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圍城》中方鴻漸第一次相親的上海張小姐一家?


感謝@肥肥貓 邀。

一、諷刺並非聖人的批判

有一種諷刺,是文學作品的表達方法:諷刺的對象是當下的氛圍、文化、現狀、群體,而非特定人物。作者使用用幽默的情節和語言,塑造幾個典型,續上一串故事,每個人都是笑話,每個人都是現象,每個人中可能還有自己。

這種諷刺需要創作者站在高處,脫離環境和氛圍,從「上帝視角」描寫每個角色。

要理解這類諷刺,就要和創作者一樣,讓自己脫離出來,站到上帝視角去。讀的時候,跟著笑一笑書里的人,順帶笑一笑書里的自己,要放鬆。太嚴肅當真了,就不是那麼個意思了。

A諷刺B,並不是A更高一籌,B更遜,更不是A值得追隨,B需要被拎出來痛批。

B可能只是一種日升月落,無可厚非的正常現象,本身無謂對錯。A也並非格外高明,只是選擇使用「諷刺」這一易懂幽默的描述方式。

二、十分主觀的主角視角

方鴻漸作為主角,本身就被設定為一個佔全篇較大比例的笑話。他是一個人群的縮影,一個你我內心雜糅特質的鏡面。

張先生一家被方鴻漸講作「在美國人洋行里做買辦」的「俗物」,而方鴻漸自己也是「從出洋到現在,用著市儈的錢」——事實上是亡妻父親的錢,出洋買博士文憑——的俗物。
(而書外的你我,又何嘗不是俗物呢?)

因此,這一段中,方鴻漸和張家三口的對手戲,應當被一個整體,因為對張先生一家的描述,都出自方鴻漸的獨特視角。兩者不能分開單看。

方鴻漸的性格和內心是特定的:他敏感,怯懦,虛榮,貧窮,不學無術,思想老舊,骨子裡「清高」;用嘲諷鄙視別人,給自己創造一點安慰。
(這樣流傳千百年的典型性格,放在今天,依然隨處可見,你我身上多少也有一點吧)

只有在他眼裡,張先生一家,才有被嘲諷的意義。

俗物眼裡的俗物,笑話口中的笑話,才更具喜劇效果。

三、方鴻漸

方鴻漸的性格和狀態,在下面幾段描述里已能顯現:

月薪100元,看上一件打折的400元西裝,不好意思再伸手跟供吃供住的丈人要。身上沒錢,不敢打牌,但稍一贏錢,就什麼都不顧了,直賺到西裝錢才停,錢沒到手,還開口要。一要到立馬去買了那件在國外會被認為是演員、烏龜的西裝。

一見張小姐,就覺得身材高大,將來必定「雄厚」。看不起學西學的張家太太念佛,自己遊學歸來,卻抱著三國演義那句「妻子如衣服」,想著:衣服也就等於妻子;他現在新添了皮外套,損失個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張家想的是:「寶貝女兒嫁到人家去,總不放心,不如招一個女婿到自己家裡來。那天張先生跟鴻漸同席,回家說起,認為頗合資格:家世頭銜都不錯,並且現在沒真做到女婿已住在掛名丈人家裡,將來招贅入門,易如反掌。更妙是方家經這番戰事,擺不起鄉紳人家臭架子,這女婿可以服服貼貼地養在張府上。」

方鴻漸心裡想的是:「丈夫是女人的職業,沒有丈夫就等於失業,所以該牢牢捧住這飯碗。哼!我偏不願意女人讀了那本書當我是飯碗,我寧可他們瞧不起我,罵我飯桶。」

四、張先生一家

如果不用方鴻漸視角去看,或不使用調侃的語氣,而是單看張先生一家,反而就沒什麼特別的可笑之處,只是一類正常家庭的縮影。

張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歡人喚他Jimmy。張太太是位四十多歲的胖女人,外國名字是小巧玲瓏的Tessie。
——各位William,James,Jack,Cici,Ella,Jessica,你們好,我叫Yann。

一個女兒,大力栽培,一身洋本領、洋習氣、洋時髦、洋姿態,剛十八歲,中學尚未畢業,可是張先生夫婦保有他們家鄉的傳統思想,以為女孩子到二十歲就老了,過二十還沒嫁掉,只能進古物陳列所供人憑弔了
——還好我們這個時代頗為先進,二十剛好妙齡,過三十才算老(噢,不是么?)。

張先生在花旗工作二十多年,說話夾雜了一些英文詞:Plenty of dough,old-time,hunch,what d』you call,sucker,headache

——不知道你們怎麼看,我反正是覺得這位大叔英文水平比我高,而且plenty of dough用起來好雅緻的說~


張小姐不能饒恕方鴻漸看書時的微笑,就說:「他喝湯的時候,把麵包去蘸!他吃鐵排雞,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雞腿起來咬!我們學校里教社交禮節的Miss Prym瞧見了準會罵他豬玀相piggy wiggy!」

——這位小姐說得很不錯,用麵包蘸湯是不禮貌,雞腿是要用刀叉切的。家裡有一本《怎樣去獲得丈夫而且守住他》怎麼了?誰沒看過「如果俘獲xx星座男的心?」這樣的帖子?


張先生一家,不過是常見的自我感覺良好的小富家庭罷了。


五、縮影

簡而言之,這本書里諷刺的就是一類人,也是一類現象:偽貴族/富豪/君子/學術。

這類人,渴望自己是貴族,有財富,有涵養,有學識,但並非如此,於是只好吃力扮演,假裝,遮掩。

這類人,古今中外,隨處可見。

我卻不認為這個群體是有錯可笑的,相反,我認為,只有這個群體才有希望。

真正的貴族、財富擁有者、有涵養有學識之人,自然是最好的,已經處於金字塔尖;
自甘墮落、早早認命、破罐子破摔、不思進取的人,自然會一直保持現狀;
而這個不斷努力,不斷汲取,不斷fake it的小富群體,終有一天會make it。他們,或他們的後代,只要一直這樣下去,終有一天會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人。雖然在過程中會出醜,鬧笑話,但只要不退縮,被笑一笑又有什麼所謂呢?

真名士是不會譏嘲偽貴族的,真名士會尊重、理解,並保持距離。
只有偽貴族才譏嘲偽貴族,同時結交他們。

六、脫離

錢鍾書,馮友蘭,林徽因,謝婉瑩......幾位之間暗藏在文字中的揶揄,可以看作文人之間的小調侃,也可能是我們的誤讀,不管是哪一個,都只是現象的一部分。

讀書的時候,我總是要經過幾次脫離:
先脫離主角的描述,站出來看主角;
後脫離主角,站出來看全書;
再脫離全書,站出來看作者;
最後脫離作者,站出來看時代/現象。

這是我個人閱讀的習慣,我總希望儘可能全面、客觀地看待一部作品,不脫離出來,會被主角的魅力、語句的主觀、大師的光芒等因素,掩蓋一部分真相。

七、結尾

在知乎,有挺久我都只看不答了。有時候看到有趣的問題,寫了長長一篇,最後只保存草稿,不點發布。因為覺得,自己才疏學淺,硬答不僅顯得自作聰明,好為人師,還會誤導別人。這次答,是因為喜歡這本作品。
《圍城》這本書,我小學初中那會兒第一次讀,完全沒懂,寫了一篇「辛辣諷刺舊文化和國人虛榮」的讀後感交差。回國後又讀一次,原因是我爸開了我一句玩笑:「你和方鴻漸一個姓,也不是沒有道理。」 我就又翻出來讀了一遍,好幾次啞然失笑——書里真是處處都有我,又丑又好笑,而且改不了。

感謝 @肥肥貓 讓我看到這個問題,也讓我在這段忙到跳腳的時間裡,擁有這安靜寫作的2小時。

閱讀是件挺私人的事,我的讀後感受也只是我個人拙見。如果能帶給大家一些靈感,就很好;如果意見不同,也歡迎討論。

:D 吃晚飯去啦~


謝邀。

這家人,基本是官方給評價了。
《圍城》也不是把話藏著掖著不說的書,相反,簡直是官方吐槽書。

錢先生原話+方鴻漸的思想,都評點過了:
說話夾雜無用英文,彷彿牙齒間夾雜菜葉。
張太太住在現代科技武裝的住宅里拜佛,迷信得很矛盾。
打麻將不肯付賬。
附庸風雅,吹噓old time。
張小姐體格壯碩,還看些俗氣的嫁人書籍。
臨了還要背後詆毀方鴻漸,小氣刻薄之極。

這些作者都寫得明明白白了。

我倒覺得,說這家人是中西方混合的產物,不如說是中國小市民商人家庭,剛沾染了一點西洋習氣。所以是在以西洋方式裝飾自己。
真正土洋結合的上海老阿姨范兒,張愛玲筆下那些更像些。


說到這裡本來可以完了,但想想略微多說幾句。
本來這家人和《圍城》里其他許多家庭類似,缺點主要是俗氣。
多出來的獨特標籤,是嘴裡愛使英文,於是格外滑稽。

但說到愛講英文呢……


宗璞《東藏記》中,有一對留洋歸來的年輕教授夫婦,名為尤甲仁、姚秋爾。
他們家住「刻薄巷」,以刻薄冷漠、造謠生事著稱。

「說話都有些口音,細聽是天津味,兩三句話便加一個英文字,發音特別清楚,似有些咬牙切齒,不時互相說幾句英文。」

愛互相吹捧。

姚秋爾說:「甲仁在英國說英文,英國人聽不出是外國人。有一次演講,人山人海,窗子都擠破了。」
尤甲仁則說:「內人的文章刊登在《泰晤士報》上,火車上都有人拿著看。」兩人的這種互相讚美已經日常生活化了。

然後:

他們以刻薄人取樂,他們這樣做時,只覺得自己異常聰明,凌駕於凡人之上,不免飄飄然,而毫不考慮對別人的傷害。若對方沒有得到信息,還要設法傳遞過去。射獵必須打中活物才算痛快,只是閉門說說會令趣味大減。

宗璞在說哪對夫婦,不消多提了。
這事兒後來兩家還掐過,算是個公案。
我這裡,自然不是說,馮友蘭先生家和錢鍾書先生家各自有什麼問題。本來嘛,文人相輕,互相吐槽幾句是常事。魯迅先生看不慣林語堂、梁實秋和顧頡剛,但後三位的價值,也不由魯迅先生的攻擊而減色。
我只是多說句:
站在不同立場看問題,很容易看出不同東西來。

在錢鍾書先生眼裡,半吊子倒弄無用英文是件極搞笑事,要寫。
而在他人眼裡,他們夫婦這樣刻薄別人也值得一寫,而且在宗璞眼裡,他們二位的英文也用過了。


錢先生笑張家人咬文嚼字說無用英文、笑曹元朗們賣弄典故、笑沈先生太太互相吹捧時。
宗前輩也在吐槽他們夫妻說英文、賣典故、互相吹捧。

錢鍾書夫婦和馮友蘭一家我都是很佩服的,不提。
錢先生夫婦那一代人,是真名士自風流,愛怎樣怎樣,旁人好惡評點,未必作數。
只借這題順便說一句: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類似笑料,笑過就算了。
倒是偶爾也得想想:
我們言談筆下笑別人時,安知別人言談筆下不是在以同樣的語調笑我們?


大致如此。


1.中西文化碰撞與並存的時代產物,在江浙粵沿海一帶的先富家庭尤為明顯。
「據周太太說,張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請算命人排過,跟他們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可是張先生夫婦保有他們家鄉的傳統思想,以為女孩子到二十歲就老了,過二十還沒嫁掉,只能進古物陳列所供人憑弔了。」可見張家思想之迷信迂腐,張先生名叫吉民,但喜歡人叫他Jimmy,還喜歡中國話里夾無謂的英文字,對美國口音和美國貨的偏愛都無不體現出其對西洋文化的頂禮膜拜,外在的崇洋媚外卻擺脫不了內在的鄉土氣息與傳統思維,這種難以融洽的矛盾既是時代的催生物,也是中國社會文化斷裂的開端。

2.嬌生慣養現代病,自私小氣要求高。
「張太太等他飯畢走了,便說『這種人家排場太小了!只吃那麼多錢一天的菜!我女兒舒服慣的,過去吃不來苦!』婚事從此作罷。」這是張太太之前一次擇婿在試探完對方家底與開銷後的結論,不難看出對女兒的嬌寵溺愛,此後在招待方鴻漸時故技重演,邀請「海軍大將」和「有例為證」湊一桌麻將故意輸錢給他,最後卻遲遲不結賬以試探其「氣量」,最後得出「這姓方的不合式,氣量太小,把錢看得太重,給我一試就露出本相。他那時候好像怕我們賴賬不還的,可笑不可笑?」這不分明是雙重標準,嚴於律人寬以待己么?被你試探者就不覺得你這樣做有失體面么?關鍵還是張家只學到了西方的皮毛,而離其核心「按規矩辦事」還遠遠不夠。此外,擇婿「標準高」,對頭銜家世看重,說明張家十分注重門當戶對,勢利世俗的眼睛裡愛情和人這這兩個婚姻的基本要素已被忽略。

3.裝逼崇洋綜合症。
張小姐的洋名字、書架上的讀物、彈鋼琴,張先生模仿美國人讀音、收藏瓷器,用康熙窯『油底藍五彩』請外國朋友吃飯……其實這些本來都沒問題,但卻恰恰落入了錢老先生反諷的「西學為用,中學為體」,這是一種對自身傳統文化的懷疑與不自信,對西方文化的盲目接受,然而終究被西方文化浸染尚淺,故有這般東施效顰的不和諧,深刻反應了民國時期中西文化碰撞的時代背景。


錢鍾書先生僅用幾頁的篇幅就能深刻勾勒出社會變遷中作為家庭這個單元的細微變化,而這些現象用以觀照現今仍然十分貼切,足以說明圍城之經典。不論如何,如果我出生在那個年代,也如同方鴻漸般落魄無奈,那我也是死活不會入贅到這張家大戶,這樣的丈母娘太可怕了。


真是一個楚楚動人我見猶憐的好問題呀!怎麼說我也是讀了好幾遍《圍城》的上海人。這個問題當然要努力回答一下。有些內容跑題了,請大家無視。
TG的主流審美觀強調「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不管你是否同意這個提法,客觀規律沒法迴避。《圍城》中「張小姐」一家的奇葩之處甚多,讀者很是鄙夷其人品和做派。世上怎麼會有如此造作的人(家庭)?我們在閱讀相關段落時,從字裡行間能時時感受到作者鼻腔里發出的冷哼。這樣人物設定未免過於「小眾」,普遍性哪裡去了?由此導出結論:失敗的人物刻畫。真的是這樣嗎?

1.典型性
年輕而開放,繁華的市井氣斤斤計較的勢利眼,容易接受新事物,較少陳規陋習,極少論資排輩,成敗論英雄,朱門與酒肉霓虹與陰暗......上海與別的移民城市有太多相似點。大英帝國的堅船利炮迫使上海開埠,那是1843年的《南京條約》。落後就要挨打,本文不展開。俗語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吳儂軟語之地民智早開(相對內陸省份)。張小姐一家毫無疑問是TG語系中的洋行買辦,以如今的價值觀而言,這就是精英階層了。小資情調 ≈ 矯揉造作,別賴呵,說的就是你。崇洋媚外並不比抱殘守缺差勁,先進的強勢文明必然吊打落後的弱勢文明。所以我們鄙薄張小姐一家的時候,不妨抱有寬容之心,因為你我都是相似的人。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官僚買辦小市民商販傭人童工討飯的。你們看看所謂知識分子會在哪個群落里?錢鍾書先生能夠跳出自身的「階級屬性」自嘲,了不起。在冒險家的樂園(叢林世界)里,張小姐已經混跡於食物鏈頂層,擁有看不起人的本錢。離開環境談局限,都是耍流氓。資本比封建先進,這是毋庸置疑的-----與性格和人品無關。所謂典型,就是不論滄海桑田世事變幻都恆古不變的人事。事迹詳見阿Q林沖孫悟空簡愛斯嘉麗傑克倫敦老人與海。

2.多樣性
答主沒有能力(你們也沒有興趣)在這裡進行「比較文學」方面的闡述,所以僅就此書中的女性角色稍作解析。
A.著墨比重 我沒有準確數據,憑感覺分量比重依次如下:
孫柔嘉45%--蘇文紈20%--唐曉芙15%--汪太太10%--張小姐5%--鮑小姐5%
B.一句話點評
孫柔嘉 女一號,未脫市井氣,貌似柔弱卻小有心計的小家碧玉,人生堪憂。
蘇文紈 女配一,有點兒家庭背景的小資女,表面無害內在腹黑,機關算盡染病亂。
唐曉芙 女配二,空谷幽蘭未染塵俗的女子,過於完美所以作者不捨得便宜了主人公。
汪太太 女配三,有點兒符號化的蒼白女人,有蘇文紈的影子?鄙視趙辛楣的眼光。
張小姐 小兵甲,雖然貴為本文主角,實際上只是作者的小道具,用來表現社會的某個角落。
鮑小姐 小兵乙,僅在第一章現身一次的局部真理,她的「姓」字已充分表達了作者的臧否。
C.重要性
以上文的排列順序,雖然都是不可或缺(推動情節)的人物。重點還在孫蘇唐三人:
孫柔嘉代表世俗生活的無奈和無趣,姿勢不對用力過猛導致傷病退場,古話謂之「福薄」者。
蘇文紈是非主流的命運書寫者,儘管她失敗了,我們也應報以同情。
唐曉芙是凌波微步的洛神仙子,誤墮凡塵的天使?每次讀《圍城》我都跳過那一段誤會,痛!

3.相關符號

A.雜交語系特徵 「......喜歡中國話里夾無謂的英文字。他並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文來講;所以他說話里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裡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裡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得好,此外全無用處" 真是損到家了,大作家即便是遊戲之筆也如此深刻。這樣的現象有沒有?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並沒有本質的改變:解放前的買辦自然是有的,解放後略略收斂了些。文革前後,不論是書信還是官媒,語錄都頂在前面-------政治庸俗化。改開之後,從馬桶台開始推廣到所有衛視的港台腔(腦補費玉清微翹蘭花指45°深情獻唱千里之外),各種娘炮洒家實在是吃勿消。就為這,我已基本不開電視了。

B.價值觀認同 老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真乃普遍真理。什麼樣的家庭造就什麼樣的女子,門當戶對的封建禮教確實比一見鍾情來得合理。短短的摘一截,大伙兒看看張小姐的朋友圈。

......方鴻漸正自慚寡陋,張太太張小姐出來了,張先生為鴻漸介紹。張太太是位四十多歲的胖女人,外國名字是小巧玲瓏的Tessie。張小姐是十八歲的高大女孩子,著色鮮明,穿衣緊俏,身材將來準會跟她老太爺那洋行的資本一樣雄厚。鴻漸沒聽清她名字,聲音好像「我你他」,想來不是Anita,就是Juanita,她父母只縮短叫她Nita。張太太上海話比丈夫講得好,可是時時流露本鄉土音,彷彿罩褂太小,遮不了裡面的袍子。張太太信佛,自說天天念十遍「白衣觀世音咒」,求菩薩保佑中國軍隊打勝;又說這觀音咒靈驗得很,上海打仗最緊急時,張先生到外灘行里去辦公,自己在家裡念咒,果然張先生從沒遭到流彈。鴻漸暗想,享受了最新的西洋科學設備,而竟抱這種信仰,坐在熱水管烘暖的客堂里念佛,可見「西學為用,中學為體」並非難事。他和張小姐沒有多少可談,只好問她愛看什麼電影。跟著兩個客人來了,都是張先生的結義弟兄。一個叫陳士屏,是歐美煙草公司的高等職員,大家喚他Z.B.,彷彿德文里「有例為證」的縮寫。一個叫丁訥生,外國名字倒不是詩人Tennyson而是海軍大將Nelson,也在什麼英國輪船公司做事。張太太說,人數湊得起一桌麻將,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飯。方鴻漸賭術極幼稚,身邊帶錢又不多,不願參加,寧可陪張小姐閑談。經不起張太太再三慫恿,只好入局。沒料到四圈之後,自己獨贏一百餘元,心中一動,想假如這手運繼續不變,那獺絨大衣便有指望了。這時候,他全忘了在船上跟孫先生講的法國迷信,只要贏錢。八圈打畢,方鴻漸贏了近三百塊錢。同局的三位,張太太、「有例為證」和「海軍大將」一個子兒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來準備吃飯。鴻漸喚醒一句道:我今天運氣太好了!從來沒贏過這許多錢。」.......
C.人物性格
張家小姐的性格特徵並沒有刻畫完全,畢竟篇幅所限,作者有所取捨也很正常。雖如此,共性的東西白描很清楚。言語中的外文辭彙,只代表暴發戶的心虛,色厲內荏者往往張牙舞爪。瓷器收藏與書架上毫不協調的藏書,類此。
蘇文紈的品味毫無疑問高了不止一籌了------然而也不過是靠家世,並無一絲實學。曹元朗雖然不堪,蘇曹配卻也沒有多少違和。可見作者的價值觀是鄙視實用主義的,曹雪芹亦如此。
孫柔嘉的最大成就是搞定了方鴻漸,僅此而已。表面看方孫的婚姻失敗源於誤會,方唐的交往失敗也源於誤會,其實區別很大。前者是屈服於現實的普通人逃不脫幻滅,後者是理想在現實世界的破滅。這兩個「誤會」僅僅是障眼法,作者善意隱藏了事實真相。

4.結語
《圍城》雖然是錢鍾書先生著名的小說,其實並非他自己滿意的作品。錢先生的成就主要還是在學術方面。我們讀這部小說,如果願意的話包治各種小清新以及國粉綜合症。感情戲,真的不是此書的重點所在。答主的表達能力比張小姐強不太多,希望大家多讀原著。了解社會,了解職場,最終了解人性。城內的人和城外的人惺惺相惜,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再過1000年亦復如此吧?

正文已完~~~~~~~~~~如果反響較好的話,可以番外八一八城裡的月光~~~~~~~~~~~~~~~~~

我們說在所謂黃金時代(醉生夢死)的解放前,上海的經濟地位和城市形象,直至軟實力都是東亞翹楚,不要說香港,即便是東京也遠遠不如上海。南北交匯水陸通吃,物流、人力資源、資本實力......簡單而言,在當時上海的新移民中,寧波人蘇州人互相看不起,二者共同看不起蘇北人浙南人,上述總和的移民共同歧視土著------浦東川沙南匯奉賢金山以及松江青浦人,鳩佔鵲巢啊!解放後,由於南下幹部佔據了「新貴」階層,地域歧視據說被壓制和掩蓋了。到了改開初期,所謂的上海人只要聽到非滬語口音者,一概稱呼「鄉下人」。


方鴻漸雖不學無術,卻也不至於落個虛榮世俗,也許方並非是懦弱的,一頂海歸的帽子把其壓了個夠嗆,腳不著地,只因不願意丟棄微不足道的清高,方性本善,理想主義,卻因此觸不到現實,而成為了現實的笑話。
對於方面對蘇追求的表現,可以歸結幾點
一、上趕的買賣不是買賣
二、男人更喜歡有挑戰性
三、對自己的審美太自信
四、對未來充滿更多幻想
作者所嘲笑的或許不是一個時代的人,更是剖析了整個人類的性格缺失,你敢說故事發生在你身上,你不會比方更可笑么?


不過是一群剛剛混出點名堂,卻硬裝高貴的小市民罷了。
打麻將和說英文兩段,可謂鮮明。


額,其實我想說的只是關於「階級」
PART1
我與肥貓哥你一起走樓梯,相信身高之間的差距抵不過一階樓梯的高度,所以,即使我不如你高,即使你每天都用鼻孔看我,只要我能比你多上一階樓梯,我一樣比你高。
同樣的道理,如果肥貓哥你比較高,而且同時你還比我多一階樓梯,那麼我會更加體會到和你之間的差距,那是一種讓人失望、絕望或者是開始自欺欺人的差距。
PART2
剛剛我們談到了樓梯,現在來說說「電梯」
1、如果我們同時才上同一階梯,那麼就意味著在「向上」運送的過程中,只要我們兩個人沒有人主動奮發的再上一階,那麼我們之間的差距將被定個在身高上的差距。
2、如果我比你高,那麼就意味著你必須要付出比我還要大的氣力才有可能再上一階,從而可以再向上運動的過程中超過我。
3、如果我比你高,但是由於我個人自身的問題,在一同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太早出現了疲倦,而選擇「蹲下」,那麼你一樣可以再高度上超過我,或者說你就算退一兩個階也一樣比我高。


最後我想說,我真的沒有在扯淡。。。


謝邀。

對於這種只把 English 用來 zhuangbility 而沒有什麼 inner depth 的 family 沒什麼好 evaluate 的╮(╯▽╰)╭


-------------------------------------
抖機靈的答案而已,然而並沒有錢老的原文機靈抖得好——

他(張先生)並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文來講;所以他說話里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裡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裡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得好,此外全無用處。


一想到方鴻漸贏了他們的錢,我就好爽。


小市民大雜燴。


小時候看圍城,只是覺得爽。偶爾也模仿作者諷刺這個諷刺那個。反正書里的那個世界,離自己太遠太遠。

後來年紀大了,反是沒了諷刺的勇氣和心情。書裡頭有名有姓的各式人等,比較自己都強了太多太多。

就說這個張先生,在花旗一混就是二十多年,參考那個年代的識字率,自己算算唄,擱現在絕逼是很了不起的人物,隔三差五要媒體曝光的那種。


(這個相親在圍城第二章)
不過這家人很正常有木有!!很多人終於進入新的一個階層,但是除了錢其它都沒進入新層次,就只能這樣了有木有。
這女兒剛十八歲,中學尚未畢業,可是張先生夫婦保有他們家鄉的傳統思想,以為女孩子到二十歲就老了,過二十還沒嫁掉,只能進古物陳列所供人憑弔了。張太太擇婿很嚴,說親的雖多,都沒成功。
雖然張先生,滿口英語,但是還是覺得女孩子20歲未嫁老了,然後就安排相親。這個跟現在很多人不也是這樣子嗎!!很多人父母趁著改革開放一定程度西化,但是還是覺得女孩子應該25歲前結婚,有木有!!或者結婚要生孩子,生兒子什麼的。
我有時請外國friends吃飯,就用那個康熙窯『油底藍五彩』大盤做salad dish,他們都覺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點old-time。
其實很多事情壓根不需要懂不懂,張先生的外國人也不懂,所以很多人就這麼容易就裝逼了,並且獲得一系列好評,這不是也是常見的現象嗎。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只是沖著牌子而不是好不好用出發。很多人做事只是看能不能吸引人注意,而不是對不對,這個不也很正常嗎?
方鴻漸賭術極幼稚,身邊帶錢又不多,不願參加,寧可陪張小姐閑談。經不起張太太再三慫恿,只好入局。沒料到四圈之後,自己獨贏一百餘元,心中一動,想假如這手運繼續不變,那獺絨大衣便有指望了。這時候,他全忘了在船上跟孫先生講的法國迷信,只要贏錢(那一段講賭錢輸了,男人應該自豪,代表妻子沒有不忠,這是法國的迷信)。八圈打畢,方鴻漸贏了近三百塊錢。同局的三位,張太太、「有例為證」和「海軍大將」一個子兒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來準備吃飯。
文里說方鴻漸打牌很爛,結果贏了。這一段不太懂,到底是說明測試方鴻漸是否大氣,還是諷刺張太太這類已經有地位的人,氣量也是很小的,但是他們卻還批評方鴻漸排場小,批評第一個來相親富商之子排場小。
一大堆《西風》、原文《讀者文摘》之外,有原文小字白文《莎士比亞全集》、《新舊約全書》、《家庭布置學》、翻版的《居里夫人傳》、《照相自修法》、《我國與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電影小說十幾種,裡面不用說有《亂世佳人》。一本小藍書,背上金字標題道:《怎樣去獲得丈夫而且守住他》
張小姐,雖然受了很多西化的教育,但是最後還是想成為男人的附屬品,依賴一個男人的過日子。所以方鴻漸最後才說:丈夫是女人的職業,沒有丈夫就等於失業,所以該牢牢捧住這飯碗。哼!我偏不願意女人讀了那本書當我是飯碗,我寧可他們瞧不起我,罵我飯桶
很多姑娘也是一樣,很多長輩也是這樣,讀到碩士讀大學就是為了更好的嫁人什麼的。。。。即使接受了最先進的教育也是沒法改變。
張小姐不能饒恕方鴻漸看書時的微笑,乾脆說:「這人討厭!你看他吃相多壞!全不像在外國住過的。他喝湯的時候,把麵包去蘸!他吃鐵排雞,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雞腿起來咬!我全看在眼睛裡。嚇!這算什麼禮貌?我們學校里教社交禮節的Miss Prym瞧見了準會罵他豬玀相piggy wiggy!」
。。。。方鴻漸的吃法才是在外國呆過的吧,雖然我不確定。我覺得很多中國人都是被忽悠外國的禮儀習俗是怎麼樣的,例如外國人從來不在野外上廁所,從來不用手吃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必備的,吃飯不能說話什麼的。。。。所以我覺得張小姐的行為是很正常的。所以世界那麼大,要出去看看。
所以我覺得張先生一家很正常。。生活常見。就是想儘早進入新的階層,但是感覺除了金錢達標了,其它都還沒達標的人。不懂的東西很多,但是又要裝懂,然後又沒有任何判斷力,哪個貴哪個好的簡單判斷的土豪。


城外面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真會玩。


一場麻將打出世間百態,其實方鴻漸那一刻也是這個圈裡的人。


出其身,同其感?


不就如同在座的各位,想要在知乎上展現的自己么

想諷刺別人可笑?照鏡子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每天早上也照照鏡子,看看如何避免nice boat


說個類似的:

我一初中同學,當年出國留學沒兩個月,就把msn簽名改成了英文:
「what is the hell???」

我猜他是想說「WTH」吧。


男主人是個典型的外資高管,收入高,媚外,用洋氣遮蓋自己的小氣與粗俗
女主人屬於勢利的小市民,不過就沖他肯出麻將錢,也比一般主婦大氣了。
女兒外西內中,人品差

其實跟錢老比,誰都是豬玀腔,錢老這種人,有恃才傲物的資本,一般人千萬別學,學太像就等著周圍人報復吧


只有我一個人可以寬容Jimmy張說話中文裡面夾雜英文嗎?

每一位跟在錢老筆頭後面喊打的親們,能不能多一分辯證的理解呢?會不會有不是裝逼,但總會被有些沒吃過葡萄認為葡萄酸的人認為他在裝逼的冤案??這種冤案並不少見。

明明是國外英文說多了,回國後轉回到國語頻道,腦袋還有點秀逗轉不過彎,遇到某些詞語第一反應是它的英文單詞而忘卻了中文翻譯。

有時也因為某個詞翻譯成中文有些彆扭,如圖我們說慣了word、excel,不會怕被認為裝逼就說文檔,表格。說NBA、DNA而不是美國國家籃球協會、脫氧核糖核酸。

反正我回國有半年多都是醬紫的,並且害怕被認為裝逼海龜,還在刻意壓抑著語句中不要爆出英文,好心累。

比如:「你留學的時候怎麼住呢?貴不貴?」
「哦,我開始住學校一種五人flat,後面自己出去租house,一周70 pounds,不包bill。「

對面阿姨一臉懵逼,繼而嫌棄。(⊙﹏⊙)

媽蛋蒼天可見,我全部轉換成中文會語塞啊啊啊!

(但是現在的我,會小心翼翼的避開這些英文詞,轉成大家喜聞樂見的語言。)


回國後再看圍城,覺得錢老的諷刺真是毫不留情,把他自己這個英法留學生也自嘲進去了,因為我就不相信錢老能回國後忍住在中文裡面不夾雜外文,哼╭(╯^╰)╮。


十分諷刺,所謂的權貴家庭為了裝逼不擇手段,卻不知道自己丑態百生。
(當時看得笑了起來)


我有一個同學和張小姐一家一樣,說話裡面也老愛夾雜一些英文,而且又說得十分的不好,英語老師聽他說英文都聽不懂,然而他愛裝逼,屢次勸阻都無效。

現在重新看看圍城,突然就想起了他。


推薦閱讀:

楊絳女士讀到錢鍾書《圍城》里「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時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圍城》中蘇小姐為什麼不愛趙辛楣?
方鴻漸為什麼最後娶了孫柔嘉?
如何評價挪威的森林裡的渡邊和圍城裡的方漸鴻?
《圍城》秒殺《半生緣》為哪般?

TAG:小說 | 相親 | 圍城書籍 | 錢鍾書 | 階層鴻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