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認識的醫護人員(尤其是醫生)得癌症/惡性腫瘤的越來越多,是我的錯覺么?

前幾天驚聞一個外科優秀的師兄,不到35歲的師兄得了癌症。覺得好可怕,身邊認識的,或者聽說的,醫生群體得惡性腫瘤的人好多。是我的錯覺么?


謝邀
這不是錯覺,而是中國人總體癌症發病率在增加,覆巢之下無完卵

醫生和其他群體並無特殊之處,哪怕你說你會看病會養生,可是對比癌症的主要發病因素:年齡、環境、飲食和遺傳,你覺得醫生在哪一點能夠超越大眾呢?
至於工作壓力,估計很多行業,諸如IT等都有話說

這是今年年初中國癌症中心首次在ca cancer 上發布的中國癌症統計數據,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中國癌症的發病率在持續增加(不過速度有放緩的趨勢,這是好事)

圖中的藍色線代表了全部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性別的話,綠色是男性,紅色是女性。
incidence是發病的意思,mortality是死亡的意思

這意味著什麼,只要是中國人這個群體,你就會隨著這個大趨勢來進行(這是中國最權威也是最全面的調查報告)

那麼,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答案也許會出乎很多人意料

老齡化

是的,沒錯,因為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中國人的預期壽命正在不斷的增加,而癌症首要的風險因素就是年齡。

癌症隨著年齡增加,這是一個全世界都被驗證的結論。
也就是說,只要中國的老齡化持續加劇,癌症的發病率增加是必然事實。

那麼除了年齡以外,有沒有其他因素呢?
答案是肯定的
癌症的其他重要因素包括
環境因素,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
我在這篇文章中
中國癌症地圖-繞不開的中國飲食和空氣 - 傳道授業解惑 - 知乎專欄
提到了,中國癌症的特點

1,總體發病上,農村城市基本一致,其中肺癌,胃癌和食管癌位居前三位,接下來是肝癌,腸癌,這個分布跟美國不太一樣。我們的飲食因素,佔據了很大的原因。

2,具體到某一種癌症,二者呈現了典型的差異,肺癌和結腸癌發病率城市明顯高於農村,這跟城市空氣質量以及城市人攝入纖維太少有很大關係

農村是食管癌和胃癌的重災區,這有可能是農村營養問題,以及飲食結構問題,比如腌制類食物的大量攝入,以及剩飯剩菜的問題。還有飲食衛生問題。

3,30-44歲是癌症的一個激變期,人到中年,一定要注意身體哇

4,男性注意前列腺,女性注意甲狀腺,這兩個是近幾年突然加速產生的疾病。

5,肺癌是男性死亡第一殺手,明確證據表明吸煙導致肺癌,因此,為了健康,少抽煙為妙。


具體的信息如下

我就拿城市(urban)和農村(rural)來看。這裡,城鄉數據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中發病率分別是1.9億和2.1億),但是具體到某一種癌症,二者呈現了典型的差異,我用紅色方框標示

比如,

肺癌(lung),城市發病率明顯高於農村(445vs288),考慮到城市和農村吸煙率基本一致(城市17.5%,農村19.2%,),我認為,空氣質量應該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食管癌(esophagus)和胃癌(stomach),農村發病率明顯高於城市發病率(食管癌364vs113;胃癌444vs235),這說明,在飲食方面,農村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我想,這有可能是農村營養問題,以及飲食結構問題,比如腌制類食物的大量攝入,以及剩飯剩菜的問題。還有飲食衛生問題。

結腸癌城市發病明顯高於農村(263vs113),結腸癌的主要原因是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攝入不足。這也就是說,城市人在飲食結構方面,似乎也不是那麼健康,尤其是纖維類攝入,所以,要多吃蔬菜粗糧和水果哇!

關於癌症發病率的問題,基本上一個隨年齡組建增加的過程,但是,有個敏感年齡段,就是30-44歲,基本上在這個年齡段,很多疾病出現了一個數量級的改變,比如,結腸癌發病率增加了10倍,對應的是人到中年,因此,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定時體檢哇、

在癌症預後率上,基本上體現了經濟水平,城市人的預後率要比農村高近50%,所以,好的醫療條件和經濟,也是癌症治療的保障。在區域之間,沒太大區別。

然而,我們是否沒希望了?
不見得,作為大家眼中一直最有希望的美帝,就實現了逆轉
美國的癌症發病持續下降20年,我們能否等到這個拐點? - 傳道授業解惑 - 知乎專欄

美國癌症總死亡率在20世紀的大多數時間裡均為增長狀態,而自1991 年達到巔峰(215.1人/10萬人)後,癌症死亡率開始逐漸降低,至2011 年(168.7人/10萬人)累計下降了22%,超過150萬人免於癌症死亡。

這是一個美國癌症發病率(虛線)和死亡率(實線)的趨勢圖

就癌症的總體發病率而言,女性與往年保持基本一致,男性每年下降了3.1%(2009至2012年),主要原因是男性發病最高的癌症前列腺癌的篩選標記研發成功。

按照一直以來的很多醫學數據趨勢變化,我們的未來,也極有可能是美國的模式,隨著檢測手段諸如各種篩選標記的發現,醫療條件改變,環境質量提高(這個應該會吧),中國必將經歷這個過程,也就是,實現癌症的拐點,這就是我們的希望。

最後,對於癌症,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早發現,早治療

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普通人,經常給自己做個體檢尤其是幾個癌症標記,這樣會讓你們在預防癌症上做的更好。

其實,說句欠揍的話,你們還是學習擒拿格鬥,這個才是當務之急,當然你要是覺得自己身體嬌柔易推倒,那麼就學會撒丫子跑

當然,像 @鍾文這種老司機,當個快樂的包租公,天天吃著火鍋唱著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補充
看到不少人比較關注癌症的標記檢測,我附上一個常見的臨床標記,這些都是體檢就可以做的,不過都需要自己主動付費檢測,建議一年檢測一次就行,值得


再更新。

果然我被我言中。邵東縣王俊醫生被病人一鎚子咣當在了後腦勺,基本是九死一生。

評論區的各位,你們還覺得好笑嗎?可能是好笑吧。無所謂。反正我改行的決心不是開玩笑。

中國人,呵呵呵,神仙才能救得了。都找神仙去吧。

………………

工作環境惡劣。

睡眠長期維持在六小時,有時還不到。忙的時候,整個人都會跟喝醉了一樣。

吃飯沒固定時間,能準時吃個油汪汪的盒飯都算好的,經常一口飯不吃早上手術到天黑,那就一天都不吃了,吃不下。

總是術中透視,每天相當於做幾次x光,常年累月,難免出問題。

接觸各種病人的分泌物和血液,各種已知未知的病毒細菌,誰知道有多少已知未知的病原像EB HBV一樣可以致癌?

但這些都是有的沒的,運氣好也許能活到老。真正怕的還是哪個神經病躲在角落裡咣當一鎚子,比啥腫瘤都厲害。

反正要趕緊改行了。


30歲的心內科女醫生,剛剛早孕自然流產在家養著。

剛剛懷上的時候連著兩個周末飛出去開會學習。因為自家科室的性質緣故時常出沒於放射科和心導管室(雖然我每次一進去就穿上鉛衣)。值夜班是不用說的,誰說懷孕就能不值夜班的?那是滿七個月以後好嗎!一晚上收三個到六個那都是自己比較黑的緣故怪不得別人,從住院部V棟跑到A棟再到B棟再到C棟也是沒辦法誰叫醫院環境太好佔地面積太廣。前一天上一整天班然後晚上值夜班,值完夜班第二天上午接著出門診到中午才可以下班(不要說什麼白班夜班或者A班P班N班三班倒的那是護士的班不是醫生的)。出門診出到中午一點鐘以後才吃午餐那都是常態。然而上完一周的班周末還得去考什麼破試。然後就出血了,再怎麼保胎已經保不住了……

老公說就你天天這樣子的應激狀態寶寶一定是覺得你是處於戰爭時期,他擔心自己出生後的安全所以才不要你了。雖然這話很殘忍但是不無道理。

說自己是個倒霉蛋一點兒都不冤枉。去年因為某些病人的隱瞞病史以及確認後仍拒不轉院的緣故不得不治療了幾個結核病人,然後被傳染後吃了11個月的葯,中間幾次的大咯血和並發耐葯銅綠感染而反覆住院一度都覺得我是受到了天譴。好不容易治好了停葯了,開開心心地懷了第一個孩子,才知道了兩個星期開心了兩個星期,僅僅兩個星期,寶寶嫌棄我不要我了。

說真的,我在懷疑這份工作。是不是值得我付出這麼多。


不是錯覺,醫生也是人,忙碌就顧不上自己,一些壞習慣如影隨形,直到身體異常才後悔,我剛上班時還想,科里二十幾個醫生,沒有什麼大病的,還不錯,這幾年下來,我們一個科室就三個醫生髮現腫瘤,都不到40歲!有遺傳因素,但外部環境、身體壓力等造成的基因層面的修復不及時,也應該是原因之一。醫生整體的身體狀況堪憂,不光有猝死這樣的報道,也有大數據支持的,等有時間收集一下寫完整一些的,希望大家都能重視一下身體。


真男人從不回頭看射線。

吃射線吃射線吃射線。
最開始開展某些微創手術的時候,老師都是讓我們這些沒結婚沒孩子沒對象的師兄弟在外面躲好,自己穿著鉛衣在裡面。


一次科內業務學習,看了一份來自上海市疾控的數據——「2009年上海市日均死亡299人,其中腫瘤患者99人。」這是七年前的數據的,那個時候霧霾還沒現在這麼嚴重,你感受一下吧。
所以並不是醫護人員生癌的多了,而是整體發病率在升高。穹頂之下無人能倖免!


隨著人均壽命延長,醫療水平提高,當然還有一些我們不願意麵對的原因,惡性腫瘤總體的發病率在上升,醫生也是普通生命體,憑什麼要被另眼相看呢。

至於題目里說的低齡化,醫生普遍重視體檢,又有方便的條件,而且他們對疾病的發展變化有充分的認知,所以傾向於早發現早治療。

醫生也許在35歲發現特務爭取控制住對方,而其他人的35歲鬼子在悄悄的進村,如此的區別吧。


其他的略過不表,
介入科醫生腫瘤發病率高肯定有射線原因在裡面。


根據題主的描述,有倖存者偏差存在的可能。
1.醫護人員的腫瘤發病率,患病率應該和本地同年齡段,同性別的人群做比較。這樣才能說明醫院環境是否致癌風險高於其它。
2.一般而言,能發展為腫瘤是致癌因素時間和空間的積累,以及高風險基因背景。所以我們現在診斷的腫瘤,危險因素可能要追溯到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證據為美國香煙廣告和肺癌發病率的時間聯繫。
3.腫瘤的發現和診斷也與診斷技術和診斷標準發展相關。自古就有腫瘤,但限於環境與技術,並不能做出很好的診斷,更多的是對癥狀的描述和可能的病機的分析。隨著現代醫學影像學、病理學、實驗室診斷技術的發展,我們對腫瘤才有了進一步認識。以甲狀腺癌為例,在今年(2016年)4月份以前,我們認為包膜內的甲狀腺濾泡型乳頭狀癌是癌,但是隨著研究的進展,我們發現這種腫瘤的發展、轉移並不高,惡性程度低,於是就被踢出了癌的行列,改名「甲狀腺具有乳頭狀細胞核特徵的非侵襲性濾泡型甲狀腺腫瘤」,如果這麼說,那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會有明顯的下降。
4.感性地講,醫護接觸的致癌因素是比在辦公室的多一些。比如射線,化療葯,EBV,HPV,還有做科研時接觸的有機試劑等等


以上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進步,讓絕大多數人活到了可以得腫瘤的年齡。


我們醫院今年體檢查出五個癌症,年紀三十多歲的行政部非常悠閑的護士長都得了癌症,這叫人怎麼說呢


不是錯覺。

一點個人觀察,可能不完全全面。


首先醫生也是人,脫離不了生命科學的束縛,僅僅知道落實不到實處也是沒有用的。

規律飲食,首先就做不到。熬夜是常事,下班了也不是就一定能走的,手術 ,搶救一來,你說不好意思,你等會發病我餓了去吃個飯,不可能。一般的病軟還要投訴一個。日日如此。醫生勞逸結合了,病人誰去管呢?

運動使人健康。時不時寫病歷寫到沒時間喝水,跑病房跑到身心俱疲。

壓力大的大夫有時有吸煙的習慣,抽煙的每個壞處都知道,但是心理壓力大,手上一個個都鮮活的生命,吸煙照樣在傷害自己健康的肺臟。

領導說有局,你說,好吧,我去就只吃菜聊天不喝酒,喝酒百害無一利,能誘發肝癌食管癌胃癌等等等等,領導不會覺得哇好有道理醫生果然棒棒噠,而是覺得媽蛋多讀兩年書屁事這麼多。

醫院放射科雖然有鉛衣穿,防護率90%乘上一個巨大的時間量,雖然會輪班避免傷害,但是人體質不同,一個萬一。。。(有的醫院發生過防護泄漏導致醫護患病的事件)

很多人說醫生態度不好這個問題,這不是不存在的問題。但是恐怕很少人關注過長期高負荷,面對生死存亡刺激多醫生,是不是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吧。有一位外國的醫生,換上了抑鬱症,他由自己,想到其他醫生,是不是也有可能心理健康問題,而展開的研究和調查。我不敢說國內有沒有抑鬱症或焦慮症醫生,「對職業極端有責任心」堅持帶病工作,但是長期的不良情緒是有可能誘發癌症的。


我覺得不是醫護人員得癌症和腫瘤的人越來越多了,而是
身邊的人 不分群體 不分職業 得癌症和腫瘤的人 越 來 越 多 了。


癌症,是人類在有效打擊了細菌,病毒,寄生蟲這些外來生物所帶來的疾病以後,所要面對的最終boss。只有消滅一些小boss,提高了人均壽命以後,才能真正的面對。最後的敵人是自己。所以現在得癌症的越來越多,並不是錯覺,因為現在傳染病那些小boss的威脅已經減少太多,人們活得更久,得癌症的幾率便會越來越高。


不是錯覺,身邊就有這樣兩個故事:
一個是我媽媽單位的同事(醫生),相當於醫院裡的老臣,從醫院最一窮二白時開始,勤勤懇懇工作了近二十年,雖然學歷不算頂尖但業務水平不錯而且對待工作也十分用心努力,眼看科室主任的位置空出來了,而他也是眾望所歸,但醫院為了保證三甲評定時的成績,從外空降了一個博士學位的主任。此人一時沒有想開,便鬱鬱寡歡,工作特殊性所導致的家庭問題也開始爆發,沒過幾年便被查出胃癌晚期,孤身一人,令人唏噓......

另一個是我本人的叔叔(醫生),長期從事放射工作,接觸各類射線,四年前正值壯年的他被診斷出睾丸癌,與射線的關聯尚不可知,幸在病情不算嚴重,手術之後雖生活質量直線下降但也不至於英年早逝……

寫完了才覺得自己有點強答了,第一個故事我感受到命途無常,人人皆如此,也許有時候心態對健康也很重要;第二個故事只是希望能有更多人從某些角度更加理解醫生的辛苦吧,叔叔曾經對我,一個未來的醫生這樣說過——「做醫生,對得起自己的心就好」,嗯,我會的。


請醫護人員關注天涯「探鎖的心」老師發表的癌症治療理論。探論很快要有視頻了。請醫護人員關注天涯「探鎖的心」老師發表的癌症治療理論。探論很快要有視頻了。
-----
更新:探論已經有視頻了,成都2台金沙講壇:殺死癌細胞的黃金時機


不是醫生,是整體中國癌症發病率增加。


舉個栗子,我是這樣理解的。
有些病人因病情的需要,如腎移植術後,或者重症肌無力等等等等,會長期服用免疫抑製劑,免疫抑製劑顧名思義,會抑制體內的免疫系統,從而抑制免疫反應的發生,當然我也不是特別專業。但是長期服用免疫抑製劑就會有感染和繼發腫瘤的風險。
曾經遇見過一個病人,腎移植術後20來年,一直服用免疫抑製劑,因腰疼和血尿就診後發現非移植腎有問題,最後經過一系列檢查診斷腎盂癌。就診的時候已經很晚了,肺部已經有轉移。。。但是病人才五十歲左右,很可惜。

回歸本題,啰嗦了這麼多,就是想表達,醫生群體,每天都超負荷工作,休息不好,也沒時間鍛煉,自身的免疫力自然就低下,其實和吃免疫抑製劑一個道理。免疫力低了,感染和腫瘤就會輕鬆把你擊垮。


去年8月搶救病人時做胸外按壓後 我突發氣胸,硬扛著疼痛到第二天門診下班去拍片才發現,原以為是太瘦和過渡用力引起,肺復張後查CT發現滿肺大大小小的泡跟蜂窩一樣,今年最終確診是一種發病率百萬分之一的惡性腫瘤,全國到現在不到400例,確定的治療方案基本沒有!我剛剛過33歲生日,內科女醫生,院里最年輕的科室主任,我的未來要以天計!能怎樣,好好過剩下的日子唄!醫生得絕症,更恐怖,你的信息精確到全球範圍內這個疾病的各種研究結論,各種壞的結局你都可以提前預計!不能細想,不敢細想!


不是,我周圍從14年開始,因為癌症離世的人有四五個了。而那四五個里,有兩個人和我是親戚關係,且都是肺癌。
小時候,覺得癌症離自己太遠了,然後現在真是太近了。
癌症的發病率增長太快了。。。


推薦閱讀:

不同癌症,譬如肝癌的癌細胞與胃癌的癌細胞是一樣的嗎?
什麼人易患大腸癌?
如何看待《 301醫院投70億建腫瘤中心》?
肺癌病人化療前後應該吃什麼?
胃癌為什麼被稱為「窮癌」?如何預防和早期發現胃癌?

TAG:癌症 | 醫生 | 生物學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