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嘎山登頂難在何處?

知乎裡面的大神!我想知道貢嘎山登頂的難,難在何處?有沒有詳細細節,照片等等分析。還有登山路線圖。


貢嘎山被稱為「蜀山之王」,不僅因為它的魅力,也是因為它的難度。近一百年來,登山者把榮耀留在這裡,當然,也有遺憾和悲痛。

接下來,我通過介紹貢嘎山獨特的地理因素以及攀登歷史,來回答登頂貢嘎究竟難在何處吧。

貢嘎神山,蜀地稱王

月出於山之上。來源:China-tour.net

王的魅力

貢嘎山是世界最東端的七千米高峰,特殊的位置讓它遠離其他著名高峰。在這裡,林海和草地構造出層次分明的垂直帶譜,流動的冰川切割出角峰刃脊。獨特的地理環境賦予了貢嘎山王的魅力,但也給登山者設下了種種考驗。

雪山的倒影,彷彿是一種召喚。來源:山友「Qiye 贛州柒爺」

遠眺蜀山之王。來源:skyscrapercity.com

獨特位置——貢嘎山被稱作「蜀山之王」,它海拔高達7556米,位於橫斷山脈,是四川省的第一高峰。不僅如此,貢嘎山還是一位「離群索居」的「王」。

世界上其他的7000米以上高山大多集中在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和青藏高原,而貢嘎山卻遠在川西,其間相隔千里,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了世界七千米高峰中最東方的一座。

喜馬拉雅山、喀喇昆崙山與貢嘎山的相對位置。來源:Google Maps

相對高度大——衡量一座山峰的高度,不單要看絕對高度(也就是海拔高度),還要看山頂與山腳的相對高度。許多世界高峰,比如喜馬拉雅山脈的珠峰和喀喇崑崙山脈的 K2,都站在高原的肩膀上,山腳海拔就有4000米以上,這樣的高寒地區,山腳只有稀疏的草甸可以生長。

貢嘎山山腳海拔較低,只有1000米左右,水熱較為充足,又與山頂海拔相差6000多米,這就為完整垂直自然帶譜的發育創造了絕佳的條件。隨著海拔高度不斷上升,身邊植被的種類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複雜多變的植被給貢嘎山帶來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景觀,山腳下還是茂密的亞熱帶叢林,到了大本營周圍已是稀疏的灌叢。

貢嘎山垂直自然的分布示意圖。1. 山地常綠闊葉林,2. 山地針葉闊葉混交林,3. 亞高山針葉林,4. 高山灌叢,5. 高山草甸,6. 冰緣稀疏植被,7. 高山冰雪。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接近困難——高山的接近從來都是一個不小的問題,同其他高山雪峰一樣,登山者想要接近貢嘎山,也需要費一番功夫。橫斷山脈山高谷深,還沒到達貢嘎山腳,就已經飽嘗了翻山越嶺的滋味。

1990年代貢嘎雪山腳下的村落。來源:josephrock.net

接近固然艱難,但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登山者們風塵僕僕地來到山腳下,遠望雪山,但見它們稜角分明,氣勢非凡。

這樣的地貌景觀是冰川侵蝕作用造就的,貢嘎山的冰川不斷刨蝕山體,使得崖壁更加陡峭,在造就壯美景觀的同時,也時刻威脅著登山者的生命。

冰川侵蝕地形——貢嘎山不但植被分布非常獨特,還擁有眾多冰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亞洲海拔最低的冰川——海螺溝冰川。這些冰川都屬於海洋型冰川,它們物質補給充足,流動速度快,對山體的侵蝕作用也更加劇烈。

貢嘎山的冰川分布。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常年的冰蝕作用使得貢嘎山陡峭的山峰變成稜角分明的金字塔形狀,為蜀山之王更添王者氣派。山峰周圍尖銳的稜角被稱為「刃脊」,它們是兩側被冰川侵蝕後殘存的部分,登山者往往就要在這尖銳如刀刃的陡峭山脊上艱難行進。

圖中那條尖銳如刀刃的山脊就是刃脊。冰川塑造著貢嘎山的形態,也給登山者帶來了危險。來源:sichuanfun.com

在遊人看來,貢嘎山的冰河陡壁十分壯觀,而登山者也許無暇欣賞美景。因為,冰裂縫、雪崩、落石、滑墜,樣樣都能奪去攀登者的性命。蜀山之王複雜的自然地理環境使得它十分難以攀登,所以,歷史上的每一次登頂都來之不易。

世界最高峰?

1930年,哈佛商學院MBA學生特里斯?摩爾(Terris Moore)正在閱讀《國家地理》雜誌。突然,他看到了這樣的一則消息:英國探險家約瑟夫?洛克(Joseph F. Rock)發現了世界第一高峰。

這條勁爆消息中所說的「第一高峰」不是珠峰,而恰恰是貢嘎山。

《國家地理》雜誌1930年10月刊。來源:Amazon.com

這一期雜誌刊登了洛克的文章《貢嘎榮光(The Glories of the Minya Konka)》。來源:etsy.com

「國際玩笑」——在今天,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看出,這則報道顯然是不實的,而當年它卻轟動一時。這個大烏龍是洛克的測量失誤造成的,由於測量工具過於簡陋,他將貢嘎山的高度誤測為9920米,並向世界宣布他發現了第一高峰,著實開了一個國際玩笑。

1932年的摩爾在四川。

1932年的摩爾在四川。

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摩爾和他的3名隊友組成了一個小型登山隊,在1931啟程前往中國,奔向他們心目中的「第一高峰」。在當時,由於人跡罕至,貢嘎山地區被稱為「地圖上的空白」。

抵達貢嘎——1932年,他們終於來到了貢嘎山腳下。早期的攀登總是開創性的,開創性意味著前人的經驗少之又少。他們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研究攀登這陡峭山崖的「最佳」方法,但是,貢嘎山並不配合他們的工作,每一次嘗試攀登,他們都會被之前沒有發現的岩石擋住去路,不穩定的冰面和變幻莫測的天氣也迫使他們不斷改變攀登路線。

不但貢嘎山打亂了登山原計劃,連隊員們自己也鬧出了幾場插曲。正式攀登的前幾天,美籍華人楊昆廷高原反應發作加重,身體虛弱,只得提前撤退下山;亞瑟?埃蒙斯(Arthur Emmons)用刀切被凍住的餅乾時割傷了手,手指失去了知覺,無法使用冰鎬,只好留在營地。於是,只有特里斯?摩爾(Terris Moore)和理查德?波薩爾(RichardBurdsall)能夠繼續攀登。

登山隊員合影。後排左:波薩爾,後排中:楊昆廷,後排右:摩爾,前排左:埃蒙斯。

沖頂之路——10月28日,摩爾和波薩爾準備向山頂發起正式突擊。這一天距離他們來到貢嘎,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凌晨4點,兩人早起準備早餐:饅頭、氂牛油和燕麥,可以說是入鄉隨俗了。在稀薄的空氣中,他們盡量將動作放慢,以節省體力,於是一頓早飯就吃了將近一個小時。然後,他們用火烤軟昨夜凍硬的皮靴,又花了一小時才穿上外套,因為他們在沒有戴上厚厚的防寒手套之前,需要小心翼翼避免碰到冰涼的金屬冰爪。

他們的登山裝備也非常簡陋,火柴、蠟燭、老式登山靴,沒有固定繩索。太陽還沒有升起,兩人借著一把手電筒的微光,從營地出發了,踏著他們花了幾天時間在冰上鑿出的台階,一步步向上攀登。

摩爾和波薩爾在雪坡上攀登。

整片天空沒有一絲雲彩,西邊的天際上點綴著一條深紫色的線,木星在天上明亮地閃爍。來源:摩爾等《Men Against The Clouds》

太陽升起來了,他們在山脊上小心翼翼地移動,每小時只能前進不到一百米。忽然,雲霧被風吹散,貢嘎山的峰頂第一次顯露下兩人的面前。摩爾回憶說:

貢嘎山屹立在那裡,清晰可見,彷彿觸手可及,巨大的山體像一座高聳的白色金字塔,在鈷藍色天空的映襯下格外壯觀。來源:摩爾等著《Men Against The Clouds》

登山隊員遠望山頂。

時過中午,他們還在向上攀登。逐漸升高的海拔和長時間的攀登一點點蠶食著他們的體力,他們步伐越來越慢,最後只能向前爬行。每前進一兩米,就得停下來休息喘息。

低頭看看繩子上的刻度,我們怎麼可能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才走了這麼幾步路?但是,當我抬頭向山頂看去,這種感覺便一掃而空,終點還在那裡等著我們,已經很近了,我能看見山頂就在我們頭頂幾十米的地方,沒有錯的!來源:摩爾等著《Men Against The Clouds》

攀登路上。

登頂之後——一個半小時之後,摩爾和波薩爾終於踏上了貢嘎山的峰頂,他們是史上第一次登上貢嘎山的人。摩爾回憶道:

難以置信,經過一番磨難,我們竟然最終站在了高聳入雲的貢嘎山頂。周圍那些高不可攀的群峰,如今在腳下變成棕色平原上的一個個白點。來源:摩爾等著《Men Against The Clouds》

在登頂之前,他們用當時最先進的儀器進行了70多次測高,得到了較為準確的數據7590米。雖然發現貢嘎山不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

登頂貢嘎山的欣喜之情,完全勝過了我們得知她不是第一高峰的失望。我們前後一個月的風餐露宿,只為登上一座除了當地藏民之外幾乎沒有人目睹過的山峰,絕不是為了那個數字,而是為了記錄,為了知識,為了填補地圖上的那塊空白。來源:摩爾等著《Men Against The Clouds》

隊員埃蒙斯在貢嘎山測繪。

後來,戰亂爆發,加之貢嘎山自身難度很大,所以攀登活動一度中斷了二十幾年。1957年,它終於迎來中國人的腳步。蜀山之王貢嘎作為完全在中國境內的最高山峰,也作為一座藏傳佛教的聖山,早早地就被中國登山隊選中。

1957,生死貢嘎

1957年,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來到貢嘎山進行考察。當時,新中國的登山隊還很年輕和稚嫩。這次攀登是中國登山隊首次獨立組隊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而之前都是與蘇聯組成聯合登山隊。中國隊的第一次「七千米成人禮」就選擇了難度超高的「蜀山之王」,對他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1957年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整個登山隊包括21名登山運動員,21名科研人員,還有一支龐大的後勤隊伍。

險情不斷——年輕的中國登山隊初來乍到,就大小險情不斷,第一次事故就發生在攀登前的高山訓練。5月28日,13名隊員在訓練途中需要穿越一段坡度較大的雪地,當他們從陡崖下部向上攀登時,雪崩發生了。當時在場的冰川學家崔之久這樣回憶:

全隊13人被從5000米處打下來,向上攀登時足足走了三個小時,而被雪崩打回原地只不過十幾秒鐘。我當時和丁行友(一位氣象工作者)同一結組,我第二個,他第三個。當我被雪崩捲起而下墜時,神智很清醒,腦海中閃現了「這下我完了」的念頭,身體輕飄飄地數次被拋起又落下,最後停在一個冰洞的半坡,身體被深埋住不能動。我正使勁掙扎時,聽到了近處雪下發出「救命」的求救聲。我用力拉前面的結組繩,拉不動,知道組長已被埋在雪下,再拉後面的結組繩,發現斷了。來源:杜梨《47年後重返貢嘎山》

隊員們立刻開始互救,拚命營救被埋的隊友,終於所有隊員都被救出來。但是,氣象工作者丁行友被埋在兩米深的雪中,搶救無效犧牲了,他是這次攀登第一位犧牲的隊員。

氣象工作者在貢嘎山進行觀測。

進軍主峰——6月4日,對主峰的正式攀登開始了。17名登山隊員從貢嘎寺大本營出發,向主峰進軍。他們採用的是西北山脊路線,他們首先要經過一段陡峭的冰川才能攀上西北山脊,而這段路是雪崩高發區。然後沿著西北山脊行進,中間會遇到一處叫做「駝峰」的冰丘,這是整條路線上的難點。翻過「駝峰」,是一塊凹地,需要滑下凹地最低處再向上,才能進入西北山脊的最後一段。這一段由冰雪和岩石錯綜複雜,也非常危險。

1957年登山隊拍攝的貢嘎寺大本營。來源:史占春《THE SECOND ASCENT OF MINYA KONKA》

一座山峰的早期攀登,無論出發前怎樣規劃準備,在登山途中總會遇到新的困難,這次攀登貢嘎也不例外。狹窄的山脊,光滑的冰瀑布,隱蔽的冰裂縫,處處暗藏殺機,登山隊員有時還要匍匐前進。

攀爬漫長的大雪坡。

攀登的海拔不斷上升,空氣也越來越稀薄。而登山隊員每人又背負著沉重的物資和器材,一些隊員開始體力不支,難以應付高強度的攀登,另有幾人高原反應發作,不得不中途下撤。

繼續前進——人員逐漸減少,最後只留下6個人繼續前進。第五天,他們攀登到了「駝峰」,在那裡紮下海拔6025米的五號營地。次日,他們穿過了險要的「駝峰」,第7天,海拔6700米的七號營地也建立起來。

扎在「駝峰」的5號營地,山頂就在頭頂。來源:史占春《THE SECOND ASCENT OFMINYA KONKA》

七號營地是最後的營地了,再往高處地形更加複雜,根本沒有搭建營地的地方。所以,登山隊員們要從6700米一鼓作氣登到7556米的頂峰。這之間垂直距離八百多米的路程,都要在貢嘎山的「關門時間」之前完成。

1957年登頂路線,「駝峰」是5號營地處的凸起山丘。

艱難登頂——6月13日凌晨3點,6名登山隊員從營地出發,踏著夜色向山頂突擊。雖然遇上了難得的好天氣,但是一路上遍布的冰面也難以穿越。他們每走一步都要用冰鎬在冰面上鑿出階梯,這樣才能有一點落腳的地方。低溫和缺氧的環境侵蝕著隊員的體力和意志,這最後856米的路程他們足足走了十個小時。下午一點半,史占春、劉連滿、劉大義登6人終於登上了貢嘎山頂。

國人首次登頂貢嘎山。

這次成功登頂為中國的登山事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鍛煉了中國登山隊的水平,參與登頂的劉連滿等人後來成為國人首登珠峰的中堅力量。登頂固然可喜,卻付出了犧牲的代價。在登山隊下撤的過程中,山難發生了。

1957年登山隊拍攝的貢嘎山主峰和冰川。來源:史占春《THE SECOND ASCENT OF MINYA KONKA》

悲壯下撤——中國隊6名勇士登頂貢嘎山後向下撤退,途中天氣突變,暴風雪伴隨著電閃雷鳴一齊襲來,能見度驟降至10米以內。路看不見了,他們只得找路。剛一動,劉大義的結組就發生了滑墜。倖存的劉大義對當年驚心動魄的情形記憶猶新:

那時候正好有一個突出的石頭,劉連滿是從右邊滑的,我和隊長史占春從左邊,石頭就把繩子掛住了。隊長史占春把石頭死死抱住,這時候我也就拿冰鎬保護住了。好像當時劉連滿的腳已經懸空了。那時候的天氣有點亮度了,我往下一看,懸崖能有2000米。來源:杜梨《47年後重返貢嘎山》

貢嘎山的懸崖絕壁坡度超過80°。來源:史占春《THE SECOND ASCENT OF MINYA KONKA》

貢嘎山的懸崖絕壁坡度超過80°。來源:史占春《THE SECOND ASCENT OF MINYA KONKA》

劉大義三人剛剛脫險,另外三人——師秀、彭仲穆和國德存的結組也發生了滑墜。劉大義想衝過去攔住他們,可是繩子不夠長,他過不去。劉大義對這場山難心有餘悸,他說:

我當時沒多想,假如真的把他們攔住了,也可能我們6個人一塊下去了……來源:杜梨《47年後重返貢嘎山》

中國郵政1965年發行的紀念郵票再現了當年攀登的情形。

於是,師秀、彭仲穆和國德存永遠地陪伴著貢嘎山。隊長史占春記述了他悲痛的心情:

懸崖相對高度有2000公尺。我們就這樣束手無策地看著他們一聲沒有響地墜下了斷崖,這種情形幾乎使我們暈倒……為了把更大的責任擔負起來,我們用極大的毅力忍受著內心的沉痛。來源:史占春《我們征服了世界聞名的高峰》

1957年,中國登頂突擊小隊付出了半數隊員的慘重代價。蜀山之王的攀登也塵封十數載。直到又一次悲劇的誕生,悲劇與抗爭在王的山峰不斷重演。

悲劇與抗爭

登山,有奮鬥就有犧牲。貢嘎山的攀登經歷了巨大的進步,卻也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災難和失敗。許多登山者長眠貢嘎,也有很多鎩羽而歸。

山難不斷——1980年,中國政府向外國登山隊開放了7座山峰,貢嘎山是其中之一。第二年,日本登山者就來到了貢嘎山。

1981年,日本北海道登山隊12名隊員沿東北山脊攀登貢嘎,試圖開闢一條新的路線。他們攀登到海拔7450米時,雪崩發生了,冰雪裹挾著8名隊員墜下深谷。這次遇難的人數之多震驚了國際登山界,至今這都是貢嘎山史上最慘烈的一場山難。

日本登山者非常重視貢嘎山的攀登,他們將富士山視為「母親山」,而將貢嘎山視為「父親山」。《日本山嶽新聞》雜誌就在持續關注貢嘎山攀登的最新進展。來源:hengduan.jp

隨後,蜀山之王接連留下了多位登山者。

  • 1983年,瑞士登山隊登頂貢嘎山,途中發生了滑墜,有1人遇難。
  • 1982年,日本登山隊的營原信和松田宏重返貢嘎山,在距貢嘎山頂峰50米處遭遇雪崩,營原信遇難,松田宏在生命禁區堅持19天後獲救,奇蹟生還。
  • 1994年,日本隊沿東北山脊嘗試攀登失利,雪崩又造成4人遇難。
  • 1998年,韓國登山隊創造了東北山脊路線的首次登頂,但也付出了1人犧牲的代價。

貢嘎山難度極高,山難不斷奪走登山者的生命。同樣是因為貢嘎山的難度,許多登山隊的貢嘎之行以失敗告終,即使所有隊員都全身而退。

嘗試眾多——2013年,一支西班牙登山隊來到貢嘎山。這次攀登的特殊之處在於,他們打破了貢嘎山11年來無人攀登的紀錄。蜀山之王經歷了11年的孤獨,終於再次迎來了訪客。

西班牙登山隊攀登貢嘎山路線圖。來源:華西都市報

10月20日,登山隊抓住天氣放晴的大好時機,沿著西北山脊路線順利攀升到海拔5300米,紮下一號營地。然而,從一號營地往上,攀登的難度越來越大。他們在前往二號營地的途中,被一條長達12米、坡度達到70°的冰坡攔住了去路。他們想繞過冰坡迂迴攀登,卻發現這條冰坡一側是絕壁,另一側是深谷,繞路甚至更危險。

6名隊員乘興而來,鎩羽而歸。來源:華西都市報

這段路對登山技術的考驗實在太高,他們決定回到營地研究通過的方法。但是隨後的幾天,天氣持續惡化,登山隊終於嘆服於貢嘎山的難度,做出了艱難的撤退決定,下山退回到大本營。

登山隊在大本營滯留多日。來源:華西都市報

早在1930年,國立中山大學川邊調查團首次正式攀登貢嘎山,但僅登至5200米就宣告失利。1981年,瑞士蘇黎世學術山嶽俱樂部嘗試攀登貢嘎山主峰,中途發現山況不佳,只得改道攀登6886米的中山峰。

近年的嘗試——2016年10月26日早上,李宗利、迪力夏提、童海軍組成的攀登隊準備向海拔為7589.5米的貢嘎主峰發起挑戰,嘗試從東北山脊路線登頂。

貢嘎主峰。圖片來源:李宗利發布的《逐夢貢嘎|2016貢嘎主峰攀登報告——李宗利》

這是一次經過三年準備的攀登,經過了9天的順利攀登,三人於11月3日抵達了海拔6700米,頂峰彷彿近在咫尺。

彷彿伸手可及的峰頂。圖片來源:李宗利發布的《逐夢貢嘎|2016貢嘎主峰攀登報告——李宗利》

原本定在11月4日的沖頂,被持續的大風打斷。三人強撐至5日,此時帳篷已經被風破開了一個大口子,東西也全被颳走了,最終無奈選擇下撤。

在今年,也就是2017年10月7日時,貢嘎峰頂被捷克登山隊觸及,十五年來首次成功登頂貢嘎主峰。

登山者慕名而來拜會蜀山之王,常有犧牲和失敗。必須具備過人的能力,有時還要加上一點運氣,才能在貢嘎險峰勝利登頂,全身而退。

遙望貢嘎。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登頂稀少——除了今年捷克的山友成功登頂,上一次貢嘎山的登頂發生在2002年。那一年,法國登山隊9名隊員出征貢嘎,他們沿著經典的西北山脊路線攀登,但最終只有安托萬(Antoine)和勞倫(Laurent) 兩人能夠登上山頂。這是法國隊第二次攀登貢嘎山,1989年,他們曾無功而返。

在此之前,1982年,美國登山隊的2名隊員沿西北山脊路線登頂;1997年,日本登山隊第5次來到貢嘎山,終於登頂,距離1981年那次慘烈山難已經過去16年;2001年,德國登山者克勞迪亞(Claudia B?umler)和哈特穆特(Hartmut Bielefeldt)登頂貢嘎山,他們從接近到撤退下山一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2001年德國登山隊登頂。來源:克勞迪亞與哈特穆特《Two Against the Clouds》

至今,貢嘎山只有10次成功登頂的紀錄,可謂屈指可數。截至2017年10月,共有32人登頂,21人遇難,死亡-登頂比率(death to summit ratio) 高達65.6%。蜀山之王從不輕易讓人登頂,而登山者,也從未放棄抗爭。

王的未來

「蜀山之王」貢嘎山的魅力很大,難度更大。它承載著登山者的榮耀、遺憾或是悲痛。

落日熔金。來源:skyscrapercity.com

當問起人們為什麼要前往世界高峰而甘冒生命危險,也許最好的回答是,「因為它就在那裡」。貢嘎山屹立在蜀地已經千百年,就像一個「王」,屹立在哪兒,接納著信徒的朝拜和登山者的到訪。

大本營的夜。來源:extravagantyak.com

文:姜楷文 編輯:宇昕

(全文完)

原創文章,禁止未經授權的轉載,保留一切權利


簡單說是由於山體角度問題,加上海洋性氣候冰川,極其危險,氣候多變極不穩定,因此雪崩多發。還有選擇營地的困難,大量冰裂縫和深厚的積雪給行進增加的阻礙,使得死亡率極高!


其它例子就不舉了,一個小例子:16年李宗利隊伍在C3(6700m)營地,疾風可以把三人睡著的帳篷直接抬起,後來三人極力找深坑穩住自己得以保命,最終帳篷撕裂…


恭喜捷克隊,經過兩年的嘗試,於2017年10月7日下午3點成功登頂貢嘎主峰。目前已經安全下撤。

@
謝邀。
這幾天有四個老外在登貢嘎主峰,他們是十月一號進山,十九號出來。現在估計在等好天氣周期,順便四處轉轉登幾座山。他們的BC在西南壁轉西北山脊傳統BC,比那瑪峰的BC要高一點。五號他們也在登那瑪峰,大概嫌C1人太多,前一天晚上跑到雪線上去紮營去了。
先來看張圖

這是貢嘎雪山的西南壁。陡峭的西南壁幾乎達到80度,還有大量的懸冰層,所以幾乎沒有人走這邊。好像有毛子的登山隊試過東南山脊,但是沒有成功。
所以一般登山隊會選擇西北山脊這條比較容易的路線。
這張是30年代美國登山隊繪製的貢嘎主峰,當時貢嘎雪山被測出9000+的海拔,世界第一高峰,一時讓很多登山者趨之若鶩。

看一下這張地圖。

傳統的登山路線有兩條,第一條是從子梅村——貢嘎寺——貢巴冰川翻上6394山脊,沿山脊登頂。
第二條就是圖中的紅線,走燕子溝——倒栽沖翻上6394山脊,沿山脊登頂。
下面是2002年法國隊沿貢巴冰川攀登的照片記錄。
下面兩張是BC到西北山脊途中,可以看到大概55到65度左右的雪坡,

翻上山脊建立突擊營地

後面應該是6394衛峰。

從突擊營地出發後是一條比較緩還挺寬的山脊,

對專業登山運動員來說,這道山脊本身並不算很難。
山頂是個很大的平台

從這條路線看來,冰岩混合和純岩壁很少,甚至不用技術鎬。這樣看來貢嘎雪山似乎在最難攀登的雪山裡排不上號。但是它登頂22人,死亡21人的記錄,卻又說明這確實是一座危險的山峰。那麼它最危險的地方在哪裡呢?
從照片中看,2002年法國隊攀登的整個過程,天氣都特別好,幾乎看不到雲。
其實大部分時候你去看主峰它都是這樣的。

這樣的

這樣的

甚至這樣的(請自動忽略圖中的妹紙)

大雪山山脈走向是東南—西北走向,子梅村附近很容易起大霧,風一吹沿貢巴冰川吹向主峰一帶。有一次登那瑪峰,山上的天氣,五分鐘一遍,晚上的時候好不容易看到霧散去,進帳篷里就下了幾個小時的雪,第二天沖頂的時候山上的雪沒過膝蓋都算好的,有點地方直接過腰了。
所以說貢嘎主峰最大的危險因子其實就是複雜多變的天氣。走傳統路線翻上山脊之後,橫風特別大,春秋季暴雪+大風氣溫可能驟降到-40℃。

圖為愛德嘉東南壁。


最新回答
你去問下李宗利吧!他剛剛進行了一次嘗試攀登。

分割線------------------------------------------

幾個因素吧:氣候、冰雪和龐大的山體。貢嘎是世界上海拔超過7k的緯度最東的一座雪山,距離成都平原太近了。碩大無朋的山體和周圍起伏的衛峰群,瀕臨水量豐沛的大渡河和濕氣濃郁的成都平原,造成了極其個性化的高海拔獨特氣候冰川雨林,這導致了貢嘎地區氣象條件多變且惡劣,降水極其豐沛。大貢巴冰川竟然可以厚達300米。查閱歷次山難,幾乎都是與冰雪有關的各種事故。照理說,這樣的一座山峰,唯一可能安全登頂的就是採取極輕量化的方式快速登頂——但是從線路根部起算超過3000米以上的海拔高差使得這個計劃不太現實。所以說貢嘎的危險就是來源於這幾個隱因素:氣候、冰雪和龐大的山體相互之間的嚙合。如果想登頂成功,在極高的技術水平和極其豐富經驗的基礎上,還得有爆表的人品和運氣。
以上。


上一張營地圖

(圖片來源:Minya Konka (Gongga Shan) : Climbing, Hiking Mountaineering : SummitPost)大概可以看出攀登線路最陡峭路段不超過50度,基本不屬於技術攀登的範疇。
要說難點,只能說它太高吧(7556米)。


她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對所有在她身上的生命體造成移除生命值百分之百的傷害,該技能無視魔法免疫,無視護甲,無視始祖鳥猛獁象護體。
而中間的間隔,絕大多數時間都太短了,往往最多只夠勇敢者登頂,但不足以讓他們登頂後平安下撤到安全位置。


地形複雜,氣候多變,分分鐘暴風雪…


很難說清…各方面都有吧。不要過多關注一座山的名氣。


推薦閱讀:

有沒有一種單機遊戲類似進鬼屋探險可以組團玩的?
以現在的科技和裝備,穿越沙漠還有危險嗎?
初入門的攀岩者需要掌握哪些技巧為佳?
月亮對於地球及人類究竟有什麼意義?
人類的身體極限能在珠穆朗瑪峰最高點堅持多久?

TAG:探險 | 登山 | 戶外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