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除了袁隆平還有哪些人在糧食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小麥領域:「黃淮第一麥」培育者茹振鋼。

茹振鋼,河南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現任河南科技學院小麥中心主任。36年來,他潛心小麥育種,帶領團隊培育並推廣了多個小麥新品種。其中,「矮抗58」被譽為「黃淮第一麥」,增產效益達300億元,獲得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為培育既耐高溫又耐寒、既耐乾旱又耐澇、既耐瘠薄又耐肥的「最完美」小麥品種,茹振鋼種下5萬株小麥進行選育觀察。大年初一,大雪紛飛,茹振鋼換上膠鞋就往試驗田裡跑,「天冷是觀察小麥抗凍的最佳時機」。在經歷一次次惡劣天氣的考驗後,茹振鋼對最後留下的100多株小麥進行人工選育。歷經10年漫長的歲月,終於選出了最優的一株。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中國人必須牢牢掌握住小麥的話語權,才能把糧袋子抓在自己手裡。」茹振鋼說,「美國在玉米雜交育種上掌握了話語權,袁隆平院士在水稻雜交育種上佔領了制高點,我們要在雜交小麥上搶得先機!」

茹振鋼說:「能當選十九大代表,我感到萬分榮幸又責任重大。我要繼續育出好種子,讓老百姓豐衣足食。」

花生院士:張新友。張新友,1963年8月生,河南太康人,在職研究生學歷,在職農學博士,研究員,中共黨員。2015年12月7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2016年6月12日,農業部向社會公示了第五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名單,張新友為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成員。

花開花落,秋冬春夏,張新友的花生果越結越大,越結越多。張新友和他的團隊相繼育成「豫花」、「遠雜」系列早熟、高產、高油、抗病花生新品種33個,其中14個品種通過了國家審(鑒)定,育成品種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在全國花生育種團隊中名列前茅。

張新友培育的所有花生品種,125天以內成熟,解決了小麥與花生爭地的矛盾,可以做到一年兩熟。

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44年連續從事玉米高產攻關和品種選育,育出的緊湊型玉米高產新品種累計推廣12億畝,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200多億元,全國種植的5株玉米中,有2株是他育成的。他就是「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通過高產攻關試驗,李登海在國內率先發現了平展型雜交玉米高產能力的極限,同時,率先發現並證明了緊湊型雜交玉米的高產能力和高產的原因。這為我國雜交玉米找到了高產發展的方向。此後,緊湊型玉米成為我國雜交玉米育種的方向和主流,李登海也被譽為「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 

44年來,李登海在「開創中國玉米高產道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中,連續7次創造我國夏玉米高產紀錄,2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創建了百畝豐產方1畝地可以養活4.5個人的高產樣板,為解決我國人多地少的難題作出巨大貢獻。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

10.25


小麥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的糧食安全及人民生活中都有著重要地位。那麼,談及小麥,必需給大家介紹一下山東農學院畢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知名校友:李振聲先生。

李振聲,山東淄博人,遺傳學家,農業發展戰略專家、小麥遺傳育種學家,中國小麥遠緣雜交育種奠基人,有「當代后稷」和「中國小麥遠緣雜交之父」之稱。

李振聲先生是中國科院院士,2006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李振聲成功地將偃麥草的染色體組、染色體、染色體片段導入小麥,育成了小偃麥八倍體、異附加系、異代換系和易位系等小偃麥新類型。在獲得上述小偃麥新類型的基礎,針對不同階段的育種目標,選育出小偃4號、5號、6號等高產、抗病、優質小麥品種。這些品種累計推廣3億多畝,增產小麥超過150億斤。他創建了藍粒單體小麥和染色體工程育種新系統為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的實用化開闢了一條新途徑。開創了小麥磷、氮營養高效利用的育種新方向,提出走資源節約型高產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1985-1987年,我國糧食生產出現了三年徘徊,李振聲向政府提出在黃淮海地區進行中低產田治理,打破徘徊的建議,1993年,全國糧食從8000億斤增長到9000億斤,其中黃淮海地區增產504.8億斤。


【雲種養APP—匯聚全國農技專家為你免費服務,點擊「了解更多」】

雲種養 查看官方網站 雲種養,彙集全國農技專家為你免費服務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知道還有誰,但是在我的認知里我相信做出貢獻的不只袁老師一個,因為現如今最流行的就是默默無聞,所以中國有許多科技工作者,都喜歡默默無聞的為中國,為人類,奉獻自己的所有,他們都是我們最敬愛的人,你所說的哪些人我認為不是哪些人而是一代人。毛澤東時代的農民和科技工作者在農業領域作出了巨大貢獻涉及方方面面,不是幾個袁隆平可以代表的。袁隆平只是摘取了那代人的成果!而且袁隆平只是不像哪些默默無聞的人而已,他原則讓社會知道他,讓自己活在輿論的尖端;

還有就是是那些現在仍在田裡收割的60歲,70歲的老人們,是他們養活了60後,70後,80後,現在還要養活00後,他們才是我們指的敬佩的人,不只是他們我認為那些默默的戰鬥在第一線,的推廣者和應用者也是最偉大的沒有他沒,袁老再偉大的科學也得不到應用和推廣。還有就是為了美國的轉基因糧食在中國推廣而不遺餘力的方舟子先生,袁隆平將來能永垂千古,方舟子我相信他肯定能遺臭萬年,不過這些都是我的個人觀點勿噴!


糧食領域的優秀農學家非常多,只是他們多數都比較低調。

1,中國現代稻作之父,水稻雜交的開山鼻祖:丁穎。

2,三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3,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號『南袁北徐』,主要成就:寒地水稻的雜交育種。

4,雜交旱稻之父,羅利軍。

5,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6,雜交小麥之父,李振聲。

7,雜交大豆泰斗,王金陵。

8,長絨棉之父,陳順理。

9,橡膠奠基人,雷賢鍾。

……


我是一個農業迷,凡事要回答農業問題,十有八九都少不了我。袁隆平先生為中國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善事,解決了十三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哪曉得中國還有一個李振聲的科學家,他也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貢獻,他培養的麥子,畝產達到800公斤,也是個了不起的成績,大家要吃麵條,都記得是李振聲的麥子,袁隆平的稻子,李振聲的麥子,一南一北相互補充,解決我們中國人的食物構成的問題,是他們的精心挑選,才培育出良好的種子,進而使水稻和麥子如此的高產,確保了我國的糧食安全,人民才有吃有喝,不再挨餓。兩位科學家的勞苦功高,是科技界值得獲取最高獎項的科學家。


袁隆平是一代人的一個精神化身,不樹立他,還有第二個。我們糧食問題的解決靠的是政府的高度重視,靠的是廣大科技人員的努力,靠的是廣大農民的勤懇耕耘,缺一不可。今天,更有國家的強大,我們有錢,也有人願意賣給我們糧食。


袁隆平的貢獻最大是事實,但是,貢獻大的人很多,單就水稲方面品種就很多。有的是改變品質,有的是和袁隆平研究的品種完全不一樣的高產。在其他糧食方面,李登海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是相當大的。他的雜交玉米產量也達到了國際領先的水平,也是依他的名字上市的公司。還有一些其他糧食作物,都有大量的科研人員在付出。


推薦閱讀:

天麻吃多了會怎樣?
中國天眼是什麼?
尿酸高與尿臭有關係嗎?
馬航MH17上108位艾滋病專家遇難對人類艾滋病研究有多大影響?會導致學術停滯甚至倒退嗎?
水星為什麼被稱為「創紀錄的行星」?

TAG:袁隆平 | 財經 | 農業 | 三農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