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什麼諸侯只討伐董卓,而不聯合打李郭和曹操呢?
謝邀。@悟空小秘書
東漢在經歷了黃巾之亂後,雖然遭到重創,但人心仍然沒有亂,還是希望能夠儘快恢復秩序,天下太平,大體上統治秩序還能維持。就像後來清朝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打擊一樣,雖然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但基本的政治秩序還在,只要統治的中樞不亂,還是可以繼續維持的。
東漢政治秩序的崩潰是從漢靈帝去世開始的。靈帝生前,宦官和官僚體系之間的鬥爭就已經非常激烈。靈帝末年,又在立太子的問題上猶豫不決。何皇后希望立他的兒子少帝辯,靈帝的母親董太后希望立王美人的兒子陳留王協。靈帝還沒有做出決定就去世了,何皇后在主政的大將軍何進的支持下,就立了少帝辯。
何進想完全控制朝政,要誅殺十常侍。這時候何進的弟弟何苗是車騎將軍,京城的部隊基本上都由他們控制。十常侍只能控制一部分宮廷禁衛軍。按理說,這個實力對比是比較明顯的,但何進仍然沒有把握,就想召并州刺史董卓進京,用董卓所率領的邊軍來取得絕對優勢,再誅殺十常侍。
董卓還沒到京城,十常侍就先把何進誘騙入宮殺死了。宮裡又有傳言說,是何苗為了奪取何進的權力,殺死了何進,所以亂軍又殺死了何苗。十常侍內部也分為不同派系,相互之間有鬥爭,加上後將軍袁術火燒宮門,皇宮大亂,少帝辯和陳留王協就被幾個太監挾持,逃出了洛陽。這時候,董卓就來到了京城。
董卓進京之後,如果他真的是一心忠於漢朝的,也可以通過任命素有名望的士大夫擔任重要職務,收拾人心,穩定秩序,重新恢復朝廷的威信,全國也不會大亂。但是董卓進京之後就開始倒行逆施,胡作非為,而且廢立皇帝。袁紹、曹操、韓馥、劉岱等人紛紛逃離京城,到自己的任所去招募軍隊,準備聯合起來討伐董卓。
這也就是所謂的關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的戰爭。但這次討伐董卓的諸侯聯軍進展並不順利,雖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性的勝利,董卓也有意挾持天子遷都長安,以避諸侯兵鋒。但董卓還沒走,諸侯之間就已經開始進入混戰狀態,相互殺伐吞併。
董卓遷都長安之後,諸侯又發起了一次討伐董卓的聯盟。董卓派自己的女婿中郎將牛輔率領李傕、郭汜、樊稠等將領到陝縣進行防禦,擊敗了諸侯聯軍的前鋒部隊。牛輔就命李傕、郭汜等人率軍到河南中西部地區進行搶掠,同時也是掃蕩附近地區的諸侯聯軍部隊。很快,各地的諸侯聯軍就回到各自的地盤互相爭雄去了。
這樣,牛輔率領的董卓軍隊就將關東諸侯阻擋在了關東地區,袁紹、曹操、公孫瓚、韓馥、張邈、袁術、劉表、孫堅等人都在關東忙著攻城略地,搶佔地盤,而關中地區則在王允的策劃之下,呂布殺死了董卓。之後,呂布派將領率軍進攻牛輔,牛輔雖然打贏了,但是董卓已死,西涼軍隊無主,人心不定,牛輔就自己逃走了。
這時候,還在河南中西部一帶掠地的李傕、郭汜也很慌張。本來他們想向關中投降,請求王允控制下的朝廷下一道大赦的命令,讓他們返回西涼。朝廷也有人建議讓平定黃巾之亂的宿將皇甫嵩出面,到陝縣去統帥董卓的軍隊。結果王允對形勢判斷出現了偏差,怕這樣一來,就是公開與關東諸侯為敵,所以沒有接受這個意見。
於是,李傕郭汜在賈詡的建議之下,率軍向關中長安進軍,散布在關中各地的董卓余部紛紛投靠李傕郭汜,而在長安城中呂布率領下守城的西涼軍隊也人心不安,總擔心王允和呂布會殺他們。所以,李傕郭汜圍攻長安城才八天,城堅牆高的長安就因為出了內奸,被攻破了。呂布出逃,王允被殺。
此時的關東地區已經完全大亂,諸侯都無心勤王,各自都在忙著搶地盤,擴充自己的實力,誰也沒有心思再去勤王了。而李傕郭汜也在賈詡等人的建議下,安排一些當時的知名人士出任朝廷重要職務,同時給各地的諸侯陞官進爵,以收買和安撫他們。比如劉表、陶謙、袁術、袁紹就都曾收到朝廷的封官晉爵,各自都成了州牧、刺史,並且都各自帶有將軍軍號,可以合法的擁兵一方。
之後,關東諸侯之間的戰爭繼續進行。劉表逐漸平定了荊州地區,袁紹逐步平定了河北地區,曹操逐漸佔據了山東兗州、豫州一帶,袁術也在淮南地區站穩了腳跟,孫策也開始渡江去平定江東,劉備則試圖在徐州站穩腳跟而不得,劉焉則在益州繼續穩固自己的統治。所以,諸侯都沒有心思去管遠在關中地區的朝廷和漢獻帝,反而是馬騰試圖起兵驅逐李傕郭汜勢力。
也就是說,如果這時候李傕郭汜不內訌,或者能夠簡單快速的完成勢力兼并,那麼他們就有機會成為佔據關中地區的割據勢力。但他們都沒有什麼深謀遠慮,關東諸侯不來打他們,他們就開始內訌,相互沙發,漢獻帝在關中也過不上太平日子,只好在楊奉的保護之下逃出關中,返回洛陽。
等到曹操把漢獻帝迎奉到許都之後,對漢獻帝來說,至少是安全和物資供應沒有什麼問題了。雖然曹操很快也像董卓一樣,為所欲為,完全不把漢獻帝放在眼裡,但畢竟他還沒有董卓那麼明目張胆,反而每次出兵進攻別的地方勢力,都要打著朝廷的名義。
各地的割據勢力則在討伐曹操的時候,都打著討除國賊、興復漢室的名義。但本質上,這時候都已經是軍閥勢力之間的戰爭了。雖然各個諸侯都把曹操視為漢賊,但究竟如何對待曹操勢力,完全是根據自己的政治利益需要來做決定的,並不是堅定不移的把曹操當作敵人。
當他們想吞併自己周邊的割據勢力的時候,就會聯合曹操,而當曹操想要吞併和消滅他們,或者他們想從曹操那裡搶地盤的時候,就會打起反對曹操的旗號。這也就是所謂的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禮儀。在亂世爭雄的人對此體會更深。
如果從後來的發展和結果看,其實當時各地諸侯所謂的討伐董卓,其實就是各懷鬼胎的,名義上是為了討伐董卓,其實都是以此為借口招募軍隊,擴張自己的實力,希望通過討伐董卓的戰爭來撈政治資本。不要說他們討伐董卓失敗,即便是他們真的消滅了董卓,也還是會陷入諸侯混戰,割據一方,稱王稱霸。
作為一個並不起眼的地方軍閥,董卓並沒有雄厚的軍事實力作為後盾,率軍進入洛陽之後,自封太師,並且廢掉了沒有過錯的少帝,改立陳留王為帝,這就是公然的亂政,一個外來的刺史,比京城裡的三公還要蠻橫,必然引起朝廷中元老大臣的反對,以及地方割據勢力的嫉妒與反感,也給討伐他的人留下了口實。
董卓改立新君之後,把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淫亂後宮,在洛陽濫殺無辜,殘暴不仁,民怨沸騰,使得各地的諸侯於公於私都要討伐董卓。
相比董卓,李傕,郭汜也曾挾持過漢獻帝,不過他們並沒有挾持漢獻帝多久,很快獻帝就逃出長安了。而且李傕郭汜在長安內鬥之時,諸路諸侯正是逐鹿中原爭奪地盤最激烈的時候,也沒有誰有精力再去管遠在長安的天子。
曹操控制漢獻帝之後,不是沒有被討伐的,袁紹,劉備,張秀,馬騰,韓遂,袁術等人都曾經和曹操發生過摩擦,而他們幾乎都自稱奉衣帶詔之命,討伐曹操。
當然了,他們並沒有聯合在一起對付曹操。一方面是因為曹操並沒有過分的欺辱漢獻帝,雖然專權,但是對漢室的待遇還是很好的。另一方面,曹操也並非董卓,李傕,郭汜之碌碌之輩,實力比較強大,是中原的霸主。所以除了袁紹有能力也有慾望要單挑一下曹操之外,其他的諸侯都只能在一邊觀望,打點醬油而已。
剛開始董卓作亂的時候,各地剛剛平定黃巾大亂,不過也只是掃除張角為首的冀州集團,像汝南和青州以及并州的黃巾軍依舊高舉為張角報仇的口號活動。
第一次順利討伐董卓的時候,正遇上袁紹出任渤海太守,那時候袁紹除了自己的身份顯著外幾乎沒有什麼實力。而他四世三公的身份招攬來各地諸侯一同討伐董卓,為的是之後朝廷的分賞,實際上並不是單純為了救天子於水火。
等董卓西遷長安後,洛陽被焚毀。孫堅因為玉璽的緣故與諸侯交惡,而曹操則親自率軍追擊董卓,被徐榮擊潰。之後劉岱殺掉喬瑁吞掉他的部下和軍糧;而曹操自己又是衛茲提供的軍隊,在這一戰中幾乎完全被毀掉,所以痛恨聯軍的行為。
袁紹見曹操兵敗便不願意追擊,各自回了領地去。之後韓馥冀州牧被袁紹拿走,袁紹剛剛奪下冀州,四面都需要處理。袁術則去南陽鞏固自己的地盤;孫堅則返回長沙,路上被劉表攔截;公孫瓚要對付北方的匈奴;陶謙,孔伷等人則是打醬油,各回領地去了。
這次的聯軍並沒有帶來多少實惠,所以各路諸侯也對此不太感興趣。
緊接著董卓中連環計,王允被賈詡獻計拿下長安,自己自刎於城上。忙活了半天,西涼軍自己解決了內部不和,而朝廷又重新落入西涼軍的控制之下。雖然李郭二人依舊與董卓一樣殘暴,卻也能好生伺候陛下,各地的諸侯早沒了興趣,雙方剛剛罷兵,要是再來聯盟的話,估計沒人會響應。
而楊奉董承雙救駕之後,曹操收徐晃,迎天子回洛陽。袁紹見天子沒有事情,自己又不願意出兵接天子過來,所以他自己還是著力對付北方的公孫瓚和西邊的張燕等人。
等後來的時候,官渡大戰雙方各自以天子和正統來宣傳作戰,當然曹操擁有天子,袁紹則宣稱手拿密信剷除曹賊。這時候是最可能形成反對曹操的聯盟,卻因為各路諸侯的觀望態度而擱置。
因為袁紹的勢力遠遠超過曹操,而劉表並無北上的計劃,孫策又死於許貢三門客之手,曹操因為自己實力不夠而免於這次聯盟。
所以並不是沒有對他的聯合,只不過曹操的實力,大家都認為袁紹是最後的贏家,想著看二虎競食,自己漁翁得利罷了。等曹操官渡擊敗袁紹後,雖然袁紹的實力依舊大於曹操,可自己不用謀士的建議讓他逐漸縮水,最後病逝。
而此時劉備想著與關張重新會合,江東孫權新為君主,當然要穩定江東的人心。劉表還是老樣子看戲,而張魯與劉璋對峙,並無力北上。所以也形不成新的聯軍,最後的一次聯盟也只是赤壁之戰的孫劉聯盟了。
我認為主要是沒有時勢 董卓巔峰時期也並沒有曹操強大 曹操也比董卓更胸懷大略 兩個無論是做事 做人都很大差距 這些董卓是遠遠比不上曹操的 董卓時期袁紹還在所以發展了諸侯聯盟討伐董卓也可以藉此提高自己的威望 袁紹的勢力也不比董卓差 各路諸侯也都想藉此為自身圖利益 而曹操統一了北方 拉攏了朝廷諸多官員 成為勢力最強大的一方諸侯 真正想討伐曹操的恐怕也只有劉備了
道理很簡單,打董卓,是因為十八路諸侯都想在勤王當中,為自己爭取功名利祿。後來他們都發現,十八路諸侯自己各懷鬼胎,同床異夢;大家都感覺沒有意思,一鬨而散。不打曹操和李郭,是因為諸侯們都發現,天下大亂開始了,皇帝已經沒有價值了,失去權威,就都開始搶地盤,擴展勢力。爭取自己當皇帝。
一件事干一次就可以了,干一次發現沒用就不需要第二次了。何況曹操強大是從打敗袁紹時候,那時有幾個願意聯合抗衡的?曹操和董卓也不一樣,董卓暴虐,曹操懂得安撫民心,自然反對的不多。
推薦閱讀:
※董卓是如何用一頭牛換來羌族人幾千頭牛羊的?
※董卓能夠抵擋十幾路諸侯,為何死於心腹愛將呂布手中?
※董卓若把貂蟬賜予呂布,呂布還會參與斬殺董卓嗎?
※何進自己有兵,為何還要董卓去消滅十常侍?
※《三國演義》里,為什麼董卓不扶更弱的劉辯?呂布真的那麼無情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