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的荷蘭花卉靜物繪畫為什麼總配有一些小昆蟲之類?
謝謝邀請。我在我的專欄里提到了這個事情。簡單來說,畫草蟲有幾個功能:
其一,彰顯實力。要用那麼小的區域畫一個活靈活現的小飛蟲,很吃功夫。咱們不是也有《核舟記》么,類似的道理。而且比起構圖,色彩這些對一般觀眾比較虛的門道,畫小蟲這一技能比較直觀,較容易說服買畫的人「我這個畫值錢」。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但常常被忽視的:草蟲並不是隨便選的,而是都有寓意。這些寓意有些到現在還比較清楚,而有些則是藝術史學家的研究和推測。比如圖中的蜜蜂,用以強化畫面的「芬芳」,而蝸牛以花葉為食,則暗示美好的事物(花朵)稍縱即逝,「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同時,蝸牛繁殖能力強,所以,如果是送給少年情侶作定情物的畫,就像結婚照那種,可能會畫諸如蝸牛一類,以作美好祝福。
還有一些,比如蝴蝶,因為破繭成蝶,古時候外國人也取其象徵意義,認為它代表著蛻變和新生。
除了草蟲,花朵本身也有各自的含義,也就是俗稱的「花語」,不過在不同地方,花語的含義不同。比如紅玫瑰,既可以指代愛情,也可以指代耶穌的鮮血,其充滿尖刺的莖則類似耶穌頭上戴的荊棘皇冠。
如果畫面中畫了紅酒,或許是暗示擁有者的富裕,而根據酒瓶的款式,如果畫得特別精確,則還可能暗示著主人同海外(例如勃艮第這種紅酒產區)的聯繫,可能是親戚,也可能是商業往來。
這種表達形式不僅僅體現在繪畫上,更常見於歐洲名門望族的家徽。比如出過教皇烏爾班八世的巴貝里尼家族,家徽就是三隻蜜蜂,正是取其勤勞、團結、奉獻,以及……「雄辯」的特質。前面幾個比較好理解,但是蜜蜂在那裡嗡嗡嗡個不停,被他們家族當成口才好的象徵,這個放在現在人眼裡,就要繞個彎才能理解了。
位於羅馬巴貝里尼廣場的噴泉,下方有三隻蜜蜂——取自巴貝里尼家族的家徽,上面刻著:
「烏爾班八世,為該城的公共裝飾而修建一噴泉,又建立這個小噴泉服務市民。1644年,在位第21年。」
所以,畫小蟲主要的兩個用意:顯功夫,還有賦予含義。主要就是這樣。希望能給你提供一些靈感。
上面的答案非常好了。
我再說兩句,十七世紀是荷蘭資本主義大發展,海外殖民統治的黃金時期,也是繪畫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商業繪畫的主要消費群體是中產階級,所以繪畫的題材內容都大部分反映了這個階級的審美。主要這些畫要向來客傳達以下幾點:1.畫面主人很有錢。2.畫主人很有閑。3.畫主人很有吸引力。
所以,象徵著花卉果蔬香甜的昆蟲就出現在了畫面上。
補充一點昆蟲的寓意:
盛開的鮮花和熟透了的水果是誘人的 而昆蟲是噁心的 特別是蒼蠅等 把這些與鮮花以及食物(水果/海鮮/酒)等放在一起 是有人生警示作用的 意為「生的背面是死亡 美貌與慾望的滿足所帶來的愉悅是短暫的 死亡如影隨行 不可貪戀」。
這與17世紀荷蘭的經濟發展也是息息相關的 當時財富來得容易 人容易沉浸其中 所以這類既能帶來感官愉悅 又能向人提出警示的靜物畫非常受歡迎。
專欄的開篇里也有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