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的藥物如果直接喝了,是否有效果? 是否更節省時間?
輸液的藥物如果直接喝了,是否有效果? 是否更節省時間?
首先,口服藥物有首過消除效應,消化道的血液會先進入肝臟,肝臟代謝後血液流入心臟,之後才會通過心臟泵向全身。某些藥物經過肝臟代謝後藥效會減弱或者消失,所以這些藥物只能夠靜脈給葯。
其次,胃有消化功能,蛋白質多肽類藥物不可以口服,會被消化分解失去功能。最常見的應該就是胰島素了,只能皮下注射或者靜脈使用。
第三,有些藥物口服和靜脈給葯藥效不同,最典型的是硫酸鎂,口服用於導瀉,靜脈用於解痙。
當然,也有一些靜脈製劑是可以口服的,比如說氯化鉀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等。
最後,遵醫囑,很多葯都不是吸收越快越好的,比如說氯化鉀、萬古黴素等等都有明確的輸注濃度和輸注速度的限制,否則可能會發生很嚴重的不良反應。
當然是不同的啦。
舉兩個簡單例子:
1.甘露醇快速靜滴用於減輕腦水腫,而消化科讓病人口服用來排空腸道,屬於做腸鏡前的準備。怎麼會一樣呢?
2.開塞露塞肛治便秘,塗手腳可以防止乾裂,吸收部位不同,治療目的也不同嘛。
高票劉醫生的回答基本涵蓋了注射劑和口服製劑常見的幾種區別和不可替代性。
我這裡補充幾點。
1.注射劑一般會比口服製劑起效更快,雖然口服製劑服用的時間更短。藥物從體外到體內一般要進行「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四個過程,口服製劑服用之後必須經過一個消化道吸收的過程,而靜脈注射劑一般認為是沒有吸收過程的,節省了時間,起效更快。
2.藥物的穩定性問題,有的藥物只能製成注射劑,除了像胰島素之類的蛋白質類多肽類消化道會分解的情況(很多同時需要冷藏保存),還有的葯會呈現酸不穩定性(比如青黴素G)。還有的葯分子量太大吸收不好或壓根沒法吸收,另外有的葯胃腸道刺激太大也沒法做成口服製劑。
3.病人無法口服的情況,比如複合維生素注射劑就是專門用在無法進食的病人身上(並且僅限用於無法進食的病人),這時候口服維生素就不適用了。
4.需要急救用的藥品很多都只會做注射劑,急救盒裡的藥品,基本都是安瓶包裝的注射液。
5.某些特殊劑型一般會做成注射劑。
6.關於中藥注射劑。前幾年中藥注射劑事故頻發,所以這幾年收斂了一些,品種做了很大限制,出於安全考慮,大部分的中成藥僅限制成口服製劑。
7.幾年前藥廠好像很熱衷做劑型改變,稍微變個劑型就換了件馬甲變成新葯上市。這兩年聽說有限制了,不能瞎搞。並且國家規定在18年底前完成兩百多個葯的一致性評價,這個工作應該也有對上市藥品劑型產生了影響。
8.很多醫院可能一種藥物就只有口服藥或只有注射劑,所以醫生只能用相應劑型的藥物。還有部分醫生的決策會受葯代影響。
9.一些新葯剛上市可能就一種劑型,後續會根據臨床需求和藥物性質研發新的劑型或改良劑型,所以不同時間可能會用到不同劑型。
暫時就想到這些。看了下好像有點答不對題→_→
簡單地講,葯不是進去身體裡面就能起作用,而是要在對的時間以對的形式到達對的地點。
絕大部分靜脈用藥是不適合口服的。
你以為口服藥吃下去一下子就管用了?NO!還要經過胃,小腸的消化吸收,肝臟的代謝才能進入血液發揮作用。相比靜脈用藥,口服用藥的起效時間和藥量都會打折扣。
所以需要嚴格控制藥物用藥量和用藥時間的場合,不適用口服用藥。
齁咸
給葯途徑不一樣,藥效就不一樣。
.....注射劑的優點..可以盡量避免首過消除..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然後就是作用..一葯多用口服和注射作用的不同...
要是能口服幹嘛要打針呢?口服多方便,葯開給你,自己回家喝去吧,下一位,打針還得建病房給你輸液,還得雇護士幫你插針拔針還得盯著你不要鼓包跑針,還得確保輸液器的安全衛生,醫療廢棄物還得花錢處理,護士技術不好打疼了還得挨罵,還得聽抱怨,既浪費你的時間也浪費醫生的時間,要是都能口服該多好!
可惜不行啊!少年!
有的喝了一過胃酸全廢了!
有的即便不廢就是不吸收!
有的一喝你就掛!
有的不讓你掛也折騰你半條命!
消化吸收沒有百分百一說,還得經過肝臟代謝,
剛好在看藥理學,截幾個圖吧
藥物的吸收有這幾種方式,吸收方式隨著箭頭由下往上越來越高。
其中內服給葯有個「首過效應」的概念
首過效應,指某些藥物經胃腸道給葯,在尚未吸收進入血循環之前,在腸粘膜和肝臟被代謝,而使進入血循環的原形藥量減少的現象,也稱第一關卡效應。某些藥物口服後在通過腸粘膜及肝臟而經受滅活代謝後,進入體循環的藥量減少、藥效降低效應。
我小學時輸液,也問了我媽這個問題。
我媽說了一句:你當醫生是傻子是么?好好躺著輸你的液
不是的,靜脈給葯的生物利用度是最高的(目前來說),因為它是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從而發揮作用的。
如果說要把靜脈給葯變為口服給葯,第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起效時間遠不如靜脈給葯。因為我們需要把葯製作成合適的劑型才能吃,直接吃原料葯的話,一方面它們很可能在胃裡就被強酸環境破壞從而無效,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因為藥物自身的特性對人體造成損傷。
目前來說口服給葯的劑型主要有片劑、膠囊、散劑。我們把葯吃進去以後,口服劑型大致要經過崩解、溶解、滲透吸收(從消化系統中進入血液系統)才能進入血液中從而發揮作用。在這些過程中,由於輔料以及製劑技術的不同,藥物並不能100%的進入血液中,也就是說,有一部分藥物在這個過程中損失掉了。
此外,它們還要經過各種首過效應的考驗,大多數藥物會在這個過程中被代謝為沒有藥效的代謝物(有些特殊藥物經過代謝後副作用甚至會加強)
綜上,靜脈給葯起效時間快,藥物損失少,藥效好。口服給葯起效時間慢,藥物損失多,藥效…看情況了(因為製劑技術的發展,現在有很多緩釋、控釋片,這些片劑也是有其獨特的優點的。)
不用問效果和時間了,也別試了,因為不好喝,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首先,口服藥物有首過消除效應,消化道的血液會先進入肝臟,肝臟代謝後血液流入心臟,之後才會通過心臟泵向全身。某些藥物經過肝臟代謝後藥效會減弱或者消失,所以這些藥物只能夠靜脈給葯。
其次,胃有消化功能,蛋白質多肽類藥物不可以口服,會被消化分解失去功能。最常見的應該就是胰島素了,只能皮下注射或者靜脈使用。
第三,有些藥物口服和靜脈給葯藥效不同,最典型的是硫酸鎂,口服用於導瀉,靜脈用於解痙。
當然,也有一些靜脈製劑是可以口服的,比如說氯化鉀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等。
最後,遵醫囑,很多葯都不是吸收越快越好的,比如說氯化鉀、萬古黴素等等都有明確的輸注濃度和輸注速度的限制,否則可能會發生很嚴重的不良反應。
要是一些化療藥物喝了呢?畫面太....,不敢看
更節省時間?
請問你是如何推出這個結果?
輸液更快,直接輸到你的血液,馬上就能循環全身。如果吃進去,沒有那麼快被血液吸收。
很有可能不僅不會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會帶來較大的毒副作用
輸液的效率是百分之百,口服,大多都是對摺以上。不僅毒性要談劑量,藥品更要談劑量。
推薦閱讀:
※注射頭孢之後多久能喝酒?
※服用阿莫達/莫達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
※藥物貴貴在哪裡,未來是否能成為十分廉價的商品?
※蝦青素對高血壓病人有用嗎?
※疫苗事件的聯想,我想問問人類歷史上還有沒有這麼道德崩壞的時期?形成原因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