,被清政府文字獄所篡改的史書中稱為漢族屠夫,這一文字獄的定性後來甚至影響了解放後我國部分百科全書的 編纂和修訂,綜合網友搜集的沒有被篡改的朝鮮史書和日本史料,我們還原了這段真實而又殘酷的歷史。

案語:冉閔壯志未酬,天地為之大慟。上天倘若體恤冉閔寄人籬下忍辱負重的良苦用心,為何不賜他勝利的結局?為何令其受盡謾罵千年不得公正評價?蒼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時冉閔的事迹才能在世間廣為知曉?

冉閔號召天下漢人掃清中原,消滅大量胡族。在被群胡絕對優勢兵力圍攻下,創造一個又一個以少勝多的真實神話。然而終其一生未和南方東晉打仗。冉閔被侵入中原的各胡軍隊圍攻時,攻襄國的戰爭一度失利,而東晉政府卻無恥地打著「正統」的旗號進攻他後方,以招降或武力方式向北推進,山東、河南很多人以為他死了而歸順了東晉,即使這樣他也未向東晉開戰。冉閔死後,冉魏臣子絕望至極,悲天呼地,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冉閔生前收留了二十多萬由於戰亂而無家可歸的漢人婦女,並幫助自己的士兵尋找失散的家人,在冉閔放羯人強搶的漢族少女回家時,她們大多沒有離開,因為她們已無家可歸。冉魏滅亡,厄運重降,鮮卑大軍南下時將她們充作軍糧,先奸後吃。冉魏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而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

當初在冉閔和中原各路義軍連戰連勝的武力威脅下,氐、羌、胡、蠻各族數百餘萬,各自均想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九大石胡甚至從此遠遷回中亞老家。在返遷路上這些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進攻對方,掠殺對方甚至人肉相食,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這場胡族大返遷造成數百餘萬胡人死亡達十之七八。十六國時期後來的國家,除鮮卑外,均為當初返回了的胡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但這時胡人數量很少,也見識過漢人血腥報復的可怕,不得不向漢人尋求合作:漢人從事農耕,胡 人則充軍打戰。在十六國南北朝頻繁的戰爭中,胡人大量戰死,甚至彼此之間相互滅族。而民間從事農耕的漢人不斷恢復增長,北朝東西魏的戰爭胡人大量戰死後,兩國漢族大地主勢力卻強大起來,為補充兵源不足,不得不開始大量起用漢軍——西涼地區的漢軍得到北周起用,鮮卑人的國主們甚至把公主嫁給這些漢族地主勢力以拉攏他們,這就為楊堅滅胡和隋唐的建立創造外部條件。

然而冉閔的王朝時間太短,亡國時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更沒人能評價其歷史意義。後來鮮卑北魏統治北方數百年,其間史官大多漫罵冉閔,片面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原因,史書上罕有人為冉閔仗義直言,而後代又缺乏資料.只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遙想當年,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意願。並非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確實無法調和。縱觀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在戰亂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蠻族部落把創造古印度文明的當地人列為種姓制度中最低層的賤民當作奴隸一樣的驅使至今;五胡亂華之時,當創造古中國文明的人們面對相似的窘境時,有一個冉閔站了出來,他招告天下,邀四海豪傑奮起殺胡,號令所到,民皆響應,漢軍威武,胡寇散潰,九州大地終復炎黃本色,我族免於重蹈他人覆轍,中華文明的主體得以延綿。而今斯人已遠去,我們只能通過被篡改的史料來一窺這位1700年前的民族英雄的傳奇生涯。岳飛、文天祥,都是我們很熟悉的人物,冉閔對漢民族的功績應在二人之上。山中青山歲歲青,世上繁華一千年。千年前這片土地上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但時間融合了一切,今日的中國,我們是五十六個民族的和諧大家庭。當昔日激烈的戰事變為今日塵封的歷史,古人的豪情蕩漾在今日的心間,湧起異樣而複雜的感觸。

後為史料原文的整理,乃諸位史官之言語,權作參考:

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父瞻,本乞活軍士。乞活軍者,源起晉末之「八王之亂」,時宗室內爭,戰亂頻仍,并州吏民苦甚,乃擁宗室東贏公司馬騰流亡冀州,以乞活路,號「乞活軍」。永嘉五年,後趙石勒破乞活軍統領陳午於蓬關,俘獲甚眾。時瞻年方十二,亦為勒所俘。勒見瞻年少英武,甚愛之,遂令其侄石虎養以為子。及長,驍勇多力,屢立殊勛,積功拜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惜壯年病歿。石虎待閔一如親孫。閔幼而果銳。及長,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石虎淫暴好殺,屢征四方。後趙伐前燕慕容皝,石虎自統二十餘萬銳卒直趨棘城,為皝子慕容恪疑兵所敗,眾皆棄甲逃奔趙都襄國,折兵三萬,唯冉閔之軍進退有序,兵士一無損。梁犢東宮戍卒亂起,亦閔為先鋒,威聲彌振,胡夏宿將莫不憚之。晉穆帝永和五年,後趙暴君石虎終病死。幼子石世立,諸子相爭。閔縱橫其間,左右逢源,石虎諸子,或自相攻而死,或為閔所誅,迨永和六年,惟剩石鑒為帝,余無一存矣。時朝政已為冉閔及閔之故交、舊時乞活軍將、司空李農所掌。羯人、龍驤將軍孫伏都密結三千餘羯胡士兵士,欲待閔、農二人入宮之時殺之。然閔勇武,號「萬人敵」,農亦出於乞活軍,謀曉斗戰,與孫伏都攻戰禁中,勁誅三千餘羯兵。宣令內外:「六夷胡人有敢持兵器者皆斬!」 幽禁石鑒於深宮,嚴加監守。十數年飛揚跋扈,暴虐中土之羯胡部人皆大懼,或斬關,或逾城而出者,不可勝數。為試人心,冉閔遂於鄴城令:「近日孫伏都等人構逆,支黨伏謀,余皆不問自稱「野獸」的石虎將邯鄲以南(一說臨漳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其狩獵圍場,規定漢人與野獸相遇時,不得向野獸進攻,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被殺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他的大臣上書稱他的「業績」是「奪漢女十萬餘口以實後宮,環地數千里以養禽獸」…… 羯趙暴行罄竹難書。

公元349年,石虎死,五月,冉閔扶立傀儡石遵。石沖聞之,帥戍守幽州的兵士合兵十餘萬胡軍南下,被冉閔等殲滅於平棘,冉閔俘殺石沖,為消滅胡人有生力量,坑殺被俘降軍三萬餘人;冉閔要求石遵禪位予他,石遵拒絕。公元349年十一月,冉閔殺石遵,胡族勢力激烈反抗,冉閔盡殺胡人十餘萬,中原大亂。同年,冉閔改後趙國號為衛,易姓李,立傀儡皇帝石鑒。後趙全國當時到處都是手控重兵的胡將,關中的趙樂平王石苞自關中率大軍東討冉閔,後被冉閔殺;中書令李松、殿中將軍張才夜受石鑒書誅閔,亦被殺;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暉參與誅殺冉閔,也被冉閔所殺;姚弋仲、蒲洪等連兵,移檄中外,號召天下胡人殺掉冉閔…… 冉閔看到各地的胡將都不聽命於他,與之為敵,石鑒亦在背後計劃除去他。350年正月,冉閔在部將李農和王基的擁護下推翻羯趙並殺死石鑒,複姓冉氏,建立魏國,依然建都於鄴城(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20公里鄴城遺址),改年號永興。

冉魏建立後,冉閔下令殺羯。一日內數萬羯人被殺,男女老幼無人可免,是時前後約有二十萬人被殺。冉閔的屠殺引來強烈的反抗,石虎庶子石祗稱帝,建都於襄國(今河北邢台),非漢人的將官紛紛響應。351年,石祗聯合鮮卑、羌人夾擊冉閔,冉閔起初大敗,部眾大量死亡。此戰後,冉閔以所據的徐州、豫州、兗州和洛陽歸降東晉,希望東晉勢力重返中國北方;但並未被東晉接納。冉閔繼續與胡人攻戰,以奇兵突襲各路胡軍,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六戰於鄴城以兩千漢騎將遠至而來的胡軍七萬打的潰不成軍。幾番大戰,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收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羯族的主力軍被完全消滅。至此,石虎的十四個兒子,兩個被他自己處死;六個自相殘殺而死;五個被冉閔滅族,一個投靠東晉被斬於街市。石虎的38個孫子亦盡為冉閔所殺。石虎一生造孽無數,終於在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352年,石祗部下劉顯殺死石祗,投降冉閔,從而後趙滅亡。

但數場大戰打下來,冉閔手下的漢軍越打越少,卻又得不到有效的補充。五胡中的四胡在種族仇殺中都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當時佔據遼東,由鮮卑族慕容氏所建的前燕卻進入極盛時期,他乘中原大亂佔據幽州,分三路軍隊南下。慕容恪帶領的前燕軍在廉台(今河北石家莊東部無極縣東北)攻冉閔。起初冉閔出擊,十戰十勝。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鐵騎兵為主)包圍。冉閔令人在慕容恪軍中散布流言以鼓雜訊勢,慕容恪所帶鐵騎兵在陣中衝殺不久便十分疲憊了。冉閔利用其步兵靈活機動的特點拖垮了慕容恪的軍隊,連殺三百餘人,衝散了慕容恪的軍隊,終於殺出包圍圈。突圍東走二十餘里,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坐騎朱龍戰馬因過度疲勞而突然死亡,冉閔被俘。慕容恪捉到冉閔後,赴薊城(今天津市薊縣)獻與國主慕容俊。左右命冉閔下拜,冉閔拒絕,乃叱之:「汝何不拜吾主?」冉閔回答:「安有中朝天子拜汝夷狄乎!」慕容俊嘲笑冉閔:「汝乃奴僕下才,怎得妄自稱帝?」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慕容俊大怒,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今遼寧朝陽),斬於遏陘山。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謚號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他的後人冉華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謚號。

冉閔(?-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謚為武悼天王。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皇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謚號。

  說起冉閔,他就像一顆流星划過南北朝的星空,照耀了當中原大地漢人們,讓他們在黑暗之中看到了新的希望。為什麼那麼說呢?當時的中原大地上發生了什麼呢?據晉朝時期的「晉·江統〈徙戎論〉」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很多地方超過了當地漢人人口。他叫冉閔是他頒布「殺胡令」在歷史中飽受爭議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游牧部落聯盟)從人數上來說,漢族算是當時的少數民族了,寡當然敵不了眾,五胡亂華後,留在北方的漢人命運很悲慘。寧平之戰,西晉最後的二十萬主力軍被石勒屠滅,中原從此除了極少數例外,幾百年間不再有漢族軍隊,任由胡人鐵騎橫行。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

  當時「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後來石勒聽取了謀士要他建立「根據地」做「皇帝」的建議,改變策略,開始有了收降漢人做奴隸的政策,而不再一味搞大屠殺。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根據漢人張賓的建議,定都襄國(今河北省邢台市)。中原農業經濟得到一點恢復。

  他叫冉閔是他頒布「殺胡令」在歷史中飽受爭議但是北方的漢族基本十室九空,在這個關乎民族存亡的危難之際,冉閔扛起振興漢族的大旗。不過在這之前,冉閔是羯趙後期石氏家族中重要軍事將領。這其中的淵源要從冉閔的父親說起,公元309年,乞活軍活動在黎陽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趙帝國的戰鬥中被打敗,冉閔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親人都歿於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個11歲的少年——冉瞻,(也就是冉閔的父親),帶領所部乞活余部繼續與胡人英勇戰鬥。公元310年,石勒攻打河內郡,石勒見兩軍陣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長而勇悍,精於騎射,陣前臨矢石不顧。石勒贊曰:「此兒壯健可嘉!」由於寡不敵眾,冉瞻戰敗。冉瞻被俘後,石勒很喜歡他遂命堂侄石虎,收為養子,改名石瞻。石瞻隨石虎四方征戰,勇猛無敵,以功被封為積射將軍、西華侯。

  冉閔秉父基因,少年時代就臂力過人,果敢敏銳。石虎非常喜歡他,當他如親孫兒般撫養。冉閔成年後,身高八尺,智勇雙全,被授予建節將軍。歷任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公元338年,石虎北伐前燕,在昌黎戰敗,死亡士兵三萬餘。逃跑軍隊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只有冉閔帶領的軍隊紀律嚴明,完整撤退,未受重創。自此而後,石虎對冉閔刮目相看,委以重任。公元349年,石虎殺死太子石宣後,貶戍涼州的東宮衛士萬餘人擁梁犢為首,帶頭起義,一路攻伐向東。石虎任命石斌、苻洪、姚弋仲、冉閔討伐叛亂,大敗叛軍,斬梁犢首。冉閔作為先鋒,凱旋而歸,名聲更顯,漢胡宿將都對他畏服。

石虎死後,後趙皇位之爭,原來在石虎諸子之間。冉閔介入之後,變成胡漢之爭。讓擁有漢族血統的冉閔把持朝廷,是羯族權貴不能容忍的。龍驤將軍孫伏都、劉銖集結三千羯族士兵,隱藏在胡人居住區,打算伏殺冉閔。孫伏都暗通石鑒,獲得石鑒授權:「你們都是功臣,儘力去干吧。」於是孫伏都、劉銖率軍進攻冉閔,被擊退後駐守鳳陽門。石鑒無奈再次拋棄他們,稱他們造反,命冉閔速從討滅。冉閔再率軍攻擊殺斃孫劉,宮門之內積屍相枕,血流成河。當時反對冉閔的,都是非漢族人。

  當時反對冉閔的,都是非漢族人。冉閔遂下令: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這比戒嚴更狠十倍的禁令,促使恐慌蔓延。有的胡人沖開關卡,逃出鄴城。冉閔害怕留著胡人在城,又激起軍變,又下令:「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命令一出,胡人排隊出城的,填滿城門。而百里之外的漢人,前來歸附,排隊等著入城。冉閔一看這形勢,知道胡人不為所用,怒火猛燃,下達聞名後世的「殺胡令」: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僅僅一日,鄴城內被殺的胡人數萬。冉閔親自帶領士兵屠殺胡人,男女老少,不問貴賤,見一個殺一個。統共殺了二十餘萬人,全部拋屍鄴城外,為豺狼野獸飽食。冉閔還傳令四方將領,按「殺胡令」屠殺胡族。

  環伺在鄴城周圍的將領,對冉閔多皆不服。石琨率七萬人伐鄴,冉閔領騎兵數千,與之大戰城北,大敗石琨軍隊,斬殺三千人。石鑒密令撫軍張沈趁虛偷襲鄴城,受命宦官泄密。冉閔回城殺死石鑒,並誅石虎子孫共三十八人。他叫冉閔是他頒布「殺胡令」在歷史中飽受爭議

  公元350年二月,冉閔自立為帝。複姓冉氏,國號大魏。冉閔僭位之後,後趙諸將視之為公敵。據守襄國的石祇得到石鑒已死的消息,繼位稱帝,四方胡人響應。石祇派石琨率軍十萬討伐冉閔,冉閔敗之於邯鄲,斬殺萬人。繼而劉國、張賀度、段勤、靳豚等領兵來會,與石琨合併包圍鄴城。冉閔率二十萬大軍戰於蒼亭,再敗石琨等,斬首二萬八。收降戎卒,統計三十萬行陣,振旅而歸。

  乘勝之利,冉閔圍住襄國,攻城三個月而不破。石祇害怕,自己去掉了帝號,向燕國慕容俊和氐族姚弋仲乞兵相救。姚弋仲派姚襄領兵三萬八,慕容俊派悅綰領兵三萬,還有冀州的石琨也率兵三萬,前來相救襄國。冉閔因勝生驕,不聽勸止,命令屬下迎戰。石祇、石琨、姚襄、悅綰四面合攻,冉閔大敗,只得數騎逃回鄴城。

 大敗之後,冉閔惱羞成怒,復加大對胡族的迫害。和擁有軍力的胡族將領,無月不戰。內遷諸胡相攜逃亡,互相殺掠,死者不計其數。能逃回故土者,不過十之二三。漢族居民也因而遭禍,田野之間,再無務農者。冉閔通過多次戰爭,消滅石祇和劉顯政權。但都城已無糧草,不得不四齣掠食。

  公元352年,冉閔游食常山、中山諸郡,遭遇燕國慕容恪軍。冉閔再次不聽勸諫,領軍出擊。十次戰鬥,皆獲小勝。慕容恪使鐵索連馬,結陣而行。冉閔逞勇,左手操雙刀矛,右手執戟,呼嘯前沖,斬首三百餘級。看到燕軍大幢,揮軍殺去。不料被慕容恪兩邊夾擊,冉軍大敗。冉閔奔逃二十餘里,馬蹶倒地,被燕軍俘虜。慕容俊叱責冉閔:「汝奴僕不才,何得妄稱帝?」冉閔說:「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慕容俊大怒,鞭打三百下,繼而斬首。不久,慕容俊又加冉閔謚號悼武天王。

  他叫冉閔是他頒布「殺胡令」在歷史中飽受爭議

  冉閔要求各胡退出中原,各還本土,各胡路上相互殺掠,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十止二三,造成數百萬人死於途中.冉閔的做法造成了十六國時期的一次最大動蕩,避免了北方漢族被消滅的危機。

  冉閔在歷史上飽受爭議有人認為他是偉人是民族英雄,但也有人說他是罪人破壞民族和諧。


冉閔(約生於公元322年左右,卒於公元352年6月1日),漢族,有文獻記為「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是中國古代兩晉十六國時期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官至大將軍,武德王。公元350年盡殺石氏後人,建立衛,後改稱魏。公元352年與鮮卑作戰兵敗被俘,同年被斬殺於龍城遏陘山(今遼寧遼陽一帶)。

史書記載:「閔幼而果銳,季龍撫之如孫。及長,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拜建節將軍,徙封修侯,歷位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季龍之敗於昌黎,閔軍獨全,由此功名大顯。及敗梁犢之後,威聲彌振,胡夏宿將莫不憚之。」

在五胡亂華時期,先是在漢武帝時期歸順的南匈奴五部造反殺死所有漢族西晉皇族和大臣,後是鮮卑族建立了眾多國家,在其中湧現了許多人傑,冉閔就是其中的一個。因為被清政府文字獄所篡,史書中稱冉閔為漢族屠夫,這一文字獄的定性後來甚至影響了解放後我國部分百科全書的編纂和修訂,綜合網友搜集的沒有被篡改的朝鮮史書和日本史料,我們還原了這段真實而又殘酷的歷史。

冉閔號召天下漢人掃清中原,消滅大量胡族。在被群胡絕對優勢兵力圍攻下,創造一個又一個以少勝多的真實神話。然而終其一生未和南方東晉打仗。冉閔被侵入中原的各胡軍隊圍攻時,戰爭一度失利,而東晉政府此時卻無恥地打著「正統」的旗號進攻他後方,以招降或武力方式向北推進,山東、河南很多人以為他死了而歸順了東晉,即使這樣他也未向東晉開戰。冉閔死於慕容俊的拐子馬陣勢後,冉魏臣子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冉閔生前收留了二十多萬由於戰亂而無家可歸的漢人婦女,並幫助自己的士兵尋找失散的家人,其中有五萬多是在羯人手裡奪回來的漢族少女,冉閔將他們奪回後,安排士兵為他們尋親回家,可她們大多沒有離開,因為她們已無家可歸。

羯族,五胡中有名的食人部族,史書記載羯族行軍作戰從不攜帶糧草,專門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叫做「雙腳羊」,意思是用兩隻腳走路像綿羊一樣被驅趕的奴隸和牲畜,夜間供士兵姦淫,白天則宰殺烹食。

到冉閔滅羯趙的時候,中原漢人大概只剩下400萬,(西晉時大概2000萬),冉閔解放鄴都後一次解救被掠奪漢族少女就達20萬。這些漢族女子是被羯族人當作「雙腳羊」來飼養的家畜,隨時隨地被姦淫,也可能隨時隨地被宰殺烹食。

這五萬多少女這時雖被解放,但也正如我剛剛所說,已無家可歸,被冉閔收留,後來冉閔被慕容鮮卑擊敗,鄴城被占。這五萬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惡魔慕容鮮卑的手中,慕容鮮卑姦淫污辱,又把這五萬名剛剛脫離羯族魔爪的可憐少女充作軍糧,一個冬天就吃了個乾淨。

鄴城城外這五萬名少女的碎骨殘骸堆成了小山,到了南北朝進,拓跋鮮卑的拓跋燾發動三十萬大軍進攻宋國,居然不帶一點糧草,如果掠奪的食物不能解決需要的話,就只能是「掠人而食」了。

冉魏滅亡,厄運重降,鮮卑大軍南下時將她們充作軍糧,先奸後吃。冉魏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而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

然而冉閔的王朝時間太短,亡國時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更沒人能評價其歷史意義。後來鮮卑北魏統治北方數百年,其間史官大多漫罵冉閔,片面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原因,更不關心冉閔要求各胡退出中原,各還本土,各胡路上相互殺掠,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十止二三,造成數百萬人死於途中.冉閔的做法造成了十六國時期的一次最大動蕩,避免了北方漢族被消滅的危機。

  1. 有人說:冉閔經過一番血洗胡人後,欲收納天下人心,又從撫納胡人開始,又效仿起匈奴劉氏和羯胡石氏胡漢分治的制度,用大單于位號,收編胡兵,不聽。由此可見,冉閔殺胡人,並不是什麼要拯救漢人以免亡族。但我想說,冉閔到底是什麼目的重要嗎?說一萬道一千,結果就是,羯族因殺胡令衰落,無數即將被當做食物或未來會被當做食物的漢人活了下來。從結果論來說,冉閔當不得一句稱讚?悲哉、痛哉!為何今人對古人如此苛求,不從結果來評判,反而看他的過程,但凡過程中有什麼不合時宜的舉措。甚至可以以此掩蓋他的功績。
  2. 也有人說,冉閔領土面積是太小,他的地盤裡根本沒有多少漢人與漢人文化,所以這個所謂冉閔拯救漢人就是徹頭徹尾的謊言。說冉閔拯救漢人是對東晉這個正宗的漢人政權的侮辱,還是對前燕、前秦等一大批北方政權的侮辱。可然後呢?只因為冉閔沒有更多的能力去拯救天下人,就可以說冉閔拯救漢人是謊言?遙想當年一紙殺胡令,震驚天下,雖然沒有真正的統一全國,拯救天下,但是也讓五胡看到了一個民族絕亡後的瘋狂,從而不敢太過囂張。這個所謂不敢太過囂張是對比之前兩腳羊。不管如何,對於這樣一個英雄,卻有人於微小處用放大鏡找缺點。實在讓人寒心!

一想到這些人以各種手段抹黑冉閔,這實在讓我費解!

  1. 為什麼面對漢人已經成為兩腳羊的情況下,帶領我們反抗的不是英雄,而是被抹黑的形象。難道說在這些人眼裡,即便我們漢人成了食物,也不應該反抗不成?
  2. 為什麼當漢人已經成為食物的情況下,更多的人是關心冉閔的初衷,試圖證明冉閔實際上是為了自己的權勢。而不是關心實際上,從結果上來說,無數活下來,免於成為食物噩運的漢人。
  3. 為什麼還有人甚至因為冉閔的地盤小。以此說冉閔救得人不多,甚至說這是對東晉這個正宗的漢人政權的侮辱,還是對前燕、前秦等一大批北方政權的侮辱。

居然還有人說這是互聯網史學最大的謊言。對那些人我只想說,如果有一天,你被綁在燒烤架上時,希望還能夠保持你對殺胡令中被殺者的同情。如果有一天,你被人談笑今晚該吃你那個部位而爭執時,希望你依舊能保持你的觀點。

對冉閔來說,黑他的人黑的一無是處,吹他的都吹上天去!但我個人不黑也不吹。我看的是他做過什麼事,出身胡人,殺過漢人,這是最大的爭議點!後來屠盡石家,羯族幾乎全滅,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對於當時已經淪為食物的漢人來說其待遇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發布殺胡令,號召漢人殺胡,不管殺了多少,但起碼讓當時的胡人政權看到了一個民族在最後時刻的瘋狂,從而不敢太過放肆。

而今斯人已遠去,冉閔在歷史上飽受爭議有人認為他是偉人是民族英雄,但也有人說他是罪人破壞民族和諧。而我們只能通過被篡改的史料來一窺這位1700年前的民族英雄的傳奇生涯。

此文僅本人個人觀感,有不同想法者歡迎留言探討!


石李冉閔對中國最大的貢獻就是測出了有多少智障!

一個史書上連根蔥都算不上的人物,被地攤文學愛好者們捧為拯救漢族的神,一口一個冉天王,叫著好不神氣,殊不知在十六國時期只有胡人首領才稱天王,以所謂的殺胡被粉絲們封神的人卻被冠以胡人名號,南方的華夏正統東晉王朝呵呵噠了···

更有甚者,一些無腦冉吹的文章寫著這位石天王一舉光復河北 陝西 山西 河南 寧夏 甘肅,將百萬胡人趕出中原。請問同時期的前秦 前燕 前涼輪得到這貨色放肆嗎?是真看不懂地圖還是在秀智商?將百萬胡人逐出中原,後來的前秦 胡夏 後燕 北涼 北魏難不成都是漢人建立的政權?冉吹們又不服氣了,至少我們天王喚起了漢人的血性,防止了漢人胡化,哈哈哈,你們石天王活了多少歲不得而知,得知的是他自己就是胡人的養孫,在他人生最後兩年之前一直充當胡人殺漢人的先鋒,攻打東晉,殺死晉將蔡懷,阻止庾亮北伐,最後兩年沒當成胡人的太子,在鄴城造了羯趙的反,殺了20萬羯人,就變成了冉吹口中所謂殺了百萬胡人、激起漢人血性的「殺胡令」,吹吹們醒醒,史書記載「高鼻多須濫死者半」別忘了哦!「只要他殺胡人他就是漢人的英雄」冉吹們還是憤怒的喊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麻煩那些文筆好點的吹吹再寫幾篇地攤文,我覺得吳三桂、汪精衛也是有市場的··

再來看看石李冉天王建立魏國後乾的業績:乞活軍都知道吧,北方流民組織,戰鬥力挺強悍的,跟著石天王推翻羯趙,創業成功後其首領李農被天王給咔嚓了···石胤 也就是天王的兒子,被天王封大單于,額 這個稱號怎麼看都不像是漢人的呢,為啥要封兒子為大單于呢,去拉攏胡人啊,光祿大夫韋謏看不過去了就上書天王請求不要這樣做,天王不開心了,滅了韋謏一族,額,等等,這咋看著不像天王的作風呢,他不是仇視胡人誓要滅胡的嗎,這一定是晉書給天王潑的污水,污衊天王的人格···吹吹這樣安慰自己

石李冉天王身死國滅後,354年,東晉大司馬桓溫北伐前秦,關中百姓牽牛擔酒沿路迎接,許多老人痛哭,沒想到今天還能見到官軍,唉,這群無知的人,不哭拯救他們的石天王,哭南方窩囊的東晉幹啥……383年,統一北方的前秦百萬大軍南下攻晉,與東晉決戰於淝水,這才是決定漢人政權漢文明存亡的生死一戰!然而吹吹們繼續無視,之前還看過一篇文章寫的說北府兵就是當年天王的部眾組成的,真是恬不知恥!淝水之戰離你們石李冉天王過去了三十年,算跟隨天王時這群人20歲,如今也是50歲,東晉的精銳武裝北府兵竟然是一群50歲的老叟組成的,Amazing!淝水之戰,東晉成功了保住了漢文明的精神實質,之後劉裕北伐,盡復黃河南岸。北魏統一北方,南北對峙進入南北朝,581年,楊堅建隋代周,隨後南下統一全國。拯救漢族的石李冉天王不知道有沒有想到北方在他身死國滅後被依然氐 羌 匈奴 鮮卑統治了230之久···拯救漢族?阻止胡化?逐出中原?把自己騙開心了就好!

最後再給冉吹們普及一些常識,免得下次吹你們天王的時候,鬧出笑話。

1:兩腳羊最早記載出現在宋朝,所以就別再逼逼漢人被當成兩腳羊了

2:國家能容得下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的岳飛,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朱元璋,所以別說為了民族團結故意抹去石天王英雄事迹這種鬼話了,國家不背這個鍋

3:網上出現的所謂殺胡令,什麼前晉八年秋,漢家子弟,罄竹難書這些後來詞也就不要說了,東晉時期的人只會稱西晉為中朝,稱自己為晉人!


首先聲明,我這也都是看別人的,比如二讀五胡錄等等。所以絕不權威,僅是個人不一定正確的看法。

第一,為什麼大家看重冉閔?我感覺,是漢族正統主義者在一個少數民族博興漢族衰敗時代的慰藉。

那個時代,是北方少數民族雄姿英發英雄輩出的年代,比如以慕容恪慕容垂為代表的鮮卑群雄,一代雄主苻堅姚興石勒等等。與此相對應,漢族正統的東晉小朝廷一直是防守。在這樣一個時代,終於有一個漢人雄起了一把,所以特別讓大漢族主義者振奮。

第二,確實牛逼。那個時代,就是靠實力說話的年代,打不過別人的後果就是死。石閔是一個奇蹟的存在,百戰百勝。

第三,很神秘的乞活軍背景。這是一個歷史上確實存在卻語焉不詳的軍隊,有著無可比擬的犧牲精神和頑強意志。石閔最重要的依靠力量就是他們,因為他的父親就是乞活軍的一員。這支神秘的軍隊力量有多大,不知道;在後趙是以一種什麼形式存在,不知道;他們和他們的代表石閔是一個什麼關係,不知道。因為那個時候很多少數民族史或者是沒有文字記載,或者是後來被毀掉了


關於冉閔,我有幾個疑點,根據正統史書對他也是一筆帶過,按理說他如果真像現在有些人說的那麼大的功勞,晉書對他應該給予肯定才對,但是很史家對他很吝嗇,不但後來的南朝,就是過後的北朝也對他不感冒,這些都是當時人對他最公正的態度。就是以後的一千多年也沒哪個王朝有關於他的正面或者負面的典章故事,這就感覺很奇怪,如果一個人真的能有這麼神,就是政府不宣揚,民間也不會對他漠視的!今天在網上看到冉閔比祖逖以及後來的岳飛、文天祥、于謙等還要偉大,這就不正常了!我對歷史很感興趣,之所以感興趣,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厚重文明,其中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也是一家之言,請褒閔貶閔者看過之後一笑了之,莫當真,在此感謝了!下面是我思考的問題,在此與諸君分享:大明于謙被時人稱為救時宰相,後人亦認可此說。可見此公在歷史上的地位,但是,他所學習的榜樣與崇拜的人,竟然是岳飛、文天祥之類的前輩,而對於冉閔卻隻字不提……,我雖然對冉閔不甚了解(也許我看的史書少,也許在史書上幾乎沒他什麼事吧)好生奇怪的是:既然冉閔有如此的功績、歷史地位,于少保怎能對他如此「輕視」呢?特別是在北京保衛戰中,更應該提倡所謂的冉天王了吧?但沒有,一直沒有,從冉閔所處時代的人一直到抗日戰爭、到建國後很長時間都幾乎沒有!還有,按說抗日戰爭時也應該把所謂的冉天王拿出來做為民族的標杆來提振當時的國家形勢,但是沒有,不管是民間的、還是政府的,都沒有!再說,十年文革一切的牛鬼蛇神從古至今正面的反面的都批了個遍,甚至小小的海瑞都露了一個臉,獨獨缺了冉天王?是國人集體性的遺忘還是他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呢?箇中原因我也不知道,請諸君分析是與非,這說明什麼?冉天王的功績我估計也是最近年代給發掘出來的!個人認為這樣不好,對於歷史人物我們還是以正史為準吧,雖然有人說歷史有可能是被篡改的,這樣說我也不反對,但是我還是信他。因為我們都是以他為依據的。像一顆大樹,歷史就是這棵大樹的根和根下面的土壤!如果不信歷史,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是怎麼來的?你、我、他,包括所有活著的人充其量百年而已,只能根據歷史記載做依據!不信史,就會不停的否認,否認!否認自己沒見過的東西……這種心態的後果很嚴重,會使人成為無根之浮萍,最後個體就會消亡,作為民族、國家就會被湮滅。這是有些人、有些國家是希望看到的結果。等沒了我們的存在,域外國家就會鳩佔鵲巢,把我們的文明直接拿去!君不見,其他幾個文明古國現在被誰人所繼承?說多了,望海涵!我希望諸君對我的文章感興趣的話,請多看幾遍再發表您們的意見,我會尊重各抒己見的!我不希望一知半解或者沒看就直接暢所欲言的讀者!


首先謝邀:

冉閔在五胡亂華,漢人瀕於亡族的存亡之際發布了殺胡令,喚起了漢人的反抗,最終將胡人趕出中華,這樣的英雄為什麼卻不為史書所容?得不到應有的讚譽?

1、漢民族在當時是否面臨滅頂,答案是否定的,當時,五胡亂華,但大部分胡族贊成民族融合,如北魏幾代皇帝一直在努力漢化,真正把漢人當兩腳羊的很少,但就是這很少的一部分盡然包括冉閔。當然冉閔後來確實為拯救漢族血脈立國功,殺胡令也算見證。武悼天王也算對他的功過蓋棺定論。

我最驚訝的是真正漢民族的英雄,致力於民族融合,維護漢文化的謝安,王猛這些不世出的大才被人們遺忘,僅僅記住一個功過參半的冉閔,我到時恐懼,再過幾年爾朱榮會不會成為唐太宗一樣的明君被歌頌。

關於冉閔的話題,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晉書》中記載的冉閔都比較負面,但是我認為也不能全信。

理由:一,冉閔由石羯撫養長大,東晉王朝畢竟是正統王朝,所以詆毀冉閔是有可能的;

二,冉閔廢帝自立,屬於正統不齒的叛賊,忘恩負義,所以史官詆毀有可能;

三,冉閔的殺胡令(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偽造的),不只胡人死了無數,連一些漢人也枉死,殺戮過重,因此也可能被詆毀;

四,東晉王朝組織過多次北伐戰爭,但都半途而廢,以失敗告終,如果紀錄冉閔如何的英勇,那麼致正統的東晉王朝於何地?

因此可能會刻意詆毀冉閔。這是我認為《晉書》不可全信的原因,而有些人說一些地方志記錄了冉閔的事迹,並且十分推崇冉閔,我沒見過不好說,或許有可能吧。所以對冉閔來說,目前沒有統一定論,所以不要自以為是的妄加定論,以免誤導大眾。現在我只希望時光機能夠儘快出現,這樣才能明確冉閔是怎樣一個人。


公元291年,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病死後僅一年,因為晉惠帝之後:賈南風引發的一連串政變讓整個西晉朝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動蕩。先後有八位皇室諸侯王參與其中,西晉朝也因此陷入了長達十六年之久的皇權大混戰局面。

也正是這期間,由於西晉朝陷入了混亂整個國力大損。北方胡人脫掉了他綿羊的外衣,露出了他狼性的真面目,向著中央王朝露出了他那早已磨刀霍霍的鋒利爪牙。

公元316年,在僅僅過了13年,長江以北的中原地區就盡數落入了胡人之手。無數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遭到胡人殘忍屠殺,有的或是淪為奴隸、有的或是淪為了胡人軍糧被宰殺烹食。

在短短百餘年間,北方漢人的人口數量就從西晉時的2450餘萬人,銳減到了400萬。一時間這個曾經建立的強秦雄漢的民族已經到了苟延殘喘的滅亡邊緣。

也正是這樣一個時局動蕩、戰火紛飛的年代。冉閔,冉魏政權的建立者,他在石虎死後掌控了後趙的兵權,頒布殺胡令:對胡人不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一律殺無赦!並親自率軍屠殺了二十餘萬羯族人,讓那個殘忍暴虐、不可一世的羯族基本滅族。

也因此冉閔備受爭議,有的人將他視作呂布一般的三姓家奴、也有的人認為他是一個如同項羽一般的悲劇英雄;有的人認為他是一個殘暴不仁的混世魔王、也有的人認為他是華夏文明的救世主;有的人認為他對胡人毫無人道的屠殺嚴重破壞了民族融合、也有的人認為他的一紙殺胡令拯救了華夏文明。

的確,冉閔對胡人的屠殺非常殘忍,但胡人對漢人的屠殺遠比這個更加毫無人性。

平心而論,冉閔這個人優點不多、缺點倒是不少。同時代而言不論是戰績還是品行他也比不上劉琨、祖逖、謝玄等人。而他出身於羯族、早期又殺過漢人更是一筆抹不去的污垢。然而就現實而言,冉閔「三姓家奴」的所作所為,我想這在中國歷史應該算不得有多麼骯髒吧?

或許冉閔在某些程度上的確實被神化了,而如今的我們並不知道,冉閔在頒布殺胡令的時候是否別有用心。但是因為殺胡令的影響,無數漢人撿起屠刀,重拾血性,讓胡人紛紛驚慌逃離中原卻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同樣就歷史大勢而言,我認為冉閔對漢民族最大的貢獻並不是他殺了多少胡人、救了多少漢人,而是他讓胡人知道:漢人血未冷,也絕不任人宰割。

故,冉閔當是民族英雄!而這又如何算是謊言呢?


對這個問題現在好多人陷入一個誤區,以現代人的民族觀念來看當時的社會矛盾。所謂胡人,如匈奴、羯、沙陀、鮮卑等等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民族,而是部族,他們征服哪裡,哪裡的人民就加入他們的部族。例如李陵降了匈奴,他的部隊也就成了匈奴,辨別的方式是匈奴「黑瞳者皆陵之後裔」。同時很多胡人部落都自稱是黃帝後裔。而原本是胡人的部族頭領,在起事時一定會改漢姓,例如劉淵、石勒、石敬瑭等人,同時認一個漢人著名人物為自己的祖先,使用漢人國號,目的也是為了籠絡所佔地區的漢人,鞏固統治,使之名正言順。所謂「胡人」其實是先秦時期中原漢人對北方人民的蔑稱。當時今河北南部的翟國就被稱為「翟胡」。這些所謂「胡」都不是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語言,可能只是口音、服飾有所不同而已。這可能有點兒像今天的地域歧視、地域黑。現在這些所謂「胡人」都已經完全融入到了中華民族了,誰能分得清自己的祖先是不是胡人?所以,過分炒作什麼「殺胡令」毫無意義。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軍閥戰爭、政權更迭而已!


推薦閱讀: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寫過《俠客行》的李白是個一言不合就砍人的大俠嗎?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世界上的其它地區正在發生什麼?
為什麼天皇在日本受人愛戴,皇城卻佇立在一片荒野之中?
余秋雨將敦煌道士王圓籙定格為「敦煌石窟的罪人」,會不會說的太嚴重了?

TAG:科技 | 冉閔 | 互聯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