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知乎上专业性的回答是不是越来越少了,为什么?
我记得几年前刚来知乎时,经常能看到很多专业性的回答,但是现在这类专业性的答案越来越少,这些专业领域的大神们是潜水了,还是已经离开了?
干货也许少了,但是水货绝对多了。
昨天有个生物学问题(为什么说生物学问题,因为大家讨论的前提是一篇生物学论文)
为什么有一些中国人听到“相对其他民族汉族血统纯、南北汉族父系遗传差异小”后会不高兴甚至强行“尬普”?
结果呢,整个问答区,除了一两个生物学专业的,左派、右派、民族主义者、逆向民族主义者、汉族、少数民族各路大神自由发挥,就是没人去认真看一眼论文原文。
有人来句“Y染色体就一个决定性别的基因”,然后就开始46条染色体论,这种连同源重组和Y染色体基因数目都不懂的人,是来搞笑的?
甚至同一个图,竟然能解读出截然相反的答案,不少人的图竟然还来自我以前的答案(我有个恶趣味,喜欢在自己答案里加个很小的水印,不过这个除了本人一般人看不出来。)
更搞笑的是,这篇论文的作者严实还在知乎呢,他的关于分子人类学的博客写的非常精彩,我看不少人都没听说过,还在那里讨论的十分热情激烈。
完全就是鸡同鸭讲啊,还个个都是意见领袖。
曾经有句话,大体是说,如果圣人活过来,会率先被自己的门徒打死,因为他的话被彻底歪曲了。
包括严博在内的复旦分子人类学研究比较喜欢用分子人类学解读近期事件,这是一个非常惊喜的研究,因为分子人类学不再是玩人类走出非洲这种遥远的话题了。
然而近期话题却有个问题,就是十分容易被人代入,然后引出各种争议,虚无论啊,血统论啊都各自能找到自己的依据。
就连做曹操DNA这种研究都被完全不懂的人搞出各种很丢人的笑话还沾沾自喜。
所以,连一个在知乎活跃的答主的论文都能被扭曲成鬼样,更别提那些遥远的结论了,说穿了,表达欲望太强压制了干货的比例。
最后,隆重推荐一个人 @polyhedron 就是做分子人类学的严实博士
他的专栏人類學雜記_polyhedron_新浪博客值得很多对分子人类学感兴趣的人,认真的读一读。
当然了严博的兴趣很广泛,但基本属于干货型大神。
题主首先要明白一个国情。
天朝按照2010年人口普查,高中以上学历的有3亿多,大学以上的1.6亿。而现在网民有6亿多,没准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好好讨论问题的人相对稀释,而很多人觉得水军和喷子多了,好答案少了,这就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来了一帮好大的水货。至于说知乎不行了什么的,其实知乎算是做得不错了,其他知识社区更水。
水货变多,就让社区氛围变得奇怪。专业性的知识和深刻的讲解,往往不是高赞答案,因为水货看不懂!那种抖机灵,丢包袱,俏皮话往往很收大众欢迎——于是久而久之,分享专业知识的人,不再有动力分享,而进入恶性循环。
记得看过一个知乎贴,说有人问,地球上重力最强的地方在哪里,有专业答案,写了很多,但是比不过一个抖机灵答案高赞——大概意思是爱人怀里重力最强。这样下来不断劣币驱逐良币,很多早期大牛要不就是淡出,要不就懒得发言了。
未来会怎么样,知乎得想办法分层用户。一味纯精英是不行的,但是无止境让水货的水贴泛滥,最后就是天涯的下场。天涯在2000年初期几年非常好,很多大牛。最早上论坛的,大部分都是大学生和专业人士,那会的人群保证了质量。随着上网普及,天涯现在烂得不成样子了。
让专业的人有专业的享受,让水军去玩水军的东西,分层化可能是个办法。第一个问题:是
第二个问题:因为知乎已经没了骨气,开始在骗流量和舔菊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着重解释一下第二个问题。知乎本可以尊重知识,而且有一大堆方式让知乎社区更多干货。但它悄悄选择了最不尊重知识的手段。它推送各种能够吸引眼球的话题,明星如何评价,事件如何评价。这些话题不仅吸引眼球,而且回答的门槛极低,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相对的,尊重知识的方法则势必导致大部分用户无法参与,慢慢的他们就会流失。这是一个十个精英和一千个普通人的trade-off。而知乎选择了后者。
如果仅仅是让更多人有讨论机会,我不至于厌恶知乎至此。知乎最让我恶心的地方是它已经不再迎合传布知识,发表真相的人了。早年百度事件,几个收了钱写洗地文的用户被直接注销。那是15年的三万粉丝的大V,就是这么直接。那个人语气还很好,用理中客的方式分析百度的问题,虽然有些诡辩,但是至少是低着头诡辩的。那个时候的知乎,是我见过的最有骨气的网站。虽然按照规定没有收钱洗地就封号这一条,但是从出发点来说,知乎是有一分杀尽受资本影响的内容的。
那个时代过来的大V,至今都或多或少有一份骨气的。你看马前卒很多问题回答过于片面被骂,他也许会解释,但绝不会骂人。我关注列表前面几个,你如果骂他们,他们首先会想自己是不是错了,再做反应。轮子哥我也看不爽他整天水,但骂他水他至少明白是自己错了,不会骂回来。他们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总是管不住自己手和脚,但你骂他时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做什么都有自己的底线。
现在看看大V如陈兰香之流,作假,洗地,抄袭无所不做,还TM能够昂首挺胸,脸皮厚的什么都打不破。知乎也一副事不关己的嘴脸。早些年是知识为导向,大V错了就是错了,李开复信道教就是傻逼。现在是大V为导向,陈兰香那个XX书院的事情我真见识到了什么叫能够颠倒黑白!别说底线了,这些人脏的是不成人形。所以不要问为什么恶魔的奶爸敢公然骂人,陈兰香遍地横行,海贼王路飞能活这么久。今天还有个自称北大毕业的男的说要认识我,一看就知道是想骗炮,北大估计也是假的或者成人大学。全部都是知乎纵容的。
我上周本来想开一个live,教大家“合法”的上外网。是的我研究了法律,这是完全合法的方式,结果被毙了。昨天给一个用户留言,问一个技术上80端口的问题,我敢说十个人看到80端口9个人都不知道在讲啥,这样问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是知乎知道,也给我删了。关注的话题给我选择推送,暴走大事件,XX书院我关注好久,至今没有上我的首页。它已经不再是被拉着拽着头按着才去吃屎的狼,已经变成了一只看到屎急忙上去啃的狗。
所以我也心死,直接把性别改成女,介绍改成女m,怎么吸粉怎么玩。骂人到还不会,但回答问题怎么开心怎么回答,毕竟垃圾社区就该扔垃圾进去。
评论区惊现知乎联合创始人巨V说我犬儒,hhhhhh真是惊动管理层,我面子好大啊!上面骂了你一百句都能装作看不到,就能偏偏看到我犬儒?我就算犬儒你也没资格说我。你要真有骨气,还想把知乎社区弄成以技术知识为导向的社区,就立正挨打。没骨气,没有能力弄,就把头塞进沙坑里。出来说我犬儒算怎么一回事?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嘛hhhhh?真是你家原来的大V都比你好,至少知道把知乎弄成这样是错,该低着头做人。
近十来天的最高赞回答(2K赞):
孙志超:知乎上的高票答案就是好的吗?
近十来天的最低赞回答(10+赞):
孙志超:CLV是什么意思?
孙志超:萨特的短篇小说“墙”写了濒临死亡前的心理变化描写,想问下各位是如何解读的?
孙志超:如何评价吴文英的词(梦窗词)?
孙志超:如何在充满负面情绪的群体中保持积极心态?
孙志超:有没有什么整理东西的小技巧?
谢邀。
是越来越少了。
怎么说呢,感觉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受众的的原因——知乎的受众越来越多,相对而言话题性和口水争执也就越来越多,大家日益往社会话题方面靠拢,然后戾气横生。
还有,受众里面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怎么说呢,年轻,血气方刚,又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我不是黑,我也曾经读过大学,类似的阶段都有过),偏偏又有大把的闲暇时间,所以很喜欢那种参与性高的话题比如情感、阶级、学校和热点新闻等等,而专业话题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冷门性,只有小圈子的专业者和爱好者才会参与进来,自然就会冷门。
另外,年轻人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回答就喜欢怼,也很影响情绪,在知乎谁喜欢跟人一直吵架呢。
所以知乎最火的是情感类话题,搞得A站公众号都对症下药开始迎合式回复了(笑)。
说完了“这届受众不行”之后,为了平衡,我再说说“这届知乎不行”吧。
知乎现在的推送都是什么鬼玩意儿,动不动给我推送一些情感类话题,而且一看就是钓鱼或者引战的那种,多得我都怀疑是知乎官方自己发的了。甚至还时不时给我推送药娘的话题,我不歧视她们但是我也不想看,就因为我关注“二次元”就推送这些吗?知乎眼里二次元就是这样?
我知道流量对你们很重要,但是君子爱财也请取之有道好吗?这么作践自己的口碑你们很高兴?我知道为了避开敏感话题你们到处删帖,也有苦衷,但是做好一点推送信息有这么难?
虽然不敢自称“专业”,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是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写着自己的回答的,之前上知乎就图个乐子,回答也是自娱自乐,也没打算过靠这个挣钱什么的,只不过现在知乎让人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了,真的。
我现在采取简单的策略,但凡知乎上的智障喷我一次我就删除两个有价值的回答,没价值的垃圾回答就搁那,反正垃圾多环境不自净那就变成垃圾堆呗,不过其实不用这么干逼乎早就是垃圾堆了,毕竟现在掌握话语权介绍栏很少有不挂公众号的,这些挂着公众号开live的大v是来好好答题的还是引流变现的看客们自己没数吗?
因为臭啥比喷子多了。臭啥比喷子只要一封骂人私信就能劝退一个干货大佬。我也不是不认识被这样劝退的人。
你想,人家来知乎,又赚不了钱,又买不了房,又提高不了社会地位。你还骂,人家不直接走了?
另一方面写个干货多麻烦,之前历史圈有个dalao就因为写太多干货占用时退乎了(当然我觉得肯定跟她被人私信性骚扰有关系)
还有那些成天骂别人大v都机灵整天怪这怪那,你那么牛逼你可以gun出知乎或者自己当干货答主啊,一群狗喷子有什么资格要求这球那的。我感觉是抖机灵的人、答案多了,支持这种答案的知友也多了
毕竟前几年的知乎,就那么些人,都是什么人为主呢?题主应该知道
题主能够做的是尽量让自己的主页多一些想看到的专业性的回答
准确的说
是回答越来越少了
其实
只要回答多了,非专业的和专业的都可以看
但是现在回答问题的越来越少了
而情绪都是差不多的,就没啥好看的了
一群蛆炮在拉屎,一点意思也没有谢邀
其实题主如果有经历过一些网站、游戏的发展变更过程,会很容易理解这个过程。
我最开始是看同学上B站,才开始接触弹幕视频。
觉得B站真有意思,弹幕有意思,视频也多,干杯的logo也萌
我在B站的主要兴趣点是动漫,傻缺碉堡集锦,游戏解说
于是慢慢混啊混啊,看着B站视频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
再后来,画友,直播,游戏中心,BML(没点进去过,比知道是什么))
还有一些活动的发起,比如日本旅游什么的,对于我这种穷屌来说,完全没有吸引的地方
我开觉得,这个网站有我需要的东西,但同时有更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就像书桌上除了电脑键盘鼠标,还摆了一堆的大字典,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好烦
于是我转去了啥都没有的A站,并且走不开了
A站不多的东西恰好都是我喜欢并且需要的,看视频,文章讨论
简单却很适用。
该怎么说呢,网站的用户,其实并不是用户自己选择的网站,而是网站吸引来的。什么样的网站就会吸引什么的用户来到,然后不适合的用户就会自觉没趣走开。一个网站发生转变,来的人多了,网站就是成功的,来的人少了,网站就是失败的。
大部分用户觉得动漫好,你不引进,用户就走了。引进了,来的都是喜欢动漫的,不喜欢动漫的发现没有自己喜欢的,慢慢就不来了。
网站和用户就是矛盾的统一体,既对立又统一。
我最近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也是上面这个道理。
经常看游戏直播,最近有两个主播干起架来,恰好我两个都看,发现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事:在A主播的直播间,清一色的支持A主播,弹幕一边倒骂B;而B直播间的弹幕也是一股=一股脑支持B去骂A。这就有意思了。A的弹幕骂B的话有道理,B的弹幕骂A的话也有道理,如果单看一家的话,会觉得看的那家是受委屈的一方。有意思了,A弹幕没瞎说。B弹幕也没瞎说,可是不能两家都对啊!想必大家都知道春秋笔法,只捡对的说。A弹幕只说A好B坏,B弹幕只说B好A坏。不论他们是不知道自己主播的过错还是仅仅为了胜利而忽略,都反映了这么一件事,抱团现象。
这和网站与用户的关系是一样的。
用我的话说,就是存在即合理,存在就是存在,没什么好解释的,但是合理不是合乎道理,而是合乎自然规律。
营业不好的公司就是能干下去
滥交的男孩女孩就是比老实木讷的受欢迎
新老两代人巨大的思想代沟
熊孩子为什么这么熊
婚前性行为的说法现在接受的人越来越多
处女清洁思想怎么产生的
这些问题或者现象就是这么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它们的存在令很多人不解。
合道理吗?赚不到钱的公司怎么还能干下去?不科学啊!
但是它是有自己存在的理由的
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国家需要这个不赚钱的企业存在,不然怎么会有辣么多赔钱国企。
受欢迎和滥交没有直接关系,这个个人魅力有关,古代诗人多数妻妾成群,但在那么封建礼仪浓重的时代还是受欢迎的。
人是很可悲的生物,所谓的思想不过是环境影响的产物,1970和1990两个时间相差20年,环境相差远远大于40年。这两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人,思想必然大相径庭。
熊孩子有一个熊的意志的导师,教他们怎么把熊变成理所当然。
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原来礼仪当道的社会变成了利益当道,首要矛盾转变了。
人生而为人,本质还是动物性的。繁殖作为本能已经写进了基因里面,保证繁殖的安全也自然是人类的本能反应。
类似的还有人人
我的人人已经在大学毕业以后注销掉了,这是网上搜的图
就是图中红框圈出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在13 14年,越来越多,而我万年用不到这些东西,又消除不了,看的心烦不已。以至于毕业以后,没有同学再用人人联系,再一看自己中二历史,嗯,注销了。听说人人现在定位不清,混得很不好,好像快干不下去了。早上时,还看了一篇文章说陌陌从认识陌生人 变成了后来 发现兴趣小组 。从约炮向交友转变,相比陌陌里面的内容也会转变很多。
当年刚开始打dota ,屠夫,vs不能出跳刀,船长不能补刀斧,雷锤暗灭冰眼效果不能叠加,蚂蚁连击不能用暗灭,一堆的禁止。应该是为了游戏的平衡性。但现在这些禁止全部开放了,游戏还是很好玩,屠夫跳刀厉害,也不是不能针对。vs跳到换人到坑里,doa2没有地形限制。蚂蚁连击可以容纳暗灭,不过蚂蚁上场率一直不高。这些新东西,新规定的出现并没有毁了dota2,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游戏进程,现如今,一小时以上的局次数大大下降,50分钟一局成为主流。
停滞不前就是自杀,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保持一点不变同时又不遭受灭亡的。无论百年老字号的饭店,还是祖宗遗训,能够流传下来,被人接受,都是因为它们主动或者被动的进行了改变。用成语来说吧,一石二鸟,这句话多少年了,人们还在用。它变了吗?变了的。它在人们的头脑中变了,我今天学了一石二鸟,知道了第一层意思,一块石头打下两只鸟
明天我发现,长得好看不仅仅是看得舒服,还能转化成经济利益
后天我又发现,学习好,不仅能拿到奖学金,还能勾搭学妹,甚好甚好
至此,一石二鸟已经发生两次变化,三层意思,这就是我说的变。
变得不好,就是破产倒闭
变得好,就像今年TI6冠军奖金1800万
架构问题讨论不起来啊……
像我这种有着充裕时间的闲人一如既往地进行着专业性回答,当然,不包括本答案哈。
根本就找不到专业的问题啊,太少了,好不容易有一个高深点的,一看,我靠,还不会。
简单的问题翻来覆去答多少遍了,一直有人问,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为嘛没人问我代码怎么自动生成,为嘛没人问我缓存如何封装,更没人问我什么是知识库,owl有什么用处。
原因很简单,专业就是细分,分的太细了,很难推送在自己面前。
相对而言,知乎还是适合科普和娱乐,并不适合严格的专业讨论。
因为你免费买到的东西,永远是垃圾。
如果他现在不是垃圾,在不远的将来,也会变成垃圾。
你们不要以为什么live啊,知识付费啊是例外。
就这种价位,呵呵。
我讲一句诛心的话。
你们真的相信,付个10块钱看一个答案,就能让人生大彻大悟吗?
你们真的认为,一个只要你交10块钱的答案,就能让你更上一层楼吗?
可能不好理解,我换一种角度来问。
你要是有“让人大彻大悟更上一层楼”技能和能力,你会只卖10块钱吗?
这可是点石成金的奥义,你只卖10块?
我始终觉得你到知乎来找专业答案是缘木求鱼。
比如我是程序员,要专业性的回答当然应该去stackoverflow,至少也是csdn,或者一起帮(偷笑.jpg),怎么会来知乎?
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
只是让你“发现”而已,看到而已。要深入的、专业性的了解这个更大的世界,你不是难为知乎么?
没有啊,我没有发现“知乎上专业性的回答越来越少了”,一直都那么少,好不好?
很多回答,只是你“觉得专业”而已:一个头衔,两张图表,几条引用,看上去是不是就专业多了?
然而,是不是真的专业,得专业人士才能鉴定。既然这个世界对你来说,是一个“更大的世界”,涉及的是你未知的领域,你凭什么判断这个答案是不是专业呢?别说专业了,真假对错你都傻傻分不清,呵呵。
醒醒吧!同学。
妈蛋,突然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就这样吧,再说会被打死的。
楼上诸位都把重心放在了核心用户的保护上,恰好我作为一个“非核心用户”,在另外一个角度也算有所感悟,故而做一点补充。
纵使核心用户与非核心用户在生产答案的方面有着天差地别,但毫无例外的是他们都会吸收答案。所以我倒觉得如何让核心用户生产更多的答案只是第二重要的事,最为关键的在于让每一个用户都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去获取答案,吸收别人贡献的知识。
诚然,后者必须要借助前者作为基础,但我还是倾向于将它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是核心用户和普通用户的共同需求。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知乎是如何定义用户的timeline的。很显然,知乎主要是根据是用户关注的人和话题来实现个性化推送。而这两个方式,都有着很大的缺陷。
先来说说前者吧,很多时候或许只是一下不经意的点赞,你的timeline上就多了一片看也不是, 删也懒得的方块,更别谈他人之爱往往并不能勾起你的一丝兴趣。
相较之下,后者实在是惨不忍睹。我觉得没有必要多说什么,直接上两张图就好了,这就是我们的艺术,我们的文学。以至于我现在不敢去关注什么话题了。
另外,timeline还有一个致命伤,当它给我推答案的时候,如果我选择了右上角的叉,我只能让这个答案不再出现,却对这个问题无能为力,只能一次次地看它霸占我的主页。至于为什么这种问题会出现在我的主页,那两张图应该已经解释地很清楚了。
关于改进的方法我相信大家也都想得到,比如说推出只关注某用户在某方向的动态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整顿标签泛滥化。然而,至少在我眼里,知乎官方挺不重视这些东西的,都这么久了一直是这样,说实话挺失望的。似乎,我只能说似乎,他们走了很远,却忘了知乎最本质的功能是什么。我相信大多数人在最初上知乎的时候都不是抱着生产答案的心态吧,成为核心用户都有一个过程,而即便成为了核心用户,摄取答案依然是知乎生活中的重要一环。这才是所有用户的共同需求。
话说回来的话,专栏这个玩意的确挺不错的,不过对于知乎而言,似乎还远远不够。因为知乎这种网站解决的是非专业人士的问题,而不是专业人士的问题。怎么理解,我举个例子,当我碰到不能解决的建筑行业相关的专业问题,我第一时间是向专业网站,建筑行业朋友圈,注册师讨论群求助,而不是来知乎寻求答案。当我想了解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那我肯定不会去查专业文献,而是来知乎看天文大V们写的科普文章。
所以我在知乎上也尽量不去写过于专业化的文章,土木工程和结构力学早已有了完备的知识体系我何德何能去舞文弄墨,大家对于本专业的知识要学会查规范、查文献、咨询专家,对于非本专业的知识,属于饭后茶余的小品甜点,那当然可以来知乎众乐乐。
再者知乎的广大人民群众对枯燥的专业知识确实没有太多兴趣,我私信和邀请的问题,大多数都是装修改造,就业问路,和楼市咨询,这些东西我觉得无论怎么写都写不出“干货”的感觉,最多只能叫经验分享和心得交流。
当然依然还是有不少铁头娃孜孜不倦的在写纯专业知识,但关注者和点赞数都寥寥无几,大家还是热衷于社会热点、粉黑撕逼和鸡汤故事。这也不能怪知乎的引导,人家是企业,企业有其市场定位和自身利益,虽然他们也曾经贴以“专业性”的标签,但这只是区别于其他网站的营销的口号。
写专业回答的人依旧在写,只不过无人问津
爽文有市场,科普火葬场
这边爆照点赞几千
那边讲数理化生天文地理的回答点赞几十,而且被抖机灵的回答踩底下
然后问为什么变水了?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
机构号入驻知乎之前,99%的“专业知识”都是各行各业年轻人敲键盘码字写出来的,而不是怒斥时政、坐拥千万的人生赢家网友们写出来的
这些“专业知识”的作者很多除了有点干货文笔脸蛋并不怎么好,不会抖机灵,文章不好玩,没有美腿看,所以点赞也不多,是没有黄标和蓝标的,更无法通过Live和公众号变现。
这帮人是牺牲了白天夜晚的生活时间码字的。
像知乎机械话题到现在优秀回答者是0,真的1个牛人都没有吗?
没收入,人脉可有?想多了,听说知乎晒照网友一日能有百条加微信的,写干货的嘛……貌似只会收到一堆“这个公众号好像是抄你的”私信
OK,既然知乎主流流量不需要他们的“干货”,他们何苦非要在这个平台自娱自乐?
题主可以试一下,设置关新首页+屏蔽时政关键词+屏蔽历史撕逼话题+屏蔽感情话题+屏蔽晒脸腿奶子答主,看一下真实的干货首页,那人气就是倒回前几年
然后,打开word,把那些回答汉字、图片、论文链接自己输一遍排个版
如果你今天不是心情特别好,这么干下来,想打人的心都有了
举一个耸人听闻的例子吧——问:汉族基因构成?你以为排名第一的是生物大V引经据典?
错了,排第一的是文学大V的,中心论点“XX脚趾数造假笑死”
全篇论据“不需要证明”,然后嘲讽中给了1个——“这就像所有人骨头是206块一样是常识”。
神奇吗?1000多名知乎网友点赞哦!
2、其实用不着贴图。也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用脑仁想一想,不同种族民族的人类怎么可能在骨头数量上有区别?希特小勒勒都未必信。人体都是206块骨头,这是常识。
4、我不是学医的,那些喷我学医的如何如何的网友都是用想象代替现实的典型。
-------------
更新:感谢网友青玄提供知网论文以供大家参考。
我们欢迎学术讨论。我不怕被打脸,真理越辩越明,让大家了解真正的现实情况比答主的一点点面子重要的多。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489182/answer/209904876
文学话题大V跑来答科学话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从上到下看了个遍全是“这TM还需要证明”的语调,比真正回答的人气高的多得多,就凭文笔好,论证不用搞。知乎?跟360回答一个水平
The human skeleton is the internal framework of the body. It is composed of around 270 bones at birth – this total decreases to around 206 bones by adulthood after some bones have fused together.
常识你个大头鬼,这种事宁愿相信全世界医生是对的也不信网红
讽刺的是,你把这种“学术讨论”私信人家,人鸟都不鸟你。
更讽刺的是,正面回答问题的一帮人被踩到底下,对!踩到底下!科普个基因得罪谁了?!
后面复旦的生科高才生来了,也是点赞寥寥,还不到那个怒斥趾骨1/5不到
而且,同样的回答要是我这样一个无黄标无蓝标的写,顶多100赞。
知乎有今天,是海量用户一个一个点赞堆出来的。
这个拥戴美女和爽文的问答平台上,没有多少“专业回答”的空间。
昨夜,步行路过小区主干道,水泥路边寒风吹,有个大爷站一个简陋炉子前听着啥东西,分神听了十几秒,是科普脉冲星和空间导航的,音质比较烂,关键词也只有几个是清晰的。
老大爷就站那听着,那是开放式的老小区街边店铺,那种经营者怎么有品位听这些?这种东西和他卖油条八竿子打不着啊?
为什么戏子家事天下知?为什么将军过世无人问?媒体使然?百姓喜欢?咋看是前者,其实是后者
要是每次学术巨擎陨落不仅是我票圈几位学术精英+QQ群转发悼念,日报晚报各地媒体报道回顾,会是这种情况么?
要是知乎科普干货总是人气TOP1那些人至于偃旗息鼓甚至退乎吗?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的确是少了。专业人士不太愿意花精力写专业性的回答也肯定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有价值的专业性的提问也少了。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现在很多邀请我回答的问题,要不就是自己之前回答过的,要不就是非常浅显的问题,要不就是没办法回答的问题,要不就是百度题,要不就是问态度的问题。
偶尔碰到一个好的问题,还是会很高兴地写专业性的回答的。但这种情况的确是越来越少了。
令专业人士舒服的专业性的讨论,频率本身就是非常低的。是低到任何营利性网站都亏大钱的程度。
知乎从出身就是奔赚钱去的。“创新工厂”毕业不赚钱这不是给李开复砸牌么?因此,我觉得也不必惋惜,至少我在知乎还是个小论坛(还是博客,忘了)的时候就已经享受过它。
人家赚个钱,你就骂,当然说你犬儒啦,哈哈! @甲鱼 他还说过别人“语文没学好”,看来说的也是你。
知乎的变化,你与起去怪知乎的虚伪情况党当权派,还不如有空反对一下“科普大业”。
中国的“科普”市场其实是个“语文很差”的市场。知乎最美好的那个早期,语文都是特别厉害的。但那时主要是台湾设计师,台湾生活享受家,台湾外行中的艺术鉴赏家和台湾语文老师,天天讨论排版和字体,至今还纠结的引号问题就是那时候的遗留风格。这个到现在改不了,我猜这圈子里的一些人到现在还是知乎的衣食父母之一。
后来是怎么回事呢?就是来了一堆内地科普圈的人。
这堆人,跟现在比起来,说话已经都算是谦谦君子了。但是你不知道松鼠会、果壳等科普圈子核心的文风是特别烂俗的充满中国民间智慧的插科打诨的语言风格。这种文风怎么会获得台湾艺术鉴赏家的青睐呢?但无奈啊那些自然科学知识台湾艺术鉴赏家不是强项啊。撕不过,这些鉴赏家就退出了,知乎成了科普网站。也就是这个时期开始有很多知乎答案转到别的平台。
码农温兆伦这种文风之类的进来是更后来的事情了,那个时期知乎早就被大陆“语死早”文风占领了,向着“接地气”的深渊一去不复返了。你还不敢说,这么民粹的氛围你敢说一句?喷死你个精英。
但是呢,我猜知乎高层的变化是赶不上的。现在的高层我估计有的没换,换了的也就是只换过一轮。所以他们的生存之道应该还是台湾生活艺术鉴赏家的大陆(伪)朋友。也要装个调调,谈谈知乎情怀。在他口中知乎必须仍然特别好,特别不忘初心;但在他手中知乎必须赚钱;至于在他心中?正眼红快手呢!
推薦閱讀:
※撰寫 Gmail 時可供選擇的字體為什麼這麼少?
※在頭條想要查看自己收藏的東西,在哪裡查呢?
※若想學HTML,應從何入手?
※豆芽筆記賣豆芽嗎?
※如何評價共享單車運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