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用的兵器,現代人拿都拿不動?
古人用的兵器,現在人拿不動,這個說法本身就不可靠。目前根本沒有什麼可靠的證據能證明,古代人比現在人力氣大。出土的先秦時代的兵器,刀劍之類很多,還沒有一個是超過現在人體力承受範圍的。相反,古代人大多過得很苦,蛋白質攝入嚴重不足,大部分人的體力不如現在人。你看外國人拍的晚清中國百姓的照片,個個面黃肌瘦,就是因為大部分人吃得不好,也沒有力氣鍛煉。所以在中國,才會出現什麼靜坐養生之類的好笑玩意。抗戰時,中國士兵的體力比日本兵雖然身高要高,但體力相差甚遠,這都有明文記載。日本人以前蛋白質攝入量也不足,體力和中國人差不多,後來他們學習西方飲食,多喝牛奶,體力就上去了。據出土漢簡,漢代士兵大多在一米六多一些,沒有什麼高個,體力肯定比不上匈奴人,因為匈奴人習慣吃肉喝奶,蛋白質攝入高,耐寒。漢朝是靠著人多,才勉強戰勝匈奴。所以,說什麼現在人拿不動古代人的兵器,是可笑的說法,不要去相信那些演義故事,都有虛構的成分。什麼關羽的刀八十二斤什麼的,根本就沒有正史記載過。不過,除了體力之外,作戰確實還要靠訓練。曾有人試著揮舞秦始皇時代的矛戟,開始確實感到吃力,但訓練兩天,很快就適應了。這不是力氣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吃苦耐勞的問題。
古人經過長期生產生活的鍛煉,體力自然比現代人要強上許多,不過古代兵器並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那麼重,我們所看的《三國演義》,還有《水滸傳》,等等這些小說很大程度上基於藝術想像,帶點誇張的手法。
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例如著名的唐朝陌刀,50多斤,不過你要知道,當時的換算和現在是不同的。按當時的斤換算,也就大概20多斤左右。
古代打仗用於實戰的兵器基本上都在20多公斤一下,而那些幾十公斤的則是用來平時的練習。關鍵在兵器的用法技巧,而不是重量。
再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關羽關雲長的兵器,應該眾所周知吧。傳說他的青龍偃月刀重達80多斤,可是你們要知道,偃月刀是在宋朝時才出現的,而且當時只是用來鍛煉臂力的,不用於實戰。
你們想想看,拿著幾十來斤的兵器衝鋒陷陣,貌似很牛逼,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步兵就更不用說了,即使你再怎麼天生神力,舞著幾十斤的兵器廝殺,時間一長,在耐力和靈活性方面始終是要吃虧的。騎兵就更沒有必要了,騎兵衝鋒主要靠的是馬的衝擊力,雖然說重一點的兵器可以增加破壞力,可是你們也清楚兵器過於重,不要說人拿的費勁,更別說馬都會吃力。
其實為什麼現代人不怎麼拿的動古人的兵器呢,主要是因為古人經常打仗,士兵經常訓練和作戰,自然就熟練使用兵器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開篇我們先來看幾個數據:《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早年曾經組織刺殺秦始皇,他找到一位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大力士手中的武器是120斤重的鐵椎;《三國志·典韋傳》記載,典韋的一雙戟重八十斤;《三國演義》中,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國史君(國史通論)曾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唐朝冷兵器陌刀,史書中說陌刀出手,「人馬俱碎」,但是它只有十五斤中。
關羽劇照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回到古代戰場,到底是連武器都拿不動,還是能夠揮轉如飛呢?
圖中武器疑似失傳千年的陌刀
其實這就牽扯到一個我們常識上的誤區了,因為雖然計量單位是一樣的,但是現代和古代的計量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每個朝代的計量方式也可能會有很大的變化。比如唐朝的陌刀,重十五斤,卻相當於現在的二十斤,它長七尺,卻相當於現在的2.15米。但是典韋八十斤的雙戟重量卻相當於現在的41斤左右(也很重了),身高七尺的曹操,相當於現在的1.69米。
越王勾踐劍其實只有56厘米長
然而,即便是「古代」的武器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重,我們現代的普通人還是很難流暢地使用它們。就像20斤重的陌刀,在唐朝也並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使用,而是在作戰的時候使「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斬」,當時有一位名叫張興的將領使用陌刀非常出名,他身高七尺(2.15米),每頓飯要吃一斗米、十斤肉!所以,能夠使用幾十斤重武器的士兵基本上都是經過長期嚴格訓練的,或者本身就是一個猶如鶴立雞群的大力士。
中國苗刀
另外,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講過堪稱中國國刀的苗刀,總長度在1.2米-1.5米之間,但是重量只有1千克-2.5千克左右。所以,假如我們真的回到了古戰場,一般的刀槍棍棒,斧鉞鉤叉應該還是能撿起來的,會不會用就不得看撿到了什麼了。
這問題問的,很明顯現在人肯定比古代人的體質好的,只是由於中國城鎮化的逐步推進,從事農工勞動的人越來越少,大量的體力勞動者的壓力也會漸漸被消減,因此人們對力量的要求就不會像以前那麼強烈。
況且唐朝時的一斤等於現在的661克,秦時的一斤等於現在的253克,一百二十斤的大鐵椎,其分量相當於今天的60斤。三國時的一斤等於現在的220克,那時候的八十斤相當於今天的三十五斤。五代時的一斤等於現在的596.82克,三十斤相當於現在的35斤,南宋時的一斤等於今天的633克,八十斤的雙椎,其分量大約相當於今天的100斤。古代兵器換算下來也不算特別重,而且古代亂世多,而且沒有槍炮原子彈,都是近身搏鬥,所以尚武,而且天天吃牛羊肉蛋白高,科技不發達,都是靠力氣幹活力氣自然大,力氣大自然拿得動,而現代人,能不幹就不幹,力氣自然小了,拿不動古代兵器也正常!
給你舉個例子,你可以去農村看一下,一隻手提起幾百斤的東西的人仍然存在,只是現在社會已經不需要所謂的這種大力士,如果是在古代肯定可以應招成為一員武將,而現在顯然以不可能。況且古代沒有多少可供娛樂閑情的場所,大家除了爬爬山.玩玩水,踢踢球.練練劍無事可做.而軍隊都是以肉搏克制對方,上陣殺敵則需要穿戴笨重的盔甲.在體能方面今人不比古人!
更主要的是現在大多數人嚮往城市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在從事腦力勞動,非腦力勞動者也越來越多的人從事了第三產業,所以體力儲備也就越來越下降,但不表明現代人沒古代人強壯,是客觀條件造成的。如果再讓現代人去過男耕女織的生活,照樣會個個孔武有力。
看任何事物要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客觀原因,表面現象不代表真相。
現在青少年養尊處優體力鍛煉少,力量小拿不動很正常,戰時美軍隨身裝備在45至50公斤,而中國軍人為50至70斤,只相當美軍的60~70%,這是人種因素,同時也反應了現在雙方的青少年(特別現在)體能差距,美軍訓練全副武裝5英里越野跑,中國是5公里不帶彈。還有一個指標是看軍隊士兵的配給,古代漢人是以糧食(粟,小米和鹹菜)為主要食品(肉基本只有決戰前才可能有),秦漢以十斗/日(約為現在斗的0.6)為單兵供給、戰時增加一半,史書記載廉頗老年還想為國出力(就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典故),說了廉頗一頓吃了40斤,說明古時當兵的重體能消耗。還有一個例子,我們單位一位原來70年代四川50軍當兵的老員工,親口說一次武裝拉練重走長征路(雲貴川)一個月,回四川後4個同鄉去看軍部食堂的老鄉(正在煮半隻豬估計100斤左右),4個人把半隻豬幹掉了,現在人肯定不行),而且他還說,論負重和蠻力農村兵遠超城市兵,拉練中好幾個人負傷,小個子江西兵除了自已的50斤裝備還扛了機槍手和另一個兵的裝備(近180斤)走了近一周山路。據考證古時普通一般兵器20至30斤(主要是矛和戟),精銳部隊40斤左右,而武將用的40斤以上。當初秦未張良用蓋聶刺秦,用的是合現在60斤的鐵鎚飛擲,擊中了贏政副駕馬車。
對於古代的武將動不動就拿著幾百斤重的武器衝鋒陷陣的說法,很多人都不怎麼相信,畢竟現代的人可是根本都舉不起來。雖說這其中或許會有一些誇張的成分,但古代兵器重,這的確是事實。
唐朝時期的陌刀,很多人可能都知道,這把武器的重量換算成現在的大概也就二十斤左右還是能接受。大家作為熟悉青龍偃月刀,在歷史上其的確真是存在過,重量也是可想而知,只不過它不是用於上陣殺敵而是用來健身的!
在仙回瑤族鄉古盤村,62歲的黃富章在展示其祖傳的明朝「關刀」。仙回瑤族鄉古盤村農民黃富章家裡有一把保存完好的明朝古兵器「關刀」。「關刀」長2.78米,重144斤,刀柄為直徑10厘米的實心鐵杆做成。
要說現代人為何拿不動古代武器,這主要是和鍛煉方式相關,在古帶經常打仗什麼的,自然訓練很頻繁,力氣很大,有些兵器拿著揮舞自如也很正常,並且古人本身幾乎都是靠體力勞動謀生,力氣怎麼可能小呢?
剛從空間轉載的!
京武功夫如是說:
看到很多熱心的網友熱議!小編自詡練過幾天拳,雖不登堂入室,卻也有些心得!
1:武術源於戰爭,而刀劍槍棒及演化的長短兵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武人用重兵,文人配輕劍
2:有句話叫做「快馬輕刀」,這是騎兵演化,全靠馬的衝擊力及手臂的掄劈,我物理不好,大家可以換算一下,速度有了,紙張也是可以劃傷人的!
3:但凡練拳的人,通過系統訓練,筋骨、肌肉、抗擊打等綜合素質都有提升,例如手臂錄作者吳殳,據說他是一介書生,學槍,每日革槍(攔拿扎三個動作)500,且與師兄弟滑桿,一年後,文弱書生變得很MAN,大槍是個好東西,能練整勁兒,是一輩子的功夫!
4:古代人用的兵器,除去斤兩換算的因素,我們都是從小說、評書或影視劇中知道,藝術肯定會誇張的,推薦大家所以搜一下古兵,這個特殊圈子的玩藝,其實鞭、錘、刀等冷兵並非影視劇中那麼大!
5:小編喜歡古兵,練拳自然以重刀、重棍為根基,練時是以身體帶動四肢,適應了兵器,拳自然有新的提升!
記得有一部電影《黑脊背》,講的是黃土高坡上一個吹鼓隊的故事,真實的歷史再現。有個橋段,吹鼓手一行六七人餓了進到一個黑心包子鋪吃飯,掌柜的是做人肉包子生意的。笑嘻嘻上來招呼道:「客官,還在蒸,要不先上200個肉包子墊一下?」我當時覺得這有點太虛了,六七個人吃200個拳頭大的肉包子還叫先墊墊?後來去了陝西和寧夏,才知所言不虛,那鍋盔,那一「碗」玉米糊,他們一頓早飯的量我一天都吃不完,想想秦軍的身高和力量,不吃完這些你怎麼能打仗?對現在的我農民來講,怎麼能幹農活?
第二件事,我在上海寶山臨江公園的陳化成紀念館,看到陳列的清軍兵器和戰衣官袍和鎖子甲。因為就在邊上的櫥窗里陳列,我好奇站在櫥窗邊上丈量對比一下(本人身高182),嚇呆了,估計那員戰將的身高不低於2米,巨人啊!但是奇怪的是不止這一件甲胄是這麼高大,很多官袍也是這麼高大,難道都是一個人的?
第一,古代的斤雖然和現在的500克不完全相符,到相差不大,大約450+(不記得在哪個研究文章里看到的了)。
第二,古代的兵器真的很重,我在東陵看過守陵將士用的馬刀,我一隻手是絕對拿不起來。這還只是最普通的馬刀,制式裝備。
第三,古代兵器是實戰的,兵團作戰不同於武功切磋,兵器重量大占很大便宜,而且很多兵器是馬戰用的,重量加慣性殺傷力才大。古代的實戰大槍(非紅纓槍)都有三米長兒臂粗,前有槍頭後有槍鐓都很重,使用者拿它的重心,耍它的武藝就是玩轉它的重心,用巧勁,不需要你用很大的力氣。我想青龍偃月刀等80多斤是有可能的,一是騎馬,二是它不是讓你舉重用的,是讓你掄起來殺敵的,用巧勁。
第四,古代戰士真的比現在人力氣大,不是天生的,是生存需要,鍛鍊出來的。將領就更不要說了,萬里挑一,找個力氣大的還不容易?
我們的書上經常說,古代人用81斤重的青龍偃月刀,什麼64斤重的鑌鐵雙刀,80斤重的水磨禪杖。首先我們要知道古代的重量和現代不同!據《歷代度量衡簡表》,如秦代至西漢1斤相當於258.24克,隋代初期668.19克,末期222.73克等。古代量制歷經多次變革,明代以後才大體穩定,變化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計量改革,將舊制595g一斤改為500g一市斤。
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古人的力量,明朝宣大總督盧象升的遺物130斤大刀,而且還不是上戰場而是練功用的。古人的臂力是非常強大,我們現代人在電腦時間上太多了,缺少運動
推薦閱讀:
※中國建35倍音速風洞有什麼目的嗎?
※為了艦載直升機更好的著艦,各國有什麼相應的系統?
※中國古代鎧甲傳世量為什麼這麼少?
※國產的防空導彈有哪些?
※世界上最小的軍用直升機有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