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和張儀是不是同一個時期的人?


蘇秦和張儀他們兩人不是同時代的人。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蘇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兩人都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蘇秦、張儀在《史記蘇秦列傳》里把蘇秦、張儀說成同時代的人,後世的古書如《論衡》還把蘇秦和張儀當成師兄弟,共拜鬼谷子為師,並描述蘇秦的本事怎樣比張儀學得好。可見蘇秦長期以來,一直是所有青年縱橫家的榜樣。

事實上,蘇秦與張儀所處的並未為同一個時代,蘇秦活動的時間大概在秦昭襄王時期,而張儀活動在秦惠文王時期。

說起張儀不得不提他的死對頭公孫衍,公孫衍於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為大良造,後居魏。戰國時期縱橫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諸國合縱抗秦。

公孫衍在任職秦國宰相期間,助秦破魏,拿下了河西這個重要的戰略地位。此後公孫衍被魏王收買,心已經靠向魏國了給秦惠王出了一招誤國之策,那時候張儀出現一招制勝,讓秦惠王如夢初醒。此後,公孫衍在秦國無立足之地只能前往了魏國,在魏國擔任將軍一職。

公孫衍主張合縱,張儀宣揚連橫。他們在政治上和私人關係上都是對手。公元前322年(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張儀相魏。公孫衍設法取得韓國當權的支持,破壞了張儀聯合秦魏的政策。公元前319年,張儀被迫去魏,公孫衍代張儀為魏相。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合縱攻秦。這次進攻,沒有取勝,軍至函谷關而還。但這次進攻,還是一次有名的對秦的進攻.

西戎義渠跟魏國有往來。有一次,義渠君拜見魏王。公孫衍就趁這個機會,勸告義渠君加強對秦的警惕。他說,如中原無事,秦就要對你們燒殺掠奪;如果中原有事,秦將輕使重幣去同你們交好。後來,五國攻秦。恰巧這個時候,秦以文綉千純,美女百人,遺義渠君。義渠君集合群臣議論這件事。義渠君說,這就是公孫衍當年所說的那話了。於是起兵襲秦,大敗秦人。

人們通常認為,蘇秦和張儀為政敵,分別是合縱、連橫的倡始者,彼此相互攻擊,為同時期的人。《史記》和《戰國策》都是這樣記載的。《史記蘇秦列傳》里蘇秦活動的年代很紊亂,既然說蘇秦活動於秦惠文王時代,則不應該又和魏襄王打得火熱。

但是,1973年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蘇秦比張儀晚死26年。有學者依據此書考證認為,張儀在前,蘇秦在後,當張儀在秦國當宰相時。蘇秦還是沒有登上政壇的年青人,根本沒有和張儀打過交道。張儀的真正對手是公孫衍,公孫衍才是合縱策略的倡始者。


張儀和蘇秦到底是不是一個時代的人?

在史記以及其他很多關於蘇秦和張儀的記載裡面,都是說蘇秦比張儀先出師,在趙國謀事。而張儀在蘇秦的侮辱之後才去的秦國,後來成為秦國的相國。可是根據他們的出生時間以及後來的歷史的記述,蘇秦可是在張儀死後才正式出任的。他們到底是不是一個時期的人啊?


1973年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上有寫一些歷史資料,經過考古人員和歷史學家們的整理,他們將整理過後的成果稱之為《戰國縱橫家書》,在此書中有關於蘇秦的書信和談話,提供了一些關於蘇秦的歷史事迹資料。根據本書中的說法,蘇秦是在張儀死後才出現的,也就是燕昭王的時代。當年和張儀的連橫之術對抗的人叫做犀首,就是公孫衍的合縱之術。蘇家有五個兄弟,蘇代、蘇厲、蘇辟、蘇鵠、蘇秦,蘇秦是最小的那一個,還在齊國學習了縱橫之術,他讀了《太公陰符之謀》很多年,才參透其中的奧秘,認為自己可以去說服君主,以及遊說於各國了,所以就出山了。


燕昭王時期,為了一雪燕國的前恥,燕昭王大肆的招攬賢能之人,而蘇秦就是在這個時候去的燕國。蘇秦遊說齊宣王,為燕國討要回了曾經丟失的國土十座城池。蘇秦為使者出使齊國,護送燕國質子。在齊國蘇秦和把持國政的田文交好,後回到燕國。

公元前292年,齊國、趙國和秦國三國呈現鼎立之勢,都想奪得宋國。蘇秦向燕昭王獻策,將他以助齊國攻打宋國的名義派到齊國去,在藉助秦趙的力量滅亡齊國。為了表明自己對燕國的忠心,他對燕昭王說自己將「信如尾生」,自己絕對不會背叛燕國。後來在蘇秦的挑撥之下,齊趙的關係破裂,齊國也在這場戰爭中元氣大傷。蘇秦最後被齊閔王判了反間罪,車裂於市。雖然蘇秦的故事過於凄慘,他以反間罪的罪名而死,很多人都瞧不起他,但是誰又知道這背後的辛酸。蘇秦堅守諾言,說不背叛就絕不背叛,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因為張儀好不容易才能夠在七雄中的一國找到一個認可自己能力的人,所以張儀對秦惠王十分忠心,努力的為秦國謀發展。另外,當年楚國相國昭陽污衊自己偷取了和氏璧,還鞭笞了自己,讓秦國強大起來,才可能為自己向楚國報仇。還有就是秦國的法令,如果臣子不聽從就會被處死。張儀對秦國可以說是比自己母國魏國還要盡心儘力。

在張儀的幫助下,秦惠王實行了張儀的「連橫」的策略,聯合秦國以東的各諸侯國,分解了各諸侯聯合抗秦的盟約。為了達到離間楚國和齊國的關係,張儀出使楚國,騙取了楚懷王的信任,當楚懷王徹底和齊國決裂後,張儀卻違背了當初許諾給楚懷王的六百里土地,反而說只有六里地。張儀因此和楚國結仇,加上楚國相國昭陽對張儀的忌憚,楚國和張儀的關係變得劍拔弩張。


所以,後來楚懷王向秦惠王提出,自己不願意交出土地,但是如果秦惠王拿張儀來交換的話,他就願意獻出黔中地區。秦惠王很心動,但是又不好意思對張儀說,張儀聽說這件事後主動向秦惠王請命,將自己送到楚國去。秦惠王說,楚懷王這分明就是針對你,他想要的是你的命,這次去楚國說不定就回不來了。可是張儀堅持,秦惠王就將張儀送到楚國去了。剛到楚國,張儀就被楚懷王抓起來,楚懷王可是真的想要殺了張儀,後來有張儀好友的說情,張儀才免去一死。


張儀為了秦國甚至願意親自作為人質前往楚國,比起蘇秦來也是值得敬佩的。他為秦國瓦解了抗秦聯盟,給秦國爭取了各個擊破的機會。可以說沒有張儀的話,秦國很可能就已經被六國聯合給滅亡了。


他們可能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但我以為他們活動在不同的時期,張儀在前,張議死後,蘇秦出世,二人是同學也可以相信,這個也很重要,因為當時國家間政治鬥爭中還沒有出現單靠遊說就可以主宰一個或幾個國家的命運的職業,那麼可以認為,他們的老師鬼谷子就是首創這一理論與方法的人,並且隱居深山,開館授徒,而蘇秦與張儀不過是學生中的兩個成功者,應該是張儀推銷自己比較順利,先去楚國,沒有想出好辦法,所以很不受重視,混到了偷東西的地步,而且還被打了一頓趕走了,轉投秦國後發明了連橫的戰略,正合秦惠文王的心胸,因為從春秋以來,秦國始終不能進入中原,也是個半蠻夷之族,先被晉國擋了二百年,又被魏國擋了一百年,這倒讓秦國安心向西,西南發展,控制了大大的地區,又通過商鞅變法,構造了一架侵略機器,見魏國力衰,有滅魏之心,恰好張儀獻上連橫之計,即滅魏連齊,隔開南北,做中原霸主,在當時怕還沒有想到統一中國,不過滅魏實非易事,因為三晉一家,在對秦的問題上總是互相支援,所以只能蠶食,不能鯨吞,然連橫之策,雖不能滅魏,但三天得一魏城,五天割一楚地,韓國也不能倖免,後來張儀失勢,跑到魏國,此時蘇秦才出世,向韓國提出了合縱方略,當時形勢已經很緊急了,合縱實在是救心丸,所以六國才緊密團結,讓蘇秦佩六國相印,即聯軍總司令,向秦進攻,秦人開關延敵,六國之師,不敢入函谷關,雖滅秦之目的未達,然合縱之勢形成,此法保住了魏國,直到長平之戰後,魏國仍未滅,這正是合縱政策的成功之處,那麼連橫法是否就是失敗的呢?連橫遠交了齊國,對合縱五國形成了牽制,壓制了楚國,使秦國集中兵力對附三晉聯軍,從最後的結果看,是秦統一了六國,不論其中多少曲折,連橫一直是其國策,因此,合縱連橫,相生相剋,互依互存,都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其實秦國也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他們不過支撐了十多年,所以立國之本,在德不在略,在愛不在恨,在救不在殺,在人心不在技藝,此言不謬也!


據太史公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中記載,蘇秦與張儀師從鬼谷子,是同門師兄弟。因為《史記》為正史,比較有權威性。因此,很多人認為蘇秦和張儀是同一個時期的人。

但是,在七十年代,在湖南馬王堆遺址(就是出土千年不腐女屍辛追夫人的地方)出土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裡面記載了蘇秦的書信和說辭十六章。從裡面的記載來看,後世的史學家們很多認為張儀和蘇秦是同門師兄弟,是同一個時期人記載有誤。

張儀,(?——公元前310)出身於魏國貴族後裔。在楚國當門客的時候,因被人懷疑偷東西,被人暴打一頓,逃回家第一件事是,關心自己的舌頭還在不在。後來張儀來到楚國,拜相於秦惠文王,他首創連橫策略,他遊說各國,讓各國「連橫親秦」,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文王死後,秦武王因討厭張儀將他趕出秦國,張儀出逃到魏國,並且出任魏相,一年後病死。

蘇秦,(公元前337——公元前284)自有家境貧寒,依靠著自己努力學習縱橫捭闔之術,遊說齊、宋、燕、趙、韓、魏六國,聯合抗秦,他親自任「縱約長」,一人佩戴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出函谷關,被後人稱為「合縱之父」。合縱失敗之後,蘇秦投奔燕國。後為了幫助燕國,蘇秦又到齊國從事間諜活動,最後在齊國因為與人爭寵,被人刺成重傷,要死前還獻計誘出刺客,從而誅殺了刺客。

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蘇秦比張儀晚死26年。蘇秦的主要活動均在張儀身死之後,張儀在秦國任相時,蘇秦還沒踏入政壇。這是依據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不過實際上這個也是史家撰本,不過真實性應該要高於史記,辛追夫人的年代只比蘇秦晚了不到百年,真實性應該很高。

司馬遷戰國時代的那段有很多是推算出來的,實際上蘇秦的年齡應該比張儀要小。類似的《戰國縱橫家書》想必司馬遷也見過,不過還是將蘇秦的年代寫在張儀之前,小編覺得是司馬遷也有可能是佩服蘇秦的才華,故意這麼寫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參考的是「秦記」,秦史沒有被秦始皇焚毀,其真實性也不應該值得懷疑!馬王堆的縱橫家書也未必能完完全全反映出蘇秦的活動年代,他的前期仍是個謎。

因此,有《史記》和馬王堆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的相互矛盾,導致了很大的爭議。至於張儀和蘇秦是不是同時期的人不是太重要,領略兩個人的風采,奮鬥之路才是我們後世最應該學習的。


據戰國策等先秦史料,蘇秦張儀都是鬼谷子的高徒。學的是縱橫之術,通俗的說就是憑一張嘴吃飯,可以把白的說成是黑的,把好的說成是壞的。蘇秦先下山,遊說列國,沒人看得起靠三寸不爛之舌的人,窮愁潦倒,餓倒路旁,討飯回家,嫂子看不起,媳婦不待見,勸說做個老實人算了。蘇秦張開口問媳婦: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媳婦笑了,舌頭好好的,怎麼會說不在呢。蘇秦告訴媳婦,只要舌頭還在就可以飛橫騰達了。後來蘇秦重新再翻看鬼谷子先生大作,仔細領會奧秘,再遊說韓國,果然被重用,出將入相,還掛了六國相印,成了六國的宰相,合縱抗秦,

傳為天下美談,後雖不得善

終,也算是戰國風雲人物了。張儀師弟,知還蘇秦得了勢,也匆匆告別鬼谷先生下山投靠了蘇秦,蘇秦設宴有意冷落張儀,儀憤而投秦昭王,受重用為宰相,專與蘇秦為敵,破合縱之術,使列國分心分肝,坑趙卒4O萬,楚國都被破,張儀有功在前也,薦范脽為繼而秦國越來越強大,為秦始皇統一中國作足了準備。至於說出土《戰國縱橫家》,推斷二人不同時代,不妥也。


蘇秦與張儀都是戰國時期縱橫家代表人物之一。

史書上記載蘇秦與張儀都是鬼谷子門下,為同門,但並沒有具體說明兩人追隨鬼谷子的先後時間,而且鬼谷子也是中國歷史上很神秘的一個人物,到現在其具體身份都在爭議之中,像是一個謎。

由於戰國時間久遠,很多資料不全,可以先對比去世時間,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死於公元前309年,這中間相差二十多年,在古代社會,古人普遍不長壽的年代,相差這麼久就有一些不現實。

再看看其活動時間,張儀蘇秦活動時間有一些亂,多有重合之處,根據考古活動出土的資料來看,張儀比蘇秦大二十多歲,而根據兩人去世時間推理也差不多。

按照以上推理來說,張儀應該大蘇秦二十餘歲,不是同一時期之人。


蘇秦(?一前284)戰國時東周洛陽(河南洛陽東)乘軒里人,字季子。奉燕昭王入齊,從事反間話動……《漢書.藝文志》縱橫家有《蘇子》三十一篇,今佚。馬王堆墓出帛書《戰國縱橫家書》保存有蘇秦的書信和遊說辭十六章,與《史記.蘇秦列傳》不同。——張儀(?一前310)戰國時貴族後裔,傳曾於鬼谷先生,先遊說於楚後入秦。秦惠文君十年(公元前328年)任秦相執政時釆用連橫策略……《漢書.藝文志》縱橫家有《張子》十篇今佚。所以蘇秦.張儀是同一時期的人。



是一個時期的人,並一同謀事,後期從事反間活動,遭到刺殺。


推薦閱讀:

張儀和范睢到底哪個厲害?
為何蘇秦張儀的合縱連橫青史留名,這不就是個軍事聯盟嗎?

TAG:蘇秦 | 張儀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