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蚩尤 上古時代九黎族部落酋長,中國神話中的武戰神。原為炎帝臣屬,炎帝被黃帝擊敗後,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舉兵與黃帝爭天,在涿鹿展開激戰。傳說蚩尤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於使用刀、斧、戈作戰,不吃不休,勇猛無比。黃帝不能力敵,請天神助其破之。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黃帝所殺,帝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爭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諸侯見蚩尤像不戰而降。傳說中蚩尤性情豪爽、剛直不阿、打仗勇往直前,充滿武將帝王陽剛之美,不為一代蓋世豪傑。後來人們為了歌頌黃帝,便醜化蚩尤,把他論為妖魔、邪神形象。 黃帝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因養有猛獸熊,也稱有熊氏。黃帝生性靈活,能說會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擁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領。他聯合炎帝,打敗由蚩尤九黎族的入侵,代神農統一部落聯盟,成為「黃帝」首領。相傳黃帝時期有許多創造和發明,如養蠶、舟車、文字、音律、算數、醫學等。歷史上的堯、舜、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後裔,故稱「軒轅後裔」和「炎黃子孫」。 炎帝 神農氏便是傳說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國的太陽神,又說他是農業之神,教民耕種,他還是醫藥之神,相傳就是神農嘗百草,創醫學。傳說他死於試嘗的毒草藥。 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國黃河、長江流域一帶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黃帝部落、炎帝部落以及蚩尤部落。黃帝部落的發祥地在陝西北部,後來向東北遷徙,最後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部落的發祥地在陝西渭水中游一帶,其東遷路線是沿著渭水東下,順著黃河南岸到達山東。蚩尤部落的活動範圍大致是北自山東南部,西至河南東部,西南至河南南部,南至安徽中部,東達海邊。 炎帝部落東遷的結果,是在山東、河南一帶與原居住在這一地區的蚩尤部落相遇,發生了衝突。經過長期的鬥爭,炎帝部落被打敗,逃往河北涿鹿投靠黃帝部落。這兩個部落聯合起來與蚩尤在涿鹿進行了大戰,蚩尤敗後逃到冀州一帶,被黃帝部落殺死。這就是史書上有名的「涿鹿之戰」。 關於這次大戰,有許多神話式的傳說。據說黃帝平時馴養了熊、羆(音pí)、貔(音pí)、貅(音xiū)、貙(音chū)、虎六種野獸,打仗時把這些猛獸放出來助戰。有人認為,傳說中的六種野獸實際上是以野獸命名的六個氏族。蚩尤的兵士雖然兇猛,但是遇到黃帝和炎帝強大的同盟軍隊,也抵擋不住,紛紛敗逃,黃帝帶領兵士乘勝追殺。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助戰,一時間天昏地黑,濃霧迷漫,狂風大作,雷電交加。黃帝也不甘示弱,請天女幫助,驅散了風雨,終於打敗了蚩尤。也有一種傳說,說是蚩尤用妖術製造了一場大霧,使黃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黃帝用「指南車」來指引,帶領兵士,依著蚩尤逃跑的方向追擊,結果把蚩尤捉住殺死。 戰後,黃帝對蚩尤部落採取了安撫政策,這樣留在北方的蚩尤部落成員就加入了炎黃部落。不久,炎、黃為爭做霸主,也發生了衝突,大戰於阪泉(今河北涿鹿縣東南的蚩尤村),炎帝被打敗,這就是「阪泉之戰」。戰後,炎帝部落徹底歸服了黃帝,加上蚩尤部落留在北方的成員,進一步結合起來。黃帝在今涿鹿縣礬山鎮建起歷史上最早的一座都城--黃帝城(遺址今仍保留)。 涿鹿和阪泉兩次大戰後,炎黃後裔從河北一帶向南發展,打敗了其他部落,一直進到黃河流域一帶定居下來。中原地區的那些原來不同祖先的居民,不管是炎黃蚩部落的後裔,還是夷人、羌人部落的後裔,都自認為是黃帝子孫,經過長期的共同生活,共同繁衍,互相融合,共同組成了我國中原地區的遠古居民,自稱「華夏族」。西初周年,周公營建洛邑,稱之為「中土」,而居住在中原地區的又是華夏族,所以古代人稱為「中華」。後來,由於華夏族和其他各族的不斷融合,「中華」逐漸成為代表整個中國的名稱,中華民族成為我國各民族的總稱。「炎黃子孫」隨之帶有更廣泛的含義,成為中華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稱謂。

「炎黃」分別指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首領。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他們自西方游牧進入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衝突。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黃帝姓姬、號軒轅氏。後來炎黃兩族在阪泉(據說,阪泉在河北懷來縣)發生了三次大衝突。黃帝族打敗了炎帝族,由西北進入了中原地區。  黃帝與炎帝,又與居住在東方的部落、南方的部落的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春秋時期的華族,漢以後稱為漢族。在當時中原地區的民族和部落中,黃帝族的力量較強,文化也較高,因而黃帝族就成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黃二帝就成為漢族的始祖。也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因而,人們往往稱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炎黃的子孫就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傳說黃帝、蚩尤、炎帝間發生過三次比較大的戰爭。第一次是蚩尤部落和炎帝部落的戰爭。神話中說,開始和蚩尤戰爭的是炎帝部落中的一個氏族共工氏。由於蚩尤向西發展,奪取了共工氏的土地,雙方發生利益衝突,爆發了激烈戰爭。《逸周書》描寫這場戰爭說:「蚩尤乃逐帝(指共工),戰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涿鹿在今天河北涿鹿東南,「阿」是山麓的意思,即今太行山東側。「九隅」是九州、九土的意思。大意是說共工九個氏族的土地全被蚩尤部落佔領了。炎帝部落覺得自己的部落受到欺負,就向黃帝部落求救,黃、炎部落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蚩尤。於是發生了第二次更為激烈的大戰。  第二次戰爭以黃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為主戰的雙方,地點仍在涿鹿。歷史上把這次戰爭稱為涿鹿大戰,大概這是我國上古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戰爭了。  據古代神話傳說,這場惡戰十分激烈。蚩尤是東南方著名的勇猛善戰的首領,《太平御覽》引《龍魚河圖》說他「獸身人語,銅頭鐵額」,大概是披著獸皮或是身上畫著野獸的圖紋,用銅作兵器或護身盔甲,反正是有非凡的作戰能力,《述異記》還說蚩尤有「兄弟七十二人」,個個強悍能戰,大約這是蚩尤部落的七十二個氏族。《中華古今注》還說蚩尤「造立刀戟兵杖大駑」,大駑即弓箭,說明他們的武器眾多而精良。這些都是黃帝部落所不及的。正因為如此,黃帝和炎帝的聯盟開始打了幾次敗仗。  有一次,雙方正在原野上酣戰時,忽然天上起了大霧,黃帝和他的部落被圍困在霧中心,手持銅兵器的蚩尤部落卻大顯身手,左砍右殺,黃帝部眾損失很大。後來虧黃帝部落里的大臣風后造出了指南車,辨別了方向,黃帝部落才逃出重圍(《太平御覽》引《志林》)。  黃帝和蚩尤部落的最後一次決定性戰役打得最為激烈。雙方動員了全部兵力,蚩尤還請來了北方有名的巨人夸父(即「夸父追日」的夸父)部族來幫忙。戰役開始,黃帝敵不過善戰能跑的夸父族和蚩尤的聯盟,因此敗退了五十里。後來,黃帝運用了巧妙的兵法,布下出奇制勝的陣式,才轉敗為勝。夸父被殺死,蚩尤逃跑,黃帝緊追不捨,終於在山西地區捉住了蚩尤。黃帝斬下了蚩尤的頭,肢解了他的屍體。所以至今山西還有個解縣,據說是肢解蚩尤的地方,而解縣附近的鹽池,則據說是蚩尤的血聚成的(《路史後記》、《夢溪筆談》)。上述當然都是無稽的神話,但反映了這次戰爭的殘酷。  第三次戰爭是黃帝和炎帝之間的戰爭。歷史記載說,蚩尤戰敗不久,黃、炎的聯盟也破裂。這是因為「炎帝欲侵凌諸侯」,爭奪盟主的緣故。結果,許多部落都站到黃帝一邊,聯合起來向炎帝進攻。《史記》記載說:「(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阪泉在現在河北懷來縣。  三次戰爭後,黃帝部落得到了大發展,又向南進行了多次戰爭,征服了許多部落,所謂「五十二戰而天下咸服」。在這過程中,炎帝部落終於和黃帝部落結成了永久性的聯盟。炎、黃聯盟,不斷擴大自己的統治地區,東一直到海,南到長江流域,西至甘肅,北抵山西河北北部,基本上控制了整個中原地區,初定了中國的規模。後來人們把合併後的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統稱為華夏族。華夏族後來又發展為中華民族,所以中華民族都把自己當作炎黃的子孫。  我國古書中對我們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黃帝有許多美好的傳說。比如,說炎帝教給人們耕耘,教給人們「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潛夫論》)。黃帝留給後人的遺惠就更多,有說他創製了車和船(《漢書》),有說他發明了煮飯的鍋和甑(《古史考》)又說他教人民蓋房屋以避風雨(《新語》),他還叫臣下蒼頡創造了文字,叫伶倫製作了音樂,叫岐伯寫出了醫書,還叫自己的妻子嫘祖教人民養蠶繅絲。上述這些記載無疑是把炎帝和黃帝神化了,但是也表明了炎黃子孫們對祖先的愛戴和尊敬。


蚩尤在涿鹿戰敗後被殺了.但沒有被滅族.因為黃帝炎帝戰勝了蚩尤,所以我們肯定是黃炎二帝的後代,蚩尤已經戰敗了,再說我們也不是他的後代啊,我們都是炎黃族的後代.


「炎黃」分別指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首領。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他們自西方游牧進入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衝突。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黃帝姓姬、號軒轅氏。後來炎黃兩族在阪泉(據說,阪泉在河北懷來縣)發生了三次大衝突。黃帝族打敗了炎帝族,由西北進入了中原地區。


是的!蚩尤為他的部族爭鹽滷而與炎帝戰。炎帝屢戰屢敗,只好請黃帝幫忙。同樣的為了部族,為什麼炎黃就偉大了,而蚩尤就成壞蛋了?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嗎?我們可不可能是蚩尤的子孫呢?是儒家黑了紂王秦王等,誰黑了蚩尤?也是儒家嗎?


推薦閱讀:

傳說中的黃帝與蚩尤的涿鹿之戰是否只是一場部落衝突?

TAG:電視劇 | 黃帝 | 炎帝 | 蚩尤 | 文化 | 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