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易患大腸癌?


大腸癌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肥胖、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這幾類人容易患大腸癌:①有大腸癌家族史者;②有大腸息肉家族史者;③大腸癌高發區40歲以上有癥狀人群;④大腸癌術後人群;⑤有慢性潰瘍型結腸炎患者;⑥有血吸蟲性直腸肉芽腫的患者;⑦膽囊切除術後的人群。 這七類人需經常觀察自己大便習慣、大便形態、大便有無血便,過了中年即使無癥狀也應定期行腸鏡的檢查,我們建議1-2年做腸鏡檢查一次,可發現癌前病變——大腸腺瘤和早期癌。此外,大家公認的是:大腸癌與不良生活習慣一切相關,常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類食品的人群,患結直腸癌的概率明顯增高。喜吃肉,少粗糧,少運動,絕對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因此說,合理膳食多運動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低下,食不飽腹,半年吃不上一頓肉,那時候結直腸癌患者真的很少,所以幾乎可以肯定結直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近年來發現大腸癌患者年輕化,雖然年輕人比例不高,但是已明確和飲食結構(尤其是久坐辦公室,常吃高能量洋快餐,運動少)有關係。前陣子,有一位29歲的西門子員工查出直腸癌晚期,這傢伙身高不到170Cm,體重達200多斤,平時無肉不歡,喜歡吃燒烤,喝啤酒,因便血來看門診,經全面檢查最終確定直腸癌晚期。去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機構把加工肉、紅肉列為致癌物,明確指出每天攝入過量肉會增加腸癌風險。纖維素是腸道的保護劑,食物纖維可增加腸蠕動,吃的太精細,不吃水果、常喝果汁都會減纖維素攝入,對身體極為不利。預防腸癌從口做起,從合理運動做起!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發病年齡趨老年化,男女之比為1.65:1。

究竟什麼原因會導致大腸癌呢?研究表明,腸癌的發生與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大腸慢性炎症、大腸腺瘤、遺傳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蟲病、盆腔放射、環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鉬)、吸煙等有關,而飲食因素、環境因素更為重要。分析其原因,第一,是脂肪飲食增加、纖維素飲食減少所致。我國近年來城市中大腸癌發病率增加,也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有關。常食高脂肪、高蛋白以及低纖維類食品的人群,患腸癌的概率要明顯高於食用這些食品較少的人群,這是因為動物脂肪代謝的產物、低纖維素的飲食以及細菌分解的產物都能夠直接導致腸蠕動功能的減緩,並且糞便長期停留在結腸會使吸收毒物質的機會大大增加,尤其是誘發腸道疾病的發生。第二,環境和大腸癌的關係很密切。環境因素主要有:①土壤中缺硒;②血吸蟲病的影響,血吸蟲病高發區同樣是大腸癌的高發區;③吸煙易引起大腸癌。第三,就是遺傳因素。約10%的大腸癌與遺傳因素有關,所以,對於確診為家族性結腸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及散發性遺傳性大腸癌的患者的後代,要密切追蹤隨訪。同時,也不能忽視大腸的一些稱為息肉的良性腫瘤。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人也有較大的機會患上大腸癌。

哪些是大腸癌的高發人群呢?大腸癌高發區的成人,如我國的大城市及東南沿海一帶;大腸腺瘤患者,有多發性家族性腺瘤病的家族成員;以前患過大腸癌的患者;血吸蟲病患者;大腸癌患者的家庭成員;癌症家庭綜合征的成員;盆腔接受過放射治療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人認為,患此病者發生大腸癌的機會比正常人高10倍。

如何預防大腸癌?對於大腸癌的預防,改善飲食、規律生活是關鍵,平時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多吃纖維食物。少吃高脂肪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這是預防大腸癌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每日飲食中要有足夠的蔬菜,如芹菜、青菜等,平日可有意識增加一些粗糧、雜糧的比例,飲食不宜過細過精,從而幫助腸胃蠕動消化。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過分飢餓、不暴食暴飲,這樣有利於腸道消化吸收平衡,避免因無節制飲食而致腸道功能紊亂。其次,要多運動。保持每日大約20分鐘中度日常運動,有助排泄物通過腸道,協調排泄。有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將患大腸癌的危險降低一半。另外,積極治療已患的大腸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腸腺瘤等。如有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存在,比如家族性結腸癌或息肉病、家族性多發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定期去醫院諮詢或檢查。


的確如問題中所說,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在近些年的發病率逐步攀升,尤其是結腸癌,僅在上世紀末的20年里,結腸癌的發病男性就增加了104%,女性增加了99%。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大腸癌高發,又有什麼可以預防的措施呢?

1、年齡因素

一般來講,大腸癌的高發年齡在40-50之間,男性多於女性,所以人到中年時應該注意防範大腸癌的發生。

2、肥胖

肥胖和大腸癌的發生率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不只是大腸癌,多種癌症的發病都和肥胖有關,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尤其是腹型肥胖,和大腸腺瘤與大腸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

3、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

平時喜食肉食,尤其高脂肪類食物的長期、過多的攝入,相對較少食用蔬菜、果蔬、雜糧等食物的人群,患大腸癌的風險明顯增高。

4、慢性腸炎及腸息肉的人群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發生大腸癌的風險要遠遠高於正常人,尤其是病程超過10年,大腸癌變的可能性高達50%;而腸息肉、腺瘤的患者也有一定的惡變率,而家族性大腸多發腺瘤的患者,如不治療,惡變率幾乎達到100%,

5、精神心理因素

長期壓抑、抑鬱,精神緊張,自我調節困難的人群,也是大腸癌發病的一個因素。其實情緒致病不光是大腸癌,在多種癌症的發病原因里,都有情緒不良的這一誘因。

6、其他原因

有研究認為糖尿病人患大腸癌的風險要高於非糖尿病人;另外長期的吸煙、飲酒等也是大腸癌的發病一個不利因素。

綜上,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雖然有著不可預防的先天因素,但這部分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還是和平時不良生活、飲食習慣及性格因素等有關,所以,生活中注意合理飲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身心愉快,注意健康體檢,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夠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關於大腸癌的致病原因,簡言之,大腸癌的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具體講其發生與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大腸慢性炎症、大腸腺瘤、遺傳因素、血吸蟲病、盆腔放射、環境因素以及吸煙等有關。另外,目前,大腸癌發病年齡趨老年化,我國大腸癌發病的平均年齡是45歲,大多數患者在五十歲以後發病。

經臨床實踐證明,患大腸癌有一定的特點人群,據此,以下人群應警惕大腸癌的發生:


1、大腸癌高發區,40歲以上有消化道疾患者,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大腸息肉等。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超過10年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高數倍,而大腸息肉患者發生大腸癌的相對危險度是無息肉者的22倍。


2、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和有大腸息肉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3、有大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克隆氏病、血吸蟲病患者等。


4、有盆腔放療史者,有數據表明,盆腔放療後10-20年易患直腸癌。


綜上所述,對於大腸癌易發人群者來說,一定要提高警惕,爭取早發現、早治療,防癌於未然。最後,建議50歲以上的人群,應每年查次大便隱血,5年查次腸鏡,家裡若有患腸癌的親屬,最好40歲就開始篩查。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大腸癌,因為很多癥狀和與痔瘡、肛裂相似,常被人混淆和忽視,但其實只要你細心一點,上廁所時回頭看一眼便便,或者留心一下日常的排便習慣,就不會錯過大腸癌的信號!

哪些人是大腸癌高危人群?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的人,還有一些人是大腸癌高危人群。

1、年齡較大的人,90%以上的大腸癌是50歲以上的人得的;

2、有過腸道息肉或者大腸癌歷史的人;

3、有過炎症性腸病的人,如原來有過潰瘍性結腸炎,或者克羅恩病的人;

4、有兩種家族性遺傳病的人:一種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另一種是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

5、家人得過大腸癌或者結腸息肉的人。

大腸癌的五大信號,千萬別錯過


1、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習慣的改變是大腸癌最常見的表現。

比如:之前排便很規律,但最近很長一段時間裡,拉肚子或便秘的情況十分頻繁;或是之前一天只排便一次,如今卻要一天三五次地跑廁所。

一旦出現這些排便習慣的改變,不要覺得這只是便秘或拉肚子,最好及時去醫院做檢查。

2、便血

血便也是發生疾病的標誌。很多人誤以為造成血便的是痔瘡,一般都不當回事,但如果真是癌症類的重大疾病,你說耽誤了是不是腸子都悔青了?

在糞便通過已有癌變的腸道時,會摩擦病灶表面,從而引起血便;如果持續出血,還會導致貧血。

所以,出現便血,自己拿不準就不要輕易下結論~

3、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

如果一會便秘一會腹瀉,便便真是捉摸不定你就要特別留心了~

如果在靠近肛門的位置發生癌症,腸道會變得狹窄,糞便不易通過,會導致便秘或者便便變細。

同時,由於腸道變窄,為了將糞便從腸道中擠出來,大腸就得更賣力地促進排便,腸道運動就變得活躍,所以也可能會導致腹瀉。

4、持續腹瀉

如果是急性腸胃炎、食物中毒等引起的腹瀉,通常幾天內就會好轉痊癒。

但是,如果腹瀉持續很久,那麼腸易激綜合征、潰瘍性大腸炎或大腸癌都有可能,當然去醫院做檢查那是必須和首要的。

大腸癌導致的腹瀉,常常是水性糞便中混雜著血液,排便後還有便便殘留的感覺,同時腹瀉與便秘交替、反覆發生。

5、便便突然變細,排便不爽

如果平時的便便較粗,突然間變成了鉛筆一般細,也有可能是大腸癌出現了~

腫瘤變大,就會影響便便排出,所以會變細,而且一次不能完全排盡,總是有一種想排又老排不凈的感覺。

所以,一旦持續一段時間排出的均為柔軟的細便,並且總有排不盡的感覺,就要特別注意,需要接受內鏡檢查。

提醒:當我們發現身體有上述異常狀況時,意味著大腸癌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了。而在早期,人們卻幾乎感覺不到任何癥狀,所以經常被忽視。

一張試紙,發現早期大腸癌

最簡單的檢查:大便潛血試驗

血便是大腸癌的重要標誌,但早期出血量少肉眼很難觀察到,大便潛血試驗就能發現那些非常少的血,可別小瞧了它,尤其對早期大腸癌篩查十分有用。

這樣做:

老辦法就是採集便便樣本,用消毒棉簽蘸取中央部分或疑似有異部分送檢;

新辦法就是目前已經出現的便隱血檢測試紙,無需特殊準備,便後將試紙直接投入馬桶或便池即可,簡單易行,2分鐘快速出結果,只需觀察試紙顏色有無變化。

最不該忽略的檢查:肛門指診

因為難為情,很多人不願接受肛門指診檢查。但殊不知這是肛門直腸病檢查中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

指診是醫生用手指在患者肛門內進行觸摸,有較強的直觀性和可靠性,能及時發現肛門直腸的諸多早期病變。

我國的直腸癌者較多,佔大腸癌患者總數的60%左右,80%的直腸癌可靠指診摸到。

點擊上方藍色按鈕【關注】,每天與您分享優質的健康科普知識


這幾類人最容易得大腸癌:

直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直腸癌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胃和食管癌是大腸癌的最常見部分(佔60%左右)絕大多數基因病人在40歲以上30歲以下者約佔15%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為2-3:1。

1、大腸息肉患者:息肉主要分為腺瘤性和增生(炎症)性兩大類。已經確知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個的息肉容易癌變,大腸癌在腺瘤性息肉病人中的發生率比無腺瘤的要高5倍!尤其是直徑大於1厘米的大腺瘤危險性更大。所以腺瘤性息肉被稱為「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必須摘除乾淨以絕後患。即使去除後(包括手術切除)仍應警惕再發。炎性息肉癌變機會較小。

2、瘍性結腸炎患者: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癌變比常人高5~10倍,如在尚未成年時就發病,病變一直活動,範圍廣泛,病期在5年以上者,癌變危險性更大。

3、盆腔接受過放射治療者:多為卵巢、子宮癌患者,其直腸癌發生率比一般人高4倍。直腸癌的發病多在放療10年之後,尤見於放療劑量較大的病人。

4、有腸癌家族史者:有家族史者大腸癌的發生率比無家族史者高3倍,可能與相同的飲食習慣有關。

5、膽囊切除者:行膽囊切除術以後及行近端小腸與遠端小腸吻合術後的病人,由於有毒性的次級膽酸直接進入結腸刺激腸黏膜,增加了患結腸腺瘤性息肉和癌的危險性。

6、從事某些職業者:如石棉加工業,紡織業工人。

預防大腸癌從生活做起:

1、每天運動三十分鐘:大腸癌在白領中的發病率上升很快,和久坐、運動少有很大關係。運動少,腸胃蠕動慢,會增加腸道癌變風險。經常鍛煉可以顯著降低腸癌危險。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以使容易癌變的腸道息肉減少三分之一。每天至少進行三十分鐘中等強度的鍛煉,如快步走,以稍微感覺有些大喘氣為宜。

2、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應多吃山芋、玉米、水果、新鮮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這些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短,利於腸道毒素的排除。盡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敗的水果、蔬菜及食物。如果想食療效果更顯著可以喝松傘菌粉,其多糖體含量高達 6.55g/100g 是靈芝的 5 倍。同時松傘菌粉含有β-(1-6)-D葡聚糖,可以直接提高免疫細胞活性,與許多氨基酸結合,比其他食物更容易被人體的消化器官所吸收。

3、正常的排泄:便血往往是結直腸癌病人的第一個癥狀,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



大腸癌也被稱為「富貴病」,在我國是僅次於肺癌和胃癌的第三大癌症,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城市的大腸癌發病率也明顯提高,發病率增加與當前的「三高一低」的飲食有很大影響,其中,肥胖已經成了高患癌因素

結直腸癌的發生一般是從息肉——腺瘤——腺癌的多階段過程。部分結直腸癌是由腺癌性息肉演變而來,癌變前有較長的良性腫瘤發展階段,該時間窗為結直腸癌的預防和早期診斷提供了有利的時機,該特性也使得結直腸癌成為為數不多的可以通過篩查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惡性腫瘤。因此建議有腸息肉的患者要及時切除,防治進一步癌變。

大腸癌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大腸癌家族史、多發性結腸息肉、慢性腸炎、腸道有絨毛管狀腺瘤等人群,實踐證明,結直腸癌通過篩查可以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從2003年到2007年,美國的結直腸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顯著下降,其中50%的下降率歸因於篩查的開展。日本則通過立法對50歲以下的老年人免費提供糞便潛血檢查,接受篩查的比例在60%以上;韓國還提供腸鏡和結腸造影來進行篩查;新加坡雖無特定組織,但國民接受篩查的依從性高。

臨床上,我國目前主要藉助以下檢查,幫助早期發現大腸癌:

一:是肛門指檢、大便潛血檢查。數據顯示,國人直腸癌70%以上為中低位直腸癌,直腸指檢時可觸及。部分結直腸癌患者常有便血的情況,且半數無法通過肉眼看到,卻可以通過大便潛血檢驗查出。因此建議體檢時不要放棄這兩項檢查。

二:是腫瘤標誌物CEA和CA19-9。如果發現其數值較高,應做進一步檢查。三是腸鏡檢查。高危人群應遵醫囑,定期做腸鏡。

那麼,生活中人們應該如何預防大腸癌?

首先要「管住嘴」,保持良好的健康的飲食結構。日常飲食中,應多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的易消化食物,減少脂肪類食物,以魚、禽、瘦肉、低脂奶製品代替動物油過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特別是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黃綠色蔬菜。適當進食一些粗糧,幫助促進排便。

其次,要少吃煙熏食物,如臘腸、火腿肉、鹹肉、鹹魚等,或高溫燒烤和油炸食品。

最後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飲水、多運動、控制體重,定期體檢。


哪些人群易患大腸癌

從大腸癌的發病原因來看,其發病率不斷上升,與現代人飲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缺乏運動不無關係。臨床實踐已證實,以下六類人群屬於大腸癌的高發人群:

1、30歲至40歲以上有消化道癥狀者(尤其是便血、大便頻數、黏液便及腹痛者)。

2、大腸癌高發區,主要是大城市內的中老年人。

3、有大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者。

4、有大腸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以及遺傳性結腸病者。

5、有盆腔放療史者。

6、有膽囊或闌尾切除史者。


近幾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數據顯示我國每5分鐘就有1人死於腸癌,而且絕大多數發現時都是中晚期。更可怕的是,中國腸癌年輕化趨勢特別明顯。

中國抗癌協會制訂的腸癌遺傳篩選標準包括:全球因癌死亡人數 25% 來自中國。

六類人群易患腸癌

1、有家族腸癌遺傳病史者。家庭中有直系親屬患過腸癌者,則其一生中患此病的危險比其他人高出8倍。大約25%的腸癌患者均有該病家族患病史。

2、有結腸息肉的人。大部分腸癌都是從小的癌前病變發展而來,也就是息肉,其中柔毛樣腺瘤樣息肉更易引發腸癌,癌變機率約為25%,管狀腺瘤樣息肉愛變綠為1-5%。

3、「老年人」。腸癌患者90%以上都是50歲以上人群。隨年齡增長,各種致病因素刺激腸粘膜時間越長,引發癌症機率越高。

4、有腸癌癌前病變者。比如大腸腺瘤、有過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患者,可增加癌變機率,是平常人的30倍。

5、有不良嗜好的人。比如喜歡吃高蛋白高脂肪、經常在外喝酒擼串的人、口味重的人、抽煙喝酒的人、長期熬夜的人、久坐不動的人等。

6、有盆腔放療史的人。

腸癌已是目前癌症患者發病率之一。不管男性,還是女性,不管是年輕人還是年紀大的,都要做好預防。

通過改變飲食是相對容易的,從以下6點做好!

1、多攝入高纖維食物,少吃精加工食品。

食品通過各種工序加工後,會減少其原有的營養素,包括粗纖維。膳食纖維是人體所需七大類營養素之一,它不能被腸道吸收,卻能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排便,從而預防便秘,預防腸道疾病;它有降低血脂、血糖的作用,它熱量很低,還能幫助控制體重。

中國營養師協會推薦每人每天膳食纖維量不低於25g,但據調查數據顯示,現在居民每人每天不足15g。建議多吃新鮮蔬菜和應急水果,比如芹菜、韭菜、菌類、蘋果、黃瓜等,多補充膳食纖維,預防腸癌。

專家推薦常吃大蒜,有預防癌症的作用。

2、清晨一杯水,排便更通暢。

清晨起床洗漱後,喝一杯水,不僅補充身體一宿代謝掉的水分,還有助於促進糞便排出,排出毒素,預防便秘,從而減少腸道癌變的概率。

同時白天喝水也很重要,建議白天喝水量在1500毫升以上。對於沒有喝水習慣的可以放些東西,增加點味道。比如刺玫花、金銀花、千里追茶等等。

特此介紹千里追茶,也叫黎王草,是一種中草藥,味甘、辛、微苦、性平,入肝、腎經。千里追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粗蛋白、膳食纖維、礦物質等,維生素C具有清除體內自由基、預防癌症的作用。膳食纖維在人體腸道里能吸收水分,刺激腸道蠕動,可以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腸道疾病等,對調節血糖也可起到重要作用。能夠促進腸道蠕動,促進體內排毒。

3、少吃高油脂、高蛋白食物,減少鹽的攝入。

長期攝入高油脂、高蛋白易導致肥胖,同時也會導致腸道蠕動功能下降,而更多油脂易被腸道吸收,導致血液中、臟器上脂肪增加。同時重口味的人,攝取過多的鹽分,會使腸道內電解質失衡,導致身體易失去更多水分。腸道具有重吸收的餓功能,會重複吸收場道內水分,這樣就很容易導致排便乾燥,引起便秘,長期就會導致腸道疾病發生。

建議多吃清炒、清蒸、涼拌的青菜。在家中做菜時,推薦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有助於血管清理垃圾,保護肝臟。比如蘇麻油、胡麻仁油等。主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其中蘇子油的α-亞麻酸含量在67%左右,胡麻仁油的α-亞麻酸含量也在55%左右,含量都很高。

「α-亞麻酸是人體所需不飽和脂肪酸,也被稱作是必需脂肪酸,也是細胞膜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α-亞麻酸能清除血液垃圾,預防心腦血管疾病。α-亞麻酸還油潤腸通便的作用,改善便秘情況。據研究表明,α-亞麻酸還有抗腫瘤的作用,對乳腺癌、肺癌、結腸癌有預防的作用。」

4、適量運動,促進腸道蠕動,減少患病機率。

久坐不運動的人,腸道蠕動功能慢,適量運動,特別是慢跑,能提高腸道功能,從而預防腸癌。

5、控煙、控酒。

抽煙會導致血液流速加快,心跳加快,身體需水量增加。同時香煙中尼古丁有對血管有刺激性作用,也會刺激胃腸粘膜,易導致炎症。

長期、大量喝酒,攝入酒精過量。易導致腸道粘膜炎症,會影響腸道功能。

所以控煙、控酒不僅是預防腸癌,也能預防肺癌、胃癌等發生。

6、不要長時間熬夜。

晚上11-凌晨1點,是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凌晨1-3點,是膽的排毒,也是;凌晨3-5點,是肺的排毒。 凌晨5-7點,是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凌晨7-9點,是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這是一天內身體各個臟器排毒時間,如果熬夜,就會影響排毒異常。同時長期熬夜,在大腸排毒時間不能正常進行,腸道內毒素增加,易導致便秘或拉肚子。

除了改變以上習慣,對於有過腸息肉、超過50歲人群,建議每3年做一次大便潛血試驗,最好爭取每年做一次。每5年做一次乙狀結腸鏡。

健康的生活習慣需要時間養成,有意識的去改變不良習慣,更身體更健康。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301醫院投70億建腫瘤中心》?
肺癌病人化療前後應該吃什麼?
胃癌為什麼被稱為「窮癌」?如何預防和早期發現胃癌?
少年喪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錢江晚報16年9月22日「浙江醫生真牛!用十幾塊錢的小蘇打餓死了癌細胞」
這篇報道?

TAG:癌症 | 健康 | 養生 | 大腸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