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航母是活棺材的蘇聯軍事思想?


一幫人都沒有說到重點,蘇聯還真的就不需要航母!

蘇聯是一個陸權國家,其主要輻射方向就是世界島——歐亞大陸,在這個方向上,毛子的飛機坦克實際上比航母管用一百倍!

要理解蘇聯的航母(準確的說實際上11437型仍然是載機巡洋艦,因為其主要攻擊手段還是艦載反艦導彈)發展歷程,必須從蘇聯最重要的軍事戰略——核安全戰略入手。

蘇聯的核安全戰略在原則上很簡單——我要能把核彈頭扔到美帝的頭上,但是絕對不能夠讓美帝把核彈頭扔到勞資頭上(所以說作為大陸國家的蘇聯不需要爭奪全面的制海權,爭奪區域制海權的目的也是為了核戰略)。蘇聯人為什麼敢於去美國人眼皮子底下的古巴布置核導彈,就是因為美國在歐洲布置了中程彈道導彈,取得了能夠威脅蘇聯腹地的不對稱優勢。雖然美國後來撤走了導彈,但是卻在地中海,北大西洋和西太平洋部署了裝載「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的核潛艇,這等於說是抵在莫斯科腦門上的手槍只是換了一個人握而已。所以說蘇聯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消滅,至少趕跑這些該死的核潛艇,這也是蘇聯人在這一時期大量建造大型反潛艦的原因。當然,當時已經日漸成熟的艦載直升機為航空反潛提供了一種更高效的手段,所以說蘇聯人決定建造一種可以搭載大量直升機的軍艦,用來提高反潛效率。這個思路的產物就是大名鼎鼎的1123型反潛巡洋艦(莫斯科級)。

不過1123型是屬於蘇聯海軍的探路石,還因為被迫向政治因素妥協的設計導致其先天不足,在海試時被北大西洋的驚濤駭浪拍的滿頭是包後只好老老實實地待在海況相對好一點的地中海,而巴倫支海(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個方向上仍然需要這種類型的反潛巡洋艦。所以說蘇聯人建造了更大的1143型(要知道其最開始立項時被稱為1123.3型),這種排水量大得多的反潛巡洋艦不但可以擁有更多的直升機和更好的適航性,還因此多了兩個添頭——一個是P-500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使得1143型可以加入蘇聯海軍反航母的「大合唱」中(美國航母搭載的核攻擊機也是美國海軍重要的核打擊手段之一,所以說反航母實際上也屬於蘇聯保證核安全的手段),另一個是雅克-38艦載垂直起降強擊機(請注意,這架飛機真的是被蘇聯人分類為為兩棲登陸作戰提供火力支援的強擊機,並且前往阿富汗經歷過了實戰檢驗),雖然雅克-38的飛行性能就比老掉牙的米格-17好一點點,但是用來對付美國人的反潛機和直升機足夠了,這樣一來,1143型就可以為導彈射程並不遠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去突破北約的反潛封鎖提供掩護,使其可以靠近美國本土。當然同時能夠走向遠洋的1143型也可以消滅壓制美國海軍重要的反潛手段——攻擊型核潛艇,從另一個方面來掩護彈道導彈核潛艇。

由於雅克-38的彆扭,蘇聯人決定開發更大更新的雅克-41,這種新一代的艦載垂直起降殲擊機擁有和米格-29(早期型號)相當的飛行性能,使得其在驅逐美國反潛機的同時還可以為艦隊提供空中掩護,因此和雅克-41搭配的1143.4型雖然更新換代了對空搜索雷達和近程防空導彈,但是取消了遠程防空導彈(從這一點來說,蘇聯海軍的固定翼艦載機實際上是可以重複使用的遠程人操防空導彈)。不過眾所周知的原因,雅克-41一直跳票到了蘇聯解體,所以說實際上1143.4型還在用雅克-38湊合。

到了80年代,英國人又一次「資敵」了(為什麼說又呢?請百度米格-15的發動機)——蘇聯人借鑒了無敵級航空母艦的滑躍甲板技術,使得常規固定翼戰鬥機的改型可以不需要彈射器就能上艦。這使得蘇-27K和米格-29K這兩種流淌這蘇聯防空軍和空軍優秀殲擊機血統的飛機成為了蘇聯海軍新一代的艦載殲擊機,這讓蘇聯海軍的艦載機空中掩護能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重要性的比重已經超越了原先的反潛(當然反潛能力沒有被削弱,1143.5型搭載的反潛直升機數量和1143型相當),因此從1143.5型開始,蘇聯的航母改頭換面為採用了全通甲板設計的重型載機巡洋艦。雖然這個時候的蘇聯彈道導彈核潛艇因為導彈的射程大大提高,不需要突破北約的反潛封鎖,待在家裡(壁壘區內)就可以對著美國人扔核彈,但是蘇聯的艦載殲擊機可以通過空戰,拖住美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同時消滅來犯的美國艦載攻擊機,為蘇聯海軍的水面艦艇和岸基轟炸航空兵消滅美國航母艦隊提供空中掩護。不過由於滑躍起飛的缺陷,只有在艦載殲擊機是對空掛載(重量較小的空空導彈)時才能夠保證其載荷,所以說蘇聯海軍利用艦載機反艦是很不划算的,其全部艦載機孤注一擲掛載反艦導彈出擊的話只能夠形成三十多枚射程300公里的中型反艦導彈攻擊波(這個時候艦載機將完全不能提供防空),這相對於岸基轟炸航空兵和巡航導彈核潛艇揮舞的反艦導彈重拳來說完全是相形見絀。(所以說想著航母反航母的洗洗睡吧,人家是T,不是AOE……)

至於1143.7型,這是「現解決有無,後解決好壞」思路的產物,通過放大艦體,優化結構,獲得更好的航空出擊效率;安裝當時蘇聯人「時髦」的核反應堆,提供更好的續航能力與持久高速航行性能(這對於需要強大甲板風的滑躍起飛模式至關重要);雅克-44艦載預警機的上艦使得蘇聯海軍擁有了類似於防空軍A-50+蘇-27P這樣強悍的防空組合神器。除此之外,1143.7型還添加一個添頭——彈射器用於試驗(實際上當時蘇聯所有航空設計局都反對開發彈射器,認為艦載機遷就彈射器將損失飛行性能,增加設計難度,實際上就是雅克-44,最開始準備部署於1143.6型,直接滑躍起飛,要知道起飛重量約30噸的雅克-44的發動機是兩台著名的D-27槳扇發動機,動力充沛,而後來起飛重量達130噸的安-70運輸機也不過四台D-27)。但是1143.7型仍然不用艦載機作為其反艦的主力,其反艦手段仍然是和1143.5型一樣的P-700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因此從本質上來說,1143.7型仍然是重型載機巡洋艦,和1143.5型沒有區別。

那麼,如果蘇聯不解體,蘇聯海軍是否會在1143.8型(即1143.7型的二號艦)以後建造更大更好更接近航母的重型載機巡洋艦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據披露的資料,蘇聯會轉而建造11780型反潛巡洋艦,這種反潛巡洋艦基於1143型的艦體,搭載反潛直升機,並且擁有塢艙,能夠類似於美國兩棲攻擊艦一樣執行兩棲登陸任務。

那為什麼蘇聯會這樣回到起點呢?我們來看看11780型開建是蘇聯海軍的反潛巡洋艦/重型載機巡洋艦編製:此時太平洋和巴倫支海方向各有兩艘1143/1143.4型,1艘1143.5/6型,1艘1143.7/8型,完全可以組建兩個反潛搜索突擊群和反航母搜索突擊群(蘇聯海軍特色的戰術編製,相當於航母戰鬥群之於美國海軍)已經滿足了蘇聯海軍的戰術需要。而此時已經老驥伏櫪的1123型即將退役(甚至已經退役),1143型也開始進入服役末期。蘇聯海軍的反潛力量將會出現缺口。雖然這個時候美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也已不用靠近蘇聯本土,但是往蘇聯彈道導彈核潛艇壁壘區流竄的美國攻擊型核潛艇仍然是大敵,而且其攜帶的「戰斧」核巡航導彈的威脅並不亞於以前的「北極星」導彈,所以說蘇聯人的反潛壓力並沒有得到緩解,自然替補漏洞保證核安全使其首要選擇。


評價一件武器有沒有用,關鍵是看TG有沒有,航母也一樣。

殲20沒曝光的時候,「殲8高空高速拚死F22」是政治正確,淡化單機性能,多談體系對抗,講究陸基破萬法。

有了J20以後,開始強調「戰鬥機代差」不可逾越了,F16V、陣風無論如何都打不過J20


99成為「世界第一主戰坦克」之前,坦克無用論大行其道。

現在:野戰防空+99=無敵


tg沒限制中程彈道導彈,所以日韓台的軍事基地、美國航母的甲板上都插滿了導彈;你說巡航導彈?垃圾!這玩意沒法突防。

至於航母呢:

東風射程內就是海上棺材

tg下餃子多了以後呢,航母大法好!


赫魯曉夫時期確實對航母沒什麼需求。事實上蘇聯在60年代古巴導彈危機後堅持核武器,核潛艇上的大力投入,反而在70年代證明了他「航母無用論」的選擇是對的,因為蘇聯地處世界島,只要能在世界島上佔據大量話語權和資源,必定能勝過遠離世界島的美國。
任何國家都有最適合自己國家的武器建造方式,在蘇聯70年代影響力擴展到巔峰,執行擴張性戰略之後,才開始選擇製造航母,尋求獲得低緯度良港,來求在大洋上擊敗美國。
但蘇聯也正是在這個時代犯下的錯太多,才導致自己輸了,航母不航母的,其實根本不重要,如果一種裝備可以決定戰爭勝利的話,那全國上下造航母好了。
事實上人類歷史上到現在為止真正意義上的「航母決戰」都沒有幾次,日本舉全國之力跟美國打了一兩場航母大戰,然後就被美國龐大的生產力草的一塌糊塗。
而美軍用航母也沒有打過任何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國。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蘇聯一直和中國交好,藉助中國的十幾億人口來維持自己的經濟,讓經濟基礎不崩塌,就算是冷戰最巔峰時期,十幾艘航母的美國,敢和蘇聯打一場嗎?
讓F14和F18在S300的防空網上面來對付一下蘇27?還是想封鎖擁有兩百多艘核潛艇的蘇聯港口?還是想利用巡航導彈和飛機投彈炸一炸蘇聯幾千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
我的看法是,如果中國只需要在南海拒敵,擋住美國航母,只需要發展大力核潛艇和反艦導彈這種就可以了,所以中國發展航母必然是為了遠海作戰的,和蘇聯的定義也不同。歷史上幾個航母大國發展什麼航母都是出於自身考慮的,比如英國航母多封閉式的,帶的飛機少,就是因為北大西洋的環境不咋的……


這事吧,除了高票那種講述「為什麼這種說法存在」的角度,還有為什麼軍隊會這麼做的角度。

【任何武器的研發製造裝備,都要按照基本法,按照海軍階段性目標來】

二戰時期美帝在航母的使用,建造和使用甩了全世界一條長安街,也對於未來的航母體系作戰和航母理論建設打下了厚實的基礎。上岸的紅海軍呢,則趕上了和美帝瓜分德三的導彈遺產。

換句話說,在航母角力和航母建造來說,蘇聯被美國拋出去很遠,而導彈方面,大家是同一起跑線。

美帝的對抗思維很簡單,航母先優勢就發展航母,利用自己的過去優勢換取現在對抗的優勢,導彈也要齊頭並進。
蘇聯的對應思路也很簡單,航母追美帝追不上,那我就全力發展導彈啊,你的投入被航母發展佔用了一部分,那我導彈優勢就大,用導彈優勢抵消你就好了,我還發現航母特別克制水面艦艇,那我造錢潛艇就好了。
(當然實際考量複雜的多,我就簡單的逼逼下)

本質原因來自兩點
1,技術實力差距
2,大型水面艦艇建造實力

如果蘇聯都有了,為啥要搞導彈優勢?為啥非對稱優勢?航母有自己的絕對性優勢,能做的絕非導彈可以代替,正是因為存在差距,處於守勢,才需要找到非對稱優勢【專門】對抗對面的優勢。
70年代蘇聯實力提升,如日中天,對手美帝越戰後開始走下行,自然蘇聯也開始尋求正面對抗,以航母戰鬥群對抗航母戰鬥群,尋找低緯度港口(比如直通印度洋hhh)。

至於後面星球大戰嘛....
自信認為同一起跑線,畢竟衛星和載人都是我第一,然後發現自己微電子和系統整合被爆了,好咯。

類似的還有022型,前面吹到天上去,噴水隱形反艦狗群,暴打航母戰鬥群。

【因為022是海軍某時期某建設階段的主力】

現在022悄無聲息的從網路上消失了,因為現在海軍建設的新階段,不在需要依靠022了。


之前彈道導彈打航母,天花亂墜

(好像打固定靶有點歪)

現在主力也轉成航母了。

因為
1,我們有能力縮短技術實力差距
2,我們有足夠的大型水面艦艇建造實力

正是因為具備了這兩點,才會從非對稱優勢對抗,轉為正面對抗。航母意味著藍水海軍,意味著並非以區域拒止為建設核心,而是以正面對抗為建設核心。

正是軍種建設階段性目標的改變,才會有軍隊對不同裝備研發製造裝備的取捨,才會產生外界各種對某「武器/武器系統」的推崇和貶低現象。


這種思想的根源在於現代海上作戰沒有一丁半點的正確認識。
1.航母戰鬥群是唯一的自給自足攻防兼備的海上作戰體系,攻可使用巡航導彈和艦載機打擊1000多公里外的目標,防依託艦載機可以獲得800公里的防禦縱深,在海上沒有第二種裝備能跟航母相提並論,航母既是艦隊的盾牌又是艦隊的長矛。
2.反航母首先要解決的是發現,識別和跟蹤問題,次之是反應速度問題,而以何種裝備和戰術打擊航母這是排在最後的。蘇聯人在第一個問題上就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蘇聯人也試圖用光學偵察衛星,無線電偵察衛星去發現,定位航母戰鬥群,但是即使到80年代,依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蘇聯最有效的跟蹤手段反而是派艦艇跟在美國航母戰鬥群屁股後面。


實際上蘇聯那套體系造價也是極高的,並且除了反航母一無是處。

說白了還是工農反智主義呀。


航母棺材論只是宣傳,但不要忘記赫魯曉夫時代,16000噸的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已經是蘇聯造軍艦能力的極限了,讓他造航母也不一定能造出來。(參見倒霉的喀琅施塔得級大巡和蘇聯級戰列艦)
而且,赫魯曉夫甚至勃列日涅夫時期,以蘇聯的國力和面臨的軍事威脅,不發展航母才是正確選擇。


拿赫魯曉夫一己之見去判斷蘇聯海軍三十年的軍事學說實在是一個愉快的笑話。


我記得當年還沒航母的時候,很多網友都說航母有啥用,只配當解放軍活靶子。現在自己終於有一艘了,航母地位立刻高了


本來是評論某答案,看到大量回復疑東風能否打航母,我就慢慢補一些數據和視頻。
首先,導彈打航母,是和衛星結合的,並且是系列衛星,高軌的衛星是快速查找,低軌的衛星是精確跟蹤,北斗給導彈提供精確定位,預警機、雷達、導彈末端識別是輔助。

資料一,高軌的快速查找航母的衛星
高分四號衛星_百度百科
高分四號衛星配置一台可見光50m/中波紅外400m解析度的面陣相機,兼具可見光和紅外線全天候成像能力。可見光譜段解析度50米,中波紅外譜段解析度400米,相當於從3.6萬公里外看見大油輪,代表目前我國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最高解析度水平。」
高分4號裝有2個對地高增益信號傳輸天線,其數據下傳碼速率為每秒300兆,一幅照片只需要3~4秒即可完成傳輸,據此推測其不調整衛星姿態時的拍照速度與此相當。高分4號每張照片覆蓋範圍約16萬平方公里,完成對西太平洋一千萬平方公裏海區的覆蓋約需60張,4~12分鐘即可完成拍攝,足以承擔對航母群的快速偵察任務

上文中的全天侯指的是有雲層也可以找到的。50米的解析度,找航母足夠了。
因為是光學加紅外,所以航母這個大金屬塊通過雲層也能找的到。

資料二,低軌上可以「動態跟蹤」的衛星
中國衛星公布高清衛星視頻 可監控飛行中的飛機
這個解析度大家自己看

資料三,16年的南海演習是一次中美雙方對抗互測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老美叢了撤了,菲律賓反水了。相關的圖文視頻我找到了再貼這裡

待添加
=========================================
回複本問題:
中國的東風是可以打航母的,中美之間是不可能真正開戰,我們打航母主要是為了抵消的美國航母的不對稱優勢,更多是一種威懾,是一種博弈的籌碼。
中國建航母更多的是維護中國的全球利益,一帶一路包括非洲,不是針對第一島鏈。


62年蘇聯慫了的根本原因是國力差距,海軍那點事都是皮毛。在美國壓倒性的核優勢面前(載具差數量級,考慮部署態勢、性能和反應時間的話更可以忽略不計),蘇聯連國家安全都成問題,區區航母算得了什麼?

況且蘇聯的工業在整個冷戰都是追趕美國的節奏,直到解體,蘇聯的船舶工業都沒趕上過美國,你就是讓蘇聯從45年開始憋大招造航母,他也得搞得出來才行。
事實上72年的地中海對峙表明紅海軍的核潛艇加水面艦艇導彈化才是更穩妥的路線:一方面積累大中型水面艦艇的設計製造經驗,有限抵消美國海軍的航空兵優勢;另一方面利用核潛艇這一新事物強行拉近同美國的差距,迫使美國人投入大量資源用於反潛戰(即便美國人對於紅海軍的核潛艇技術評價一般,冷戰時期針對蘇聯的反潛作戰依舊是USN最重要的兩大任務之一,另一個是對陸攻擊),順便把包括英國和日本在內的幾乎所有盟國海軍都變成了USN的反潛支隊。


事實證明,蘇聯打導彈的無畏艦和美軍的航母是同一個級別的,至少製造價格是一樣的,主要是怕譚雅。


發展航母有沒有用是得看各國實際需求情況。蘇聯:花8分錢得到5星的卡牌
美國:花8分錢得到8星的卡牌

航母本身不是沒用,而是對於蘇聯來說不好用,不值得,有點雞肋。而且航母這張牌並不是最大的牌,以蘇聯這種國力龐大的國家,可以針對航母拿出幾手牌。

至於中國,台海戰局航母直接參戰收益很低。台灣島離大陸不足200公里,陸基戰機起降效率遠高於艦載機。航母多半拉到東海幾個區域巡邏預警碰瓷用的。

中國現在海外利益越來越大,維護海外利益航母這張牌就值得打。


一個時代一個思想,在中國宋朝時代的世界,哪個國家不承認發展弩弓是最先進的技術,那腦袋是壞了,可是到了後裝槍時代,弩弓已經不再是。

航母未來也不一定是最強大的武器,因為航母最早就是大貨船上停飛機,飛機轟炸是當時最強大技術,於是移動轟炸平台才成為最強大的一個標準,就好像宋朝時候方陣弓弩是強大的,而不需要考慮躲避大炮的炮擊。

任何力量達到某一領域極大數量才能說厲害,蘇聯在一個領域超不過美國不如轉型到更具有威脅力的領域,這樣可以縮短實力差距,那就是核武器。雖然沒有使用,但是即使沒有航母也擁有巨大話語權。武器這東西就是量變以後威力質變。你漫天的導彈,任何軍艦也不是你對手。你成片的航母群,任何路基也擋不住。未來宇宙茫茫的集束炮,你航母再多也沒用一樣。

我國,那麼大海洋不靠航母威懾,現有技術和財力可控制不住,而已。不談國是


蘇聯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國家,人家的海軍自成一派,沒航母就大力發展潛艇。有人嘲笑蘇聯說航母是棺材。人家這麼說是有根據的,飽和打擊就是人家提出來的,就是我們以前說的彈道導彈打航母人家也是論證過的。紅色帝國遠遠比我們想像的強的多。更可貴的是,他們作戰思想理論創新絕對比現在TG強很多。我們現在有幾件新武器就高興的不得了,人家可是一直有一整套理論和體系。


在打核大戰打世界大戰的基礎上,這話沒毛病。

然而核大戰沒打起來。


90中期的一期「坦克與裝甲車輛」雜誌,裡面一篇長文分析了豹2,M1,勒克萊爾,和90式,
這篇文章接了一張彩色插圖,是59,圖片標題是:
「五九式主戰坦克完全能夠滿足與西方坦克對抗的現代化戰場需求」


現如今,還有幾個人記得海軍90年代從毛子進口的4條現代級驅逐艦和12條基洛級潛艇?

人是有嫉妒心的,得不到的東西會想辦法抹黑它,軍事武器也是一樣,蘇聯內部對航母無用論很支持,但到紅海軍末期還不是乖乖造航母?
晚上補充


打什麼樣的仗造什麼樣的裝備
打什麼樣的仗造什麼樣的裝備
打什麼樣的仗造什麼樣的裝備

先看一下蘇聯紅海軍在各個時期的建軍思路。

蘇聯海軍一開始建設時首要任務是防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多國部隊登陸蘇聯,所以那時蘇聯選擇了空潛快結合。

後來在消除了本土威脅後首要任務變成了防止二次核打擊力量被消滅,所以蘇聯建造了大量的戰略核潛艇。

然後當二次核反擊可靠後紅海軍的首要目標又變成了跟蹤和打擊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和防止核潛艇被偷襲,所以蘇聯建設了「海洋」衛星網、奧斯卡核潛艇、無畏級巡洋艦、基輔級航母和圖22M3。

到解體前,紅海軍的任務變成了建設均衡艦隊,爭取在大洋上擊敗美國海軍,並且掩護登陸艦隊登陸美國,最後徹底擊敗美國。所以設計了颱風級核潛艇、庫茲聶佐夫級常規航母、烏里楊諾夫思克級核動力航母、基洛夫級巡洋艦和裏海怪物。

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出,在海軍二次核打擊力量可靠前,蘇聯對航母的需要並不迫切,所以在這段時間,航母確實意義不大。

最後給赫魯曉夫正個名,在他的回憶錄里有寫過:「航空母艦是海軍第二有效的武器,用處非常大,有時候我也幻想我們什麼時候也能有幾艘」

但是面對蘇聯還沒有完成戰後重建和國力暫時不允許的事實,他堅決支持了當時對蘇聯來講「海軍第一有效的武器」——核潛艇。


幸虧蘇聯沒重視航母,知道冷戰為什麼沒有打起來嗎?一個原因是核武器,另一個原因是雙方走的是不同的路線。美國注重強調海權和經濟控制,蘇聯強調陸權和政治歸附。兩者矛盾雖有,但沒有重合的地方,如果真的是兩個海權國家發生衝突,真實乃人類劫數。其實看二戰就知道,海權和陸權國家基本上都是平手,而海權和海權國家,陸權和陸權國家一定是死磕的。比如英國和德國,中國和日本,廣義講可以算是平手。而死磕的就是海權國家美國和日本,陸權國家德國和俄羅斯,基本上是要拼到亡國滅種的,本人獨家觀點


推薦閱讀:

如果提前得到突襲珍珠港的消息,你想怎麼打?
如何看待美國軍艦已經進入南中國海人工島礁12海里處?
055首艦會怎樣命名,哪個城市能擔此榮幸?上海可以嗎?
如何看待6.17日凌晨美國軍艦與菲律賓貨船相撞,美軍七人失蹤的新聞?
為什麼美國海軍這麼強?

TAG:航空母艦 | 美國海軍 | 軍事裝備 | 蘇聯軍事 | 軍事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