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秦趙對峙,廉頗固守,為何趙國不請匈奴攻擊秦國?


關於這個問題,要從三個方面去衡量。

趙國跟匈奴有沒有溝通的管道。如果有的話,就需要有一個基本的條件,就是人家已經形成了組織,你能夠找到接頭的人,事實上。當時的匈奴還處在部落期,也就是無組織無紀律,諸胡很多,沒有一個帶頭大哥。匈奴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帶頭大哥要等到秦末,也就是鳴嫡射父的冒頓。他是第一個把北方的游牧民族統一起來的人。

這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中原的秦始皇開始統一天下的時候,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在冒頓的手下開始統一了。

但在長平之戰中,北方是沒有統一的政權的,游牧民族南下,其實等於眾籌搶錢,你出一些人,我出一些人,大家去南邊打個劫,發個小財。這種情況,趙國就是想去拉攏,也是沒辦法找到接頭人的。

第二個問題,趙國願不願意。當時的長平之戰,趙國在心理上是處在優勢地位的,他不會想到還要去請幫手。事實上,不但沒有請,趙國還有一些兵馬在李牧的率領下防禦著匈奴。在趙國的心裡,可能匈奴的威脅比秦國還大。畢竟秦國跟趙國還都是中原人,甚至還共一個祖先,都是趙家人。戰國之爭,還是兒子們爭家產。那匈奴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怎麼可能家裡打架,去請外人呢?當然,五胡亂華之後,這樣的情況就多了起來,比如五代十國的李克用家族發家時,去請了蒙古騎兵,後晉的石敬瑭更是給契丹人耶律德光當乾兒子,用燕雲十六州請了遼兵。唐朝李家發家時,也是請了突厥人的。李世民跟突厥的可汗是喝血酒的交情,甚至有人說,當時李家跟突厥有密約,入長安,土地歸李家,婦女歸突厥……

當然,這是南北朝以後的事情,大家分得沒那麼清了。但在戰國,大家還是有華夷之分的,就是尊王攘夷。趙國如果跑去請匈奴打秦國,那最有可能的結果是趙國直接被六國滅了。

一是聯繫不上,二是不可能去聯繫,第三個,就算聯繫上了,願意聯繫,匈奴就願意跟趙國合作打秦國嗎?

當然不可能,人家打個劫而已,你突然說滅秦這麼大的事情,人家怎麼受得了。就算到了冒頓時期,人家都殺過來了,但最後都放了漢朝一馬,沒有什麼入主中原的想法,說明人家對中原並不看得上呢,人家還未必就羨慕中原的文化呢。人家還是喜歡風吹草低現牛羊的日子吧。


第一,秦趙的長平之戰時,匈奴與趙經常發生戰爭,有著直接的仇恨,關係是敵對,非盟軍。

第二,趙國雖然胡服騎射,但卻是中原國家,從治國思想上也不可能找匈奴幫忙。

第三趙國當時人口,軍事,文化等遠勝匈奴,此時的匈奴還是小股騷擾,搶搶財物的時代。

第四,長平之戰是在今山西晉城高平市打的,距離匈奴實際控制線還很遠,趙國不可能引狼入室。

第五,長平之戰是三年的拉鋸戰,開始階段到相持階段,趙國是一直佔據優勢的。後期物資供應不上了,才替換固守的廉頗,不可能請匈奴幫忙,哪有那麼多物資供給。


你不覺得找匈奴遠不如找其他五國靠譜嗎?事實上,廉頗統帥階段,趙軍並沒有覺得這戰趙國會慘敗,甚至趙國很可能贏(這裡的贏指的是秦軍撤軍),只是後勤供應出了點問題。再說找其他五國幫忙的問題。這個時期白起在幹嘛?事實上,白起承擔的任務是,阻嚇其他五國(更準確一點是楚,魏兩國)軍隊趁機進攻秦國,五國被白起嚇破了膽。所以,後來白起上陣,也是嚴格保密的。所以,趙國連靠譜的其他五國的幫忙都沒爭取到,更不用說不靠譜的匈奴了。(嚴重懷疑問問題的是不是把匈奴和義渠混淆了)


那時的匈奴還是分散的小部落,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攻伐,遇到中原國家的正規軍就沒有什麼戰鬥力了,所以秦始皇只是反感匈奴騷擾,並沒有擔心匈奴會有威脅。秦二世時期匈奴冒頓單于才統一匈奴,形成統一的國家,才形成強大的戰鬥力。漢高祖劉邦,當時白登山被圍,也是輕敵導致的,想一舉滅掉韓王信和匈奴,可見當時匈奴在中原王朝眼裡是鄙視的。



看地圖就知道了,匈奴和秦國不接壤,趙北方長城擋住匈奴南下。秦聯合匈奴還差不多。


請了匈奴,匈奴不去長平改道去邯鄲一輪游,趁火打劫怎麼破?即便倘若匈奴信義,那也不然,趙不缺吃飯的嘴缺糧草,難道請匈奴不管飯還得自帶乾糧?再退一步說,匈奴幫助下打贏了秦軍,你又如何送走這位大爺?請神容易送神難的道理你不曉?


推薦閱讀:

沒有趙括,長平之戰會戰勝秦國,繼而統一六國嗎?
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人是怎麼做到的?
面對長平之戰的40萬戰俘,有沒有什麼比殺掉更好的辦法?
像《喋血長平》這樣大開腦洞真的好嗎 ?
如何評價央視紀錄片《喋血長平》?

TAG:鄂爾多斯 | 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