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刘心武说秦可卿是废太子女儿之事?


完全是过度解读。
第一曹家偷藏一个废太子的女儿毫无意义,一个女孩能有什么政治价值?何况历史上胤礽的其他孩子都好好的光明正大的活着呢,好几个孩子里偷运个女儿出来意义何在?
第二真的是废太子的女儿也不能容你写乱伦之事啊,曹雪芹找死呢?觉得自己曹家抄家不够,想满门抄斩是咋的?
第三刘心武说秦可卿是弃婴的设定不合理,“野种”没有资格做宁国府的媳妇儿,然而从剧情设置上讲,秦可卿本人作为贾宝玉进入幻境的入口,警幻仙姑的妹妹,幻化入人间时没有详细身世不可以吗?从人物设置上来说,贾蓉的老婆当然是贾珍说了算,如果是贾珍先一见钟情看上了秦可卿,那只要这当爹的点头,秦可卿是什么身份都可以嫁入宁国府啊……而且宁国府那边不属于四大家族的女眷不是很多么,比如尤氏娘家应该就是民人,裹脚的,邢夫人那样子也不像大家大户,邢岫烟穷的什么似的,也不是那种贵族吧?还有说她葬礼规格高,人家是宁国府长孙媳妇,又有贾珍折腾,为何不能高?何况书里没表现皇家出殡的细节,没有对比,贾府豪门大户,这规格高不高还不一定呢。

总之秦可卿出身宗室的依据站不住脚。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刘心武这个推论是建立在“红楼梦每个设定每个人物都一定对应现实”的基础上的,所以他认定秦可卿一定有个现实身份。可事实上红楼梦是架空的题材,里面有些剧情根本在清朝就不存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元妃省亲,清朝的后妃根本就不可能省亲的,所以红楼梦里为了省亲兴建大观园这个剧情就不可能是真实的,它或许对应了什么或者借鉴了什么曹家自盖的园子(如评论所言是给皇帝建造行宫),但是绝对不可能直接代表了什么真实发生的特殊政治事件(比如元妃到底是哪个妃,又在宫里怎么宫斗或者怎么“告发”了秦可卿)。

说到这里补充一下,红楼梦里涉及大量清朝旗人生活习惯,所以也绝对不可能是清朝以前的人写的,曹雪芹明显借鉴了真实经历,混合了想象力和看过前朝文学作品,最后写的红楼梦,不可能每个人每件事都暗示了什么。

既然连元妃省亲这种大剧情本质上都是架空出来的,秦可卿还有必要存在一个真实身份吗?她的身份就是“情”这个字儿的化身,代表情孽,情债,兼具薛宝钗与林黛玉的特征,因为她本身是情,所以无父无母,短暂历劫完成引导宝玉的任务后就回去了。


先上结论:秦可卿不可能是废太子的女儿,因为废太子的女儿根本不可能被送到曹家秘密抚养。

康熙道:“二阿哥所生七八子,朕皆养于大内。”“朕于二阿哥并无间隔,即拘禁处,朕常遣太监往视,赐物赐食。”

虽然胤礽被圈禁废黜了,但老康对他还是非常的疼爱关心,他们一家的物质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优厚。胤礽的儿女也没有跟着他一起被圈禁监视,康熙将他们放在宫廷之内好好抚养,依旧享有皇孙待遇和人身自由。胤礽嫡福晋瓜尔佳氏去世后,她的丧葬规格也高于一般亲王福晋。

胤礽次子弘晳(康熙三十三年七月-乾隆七年九月),(革)和硕理亲王。
胤礽三子弘晋(康熙三十五年十月-康熙五十六年三月),辅国公。
胤礽六子弘曣(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乾隆十五年四月),辅国公,谥恪僖。
胤礽七子弘晀(康熙五十三年五月-乾隆三十九年七月),(革)辅国公。
胤礽九子弘暚(康熙五十五年五月-乾隆四十八年正月),三等侍卫。
胤礽十子弘为(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多罗理郡王,谥恪。
胤礽十二子弘皖,(雍正二年九月-乾隆四十年五月),辅国公。

胤礽六女(康熙四十七年-乾隆四十九年),后过继为雍正养女,封和硕淑慎公主,嫁博尔济吉特·观音保。
胤礽三女(康熙三十六年-雍正十三年),郡主,嫁土默特达尔汗贝勒阿喇布坦。
胤礽八女(康熙五十三年-乾隆二十五年),郡主,嫁敖汉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彭苏克拉氏。
胤礽九女(康熙五十三年-乾隆二十七年),县主,嫁敖汉台吉七旺多尔济。
胤礽十二女(康熙五十六年-乾隆四十一年),郡主,嫁科尔沁一等塔布囊喀英阿。

雍正乾隆对胤礽的一系也继续采取怀柔宽大的优厚政策: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即康熙驾崩第二天,雍正便册封胤礽之子弘晳为理郡王,后封理亲王并始终优厚善待于他;胤礽死后追封理亲王,雍正亲自祭奠;胤礽其余六子在雍正乾隆朝均有册封,不是辅国公品级就是御前侍卫;弘晳造反死后,乾隆还让他弟弟弘为承袭理郡王。除了被雍正过继为养女的和硕淑慎公主,胤礽其他四个女儿均是郡主或县主品级,也能正常的与蒙古贵族结婚成家。和硕淑慎公主虽然青年守寡,但好好的活到了七十七岁。公主郡主们也没受到任何政治迫害牵连,依旧享有郡主县主的尊荣富贵。

胤礽活到成年的七子五女都有名正言顺的身份品级,连“弘皙逆案”也没有牵连胤礽的其他儿女。所以,堂堂皇帝孙女亲王之女,放着光明正大安享尊荣的皇家郡主不当。凭什么要藏匿到包衣家秘密抚养,长大后嫁给包衣奴才,婚后还和公公乱伦爬灰?胤礽怕是疯了才会这么做!曹家也怕是疯了才敢这么做!

刘心武老师这么编排康熙的孙女,也不问问胤礽自己会不会白痴到将女儿降格成奴才,曹家敢不敢秘密抚养和迎娶一位郡主,曹公能不能把康熙的孙女写成自己书里一个和公公乱伦通奸的女人?混淆皇家血脉苛待帝王后裔,还把皇族宗女写成乱伦无耻之人,曹家是怕自己家没有被满门抄斩的机会吗?

再怎么着,胤礽也是老康的亲儿子,他的儿女也是正经的入了族谱上了玉牒的金枝玉叶,清朝对皇子皇孙的出生都有严格的记录,谁敢又谁能将郡主藏匿在包衣家抚养,任其没名没分不能见光?别说疼爱胤礽子女的康熙还在世,就是雍正乾隆也不会允许自己的侄女堂姐妹在包衣家被这么糟蹋,那折损的可是皇家天威。而且弘晳在雍正朝已经是理亲王了,他还能看着自己妹妹流落在外?

再说了,在中国古代,一个女儿能有什么政治利用价值?九子夺嫡再惨烈也是男人之间的事情,有威胁的侄儿还得妥善安置,雍老四还能去虐待圈禁侄女?以雍正的权术谋略,他只会对没威胁的侄女更好,以显示皇帝叔父的宽大慈爱。胤礽的女儿根本就不需要曹家冒着全家被团灭的风险去藏匿抚养,人公主郡主和县主活的嫁的光明正大,有皇帝爷爷和皇帝叔叔的厚待照拂,才不需要曹家的庇护好吗。

------------------------------------------------------------------------------------------------------------

有一说一,事情看两面。刘心武老师读文本真是读的很用心很仔细,几乎是到了一字一句锱铢必较的地步。除了秦学外,刘老师的其他解读其实还是很有学问很有价值的,并非众人口中的一无是处。我知道很多人吐槽他抠字眼沉迷细节,可我觉得那不也是一种认真吗?刘心武老师要怎么读文本无可厚非,每个人有解读的自由。而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他读的认真,其实在这点上我们并没有资格去指责他。即使不同意他的观点,也该尊重他的劳动成果和为红楼付出的心血。

只是他解读秦可卿的论点实在是太过诡异了,他觉得秦可卿的身世有不合常理之处,就非要在现实中给秦可卿找一个不平凡的身份。感觉他是先下了结论,再去满世界找证据佐证自己的论点。而且秦学的脑洞真是越开越大,甚至到了离谱的地步,这就真的让人无法苟同附和了。


先直接抖重点:不说其它,仅仅文本论。秦可卿这个人物是有蓝本的,而红楼梦的早期读者都是作者的亲友圈,鉴于扒灰丑闻,所以作者必须要处理好一个问题,秦可卿的人物设定必须要经过巧妙的艺术加工以免被亲友甚至后辈们看出来,也就是说作者必须要把秦可卿的事情写得更像一个故事,而不是有原型的。以免被人议论曹家谁谁谁以前公媳通奸,这可是曹家以及几个姻亲世家之间永远都在回避的话题。相信在畸笏叟勒令作者删稿之前已经过了处理,即使如此,可卿之死那一节仍然也不被畸笏叟放过。这里有个悖论,按照刘心武的猜测,如果可卿真的是废太子的女儿,作者完全不敢写得如此明显,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写她就是废太子的女儿,那个原型就是她

以下是原文————————————————————

刘心武论据的基础在于《红楼梦》原文里有些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

比如,1、秦可卿出生并非富贵之家,甚至还是捡来的,那么何以能被贾母宠爱、凤姐认可。

2、秦可卿如何敢那么嚣张跟公公偷情,在下人们的风言中还不知收敛。

3、她卧室的布置和摆设都超过了寻趁人家,几个摆件甚至都与皇室有关,比如武则天、飞燕、杨贵妃、寿阳公主……

刘心武抛出“废太子公主”论,只要秦可卿(或原型)实际上的身份尊贵,这样看起来就很合理了,一切都能解释通了。

然而,以这种方式来解读《红楼梦》无疑是粗暴的,也就是说把《红楼梦》里的文字做平庸解读后,遇到了一些无法解决的矛盾,便牵强附会地找了一个外在的“答案”粗暴地强行解释。更可怕的是这种街头巷尾式地解说居然还要上升到学术高度。

作者对“秦可卿”人物的朔造,有极其复杂的历程,首先要明白《红楼梦》的创作,人物设定上不是所有人物都根据原型实写,也不是凭空虚构,这也是小说创作的基本原理。曹雪芹虽以家史为蓝本,但他要把整个故事讲圆,所有人物设定都要服从于大局。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把现实揉碎,然后重新加工、提纯、组合,以艺术化的方式加以呈现。现实有时候更荒诞,但绝多时候也更无聊,如同我们的生活,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看惯了潮汐潮落,曹家的那点家事儿也并无特别之处,史上有无数个大家族的没落……

但只有曹雪芹能从中看到了另外的东西,并写出了《红楼梦》,这只能说曹雪芹是伟大的艺术家,不要以为去挖曹雪芹的家事就能理解红楼梦,挖不出来了就瞎JB乱猜

按照答主的理解

秦可卿肯定是有原型的,她的容貌、她的生活作风、扒灰事件、她的去世基本也都是依照原型实写。同时生活作风和可卿之死方面用了虚笔。

秦可卿原型可能是作者小时候的性幻想对象,甚至是性启蒙者。这个用了虚写。

秦钟这个人物用了虚实结合,也就是说可卿的原型也许并没有一个弟弟,或者她真实的弟弟也并非体现在“秦钟”这个人物上,合理的推测是,雪芹小时候有个好基友,出于故事结构的需要被写成了可卿的弟弟,这加重了宝玉与可卿的暧昧关系。这是艺术加工的一种整合方式。其实很多人物设定都可以这么来理解,比如脂砚斋批语里说自己被写成了钗、颦深感荣幸(但周汝昌就是固执地认为脂砚斋就是史湘云的原型)。

懂小说创作原理的人都懂这个逻辑。

现在开始逐条解析:

1、首先,秦可卿(主要指原型)绝对美貌。然而现实中美貌女子除青楼外,也并不常见,即使是富豪人家,不信去看看大清帝国的后妃们。红楼梦里之所以美女众多,就像现在的电视剧,美女不多,谁JB看啊!但这里强调的是:秦可卿(主要指原型)是真正的绝对貌美者

2、秦可卿的标签是美貌、乱伦。然而我们忽略了她的高智商、高情商。

秦可卿虽然篇幅较短,看看她死前托梦凤姐儿,也许那段先知级别的警告言论不过是作者自己的事后总结,但作者让可卿说出来,证明在作者心目中,她是高智商。

再看看整个家族对可卿的态度,情商直接是王熙凤的二倍。王熙凤是顾上不顾下,秦可卿可是贾府上下都买账。在情商上,秦可卿=王熙凤+宝钗+袭人。

所以深得贾母、凤姐的喜欢,情商是重要一点。

3、秦可卿的人物设定

除了貌美、高情商、高智商。秦可卿本质上有脱俗的仙女气质,也就是现实中,她有“要强的心”,同时又有挣脱枷锁的欲望,最终不光表现在心理上,甚至是身体上。现实中那些有个性而聪明的绝世美女基本都有这种气质。这点上有可比性的是尤三姐。尤三姐和秦可卿是两个最写实的人物,不要说林黛玉,黛玉的人物设定里,虚构和嫁接的成分太多,是真正的仙女级别。

看可卿的室内布置,刘心武非要抓住武则天、寿阳公主说事儿,如果作者真要这么暗示,她屋里挂的为什么不是宋徽宗的画,李后主的对联?这种皇权的彰显难道这样不是更明显更贴切吗?

挂的唐伯虎的画儿,这是在暗示可卿的性格,唐伯虎当年因为科举案葬送前途,隐居老家诗画一生,脱离于尘世。其人才华横溢,放浪形骸,狎妓嫖娼无所不为,这是对可卿内心里挣脱尘世枷锁欲望的一种暗示。而后面的布置作者通过宝玉的醉眼作了一番虚写,不是现实的折射,而是一种意识流写法,但刘心武却看实了。

可卿是警幻仙姑的妹妹。可卿和黛玉在气质上有相同之处。但可惜的是一个在尘世,一个在仙界。

可卿是尘世中的黛玉,黛玉是仙界里的可卿

在情与性上,秦可卿=尤三姐+黛玉。

4、重点,秦可卿的出生问题

无论怎么解读,可卿都不可能出生于一个小门小户人家,这个没问题。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她是弃婴,秦家捡来的。

脂批有提示:作者秉菩萨之心(没找原文,大概这个意思)。

秦可卿是贾家未来族长贾蓉的原配,首先要门当户对(注意尤氏和邢夫人都不是原配)。其次,不光要门当户对,甚至还要是“四大家族”里的人,如贾母、王夫人、凤姐等。这样的结合才是比较合理。

前面说过,秦可卿的“扒灰”和死亡事件都是有蓝本的,可能当时很多当事人都心知肚明,但这个说不出口,这是“四大家族”的面子问题。相信秦可卿和贾珍的这个事情作者已经做了艺术加工,比如原型人物置换嫁接之类,但还是太明显了,所以通奸被发现后自杀这段被畸笏叟勒令删除。要知道红楼梦的早期读者可都是亲戚朋友很容易看出来这是写谁谁谁的故事,还有很多后辈们不知道的八卦。如果秦可卿的出身也写明了,如贾母(现在贾母原型是可考证的),那可真是在“四大家族”存世的每一个人心上重重地补上一刀,连作者自己都不忍心。岂止畸笏叟,连作者自己都想把这个秦可卿的人和事写的更像故事,而不是自己的家事,但又不甘心因此而把故事改的平庸,这是他极大的矛盾和痛苦

所以秦可卿的出身不能明写,而且要跟原型毫无关联才对,以免被人看出原型是谁,那要怎么处理呢?于是写本是“弃婴”以示贱,但后天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又必须被秦业收养。弃婴堂是个贬低的写法,刘心武又看实了。

刘心武确实没读懂更多细节……

看到很多答主讲到清朝历代公主的问题,这里不再赘述,确实是这么个情况,史料里,看看那些公主们的实际境况就知道了。

推送看不懂第一回,你读什么《红楼梦》?


一般的考据模式是根据各类书籍文物提供的资料,来判断某一点到底怎么回事。比如说,一般红学家是根据曹雪芹的家族情况以及康熙、雍正年间的政治事件,来对应红楼梦中的故事,从而推测故事的原型。

刘心武的考据法是自己先猜测一个结论,然后去找能证明结论的资料;如果找不到有关资料,就表示肯定还是这样的的,只不过资料因为历史原因看不到了。比如秦可卿问题,他猜测是胤礽的女儿,于是就认定就是胤礽女儿,就算史料没有可能证据,也坚定认为只是历史疏漏。

这不叫研究,这叫瞎想。


要分两面来看。
1.刘心武以作家身份成名,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了解他的人就说,刘心武除了写作,对红楼梦很感兴趣,也颇有见地,当时就传他要拿出自己的时间来研究红楼梦。例如当时红学研究界,对贾府的男性除了贾宝玉,全都批为沆瀣一气的反面人物,而他曾提过贾珍是贾府中比较有能力的男性,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现在想想,有些是很有眼光的。后来呢,央视的《百家讲坛》捧红了他。
2.刘心武的很多观点并不是独创的,他在很多方面继承和借鉴了周汝昌,例如周汝昌认为脂砚斋是女性,也就是湘云的原型,曹雪芹的续弦;周认为红楼梦反映了乾隆年间的一些宫廷政争(很多人倾向于反映的是康熙朝),黛玉死因是沉湖等等,很多观点周刘二人相若,而且两人有私交。
刘心武为了研究红楼梦,确实耗费了很大精力,他确实入迷了,他的投入是让人尊敬的。
3.曹氏家族的兴衰与政治是有关系的。他的家史不多说,曹寅给康熙的折子内容我看过一些,什么朱三太子案、江南下了几场雨、米价是多少……曹寅就是个耳报神,忠实的奴才!
注意!康熙的皇子向曹家借过钱!所以说,曹家和政治没有关系?不可能!
4.曹家虽跟政治有关系,但不是操纵局势的人。曹家的地位充其量站个队找个靠山押个宝,无论哪一派都得罪不起。
5.刘心武考证秦可卿出身太子府,这于情于理讲不通。清朝制度,皇族的生育情况管理很严,没个跑。胤礽废了之后,康熙并没有在肉体上消灭儿子,胤礽的子孙活着呢。再者,曹家会费个劲保全废太子的孩子,还是个女孩?!曹家没这个能力没这个胆,即使敢,保个女孩干什么?
6.结论和整体思路也许走火入魔,但不排除细节和片段上的真知卓见。例如刘心武考证荣禧堂的那幅对联(虽然也借鉴了周汝昌),我认为是很有见地的。


秦可卿的确是迷雾重重的人物。

但是刘心武先生的解读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

就是他下意识的还是用小说家的思路去解读。

小说家是什么思路?小说家写的东西永远是现实的映射。

也就是说,在刘心武先生的心底,有一些基于现代性的东西,不自觉的映射到了他对红楼梦里去了。

对,这个现代性的东西,就是对男女平权(这个词用得有点过,但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一个废太子的女儿,有什么重要性吗?

用现代人的思路,有!废太子万一哪天翻身了呢,这就是保存皇家血脉啊。

用古代人的思路:没有那么大!这货又不能当继承人,女子根本称不上什么血脉。

所以说贾府值不值得冒着巨大风险去把一个公主偷出来?又会不会因此导致整个家族的兴衰?

现代人一想起公主,想到的是伊万卡,不是古代真正的公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过讲真,刘心武先生这个好歹还是个能自圆其说的假设。

在红学界各种奇葩理论里,还算是有逻辑的一个。

我记得当年看一个"红学家"的推论,说林黛玉的原型是雍正的皇后某某,谋杀了雍正,曹雪芹用红楼梦隐晦的记录下来。

质疑者问:翻遍史书上也没有这么个皇后的记载啊!更别提什么谋杀皇帝了。

“红学家”曰:对啊,这么大的皇后史书上愣没记载,不正好说明她的确是谋杀了皇帝吗?所以才被从史书上删掉了啊。

一口老血喷出……


我来揣摩一下刘心武的心态,给大家另外一个角度看刘心武。

首先,《红楼梦》影射康雍乾三朝的政治生活,这不是刘心武的原创。而以刘心武的背景——曾经的《人民文学》主编,算是接近过权力中央的文人,又因为其自由化思想被排挤——他脑中的曹雪芹,一定和他一样,是个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不得志的文人,希望在作品中涉及到政治或者时代思潮。

有了这个想法垫底,那能够配合他的相关红学研究简直太多了,而这些研究,大多将曹家本事与《红楼梦》的情节相关联,并且很有市场。

一个人有了奇怪的想法不要紧,要紧的是有人赞同他的想法,给了他成就感。这个人就是周汝昌。周汝昌自己就是绝对的曹贾互证派,自以为能够“解芹之味”,所以号“解味道人”。周汝昌为什么支持刘心武呢?咱们后文再说。

本来就有些名气的作家,在创作力衰退和创作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埋首于《红楼梦》研究,应该是人生的退步之选。真的当过官又有名的作家,即使喜欢《红楼梦》也不会这么执着,比如王蒙。所以刘心武对于红学界的反对意见那么在意,就是因为触到了他的底线——我刘心武都回家研究红学了,你们还不让我干,那我反击给你们看。

其实没上《百家讲坛》之前,刘心武的“红楼月派论”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他93年就开始陆续出版研究《红楼梦》的书,但是05年才上的《百家讲坛》。《百家讲坛》特别看重刘心武,易中天能拿到大部头时间讲三国,都是在刘心武之后,四大名著的讲解,刘心武是当头炮,没想到一炮而红。

那么,为什么要请刘心武?

我疑心当时的主编那尔苏起了很重大的作用。

那尔苏,换个写法是“纳尔苏”,如果加上姓“爱新觉罗”,那就是曹寅的女婿,多罗平郡王,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当然,“那尔苏”这个名字也很有来头,百家讲坛05年左右倾向清史内容,和制片人、主编是满族关系大不大,这个我不臆测。)

曹雪芹如果是曹寅的孙子,他有纳尔苏这样的姑父,怎么会如此潦倒?可惜这位平郡王在雍正三年被削了爵,正好和曹家抄家时间相差不多。

然而纳尔苏的儿子福彭又袭了爵,论亲戚是曹雪芹的表兄弟,福彭和乾隆关系挺好。

刘心武和周汝昌深信,曹家在乾隆朝初期有过“中兴”的局面,这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不然一直穷困潦倒,曹雪芹哪里来的条件写作呢?曹頫那时候已经脱罪,在内务府又领了差事,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推到此处,说真的,只要稍微再想歪一点点,就能对所谓“二次抄家”感到“确有道理”了,不知道各位忍不忍得住,刘心武反正没忍住。

下面的问题就是,要为“二次抄家”,以及为什么这次抄家抄得这么干净找理由了。说真的,除了“弘皙逆案”,我也想不出更好的理由。弘皙案刚好在乾隆四年发生,如果将《红楼梦》的三春理解为“三年”,那《红楼梦》主体部分写的是乾隆元年到乾隆三年的事,不就刚好对上了吗?

周汝昌看上的正是这点!因为这是他引以为豪的“红楼梦年表”所分析的——《红楼梦》的时序是大致清楚的,从元妃省亲开始,就是写了三年的事。周汝昌对这个年表有多看重呢?他自己写自己的书(当然可能有编辑的意见),其中有一章叫做“年表功高”!

但是周汝昌没有精力再去挖史料了,他眼睛也看不见了,刘心武正好可以干这个事,只要能和年表对上,周汝昌就坚决支持。

曹雪芹毕竟在乾隆朝生活,要从作品里找乾隆初年的影子,那肯定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这一定指向《红楼梦》的背景是“弘皙逆案”吗?不一定啊。

所以一定要找一个人,这个人要笔墨较少,地位重要,容易引起争议,且读者对她没有强烈的主观印象,把这个人的事往弘皙案上一靠,万事大吉。

除了秦可卿,估计妙玉也能靠一靠,可谁让脂批里写了秦可卿的故事改过了呢?就你了,秦可卿。哪怕你的身世细推起来没问题,也要借你一用。

于是越找证据自己越走火入魔,慢慢的,刘心武自己也相信秦可卿一定与弘皙案有关了,还把冯紫英等一干人拉下水。

可是,秦可卿一届女流,怎么就能和弘皙扯上关系呢?除非她就是弘皙家人。就这样,因为在内务府当差,所以和皇家关系比较近的曹家,就被想当然地安排成私藏皇家血脉的罪人,又加上弘皙案,不抄你抄谁。

这个循环论证,证明了刘心武彻底失去了理智。从一开始的曹家本事研究,到曹贾互证,到“编曹家本事来曹贾互证”。

其实,《百家讲坛》揭秘秦可卿系列大部分都是在讲胤礽、弘皙、曹家本事、《红楼梦》描写与乾隆初年对应的情况,这是干货。真的讲秦可卿,具体到秦可卿身上,有多少?秦可卿只是个噱头。

所以二登《百家讲坛》,刘心武还讲秦可卿吗?不讲了。他需要的是“月派”,需要的是政治斗争,他不需要秦可卿。

可怜秦可卿,被作者揉搓,被批者揉搓,两百年以后,还要被刘心武揉搓,被其他怀疑她有秘密的人变着法地揉搓。

怪不得正册垫底啊。
———————————————————————
补一句,如果只是推论到“二次抄家”的原因是“弘皙逆案”,不去《红楼梦》中找对证,则不算重大突破,所以刘心武也是铤而走险。事实上这一举三得的一招还是很有想法的,(三得:曹家彻底败落之迷,秦可卿之迷,元春结局之迷)但是我个人认为其最大的问题不在秦可卿上,而在贾府的落败上。

秦可卿已经死了,无论怎样不会影响后面情节的走向,而“月派”势力被连根拔起,贾府背上谋逆大罪,这和整部书中缓缓消亡,子孙离散的基调有冲突。这太戏剧性了,太激烈了,即使曹家真的遭遇“二次抄家”,曹雪芹又肯放弃一直以来的宿命感和无奈感,转而去描写一个外力打击的结局吗?


刘心武是真敢想。如果说隐匿废太子的子嗣,以谋求有朝一日废太子东山再起的政治资源还说得过去,那只要低调的好生抚养就好了,娶为正妻而且葬礼办的人尽皆知简直是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该满门抄斩的节奏。


说刘心武八成过度解读不反驳,毕竟有很多东西他是建立在自己的猜想之上推论出来的。
然而说句实话,刘心武在红楼梦方面做的考究是很下功夫的,不管怎么样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比较完整的系统,且他的考究也是参照了周、胡等人的研究成果的,有不少内容想法和周汝昌先生的也保持一致,其中有很多很多东西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任何一个结论都不可能凭空出来的,刘心武认为秦可卿是废太子的女儿是有很大一个前提的,他在这部分的研究上费了很大心思,找了很多史料并一步步猜想推论从而得出的该结论,至少按照他自己的理论系统他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你可以说他解读过度,可以说他的猜想过于大胆,毕竟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不同,每个人也都有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权利,然而说他的考究【毫无根据】【无稽之谈】【全是意淫】就真的没一点道理了。

起码人家是有自己完整的理论系统的,起码人家做的考证和研究比你我都多。

他把秦可卿看成是废太子的女儿,他是有自己很充分的理由和根据的,当然你可以不同意可以不接受,但请肯定别人值得肯定的地方。

最后 批判也是需要理由和根据的 一边倒地批驳【扯淡】几乎是跟风


至少他的说法是我见过的唯一能解释贾府上下为什么能容忍她爬灰的。贾母和尤氏对她的态度不像装的,即便是装的,如果她没点身份地位,贾母她们装都懒得装,更不可能把贾宝玉交给她照看,肯定跟避苍蝇一样防着她接近宝玉。解释为情商高智商高的,可能吗?儿媳妇情商智商得高成什么样才能让婆婆容忍她爬灰啊?除非她能成科学家……给婆婆光宗耀祖,让婆婆惹不起……搁红楼梦里,唯一的解释就是贾母她们惹不起秦可卿,至少某种程度或某一方面,即便贾母也得仰仗她。

是不是公主不知道,刘心武很多观点牵强附会,续书写的也是一言难尽,但有些清高的红学家说他不配研究红楼就太可笑了,这话除了曹雪芹,谁也不配说,红学会买版权了?

曾经还有一次写了一个答案,确实属于索隐,下面一条评论是“又是一个被刘心武荼毒的人”,要反对就写原因,列证据,这么说太不尊重人了。


谁还没有个胡思乱想的时候啊!
他刚刚看了我一眼,他是不是喜欢我呀?要不要给他个机会?以后我和他在哪办婚礼呀?生几个小孩好呢?


当你的联想能力和类比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像刘心武这样过度解读并形成一个自洽体系需要的仅仅是时间而已。

而生活在这个时代拥有上述能力的人已经很难有足够的动机去对某一本名著做这样一件事了。


刘心武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我说你刘心武的太爷爷是隔壁老王的孩子,你能说一定不是吗,你没办法完全否决这种可能性,所以说我的推论是有根基的。


按他扯的这个淡我完全可以考证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确实写的是张学良。。。


好像很多人没法接受林家不如贾家繁华,贾敏是下嫁的事实。

第一,林家祖上袭过列侯,业经五世,繁荣过。林如海也很争气,探花出身、官至兰台寺大夫,又点了盐政……但考虑到古代男女结婚年纪小,贾敏嫁人的时候,林如海还在科举路上奋斗,前途还不好说呢!

第二,看贾府的排场,要从林黛玉眼睛里看。林黛玉小时候就听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更与别家不同”,接船的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这是贾府大家气象的一角。

第三,再看林黛玉进贾府“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这么拔尖儿的姑娘,都怕在贾府被人看不起。

第四、林黛玉进贾府,只带了一个教引嬷嬷,一个丫鬟。再看迎探惜姐妹,近身做细活的丫鬟就有4个,底下做粗活的不计其数。大家排场。

至于贾府的房屋院宇的描述,就不多说了。看书多注意细节,林贾两家孰高孰低就对比出来了。

——————————————————————————————————

补充一下排名第一的回答。

关于秦可卿以养女的身份嫁入贾府这件事。贾府几代人娶亲嫁女,一直都在向下兼容。贾府的没落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贾府嫡系娶亲嫁女

代字辈,仅剩贾母,贾代善之妻——史侯家的小姐。

文字辈,贾政娶的王夫人——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子腾之妹(虽是大贵族,爵位比贾母娘家又低了一等),贾赦续弦邢夫人——良家子,家境殷实,贾敬丧偶,婚姻状况不详。幼女贾敏嫁的是林如海——祖上做过侯爵,根基已尽,科举出身的潜力股(从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状态看,林家无论是规模、财产、地位上,跟贾家都不在一个段位上)所以贾敏算下嫁

玉字辈,贾珍续弦尤氏——良家子,重组家庭(封建道德伦理上讲,比邢夫人还要低一等);贾琏娶的王熙凤——王子腾之女;贾珠娶了李纨——金陵名宦之家,父亲李守中为国子监祭酒(虽是名宦之女,但已经不在世家的范畴了);元春——通过选秀入宫,从才人到贵妃,靠的是个人奋斗和运气。另外,这个角色是为省亲准备的,替代皇帝南巡事件。所以婚姻状况不具有参考性。

草字辈:贾蓉娶了秦可卿——父亲秦业,工部营缮郎之养女(家室跟李纨在统一阶层,但李家在阶层顶端,秦家在底端,差别还是很大的)

娶妻嫁女的对象,从最初的世家大族大贵族的女孩,渐渐向下跌落,变成了一般官宦人家的女儿,续弦只要良家女就可以———姻亲的阶层变化,标志着贾府这样的百年大贵族,也在向一般官宦人家跌落。

这样看来,秦可卿娘家身份是不太低的,尴尬的是养女身份。但这个就取决于夫家介不介意。王熙凤曾经感叹探春,“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 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亲女和养女的想必是一样的道理,比嫡出庶出差别更大,大到有些难以接受。

再加上秦可卿生的“风流袅娜,性格风流”,又跟贾家有些瓜葛。个人倾向于,秦可卿未出嫁前跟贾珍有瓜葛,娶来做妾或者配给门下清客做妻都不合适,于是在贾珍的主持之下,嫁给了贾蓉。

所以,秦可卿的出身和婚姻,并没有太不合理。但娶她确实是贾府衰落到“内瓤也尽上来了”的标志。


我对刘心武就是有成见
为什么
我看了他解读红楼的书
我觉得他疯了
如果如某位答主所说
刘心武的小说被证实是曹雪芹的草稿
那我对曹雪芹也会有成见
同人小说加二设无可厚非
但是把二设当原著人设就不对了


刘心武的结论有很多臆想,导致不是那么可信。不过也没有办法,相关的信息只有那么多,要把已知的信息串起来,只能编了。但是编就容易不着调。

但是可能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相信他的废太子女儿的理论。

我更欣赏的是他指出很多问题来。 比如秦可卿家世之卑微,对比葬礼之隆重,等等。

这些问题,任何一个严肃的红楼梦爱好者都应该去思考,然后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 当然,正确的答案可能不存在。但是,思考本身有助于理解红楼梦这本书。

无论读什么书,直接信了书里面的结论总不是好的读书方法。刘心武的秦可卿的理论也是如此。


才学不足,生拉硬套,自圆其说,博一笑耳。芹为泪尽而逝,彼为强作而读,若芹得再世,亦怪其脑洞之大耳


完全不可能,完全没必要。曹家私藏废太子之女的理由怎么也得像戻太子刘据那样被满门抄斩一息不存才比较合理,但胤礽一家恰恰完全相反,无论是康熙在位时还是雍正在位时,都是相当优待胤礽子女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胤礽一脉已经被排除出政治核心,但并没有受到政治迫害的忧虑,甚至在大程度上他们仍保留着皇室后裔的优荣和待遇,他们完全不需要曹家的庇护。


二废太子以后,康熙将胤礽软禁在了紫禁城中的咸安宫,但当时废太子及其家眷的待遇应当还是比较优厚的,康熙帝曾对大臣们说:“朕于二阿哥并无间隔,即拘禁处, 朕常遣内监往视,赐物赐食。”他又说:“此皆父子私情,不能自已,所谓姑息之爱也。” "阿哥所生七八子,朕皆养于大内",废太子一位姬妾去世,康熙的嘱咐是,丧事按照太子宫旧例办理。可见康熙虽在储位继承上对胤礽失望至极,但对亲手教养长大的胤礽仍然存有父子之情,对胤礽所生之子也颇有照拂,可以从废太子长子弘皙的待遇看出(弘皙也是胤礽被废时唯一成年的子女)废太子的子女并没有收到拘禁,并仍然享有皇孙的待遇。

弘皙是康熙唯一抚养过的皇孙,对其相当爱重,在胤礽被废以后仍然经常将弘皙带于身边,并时常夸赞弘皙贤德,以至当时朝野内外有了康熙要立皇长孙为储的传闻,据《李朝实录》载,康熙帝死后,人们有如下传闻:“康熙帝在畅春园病剧时曾召阁老马齐曰"废太子皇长子性行不孝,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言讫而逝。 朝鲜人的记载虽然不足为信,但却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二废太子后,因康熙帝喜爱弘晳,所以逐渐出现将三立允礽之说,并流传很广,达到朝鲜。


康熙对胤礽子女的优荣,在雍正年间也持续了下去,因为从情理上看,雍正与废太子不存在没有政治冲突,皇四子胤禛在早年可以称得上是太子党成员,在康熙一废太子时曾力主复立胤礽,在父亲和哥哥面前赚足了贤臣孝子的感情分。所以作为合法继承皇位的雍正,更加没有必要迫害废太子的子女的必要。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即康熙驾崩第二天,雍正就封侄儿弘晳为郡王,累加多罗理郡王爵;雍正二年十二月胤礽病死后,雍正谕以和硕亲王例下葬,令弘晳得尽子道,封弘晳之母李佳氏为理亲王册妃,由其子赡养。胤礽其余妾室随个人意愿择定居所,“丰其衣食,以终余年”;后雍正亲往五龙亭,哭奠理亲王胤礽。雍正六年五月,晋理郡王弘晳为和硕理亲王,成为同辈中爵位最高者雍正帝十分关心弘晳,弘晳亦于奏折中称呼本是叔父的雍正皇帝为“皇父”。 终雍正一朝,弘皙都保有亲王爵位和雍正的善待,而曹家却在雍正六年被抄家了,可以说若可卿是皇室遗孤,那她还不仅仅是前朝废太子之女,还是当朝亲王的亲妹妹,难以想象在理亲王一脉尚且存留时,能够容忍自己的姐妹在臣子家中受辱。


废太子其余的子女,除了幼年早夭的以外,活到成年的,儿子皆有王公爵,女儿也皆封为郡主县主,并大多寿终正寝,那位在胤礽一废时生下的第六女,最有可能是秦可卿原型的女子,被雍正收为养女封为公主,活到了77岁。

次子弘晳(康熙33年7月-乾隆7年9月),已革理亲王,49岁
三子弘晋(康熙35年10月-康熙56年3月),奉恩辅国公品级 ,22岁
六子弘曣(康熙51年7月-乾隆15年4月),奉恩辅国公,谥恪僖 ,46岁
七子弘晀(康熙53年5月-乾隆39年7月),辅国公 ,61岁
九子弘暚(康熙55年5月-乾隆48年1月),三等侍卫 ,68岁
十子弘为(康熙57年12月-乾隆45年8月),多罗理郡王,谥恪,63岁
十二子弘晥(雍正2年9月-乾隆40年5月),奉恩辅国公 ,52
次女 郡主,嫁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喇布坦,39岁
六女(康熙47年1月-乾隆49年9月),和硕淑慎公主,嫁科尔沁博尔济锦氏观音保,77岁
八女(康熙53年1月-乾隆25年10月),郡主,嫁敖汉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彭苏克拉氏,46岁
九女(康熙53年12月-乾隆27年闰5月,县主,嫁敖汉台吉七旺多尔济 ,49岁
十二女(康熙56年10月-乾隆41年3月),郡主,嫁科尔沁一等塔布囊喀英阿 ,60岁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不愛黛玉者,不懂紅樓"這句話?
《紅樓夢》原著里林黛玉和賈寶玉到底有沒有過肌膚之親?
紅樓夢裡王夫人在怡紅院的眼線是不是襲人?
紅樓夢中的柳五兒的生死有一個不明顯的bug?
麝月是什麼月,為什麼用麝來形容月?

TAG:文学 | 红楼梦小说 | 红学 | 红楼梦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