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商鞅變法能成功,而王安石和張居正都失敗了?


商鞅變法確實是成功了,王安石變法也的確是失敗了,但是張居正變法其實並不能完全叫失敗,這些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就商鞅變法來說,主要還是因為秦朝有一個法後王的指導思想,這個和春秋戰國其他國家還不同,秦國從創業之初,就勵精圖治。自秦穆公不能得志於中原以來,幾代秦王都是勵精圖治,奮六世之餘烈,國勢一直蒸蒸日上。而且秦國和其他國家不同,一直都是任用六國之才,因此人才優勢也是其能夠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王安石變法和張居正變法就完全不一樣的,他們的變法主要是在當時的生產關係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時候提出來的,都主要是在王朝的中期或者說中後期,國勢已經慢慢趨弱了,就變法的條件和難度來說,要比秦朝弱上不小。而且北宋的祖宗之法的影響力非常強大,保守派的勢力也十分強大,比如司馬光、蘇軾等人,這些人都反對王安石。再加上王安石本人改革又比較激進,有沒有一個穩定的人才班子,其最親信的竟然是自己的兒子和呂蕙卿,所託非人,最後終於不免失敗。張居正的改革要務實的多,這源於張居正的改革手腕,平心而論張居正當時的職務不過是內閣首輔,其名位比商鞅和王安石都差上不少,但是他能夠成功的搞定皇帝、太后、司禮監,其進行的考成法和一條鞭法說白了就是一種技術性的改革,但是非常到點上,所以明朝當時的國力迅速上升,成果顯著。王安石的改革雖然規模宏大,但是沒有商鞅那樣好的條件,商鞅的條件雖好,但是其下場也最慘烈,可見改革之難。


商鞅變法,是對一個國家全方位的重新定義和規範,像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對很多東西進行標準化等內容對形成後來始終統一的國家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商鞅變法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1.沒有損害占人口大多數的勞動者的利益,提高了勞動者的地位和生產積極性。就是說,變法並沒有導致民不聊生而產生動亂。

2.變法對國家力量的提升是立竿見影的,所以反對的聲音自然也就不大。這也是即便商鞅獲罪被處死後,其制訂的法律卻沒有被廢止的原因!

王安石的變法也很全面,但現代人更關注其中的經濟內容。其頒布的青苗法即便放在現在來研究也夠牛!但王安石的變法失敗還就在這個法上!

單純從這個法來說,應該說沒啥毛病!但好事也得好人做才行,王安石顯然低估了大宋官紳的混蛋程度。青苗法針對的是農民在青黃不接的季節,借貸無門,被迫賣土地,而導致土地過分集中,而失去土地的農民流離失所,甚至是造反的問題。這個法規定,朝廷拿出一大筆錢,向農民提供借貸。在每年新糧食還沒有成熟的時候,農民可以自主決定,向官府以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利息借糧食或者錢。這個利息在當時並不高,農民是可以接受的。這個青苗法制訂的也沒毛病!但具體執行的時候,朝廷的官僚們卻把朝廷拔下來的錢能生多少利息當成了考核官員的尺度。而各級官員又把這個事情當成既能給自己斂財又能提高自己官聲的手段。結果,原本應該讓農民根據需要自主決定貸款,變成了不管農民是否需要,一律要接受青苗貸款,而且利息由基層官員層層加碼,使得農民非但沒有因此而避免失去土地,反而因為支付不起青苗貸款的利息而紛紛破產失去土地。好好的一個善政變成了吃人的惡法!王安石的變法就是這樣失敗的!

我國八十年代開始的改革措施都是從小區域實驗,總結經驗,然後推廣,應該就是吸取了古人的經驗教訓才採取的謹慎之舉吧!


變法成功與否,首要的就是取決於形勢和環境的緊迫感有多急迫!——商鞅變法前的秦國,隨時面臨被南方的楚國、河東的魏國滅國的危機!————而宋神宗和明萬曆皇帝的皇朝,雖有風雨,卻未飄搖!無法君臣同德,上下同心,焉能不敗?!


商鞅,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得到統治者支持,改革態度堅決,取信於民,不顧個人安危,與舊勢力堅決鬥爭。王安石,觸動士大夫大地主階級利益,抵制變法造成漏洞,不合理被放大,引起人民不滿,皇室內部不堅定,用人出現偏差。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王安石是一位孤獨的政治家」這句話?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這種價值觀可以在現實中實實現嗎?
王安石賞雪,打一字是什麼?
為什麼司馬光一上台,就把王安石的變法內容給廢止了?
宋朝司馬光、范仲淹、王安石、蘇軾、歐陽修等等我們常常在課文里學到的被貶人士他們之間有什麼政治糾葛嗎?

TAG:明朝 | 宋朝 | 王安石 | 張居正 | 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