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去西塘古鎮一日游好玩嗎?
走進西塘,抬眼望去,窗門古舊,小河彎彎,垂柳依依,大片的灰牆黛瓦,高高低低,濃濃淡淡;春秋的流水、漢唐的古韻、明清的房子、百年的石橋、千米廊棚......彷彿一下子穿越了千年。在這江南古鎮獨具風味的韻致中,尋找心靈的安靜,把身心全部融入其中,去感受西塘的絕美。
這裡有著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風情和濃濃的生活氣息,原真性的保存了西塘人的生活脈絡,這也是古鎮「活著」的根本。來到這裡可以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問,沒有那麼多過往可以打撈,沒有那麼多答案可以搜尋,這裡只需好好的生活,看堂前流水,看屋檐雨滴,看清風白雲,看江花開落。
西塘,一座生活著的水鄉古鎮,已為你等待了千年......
是誰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在古鎮為你守候千年?
白牆灰瓦雨如煙,古意石橋月半彎。碧柳絲絲垂舊事,為誰搖落為誰眠?
西塘醒了,在槳聲悠悠的浪漫中醒來。
西塘之美,美在水影。
烏篷船是水鄉的精靈,更是水鄉的風景。
人處其間,真不知是人在畫中游,還是畫在心中走。江南水鄉的豐潤魅力,絲絲入心。
櫓聲悠遠,古鎮塵封了千年的記憶被緩緩展開.......
在行走的路上,發現更好的自己
古鎮旅遊,人人想去體驗當地人的生活,看看當地人在古鎮里是不是真像書里描述的那樣生活。人人想看到一個生活著的古鎮:有土著,有土著們生活里的一切細節瑣碎。然而,幾乎已經沒有任何一個被開發了的古鎮,還保留著旅遊者們想像中的樣子。抱怨是難免的,落差是必然存在的,不用去細究它的原因。無論如何牢騷,人們都需要有這些地方繼續存在下去。
儘管它們已經無限的商業化了,儘管已經淪落成為義烏小商品街了,儘管到處都是操著各地口音的外來者,儘管到處都在重新裝修再裝修,但只要它的地理位置還在那裡,還在它一百年前在的地方,還叫著一百年前叫著的那個名字,只要它的周圍還有些青山有些綠水,就是一個能夠讓人跳脫出自己凡常重複的生活的那個「別處」,人人都需要一個別處。
人生在世,即使到了別處,也需要吃喝,古鎮里的吃食,大多是互相的借鑒和複製粘貼,好吃不好吃的,是很個人的體驗,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粗製濫造也不一定統是不好吃的,所以做這個系列的盤點,表達的也僅是個人觀點,將你可能會遇到的小吃羅列出來,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補充,一起把對古鎮古街的一種情懷,從牢騷抱怨中撈出來,讓它能繼續有趣有味,不僅僅只是牆上的一抹蚊子血,而依然能夠是床前明月光。
今次盤點的是:浙江西塘古鎮。
小籠包
西塘小籠包麵皮是有點硬屬於有嚼勁但不是需要嚼半天那種費勁的,不知道是不是個人感覺的問題。反正相較麵皮薄軟的,我更喜歡吃這一種口感的。餡兒呢肯定有特別好吃的,但是水邊的小店裡,你不一定隨便進一家就能吃到餡兒子好的,好在多是當天現包的肉餡,你在一邊吃著,店家一邊就動手包著,肉餡是難有什麼出奇的,但相對其他吃食來說,不容易出簍子,就是平凡的小吃,能吃、吃得下去,比其他更簡單但難吃得也多的小吃又要好一些。
以前去的時候,在幾個客棧的夾巷裡看見過本地人倚著半個門臉做小食品生意,毫無來由的就覺得一定好吃,試過一家,確實皮兒也是一樣的,餡兒就更勝一籌,現在可能早就不見了。
烤的鹵的豬蹄
南方的很多地方,以前提親的時候時興用豬蹄,辦月子酒也要有豬蹄,所以古鎮古街上多有豬蹄食品,算是古韻遺留,並且烤的鹵的豬蹄看上去就非常饞人,我是很歡迎這種吃食的。
好吃的豬蹄自然是皮脫骨爛,熬得剛剛好,蹄筋一咬就下來,五香味恰好。難吃的就是豬蹄批發來的都有臭的了,毛沒剔乾淨,烤的沒烤透,鹵的沒鹵入味,過了一水,就拿出來賣了,自然不會好吃了,還費牙。
扎肉
濃油醬赤的肉塊用箬葉還是什麼葉子包裹起來,浸在滷水里,看著挺誘人的。選小塊的買要把穩一些,五香偏甜,小塊的好歹容易下咽,而且過於大塊的容易吃出一口的肥肉膩來,這種滷汁一般都不夠功夫,浸得再久也還沒有入味到能夠把油膩化開一些。
臭豆腐
每個古鎮都有一個做臭豆腐出名的老奶奶老爺爺,但估計只有西塘的老太太臭豆腐會有那麼多牌子,老早就已經吃不到原來好吃時候的味道了。
臭豆腐這種吃食是很討女孩子喜歡的,不管吃過多少次難吃的臭豆腐,每次到新的地方,她們大多還是忍不住要買一碗來吃的。
西塘臭豆腐的問題是,你看到打著老太太名號的小攤子面前圍的人很多,於是耐耐心心排隊買到一小碗了,吃一口,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別急,沒有走兩步,另一塊幾乎一模一樣的招牌又出現了,也是老爺子老太太在守攤,這家的看上去又確實比上一家的成色要好一些,等到你付錢了,眼瞅著剛出鍋的臭豆腐和你上一碗顯然又是一個樣子了,嘗一口,沒錯,就是一個樣的,連用的甜醬咸醬都吃不出差別來。好在一碗也沒有幾塊,還沒吃出個什麼所以然來就吃完了,當零嘴是可以的嘛。
芡實糕
芡實好像就是雞頭米,和菱角蓮子白魚河蝦螺螄一樣是水鄉特產,夏季,要是哪個古鎮街頭沒有賣這些東西的,簡直要懷疑是不是來錯地方了。
芡實糕吃口像雪片糕,喜歡甜食的可能會喜歡,小孩子和老人家吃倒是真挺合適。
西塘特產里有一種叫八珍糕的,看起來和芡實糕很像,是用芡實、核桃、薏仁、茯苓、蓮子等八種東西製成的,小街上每天都有現做現切的,比到城裡買盒裝的似乎又好一些。
熏青豆
這個算是西塘比較獨一味的小吃,至少其他古鎮還很少,可能是賺頭也少的原因。逛老街的時候當瓜子來吃,不需要吐殼,蠻方便的,個人喜歡熏干一些的。
每家賣的味道都有區別,各自加重一味香料,有的還用筍乾熏,解饞。
豆腐花
照顧到南來北往的客人,所以西塘的水豆腐花,有甜有咸。夏天吃最爽。
荷葉粉蒸肉、雞腿
借得荷葉的清香,蒸肉蒸雞腿蒸透了的就有一股軟糯清香,嫌味淡的可以澆點醬油,僅僅是吃個水鄉意思,要真正好吃的,不在街上,還是得自己回家做。
粽子
香糯的甜粽,咸香的肉粽,一口一個大小的好吃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大多小吃攤賣的都差意思。
醬爆螺螄
在街上吃螺螄大多吃的就是一包作料水。
餛飩
不管好吃不好吃,在水鄉醒來的早上,就是想要去吃一碗餛飩。有幾家賣餛飩老鴨湯的,切點筍絲進去,撒上胡椒,倒怪好吃的。
臭莧菜梗
有人吃完第一口莧菜梗,一邊犯嘔一邊就判定「我可能吃到了一個假菜」,但臭莧菜梗恰恰是最不需要作假的,因其做法流程都很簡單,而且味道確實都差不多一個樣,毫無作假必要。吃臭莧菜梗的遊客要麼是不知道這是啥,只是看著是特產就點一個來吃的,要麼是在無數描寫江南的書本里看到過這種下飯菜,心嚮往之特意點來吃的。
以前僅在飯桌上可以吃到,現在小吃鋪也會拿一個木蒸屜,將臭莧菜梗和臭豆腐一起蒸了,當小吃賣,剛好能夠滿足遊人對江南有莧菜梗的想像,不過,這種買賣一般是不想著有回頭客的,初初吃一次,下次見到都要繞開走,怎麼也想不明白,這種東西有什麼好吃的。
其實吃這東西是需要花點時間適應的,用白米飯配著,把「臭水」吮出來,把老莖葉渣吐掉。是要習慣著吃著吃著才會覺出點意思來的,像北京的豆汁兒。
椒鹽南瓜
甜咸甜鹹的,不難吃,比吃包裝的薯片強。
鹹肉咸鴨咸雞
掛在風雨廊的廊檐下,一溜一溜的,配合著古鎮的陽光,讓人很想嘗嘗那咸香的味道,自己買回去一般不太會做。
這都是河邊小飯館招攬生意的噱頭,偶爾點一盤吃吃還可以。
肉餡餅
覺得這種餅似乎應該有個更西塘的名字,而不單是肉餡餅這麼簡單,賣的少,還怪好吃。
桂花糯米酒
酒評價不來,要喝也就喝點甜味兒的沾沾唇。
點心
西塘的點心要古典一些,用大蒸蒸籠端出來,精精緻致的,雖然沒嘗過,但看著可比其他古鎮那種做成各種卡通形狀的麵包子舒服多了。
串串
這個串串指的不是串串香的那個串串,而是隨便什麼東西都拿來用竹籤子串一串,在鹵鍋里混著賣的食品的統稱,味道一般般。
主要是顏色豐富,內容複雜,很容易就看饞了。
蟬衣包圓
用豆油皮做外衣,裡面放上薺菜或是其他應季野菜和豬肉拌勻的餡兒。飯館裡的做出來的大多就像春卷,吃不出特色來,自家做的,想必是好吃的。
因為本次盤點中不包括飯菜,所以這個也就一提而已。
水果
喜歡看古鎮里推著單車或是挑著擔子,馱個籮筐或是支個木桶,裡面鋪層紗布賣水果的,真是一景。
五香土豆
小土豆一個個煎熟,更喜歡炕到味一些的,透心軟糯的,會灑些椒鹽,好像沒什麼不好吃的。
塌餅
也叫個立夏塌餅,是用一種野菜加上糯米粉做成的餅子,用油煎吃更香,起鍋澆麥芽糖、撒芝麻粒,如果是蒸籠蒸出來的,就有點像青團了,無啥特別的味道,吃個應節應景。
梅乾菜
臨水有很多曬梅乾菜的竹匾,我覺得是一景。就是梅乾菜燒肉一直沒吃上,心嚮往之。
茶葉蛋
和鹵豬蹄鹵乾子泡在一起的茶葉蛋,味道很足,喜不喜歡吃就看個人了。
麥芽糖
一口鍋,幾隻竹筷子,攪啊攪扭啊扭,這門老人家的生意,看起來很清閑很歲月靜好的樣子,帶著孩子旅遊的,童心未泯的,都會攪一個來吃吧?
炸物
高脂肪高熱量,架不住樣子饞人,香氣逼人,即使味道極其一般,也攔不住人去買。
這是幾年前的西塘了,不知道現在又啥樣了呢?聽說有了一個小吃街,看樣子就像某個辦公大廈負一樓的小吃城,可能只是價格比較便宜好解決午飯一些吧?歡迎大家補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