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中方允許美國大米進入中國?


中國允許美國大米進入中國,僅僅是眾多大問題中的一個小表現而已。

首先,這是減少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眾多舉措之一

2016年,美國貿易逆差總額達到5023億美元,其中美國對中國的逆差為3470億美元。按中國的口徑計算,則是2540億美元。即使這樣,對華貿易逆差佔美國逆差總額也超過一半。

任何一個人做美國總統,面對這樣一個可怕的數字,都不會無動於衷,何況是之前沒有政治經歷、許下政治承諾、靠草根美國人推舉才上台的特朗普了。

對於美國來說,減少對華貿易逆差,需要兩條腿走路。

一方面,是減少對華進口但是,這條路很難走。

美國對中國的進口,絕大部分是工業品。大部分工業品,同樣質量的,中國價格最低。同樣價格的,中國質量最好。

如果不進口質優價廉的中國工業品,那美國的物價會上漲很多,迫使美聯儲不得不加息控制通脹。這樣就會刺破美國資產價格泡沫,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另一方面,是增加對華出口。這條路比較可行。

美國的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領先中國很多很多。

第三產業方面的舉措,有迫使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業、減少電影產業保護等等,不過,這一塊是民主黨的票倉,特朗普不是太熱心。

第一產業方面的舉措,就是迫使中國開放採掘業、農業的對美進口,比如增加對美國天然氣、石油、煤炭的進口,和對美國穀物、肉類等的進口。

其次,中國可以頂住美國壓力嗎?

答案是很難。

中國的貿易順差,在全世界算得上數一數二。但是,結構很不平衡。

中國的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國就是美國。香港不過是中國用來對美國轉出口的幌子罷了。

這是中國的產業結構決定的。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工業國。

但是自身能源和資源不足,需要從第三世界國家進口,因此對沙特、安哥拉等國有巨額逆差。

中國自身消費市場不夠大,需要向歐美髮達國家出口,因此對美國、歐洲有巨額順差。

中國對來自美國的巨額順差有極大的依賴,不敢和美國鬧翻。

特朗普一上任,就開始對中國施加壓力。

雙方就中美貿易投資、經濟合作百日計劃和一年計劃,開始談判。

然後,新華社發文稱,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取得重大進展,雙方同意為縮小貿易逆差合作

中國開放對美國的大米進口,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做出的。

再次,中國之前不允許美國大米進入中國,本身就是違反入世承諾的。

在加入世貿組織時,我國就做出過承諾,每年應當按糧食消費量的5%,從國際市場進口糧食

但是,中國為保護國內大米生產,以中美之間沒有植物檢疫協定,這一技術理由,變相地禁止了美國稻米進入中國。這樣的小把戲,肯定不能繼續玩下去了。

第四,為什麼美國大米價格如此之低?

美國的水稻單產比中國高很多,下圖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

如此高的單產,自然帶來無與倫比的價格優勢。

1、美國大米主產區氣候適宜,水土優越。

下圖是美國的大米種植區域情況,主要是密西西比河下游五州和加州。

2、美國的稻田地塊更大,方便使用各種科技,來達到規模經濟。

美國的稻田,地塊小的在100畝左右,大的在500-800畝左右。而在中國,尤其是南方,稻農有個一畝三分地就不錯了。

據統計,美國水稻種植總面積約有2000萬畝,稻農約有15000人,這相當於每人種1300多畝。

擁有如此大的地塊,就可以使用各種技術,降低單位成本了。

在美國,80%水稻地,採用旱直播,播種機寬達7米多,一天就可以播種1000畝左右;20%水稻地,採用水直播,一架飛機一天就可以播種4000畝左右。

反觀中國,那麼小塊、那麼分散的稻田,無法使用大型播種機和飛機,只能靠手工插秧。

3、美國的水稻種植技術先進。

很多中國稻農靠天吃飯,但美國稻農是用科技武裝起來的。

(1)機械化種植

美國是最早實現水稻機械化種植的國家之一,目前已實現100%的機械化直播

其實不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義大利和韓國的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都比中國高多了。

(2)精準化種植

  • 帶GPS的產量監測技術
  • 精密土壤感測器技術
  • 可變速率施肥技術
  • 激光找平技術
  • 無人農機遠程管理技術

(3)育種、農藥技術

美國的育種技術,世界首屈一指,中國在這方面落後太多。

孟山都公司(Monsanto)是美國的一家跨國農業公司,總部設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

孟山都主要生產農業種子、除草劑、殺蟲劑等產品。 該公司是全球轉基因 種子的領先生產商 。

4、美國的各種水稻種植配套服務搞得好

(1)美國的農業協會相當強勢,一直在遊說美國政府為農業提供各種補助。

(2)美國的金融業發達,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農業保險和農產品期貨等各種服務。

第五,為什麼之前中國抵制進口美國大米,卻不抵制進口日本、泰國的大米呢?

2016年,越南向中國出口大米為161.81萬噸,佔中國進口大米總數的45.8%;泰國佔比26.2%;巴基斯坦佔比19.91%。

是美國大米有問題嗎?不是的。

這些年來,越南等國一直在,一手進口美國大米,一手把美國大米轉賣或走私到中國。

這是因為中國政府認為,中國主糧的問題不是總量短缺,而是結構性短缺。

中國生產的普通大米很多,但優質的、專用的品種太少。

近年來,中國富裕階層不滿足國內普通大米,開始購買日本越光米、印度香米、泰國茉莉香米等品種。

這些優質大米價格遠高於中國普通大米,不會對中國普通大米形成衝擊。

因此,中國政府允許進口日本和泰國的優質高價大米。

但是,中國種植水稻的成本比美國高太多,而且我國還一直在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

在2015年6月時,中國的大米價格已經高出國際市場51.8%。

所以,中國不敢輕易開放價格極有競爭力的美國大米

第六,中國允許美國大米進入中國,對中國大米影響大嗎?

答案是不大。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是產量的增長,趕不上消費量的增長。

2007年,中國首次從日本進口大米,後來開始從越南、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進口大米。

2013年以來,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大米進口國。

2016年,中國進口353.39萬噸大米,同比增長5.49%,金額達15.86億美元,同比增長7.89%。

但比起中國2016年,20693萬噸的大米產量,仍然是九牛一毛。

美國方面表示,中國兩周的大米消費量,就相當於整個美國的年產量了。

第七,中國允許美國大米進入中國,具體會有什麼影響?

1、可能會提高進口高檔大米的價格。

因為中國進口大米的配額是有限的。

2017年,我國公布的大米進口關稅配額為532萬噸(長粒米266萬噸、中短粒米266萬噸)。

如果配額不隨之提高,美國的低價大米多了,那其他國家的高價大米就少了。

如果大米進口數量超過了配額,那超過部分就要徵收高額關稅。

美國大米的價格本來就最低,不怕關稅。

其他國家的優質大米價格本來就高,加上關稅,那就更高了。

2、利好國內大米加工企業。

進口美國大米的,主要就是糧食加工企業。

十幾年來,國家年年提高收儲價格,托高了稻穀的市價,導致稻強米弱,糧食加工企業成本居高不下。

近幾年,糧食加工企業全行業虧損,被業內人士稱為絞肉機,很多企業承受不住持續虧損,退出了市場。

連豐益國際和中糧,這樣的超級大戶,在這一板塊都虧損,但他們反而願意繼續撐著,如果熬死大部分對手,以後的市場就都是他們的了。

3、大米只是美國農產品入華的先遣隊,之後還有更多的美國農產品要進入中國。

美國的農業整體上領先中國很多,之後各種各樣的農產品都會陸續進入中國。

在中國,水稻、小麥、玉米有政府保護價收購,但其他農產品沒有.

而這些領域,將會面臨來自美國的強大壓力,這才是需要大家關注的。

(1)美國牛肉

美國牛肉今年重返中國。

2016年,全球牛肉總產量為6048.6萬噸,其中我國產量690萬噸,消費量為767.3萬噸,缺口為77.3萬噸。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牛肉進口量近58萬噸,同比增長22.4%。

國產牛肉質量不高成本高,難以同美國牛肉競爭。放開美國牛肉進口,國內中高端牛肉市場會受到衝擊。

(2)美國雞肉

美國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禽肉進口來源國。

2014年12月份,美國發現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案例。為防止禽流感傳入我國,2015年,中國禁止從美國進口禽類及相關產品。直到今天,中國仍然對美國禽肉實行封關。

如今,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正在給美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美國政府為其出頭,解除中國對美國的禽類進口禁令。

(3)美國大豆

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本來已經高達80%以上,嚴重壓制了中國自己的大豆種植規模。

美國大豆協會宣稱,中國已經承諾,將進口更多的美國大豆,超過以往最高水平。

(4)美國豬肉、美國棉花、美國牛奶等等

美國的這些行業都在向美國政府遊說,希望美國政府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進口更多的美國農產品。


我不是農貿專家,但一直在美國吃加州為主的美國米,很久以前剛來美國時對加州米粗略研究了一番,就想看看綠色否?污染否?我搬運一下我看過的加州大米委員會的宣傳材料:

我不知道國內除了黑龍江還有哪裡能做到上面這個地步

不育秧不插秧,飛機播種:

最高時速150英里的播種,春播時飛行員每天起降一百次以上,落地90秒內地面人員重新裝填完畢,沒有機場,田邊地壟上找塊平地洒洒水當跑道

工業化的力量衝擊了大家的世界觀,播種飛機數據不是我瞎編的,有記者專訪為證:https://mobile.nytimes.com/2008/05/11/us/11rice.html

農業飛行員第一年收入就高於一個五年經驗商飛,有經驗的老農飛其收入常常大於每年十萬美元

The money is good in this industry. A pilot in his first year will likely exceed what a five year airline pilot will make. It is not uncommon for an experienced pilot to exceed the $100,000 mark.
https://generalaviationnews.com/2014/10/19/making-a-living-as-an-ag-pilot/
還是質疑播種飛機的人多,因此我特地去youtube下了視頻給各位老司機看個痛快:

播種也被各位農友批判了一番,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稻農用機器育秧插秧,他們也吐槽加州的同行種個地種上天,嫉妒的背後純粹因為密河各州條件沒有加州好,稻農為了提高產量不得已而為之。飛機直接播種是會損失畝產量,但加州這裡得天獨厚的條件和一季稻綜合下來反而單位畝產量是世界最高之一。

加州農機收割水稻,而黑龍江的農場在文革時就有「康拜因/康拜」Combine 聯合收割機

秸稈不燒,翻入土中,對外銷售,或留在田裡再次用水覆蓋以加速降解。空氣質量得以保護:Air Quality

北加薩克拉門托谷水資源豐富,這裡的稻農大部分擁有自主水權,不像南邊種草莓的同僚每年夏天用個水撕翻天。稻田統一5英寸水深(12.7cm),水田可有效抑制雜草,除草劑主要「殺草丹」一種,殺蟲劑一年一次,大部分田一次也不用。下面是除草劑殺蟲劑殺霉劑用量和面積一覽:https://www.omicnet.com/reports/rice/ListOfPestcidesUsedOnCaliforniaRice.pdf

有人質疑我,很正常,請不要拿國內認知套用到這裡,上知乎就是請君打開視野。稻區下游是首府薩克拉門托和人口密集的灣區,得罪不起,calrice comission因此嚴管用藥,一是因為害蟲實在少,二是生物控制法,水田會吸引大量飛禽水禽棲息於此。為了保護這些鳥也不能狂噴農藥。化肥撒是撒,但撒的不多。

下面是加州大旱時限制用水拋荒的地,相冊名叫sting of drought 「乾旱之癢」,言下之意就是不礙事。目測拋荒四分之一

下圖目所能及處是兩家稻農的田地,照片還不是全部。

種稻種了將近百年,水源上游是Sierra Nevada山脈基本無污染,附近一直是農田,從來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重金屬不曾染指(跟別的地方比)

米賤傷中國農民還不至於,畢竟別的答案說了產量不大。

------------------------------------------------------------------------

為什麼這也能扯上轉基因?不存在,年年交給加州做檢測,&<0.01%精度,從未檢出。

GMO Testing

------------------------------------------------------------------------

放一組相關數據,彭博社專題,「耕耘全世界-中國在全球布局以防糧食危機」

農場佔地面積分布,中國93%小於2公頃,美國89.3%大於五公頃

每個農民平均耕作的農田大小:澳156公頃,美73公頃,法25公頃,中國0.5公頃

化肥使用量,單位是「每公頃農田施N千克化肥」,綠線是世界平均線,美國在最左,中國在最右。說個無關的,美國用世界平均的化肥把畝均玉米產量弄得高於其他國家20%(大部分美農田每年玉米只種一季,橫向比較國內時需要注意)

中國國土資源部和環境保護部自己的估計:19.4%的中國農田處於污染狀態

中國在海外的糧食布局

中國農民真的是不容易。

我之前還沒放這些加州米農的年收入,加稻腹地Richvale CA家庭年收入中位數$79,018。也不要拿國內單位畝產高來安慰自己,加州每英畝(4047m2)產米四噸以上,世界最高之一。(評論區提醒,加州只種一季稻,與國內橫向比較時需注意)

客觀面對差距,提高我們自己。

我只是一個關心自己鍋里米源的消費者,大家對國內農業有怨言,這鍋我可不背。

--------------------------------------------------------------

評論區有幾位大兄弟不知道是好奇呢還是抬杠呢,為了你們我特地去搜了晾曬過程:

請飛機播♂種的地方自然是機械烘乾,效率。最後感謝大家,逼我為了答案學了這麼多加州種稻知識。

相關回答:

尚方寶劍:14歲一天能喝1升牛奶嗎?

-------------------------------------------------------

「美利堅天選之地」?北加農民可不同意,這幾十戶農民當年變賣家產被哄騙來此,一樣是苦兮兮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上世紀初加州大開發時,無良地霸資本家Richvale Land Co.公司把此地原來的名字Selby Switch「塞爾比(鐵路)分叉」改成了Richvale「富饒谷」來誘騙堪薩斯和內布拉斯加的小麥自耕農,發的宣傳冊上都是典型的加州果園和菜園。北歐移民為主體的中部農民賣掉土地舉家遷徙來此才發現上當受騙,他們和祖先種了一輩子小麥,根本不知道怎麼和當地的黏土打交道。有日記為證「Rystrom family journals record that Mrs. Rystrom sat down on a packed box, looked at the desolate, muddy, boggy, clay landscape and cried as the train departed.」「萊斯托姆太太坐在還未打開的箱子上,看著腳下令人絕望的濕溻溻淤泥和遠處離開的火車,大哭不止」

直到三十年代有人引進了早熟稻,情況才大有好轉,人們發現這裡是整個加州最適合種水稻的土地,排水差勁的黏土種什麼收成都很差,唯有水稻非常合適。勒緊褲腰帶留下來的農民一磚一瓦建起了Richvale,才有了今天。

----------------------------------------------------

服了,為了大家瀏覽評論區能有個好心情,花樣攻擊我的恕不回復並摺疊。


中國的農業問題,它不是吃飯問題,也不是環境問題,更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個維穩問題。

國內耕地和農業人口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就決定了如果不能把6億傳統農民轉化成現代城市人口,那麼低下的全要素生產率帶來的回報會讓農民始終處於貧困線上的狀態,同時也就註定了政府不得不面對長期的基層維穩工作。

這個問題展開了說可以說好多,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從黃宗智和溫鐵軍的研究入手來了解。中國的農業是最大的維穩產業,這是農業問題的鑰匙。

進口大米這事,跟中國農業問題關係不大,就這樣。

更新一個溫鐵軍關於三農的講座:

【字幕】溫鐵軍:從三農到三治2016_演講?公開課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對於進口美國大米並個人沒有太多意見,作為一個糧食消耗未來將不斷攀升而農業用地早已瀕臨紅線的國家,中國拓展糧食進口來源是必由之路。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與中國間的開展糧食貿易是必然的,所以向中國出口大米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在世界各國近些年對於美國豬、牛、大豆等大宗農產品進口嚴陣以待的情況下,面對即將到來的美國大米,食品安全問題不可不重視。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食物安全問題那麼嚴重,好意思說美國?但美國的食品安全是具有美國特色的,具體在水稻方面簡單查了下資料發現兩點:
1、

這是知網上找到的一份1990年美國水稻種質評價:「品種的遺傳基礎比較單一」、「品種抗病性、品質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近三十年過去了,這份種質評價參考價值有限,但是根據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律以及美國畜牧業、玉米種植業曾經出現的問題,發現一個我們需要警惕的趨勢:
美國目前水稻種植成本比小麥、大豆、玉米等高出很多,比經濟作物棉花還要高,因此種植面積有限。如果未來不斷開拓中國市場,在經濟利益刺激下美國水稻種植規模隨之擴大。出於提高產量與降低成本的追求,美國業者必定會對稻種進行不斷的篩選、培育、推廣,提高產量、抗病性等等具有商業價值的指標,但同時品種多樣性必然更加降低導致種群在生態上的脆弱。這從美國的玉米種植歷史也可以發現類似規律。
這種情況下依照美國高度標準化、同質化的農業生產方式,一旦發生病變、災害,就將迅速遍及大片水稻產區。更加嚴重的則是若某些環節出現問題(育種、打葯、運輸、加工、儲藏……),造成食品安全隱患,其影響也將是普遍性的。

2、中美在農藥使用上的標準存在差異。具體在水稻方面,見下圖:

大米,穀物是允許有克百威殘留量的,而且是咖啡等許可值的兩倍。
這是中國2016版農藥殘留標準中的克百威殘留標準:

第一項糙米 0.1mg/kg 、其他穀物是0.05mg/kg
而美國的大米穀物是是0.2ppm 也就是0.2mg/kg
中國標準比美國嚴格兩到四倍。
不是業內人士,也說不清這兩到四倍對於消費者有什麼不同。
但克百威只是一個例子,美國一直是農藥的研發與使用大國(另一項就是體育禁藥),這方面前科累累。這種雙方標準的差異會不會帶來貿易摩擦乃至食品安全上的問題,無論是作為國家整體還是消費者個人都有理由保持警惕。

個人是贊成進口美國大米的,拓展糧食來源也可以算是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的一部分,因為這個安全不僅僅是政治上、軍事上的,也是生態上。
但是鑒於以上兩點,需要做以下方面的考慮: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與消費大國,不能做被動的進口接受方,無論從糧食安全還是食品安全考慮,如若進口美國大米,必須在源頭上就把握話語權。如同美國進口商向中國逆向輸入ISO國際標準一樣,我國進口大米也要介入美國水稻產業中與中國進口密切相關的部分、環節,將隱患控制在源頭。
而對於國內,要警惕不良商家利用美國大米噱頭進行虛假宣傳、炒作,盡最大可能保護國內業者與消費者權益。


「北美的平原是我們的水稻田,北海和秘魯是我們的漁場,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羊場,阿根廷和北美西部大草原給我們放牧牛群,智利為我們送來銅,南非和澳洲人送來礦產,俄國人為我們提供天然氣,中東是我們的油田,東印度群島給我們提供咖啡、甘蔗和香料,廣大的亞非拉市場使用著我們的工業產品。」


大概 2002 年的時候第一次知道美國大豆比中國還便宜,我還是很震驚的:中國物價這麼低,農民工干苦力一個月才幾百塊錢工資,農產品怎麼會比美國還貴?

後來就知道了美國農業機械化,又有農業補貼,所以小戶種植拼不過人家。

美國人其實不怎麼吃米飯,也不怎麼種水稻。上周剛剛查過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

下表是 1961 年世界大米產量(單位:噸)

可以看到,1961 年,美國大米產量比南韓和台灣還低

但畢竟美國稟賦好,種大米也是可以的。

下表是 2014 年世界大米產量(單位:噸)

可見,就目前來看,中國進口美國大米,對中國自身的糧食安全幾無影響,中國可能更多地看到了美國大米的質量和價格。2014 年我在洛杉磯買過 Calrose Rice 吃,是韓國人愛吃的粳米,口感非常好,我爸媽都很喜歡。關鍵它價格還便宜。

這類的現象早就出現在其它作物上了。中國小麥產量世界第一,但仍進口了不少,主要用來烤制麵包,據說國外的硬質小麥做麵包更好吃。而中國大豆年產量僅 1000 多萬噸,卻要進口 8000 多萬噸,堪稱世界大豆的黑洞。

據說蔗糖也是這樣。

中國糧食怪現狀:糧倉滿滿卻要瘋狂進口

「澳大利亞的白糖漂亮極了,不管中國怎麼稅它,到碼頭一噸 4000(元),而廣西的農民若(賣價)達不到 5100 元保本的話就死了。」

美國耕地面積是中國的兩倍,而農業人口又少。

看美國如何實現農業大數據的建設-新華網

美國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現有可耕地約 1.52 億公頃,牧場 5.6 億公頃。美國約有 220 萬個農場,每個農場平均面積約 170 公頃。2011 年農業就業人數 213 萬人,占整個就業人口的 1.45%。

也就是說平均每個農民一個農場,每個農場有(170 × 15 =)2550 畝地!東部農民每戶也就 10 畝地吧?難怪國家要搞城鎮化。

貧農的日子一向不好過,就拿朝鮮半島來說,1920-1930 年代一直是大米凈出口,但每年還要從中國東北進口小米吃,因為當時朝鮮貧農是吃不起大米的,他們只有賣掉大米換小米吃,才能勉強填飽肚子,即對當時的朝鮮貧農來說,大米不是食物,而是錢。也正是因為如此,金日成才提出「讓人民吃上米飯、喝上肉湯」作為社會主義的目標,但直到他兒子金正日去世都沒有實現。就算是南韓,也到 1980 年前後才實現人人吃米飯。


美國農業部發布的供需報告顯示,2015/2016年度美國大米產量為611萬噸,僅佔全球總產量的1.3%,遠低於泰國、越南,甚至不及菲律賓等消費國。但與其產量相悖的是,美國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出口大國。

  美國水稻產區主要分為南方產區和加州兩部分。一是以阿肯色州主導,跨越密蘇里州、得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及密西西比州的狹長地帶,種植稻穀主要為長粒水稻(LongGrain),南方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八成以上;另一個則為加利福尼亞州,主要以種植中短粒水稻為主。

  因在美國的傳統飲食習慣中,大米並不是多數人的主食,除滿足少數族裔(印度、中日韓等亞裔人群等)的消費需求外,所生產的大部分稻米用於出口。得益於主產區氣候適宜,生產技術現代化水準高,美國大米碾磨品質高、外觀靚麗且口感較好。美國農業部最新發布的大米展望報告顯示,2015/2016年度出口量預計為324萬噸,接近巴基斯坦,佔到全球年度總出口量的7.69%,其傳統銷區包括墨西哥、加拿大、東北亞、中東(包括地中海東部)、加勒比海地區。

美首次獲准向中國出口大米 美農業部部長:相關行業將受益

以上為美國農業部數據摘錄。

大米貿易 金額2015年 20億美元 數量 不到400萬噸。

中國大米產量 2015年 20800萬噸。。

一個個都是農產品貿易專家

我去年買了個表,超耐磨


反對一波 @曹豐澤 的分享,不知道怎麼出現在我TL上的

碰到這種反差,第一反應不是怎麼學習提升農業生產率,不是怎麼學習提升農業技術,不是怎麼轉化過剩農業人口,不是怎麼完善糧農市場,不是怎麼利用金融衍生物調控農產品價格,不是怎麼從這些根本性的問題入手。

第一反應竟然是冊那的搶地盤?????

Exo me?

你NB了,中國多少屆政府講了多少年的三農問題,從政策到制度,從人力到技術,提了多少方向,提了多少可行方案,你不看。

到你這,原來搶個地盤就能解決了!?真是我比中南海牛逼系列,真靠打就行,直接往下把恆河三角洲佔了得了。

扯著扯著,又黑起移民來了,你這腦迴路是九曲十八彎呢,還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呢?

還最好的土地都在白人手裡,

你知道以色列不,那破地是個沙漠! 你說它是特色農業?人家70年代糧食就能自給自足了。

你知道荷蘭不,沒堤壩,一年可以淹個幾十次,不照樣出口,溫室技術擺在那。

你知道澳洲實際上才多少可用耕地牧地?你知道加拿大凍土面積占它國土比例多少?

....例子不要太多了

換回國內,你知道中國的低洼鹽鹼地改良技術嗎?你了解中國的沙漠改造技術嗎?

你以為國內的土壤差?耕地資源差?我都不惜得跟你一一列舉了。

現代社會走到今天,只要肯花心思去弄,很多問題壓根就不是事。

真是可笑了,不找內因,找外因,滿腦子特么的喊打喊殺和社達,真把國際當成零和博弈,活在至少100年前。

一邊罵小農經濟,一邊用著小農思維想問題,把全北美的地給你,把美國人殺光,也不會有規模經濟,照樣佝僂著背看天吃飯。


謝邀。

這個問題下面幾個回答都是些什麼鬼?

但凡提到「米賤傷農」的,這個思想都多少有點江化啊,簡直還停留在大清國的歷史階段。客觀的說,自打大清國乙烷以後,傷農的事情多了去了,基本上能夠保持五年來一次大的,一年來一次小的這個水平,我們的農民呢,不但沒有被傷,反而吃飽了飯、穿足了衣,現在還有錢了。

市場化、全球化不一定是壞事,也不一定是好事,它只是個客觀事實,看你怎麼去把握了。印度是個純大米出口國,你願意過印度的日子嗎?

說回正題。大米是什麼呢?是一種糧油產品。原始的未加工或者僅僅經過粗加工的農產品分為兩大類:糧油產品和鮮活產品。糧油產品的意思就是能夠輕易長期儲存不變質的那一類農產品,主要是糧食、油料。鮮活農產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水產、肉類、禽類(含蛋)、鮮奶這些不馬上吃就會壞掉的東西。

這兩種農產品,現在的市場規模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各佔一半,市場規模都在3萬億元左右,鮮活農產品市場規模包括生產與消費兩端,稍微要高一些。

表一:國內食品消費結構《中國統計年鑒2016》by 國家統計局。

從表一可以看出,我國居民的穀物消費是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肉類、水果、奶類消費穩步增長。這與我們的直觀感受是吻合的。稍有年紀的人都有過這種體會,以前吃飯、吃饅頭多,現在一小碗飯就撐得不行,菜里有油水了,飯就吃的少。

隨著油脂和高品質蛋白質攝入變得越來越容易,糧食消費下降是個大趨勢

表二:人均農產品產量 《中國統計年鑒2016》by 國家統計局。

從表二可以看出,我國的人均農產品產量中,糧油、棉花類產品產量一直是「穩步增長」,而鮮活農產品產量堪稱是「快速增長」,在2000年到2005年間甚至算得上「爆炸式增長」。這個農產品結構調整,與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是一致的,也與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保持了一致。

表三:分行業增加值 《中國統計年鑒2016》by 國家統計局。

儘管如此,我國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比重依然呈現逐步萎縮的趨勢,現在不足9.5%。

數據羅列完畢,下面我們看看美國大米進入中國市場的意義。

一、影響不大——我國是個工業國

僅僅是在一個農產品門類下面,一種農產品裡面,出現了一個新的競爭者。

表四:進出口貨物分類金額 《中國統計年鑒2016》by 國家統計局。

表四其中10章,穀物一欄,可以看出我國穀物進口迅猛增長,出口進一步萎縮。同樣情況的還有礦產的進出口與國內生產。我國是一個已經基本上完成工業化的國家,工業原材料的出口萎縮進口增長是個必然趨勢。再結合剛才的分析,我們可以認為,穀物的進口長期高於出口,甚至佔據國內消費的主流,是完全可能的。

實際上我們現在的超市裡早就充斥著泰國大米、印度大米、日本大米,現在多了一個美國大米,僅此而已。多一個競爭者,對於消費者是好事情,競爭者越來越少,消費者才應該感到不安——一旦形成賣方市場就完蛋了。

二、促進產業升級——競爭帶來壓力

但凡一提到外國糧食,我們都要喊一陣子「狼來了」。90年代的時候,但凡外國有什麼東西進口到中國,我們也要喊一陣子「狼來了」,結果是每次狼來了,國內相應產業反而蓬勃發展。始終要相信一點,中國人並不比外國人笨,產業受到威脅,一方面國家會採取貿易保護措施,一方面會刺激國內產業改進升級。

不得不說我國現有糧食生產水平十分低下,生產效率不高。值得慶幸的是,農民不再被束縛在土地上了,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也能夠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吸收農民。實際情況是,現在農村是缺乏勞動力的,青壯年勞動力很少待在農村,待在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也少有從事農業,而這部分從事農業的年輕農民,很少從事的是糧食生產。

在目前中國,機械、化肥、技術、種子這些生產資料並不是制約生產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前面說了,我們是工業國,這些東西並不難以獲得。反而是生產關係,也就是生產的組織方式才是制約生產水平和效率提升的關鍵因素。因此,多了個競爭對手是有利於倒逼生產關係改善的,是能夠讓農民更多採取先進的生產組織形式的。

我們該擔心的不是多個競爭對手,而是競爭對手不夠強大。

三、大米生產受到衝擊之後怎麼辦

三條出路:

1、轉產鮮活農產品

從消費市場看,必然會出現糧食消費萎縮、鮮活農產品消費膨脹的趨勢,並且長期保持。原有大米生產用地,不如轉產鮮活農產品,一方面適應市場需要,一方面提高附加值,增加收入。

2、促進土地流轉與集中

當前國內農業生產瓶頸之一就是土地分散。大米生產利潤進一步下滑,甚至有一天走到虧錢的地步,是有利於土地集中的。即使土地產權不能集中,至少能夠達到土地使用的集中也是好事情。

3、轉變糧食安全理念

當前的糧食安全理念是靜態糧食安全,也就是「我吃的糧食我自己生產」,已經越來越不適應這個世界發展的趨勢。

某些人真的該死掉了。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糧食單位產量不可能無限制的增長,總有一天用於糧食種植的耕地會不夠用。我國又特別反感轉基因作物,糧食單位產量的上限很快就會到來。還指望著在自己國土上種出足夠的糧食,已經很快將變得不現實。

糧食安全觀念應該轉向動態安全了,也就是「我吃的糧食你不得不替我生產」。

綜合以上分析,中方允許美國大米進入中國市場,肯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1、糧食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2、市場競爭者已經很多了,引入新的競爭者,獲利的是我們;

3、倒逼國內糧食生產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4、糧食安全處於可控狀態,安全觀念逐步轉變。

所以說,我自己作為一個農業從業者,從長期來看,我是歡迎美國大米進入中國的。


回答的各位不知道有沒有簡單了解一下中國的大米進口,都是張嘴就說。
大米進口是有配額的,每年的配額也就是500多萬噸,跟中國自己的產量和消費量比也就是個零頭。
配額內關稅好像是1%,配額外是65%。所以即使開放美國大米,也只是和泰國,越南,緬甸等國競爭而已,畢竟配額卡死了。根本就扯不上影響中國農業,糧食安全什麼的。


市場就是競爭力。

對中國來說,也就是多了一個進口大米的選擇,多了一個選擇,在國際貿易中就多了一個籌碼。

米帝大米產量也就約600多萬噸。中國大米年產量約1.5億噸,年進口量300多萬噸。

即使年進口量300多萬噸,中國已經算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了。

有時候,很懷疑中美兩大流氓是不是會聯合起來絞殺後發國家。

進口大米,或者說進口誰家的大米對中國來說無所謂了,反正都是大米。

但是對於大米出口國來說,那就比較蛋疼,市場就那麼大,此消彼就長。

在國際大米貿易中,印度與泰國互相在爭大米最大出口國地位,年出口量達到1000萬噸級別。後邊還有越南等國也在出口大米。

中印不是在對峙嗎?可以考慮少進口一些印度大米,份額給米帝就是了。

100萬噸大米換高鐵這麼好的事,泰國居然不好好利用,也是沒誰了。

大米誰家都有,高鐵可不是誰都有。


首先,這只是一份協議草案,原則上同意了,但是具體怎麼操作我們還不知道,國內現在也沒有相關實施細節。如果按照之前的標準和相關政策,由於我國大米進口關稅高達65%(沒有進口配額),所以雖然國外的大米離岸價格比國內低一些,加上關稅和運費,進口大米全部沒有任何價格優勢。所以,我國每年自產兩億噸大米,往年進口大米也就是五百萬噸還不到(但是在高速增長之中),而且都是一些高檔的高附加值大米(比如泰國長粒香米),所以放開美國大米進口,對中國的糧食經濟的大圖景的影響有限。

很多人用當年大豆進口之後,強烈衝擊我國大豆市場的事兒來考慮大米,其實參考性不是那麼大。

首先,大豆和大米的用途不同,大米幾乎全是直接食用的,而大豆大多數並不是用來直接食用,而是要加工,並且供給其他生產部門使用,這點有點兒像玉米,但是沒有玉米工業化這麼重。所以大米的地位和大豆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國家不會的全面放開大米市場的,因為這是基本糧食安全。

其次,大豆我們是我們一直短缺的,不得不進口的,近幾年大豆進口數量一直是自產數量的六七倍,這不僅僅是進本需求,更多的是人民未來改善生活導致的。我們父輩那個時候的大豆相關製品(比如豆製品,豬肉,豆油等)都是相對短缺的,在大豆全面放開之後才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如果進口大豆出了問題,最多就是不那麼豐盛了,不會造成社會問題。

最後,大豆產業受到衝擊是事實,但是並有沒有很多人說的那麼嚴重。我國大豆播種面積只萎縮了大約兩成,尤其是小型農場和散戶收到的衝擊較大。大型農場或者受到補貼能夠繼續運行,或者改進了生產效率,已經可以在市場上存活。但是中國土地總面積有限,不可能全面替代進口實現自產,所以進口大豆相當於平添了四億畝耕地,這對中過來說是大好事兒。

所以說大豆和大米在國家政策制定上是兩個不同的地位,一個是鼓勵進口用來騰出土地保證糧食安全,一個是完全獨立自主保護土地和糧食安全。兩者之間參考性不是那麼強。

繼續說大米,剛剛說了第一點。

第二是美國大米進入中國以後對中國糧食安全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中國糧食收購倉儲制度很完善也很龐大,每年都是七八千億斤糧食,這些糧食不僅僅用於備戰備荒,更用於投放市場,平衡國際糧價漲跌對中國內糧食供應的影響。

這裡普及一個知識,不要以為糧食這種東西很便宜,糧價漲跌對你我也沒什麼影響。如果一天吃兩斤糧食,一年就要吃350公斤,人民幣就需要一千四五百塊錢才能滿足最近本需求。全國十三億人就是將近兩萬億人民幣的總量。漲1%就是兩百億,跌1%就是兩百億,這是很龐大的量。

而且好死不死,糧食價格只漲不跌,因為需求在那裡,總能消化產量。比如在2008年和2012年前後部分品種國際糧食價格一年時間裡飆升兩三倍,聯合國穀物價格指數上漲一倍多,不少國家都險些買不起糧食了。但是那時候國內基本上除了大豆以外,主要的糧食價格都沒有太大波動,都是國家儲備糧投放和糧食市場相對封閉的原因。

所以國家是有能力有實力來控制國內糧食安全與糧食市場的。

第三點是國際大米出口國中,美國並不是大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世界大米出口大國第一是印度(1000多萬),第二是泰國(900多萬),第三是越南(將近700萬),美國總產量不高,出口量雖然佔比很大,但是總共也就是400多萬噸。整體上美國的大米在國際市場上並不算是大頭。相對來講,泰國的大米出口價格與產量對中國的影響是最大的,而不是美國,因為印度主要賣給非洲,中東和東南亞。中國的主要大米進口國是泰國和越南。

所以今年穆迪在印度搞貨幣改革,導致農民農業生產出現波動,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印度的糧食出口是否會受其影響,進而造成估計糧價的新一輪波動。

最後就是美國大米在中國市場能否存活與存活多久都在中國政府一念之間。與大豆玉米這樣的美國出口佔大頭的農業產品不同,大米國際市場替代國很多,同時美國大米價格相對於其他國家也沒有便宜太多(但是都比國內要便宜)。

美國大米價格入夏以後輕微上漲,現在是不到400美元一噸,加上運費(因為一般按船走,所以不好算每噸),可能一噸到岸價格大約是3000人民幣每噸左右,比國內糧食價格能便宜20%~30%。相對於玉米大豆動輒就比國內便宜一半的到岸價格,大米的優勢並不明顯,如果再加上關稅,很難說價格還會有優勢。

如果再檢測出點重金屬什麼之類的,which is a extremely common problem in the rice trade。那美國人就不知道這筆買賣怎麼做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大米進入中市場的衝擊是有限的,但是還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看國家怎麼操作具體的貿易協定。

===============最後說點題外話===========

我個人時很羨慕和推崇美國的那種大農場農業產業的,但是考慮到現實和歷史原因我們幾乎不可能短時間內實現農業集約產業化。畢竟我們是這片土地的原生民族,土地早就已經完成了分配和供給,中國歷史上數次王朝更迭,本質上就是對土地的再分配和二次供給。

這與美國,的外來民族推翻原生民族之後侵佔土地完成大塊分割分配的歷史是完全不能相比較的。

但是近幾年我們國家正在嘗試引入土地利用的市場化因素實現土地流轉,但是有礙於傳統,法律,國情等一系列元素,我們的土地流轉的成本高和速度低。近幾年有一定效果,但是還不足以形成像美國那樣的大農場經濟。

如果不能實現土地集中使用,那麼大規模機械化,工業化的農業生產模式都是痴心妄想,因為沒有合適的基礎形成經濟效益。我國在這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包括農機補貼,農機出租,政府出資建立農機中心等等。

所以像有些答主和評論者說的那樣直接向美國看齊搞美國這種農業生產模式,我只能說你們是在嘗試某些事情,不是蠢,就是壞。


瀉藥。這個話題我主要是來學習姿勢的。
轉一下也各位看看各路大神的評論與各路大神底下的評論。

不乏有見識有營養的評論。

看到高票答案,飛機播種萬里如茵。居然還能輪休那麼大的土地。

7歲時候看到小人書里的神作,新西遊記。
就是如來派師徒四人去米國打探究竟。

八戒非常想在米國務農。農場主好客。在農場主加吃撐了。

想到我去旅遊在山區看到的梯田。不是點綴。而是把能開墾的地方都利用了。

想到王小波寫自己的知青生活,就是在高原上開梯田。

因為土地貧瘠,只能用獨輪車把豬圈裡,可疑的豬糞土往山上送。一百多斤的獨輪車,只吃紅薯干,連米飯都吃不飽的知青,送到海拔幾千米的位置。

即使關雲之長揮動七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也不能每天耍。而知青幹了好幾年。

想起唐剛德的話,以太祖的標準,米帝人均土地佔有標準人人可殺。

很多時間,都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這個最崇尚和與仁的種族,會有那麼殘酷的土地與階級戰爭。席捲全國的農民暴動

比如白鹿原。相比之下,黑死病這個級別的瘟疫不算啥事。最多也就是說句:老天爺在收生。

看到有人拿冰與火之歌的異鬼對我。教育我這是魔幻現實主義,是瘟疫的反應。很殘酷。

我差點笑出了聲。

米國人悼念瘟疫,他們幾乎立國就有近代醫療了,哪懂什麼瘟疫,這不是把別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哭么。

三國演義里一場瘟疫都沒寫。因為羅貫中不懂么?

只有水旱導致的嚴重饑饉與大規模人口死亡,與兵禍,才能記一筆。瘟疫這是收生不算。

馬丁這個歲數,其經歷的憂患,即使跟王小波一代,也真是太舒服了。

王小波筆調非常戲虐。他去米國留學,教授說你們大陸的學生,經歷我們真比不了。

所以他的筆調其實很無厘頭很戲虐,細思確實是背後不知道多少血淚。比如他寫的紅拂女夜奔,雲南土司貴族看上了「我」。

其實閉塞的農場里沒有什麼土司與多情漂亮的少數民族姑娘。有的只是悶熱蚊子,被色彩斑斕毒蛇咬一口就掛掉的大有人在。被蚊子螞蝗熱帶各種不知名的毒蟲咬出病不治身亡的也大有人在。

其生存的殘酷程度,讓派來的老革命都大吃一驚。然後把她們放了。

真要哭哭啼啼的寫,那就是傷痕文學,哭哭啼啼沒多大意思。

有個老片叫孽債。

就是知青當年在雲南留下的種。爸爸返城,媽媽死了,去找爸爸。發現爸爸已經在上海成家。一個小里弄里過著平凡貧窮的生活,一家四五口蜷在一個小房裡,連個柴草房都空不出來給他。自然也不能在就業方面幫他什麼。

千里找爸爸的所有憧憬就此破滅。

所以對比之下,在米帝當個農場主,養一大堆娃,每天雇灰機撒幾下即可,真是神仙日子。

然後牛肉土豆大米吃到厭,大談政治教育人權,談夢想談努力談族裔談種族天賦談信仰,談一切彰顯自己逼格展現自己品味與覺悟的東西,讓羨慕的人流著一尺長的口水,崇拜其價值觀。

我不是諷刺。是認真的。
記得公知說過,要是人家都不賣給你糧食,肯定是你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美帝賣糧食,這不正證明tg有道,沒有傷天害理么。

於是又曰:穀賤傷農。xx協定。

這會想起農民來了。想起黑kmt了。

另外我是滋瓷轉基因的。降低生活成本的科技都滋瓷。

我觀察了好幾年,注視著爭論。是親眼看到一個造福大眾的科技如何在媒體的作用下被抹黑為米蒂勾結中修消滅貧困人口的陰謀。

現在搞的進口轉基因,搞轉基因就是政治不正確了。

這還是可以證偽的東西。

戲稱這是思想鋼印。

親眼看過街頭一位神色落寞的青年舉著牌子,百姓上不起學看不起病,政府卻在花錢買轉基因。

戲稱這是思想鋼印。

這皿煮了。我非常悲觀。恐怕就是比怎麼打思想鋼印的能力。比媒體資源。

金剛狼3里,金剛狼就碰到一位農場主,有世襲的用水權,生活富裕。

然後異種人就跑到加拿大去了。加拿大跟天朝差不多大,人口跟上海差不多。

我真是很羨慕啊。


高中政治課上講,帝國主義從落後國家進口農產品(豬肉,牛肉,大豆,玉米,水稻,波士頓龍蝦,新奇士甜橙,加州大櫻桃等)和礦產資源(石油,煤炭)等初級產品,向落後國家出口工業品(包括手機在內的各種made in China),利用工農業剪刀差來大肆賺取豐厚利潤。

我只是抖個機靈寫個段子,點贊就行了,不要認真


看看中國看了很多的答案,絕大部分都在說中國有幾億的農民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中國有幾個億的農民不假,但是中國不存在有幾個億的從事農業勞動者。
中國有幾個億的農民是因為戶口是農民。不代表真的是從事農業。

舉一個例子和我同年人還有比我晚一點的都是小學上學,初中上學到大學畢業直接來城市裡根本就沒有務農經驗。
除了我有一點點經驗,因為我小的時候就在家裡種過水稻。
你讓我們回去種地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我爺爺那一輩的人種植水稻以外。年輕人和像我父輩那一輩都是處出門打工呀,誰在家務農。農業是一個非常苦累的工作。現在年紀這麼大基本上都開始不種植水稻。

水稻的土地不是普通的土地立馬就能種。
需要去犁地。現在是機械化用一個手扶拖拉機在地下打就行了。

以前用一個牛先犁地。然後放水到稻田裡。然後用地耙土地弄成爛泥巴。
水稻還要育苗插秧打葯。而且都要在這種三四十度的夏天。所以農村有很多人都中暑的,還有熱死的。除了打葯會長一種草跟水稻長的差不多。但是他是不長稻粒。
特別是秋收的時候。即使用收割機去收割水稻。你還要去還是去曬稻子。還要曬好幾天。
還要用風車吹。

然後收成還不穩定這個東西一乾旱就死掉。還容易生病。

在農業這個種水稻這方面,要麼就是大量勞動力,要麼就是高度機械化。

現在大量的勞動力都到城裡去了,農業機械化又沒有完成。

所以現在農村土地都承包一些給個人種植。
然後尷尬的事情就發生了。
因為個人講究的是利益。而且他們都喜歡帶一點新奇的玩意。種植水稻能掙幾個錢。

比如說我們以前老家農村要只種水稻。
現在種煙草,棉花。還有亂七八糟的東西。比如說種菜,蘑菇,葛藤。
或者養殖水產。還有養豬,養奶牛。你可能會覺得養東西跟種植水稻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啦!土地是有限的,養殖奶牛就必須要用種植水稻的土地去種植青草給他們吃。
因為那種奶牛都是國外產的。它們吃草還是對國內草不太習慣,還必須要專門特供那一種草給他吃,才能長的又肥又大而且還擠的奶還多。
(說到這提一點,大家所吃的像豬肉,雞肉等一些肉。其實他們不一定祖籍都是中國。比如說豬肉都是白豬,白豬並不是中國產。是國外進口來進行品種改良。)

主要種植水稻的利潤太低了。全靠政府補貼。你看看水稻在超市裡賣那麼便宜,誰願意種呀!等哪一天大家吃不起的時候,就開始大面積種了。

—————————————————————————
還有一個答案呢,開口就說我不是農貿專家。
拿美國跟中國比,美國和中國農業是一樣嗎?

在美國種植水稻是一種職業。
在中國種植水稻那是因為命。


不單只美國大米,還有美國牛肉,還有歐洲中亞的農產品,一帶一路,不就是想這樣嗎?

中國和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和農業國(沒有倒轉),互通有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安利一下筆者有關投資的專欄文章:脫苦海的文摘【投資】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相關問題:

脫苦海:學習《日本蠟燭圖技術》,求解惑?

脫苦海:你是如何從兩千多隻股票中選出心儀的股票的?

脫苦海:哪些股票值得持有 10 年?

脫苦海:雲南經濟的發展前景如何?

脫苦海:里程越長的話,火車會不會比輪船便宜?這樣的話,我國的西北城市就有可能靠絲綢之路經濟帶振興。?


談判總是一物換一物的,就像中國加入WTO,換來許多的開放,包括一個奇怪的CDMA通信網一樣

中國也一定換來了自己想要的一些東西,只是不為人知罷了,沒什麼奇怪的,既來之則安之吧


中國本就是大米進口國,每年走私的大米數量都不小,現在無非是多個渠道罷了,如果價格便宜質量又好,何樂而不為?至於對農業的衝擊,目前小農結構的分散農業本就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遲早藥丸的。


從美國政局來講,床破在鞏固他的基本盤。
美國大米產地主要是德州,路易斯安娜,密西西比,阿拉斯加及加州農業區,都是他的基本盤。

從中國來講,說實話中國不需要這麼多農業人口,也不希望一戶一塊巴掌大的耕地。剛剛好引入美國大米把農民從耕地中趕出來。 去年我老家征地,每畝給2000,外加一個男性戶口80平房子。 以後還用給這麼多麼? 多的話不說了。

從食品安全形度來說,美國大米污染較少,包括最常見的砷污染。
中國的國標是

http://www.sda.gov.cn/WS01/CL1679/110915.html
我國早在1994年就開始對大米中的各項污染物制定限量標準,當時的儀器還無法將無機砷和有機砷分開測量,標準只能定為總砷不超過0.7mg/kg。2005年頒布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首次明確了無機砷的限量標準為0.15mg/kg。2014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會議通過了由中國牽頭修訂的大米無機砷限量國際標準,限量值為0.2mg/kg。

然後一份抽查結果如下:

其中0.1mg/kg等於100 ppb

美國著名的consumer report 2012年做過調查檢測美國市場上的大米污染物結果如下,按照中規沒有超標品種,而且也沒有公路晾曬問題。價格也很便宜。

看(潛在)產量首先要先看地形圖。廣闊的大平原都是黑土地。

對照下緯度就可以發現大湖區氣候條件像東北,密西西比像江南。

美國大米產地分布也是類似

看下美國耕地已開發面積,大米產地的農田開發度也就50%,密西西比那邊(deep south)窮B地方,旁邊是濕地也適合水稻,但是開發度20%都沒有,大片大片平原拋荒。沒需求嘛。

河流分布

所以地價么。。56公頃摺合850畝地,只賣18萬美元,摺合一畝地才賣200美元,比特么農村征地還便宜。

口感的話,紅國寶黃國寶口感相當好,也不貴。
找不到好吃大米的可憐孩子們,我是雷鋒 不用謝。

這種便宜是便宜,讓我回想起大學食堂。。

進口農產品,出口工業製成品,很好呀。 而且還多一個綁架美國的手段。現在不過是投石問路。等簽了長期供貨協定擴大生產了,開地的成本可不是幾年就能收回來的。


這既是一個國際農產品貿易問題,也是涉及糧食安全戰路問題。我的看法,一是與美國進行農產品包括大米進行一般性貿易是正常的。美國是發達國家,但首先是農業強國,農產品生產大國,在世界市場上農產品交易應首選美國。二是我國的糧食生產雖然達到了新水平,但從糧食安全的大局觀出發,全面參與國際農產品市場貿易是戰路需要,更是現實需求。三是多年來我國從美國進口大豆已是有了好的路徑,


推薦閱讀:

雷沃穀神小麥收割機今年怎麼賣?
哥哥全家戶口30年前遷入大城市了,分地就合併分到弟弟家,現在有權回來要他那份地嗎?
檸檬不嫁接能結果嗎?
紅豆杉盆栽種植有哪些技巧?

TAG:中國經濟 | 農業 | 中美關係? | 糧食安全 | 農業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