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葉什麼時候採好?


桑樹是桑科桑屬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5米。原產中國中部和北部。中國東北至西南各省區,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我家處於中原大地,有很多桑樹種植。桑樹一身都是寶,根(桑根)、根皮(桑白皮)、嫩枝(桑枝)、樹皮中的白色液汁(桑皮汁)、葉中的白色液汁(桑葉汁)、果穗(桑椹)均可入葯,而且各自的功能主治均不相同。春季的桑葉用來喂蠶,入葯的桑葉則需要在霜降後採摘,所以又稱霜後桑。桑葉甘、苦,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等病症。

關於桑的記載可追溯到《詩經》,桑葉在《神農本草經》中亦有闡述:氣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熱出汗。後人也將桑葉作為治療汗證的常用藥,《本草備要》謂其 :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監寺教采帶露桑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

桑葉性寒、味苦、甘,歸肺、肝經,桑葉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等,禁忌經期婦女及孕婦不宜使用。

桑葉是植物之王,有「人蔘熱補,桑葉清補」之美譽,具有降血糖、降血壓的功能、減肥、消瘡祛斑更美容、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時,又有預防心肌梗塞和腦溢血的作用。那麼桑葉的最佳採摘季節是什麼時候?

一般春季和深秋霜降時期是比較好的採摘時間,其中又以霜降以後至冬季採集最佳,又稱霜桑葉、冬桑葉。

具體的採摘時刻,根據用葉情況和天氣變化來決定,總的原則是早、晚採桑較好。早晨採的桑葉含糖等營養物質少,水分多,利於貯藏,傍晚採桑養分多,水分少,不利貯藏。采葉一般分(早9∶00—11∶00),晚(下午4:00以後)兩次采,日中不採。

做桑葉茶時,以采晚秋桑樹中上部無污染、無病蟲害的葉片為好。采葉時要去掉葉柄,注意要老嫩分開,盡量做到老嫩一致。采後用清水漂洗乾淨,放在室內陰乾至無水滴為止,將已去葉柄的桑葉疊成8-12層厚,切成長1厘米,寬0.3-0.5厘米的條葉。

然後經過清洗、殺青、揉搓、曬制或烘乾等操作可製成干茶。

桑葉茶的做法很簡單,取干桑葉10至20克(鮮桑葉用量加倍),然後開水沖泡即可。喝桑葉茶可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強胰島素功能,能有效防止高血糖及糖尿病。桑葉茶還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對各類目疾療效頗佳。

桑葉茶雖然對於身體有著諸多好處,能夠治療上火、胃疼以及失眠等等情況,但是並不適合多吃。如果桑葉茶過量的服用,那麼會導致身體中的精血受到損傷,同時脾胃也會變冷,長期如此會令體質越來越差,甚至是患有疾病,臉色越來越差,精神也會變得萎靡起來。所以說,日常將桑葉泡水喝一定要注意適量,不要過度的服用。

桑葉經霜後採收的為佳,稱霜桑葉或冬桑葉。桑葉用途較廣,可以食用,也可以用來製作藥物,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具有降血壓、血脂、抗炎等作用。除了藥理作用和美容作用之外,桑葉還能作為不錯的食品食用,用以泡茶效果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稱桑葉為「神仙草」,具有補血、疏風、散熱、益肝通氣、降壓利尿之功效;可見,古代醫學家已認識到桑葉是除熱止汗之良藥。

據《本草撮要》記載:「以之代茶,常服止汗」;

據《本草綱目》明確記載:「煎汁代茗,能止消渴」。

據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曾記載:「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明末清初的名醫傅青主尤擅用桑葉止汗,他先後擬定「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等數方,均用桑葉為主葯,譽桑葉為「收汗之妙品」。

桑葉清肺瀉胃,涼血燥濕,祛風明目,晚清後頗為盛行。「桑菊飲」舉為君葯,成為時方要葯。江浙一帶治熱性病喜用「霜桑葉」,以其經霜後涼血清熱之力更著;又有「飯桑葉」者,乃置飯鍋上蒸制而成,去其散風之力,而取其輕清揚上,善治頭目諸病,時醫多賞用之。余臨床探索其奧,尚有以下幾點妙用。

盜汗

《醫學入門》云:「思慮過度,以致心孔獨有汗出者……青霜第二番葉,帶霜采,陰乾、或焙為末,米飲調服。」臨床用之確有效果。鄉婦王氏,年六十,盜汗已二年余,詢其別無所苦,飲食如常,惟覺精神疲乏。始用益氣固表,繼用滋陰降火均無效。後以霜桑葉研末,米飲調服9克,早晚各服一次,半月已愈,終未複發。近賢秦伯未先生,亦喜以此味治頭面出汗(俗稱蒸籠頭)皆有淵源。

陰虛內熱

陰虛內熱患者,又罹新感,寒熱往來,不宜柴胡之耗散,家嚴亦魯公喜以桑葉與丹皮同用以代柴胡,乃仿葉桂手筆。余仿之亦多應手,他如血家新感與經期寒熱亦用此法,防止熱入血室。輕清以去實,從而血絡安寧,微汗而解,引為心法。

引經葯

臨床治臉部色素沉著,用血府逐瘀湯清榮化瘀,佐以桑葉(桑皮)引經入肺,取肺主皮毛之義。治急慢性腎炎方中,常以桑葉或桑皮為使,引經入肺以暢水源,有利於利尿退腫;治老年性便秘,用桑皮宣暢肺氣,有利更衣,此法多驗。

世傳驗方

經驗證者如《聖濟總錄》治吐血不止,晚桑葉焙研,涼茶服三錢。《千金方》治頭髮不長,用桑葉麻葉煮泔水沐之。《集簡方》治風眼下淚,用臘月不滿桑葉煎湯,日日濕洗,或入芒硝。扶桑丸(黑芝麻、桑葉等份為丸)治高血壓、頭暈目眩,老年大便虛秘,風濕麻痹,皮膚甲錯等,常用不衰。

民間以霜桑葉陰乾制枕,能治頭暈目糊,安神入眠,確有效果,開「葯枕」之先河矣。


一般春季和深秋霜降時期是比較好的採摘時間,其中又以霜降以後至冬季採集最佳,又稱霜桑葉、冬桑葉。

具體的採摘時刻,根據用葉情況和天氣變化來決定,總的原則是早、晚採桑較好。早晨採的桑葉含糖等營養物質少,水分多,利於貯藏,傍晚採桑養分多,水分少,不利貯藏。采葉一般分(早9∶00—11∶00),晚(下午4:00以後)兩次采,日中不採。

做桑葉茶時,以采晚秋桑樹中上部無污染、無病蟲害的葉片為好。采葉時要去掉葉柄,注意要老嫩分開,盡量做到老嫩一致。采後用清水漂洗乾淨,放在室內陰乾至無水滴為止,將已去葉柄的桑葉疊成8-12層厚,切成長1厘米,寬0.3-0.5厘米的條葉。

然後經過清洗、殺青、揉搓、曬制或烘乾等操作可製成干茶。

更多三農相關解答請關註:農地圈

東方花雪


謝謝邀請!

桑葉什麼時候採好,要看做什麼用途。

養蠶自然是春天采葉,嫩葉最養蠶體。

要做桑茶,更是采嫩芽為好,老葉不好。

作為中醫配藥而用,確實是霜後葉為佳。桑葉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

民間中醫有一種偏方,就是將霜後桑葉和柏樹枝葉一起熬煮,以此湯洗頭,去頭屑,烏髮養顏,效果不錯。


桑葉在霜降時採收比較好,太早太遲營養物質都少。采葉時間一般在早上6至8點,以太陽剛剛出來採收最好。采來的葉子洗凈,攤平晾乾。這種方法簡單但是不能過夏,要想過夏不壞,應先洗凈,用開水焯一下,晾乾,這樣殺毒又宜保存。桑葉可以做茶,也可打粉和面做饅頭,營養在不知不覺中被身體吸收。還可把桑葉粉放入粥中飲用,可以去秋燥降火。嫩葉還可拌麵粉蒸食,也可焯水涼拌食用呢!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葉,採摘時候霜降以後至冬季採集最佳,又稱霜桑葉、冬桑葉,晒乾或經蜜制後入葯。本品味苦甘,性寒,有祛風清熱,涼血明目功效,可用治風熱頭痛,目赤,口渴,肺熱咳嗽,風疹等症。


推薦閱讀:

TAG:植物 | 霜降 | 農業 | 三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