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是如何在一戰後的多國干涉中取勝的?
有美國的因素么?
舉一個簡單的栗子:為什麼三國時魏國可以那麼強,控制了人口核心區中原地區!
紅軍一開始就控制了莫斯科到聖彼得堡,俄國的基本盤在手,人口稠密徵兵也容易。布爾什維克控制的最小區域里,也包括了莫斯科工業區、大湖區(聖彼得堡周邊)、中部農業區、伏爾加河下游的大半(察里津附近)和白俄羅斯的一部分,即使我們不考慮伏爾加河下游的和白俄羅斯(這兩地的首府——也是工業聚集區始終被布爾什維克佔據),佔據了總勞動力的51.5%,超過全國一半,還都是統一的俄羅斯族。統帥單一民族力量的紅軍有著巨大的優勢。
只要蘇維埃政府發出號召,俄國會瞬間出現成群結隊的應召者組成的部隊,協約國及白軍的軍隊遠沒有如此鬥志。
協約國干涉軍基本上是打醬油的角色,內戰主要的反對力量是白軍。白軍徵兵自始至終都面臨嚴峻挑戰,幾乎所有的部隊都沒有滿編,白軍困難時還要協約國把捷克戰俘借過來充軍。
紅軍也控制了大多數工業產區。在南方戰線奪取了頓巴斯的煤炭產區之後,俄國的工業完全達到了自給自足。感覺樓主不要過多的往蘇俄很邪惡的路上引。
各地暴動的因素是布列斯特條約。大夥是為了民族和國土反叛的,不是為了沙皇。沙皇槍殺那麼多平民,早就臭了。
政委可以給士兵洗腦。但現在哪個公司沒有公司文化呢? 你洗腦讓大部分人都相信你自己,還能打勝仗,總比極少數傳銷分子專門騙錢、苟延殘喘要好吧?
如果說蘇俄這種政權能出現,其實是俄羅斯這個民族的選擇。道理很簡單,不想繼續落後挨打。於是鼓足勇氣推舉一個高壓政府,強力實行工業化和軍事化,對一切不服從這條道路的全部處死、流放或者打壓。這是一個民族為了自己生存而產生的冷酷!
先回答問題二:干涉軍中的美國因素。
1918年7月,美國總統威爾遜同意派遣美國軍隊干涉俄國革命,7950名美軍參加了西伯利亞干涉軍。1918年8月15日至21日,3000名美軍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陸,主要承擔鐵路沿線的佔領任務,沒有和當地布爾什維克作戰。
回答問題一:蘇俄國際干涉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1、專制。故事從彼得大帝開始吧,彼得大帝不是在改革俄羅斯,而是在艹俄羅斯;葉卡捷琳娜也繼承了這一傳統,繼續艹俄羅斯;到了尼古拉二世,他還是想艹俄羅斯;俄羅斯對待農奴就是這樣,後來工業化了俄羅斯還是野蠻的對待自己的人民,結果卻是日俄戰爭戰敗,一戰中俄羅斯還是節節戰敗,那俄羅斯人民就不幹了,就開始罵沙皇,沙皇立刻就成了眾矢之的。
2、流血星期日。1905年1月22日,喬治-加邦帶著一千人和平示威,結果尼古拉二世腦子抽筋,向示威群眾開槍,有數千人傷亡,於是首都騷亂了。緊接著就是全國性質的騷亂,那種長期病態的高壓導致憤怒集中爆發了,矛頭全部針對沙皇。
3、十月宣言。尼古拉二世宣布了十月宣言,言簡意賅就是沙皇承認錯了,這個時候所謂的民主改革一點點政治價值都沒有,因為社會已經沸騰了,人民都走上了街頭,整個社會一點點理智都沒有了。
4、鉛封列車。當時的沙俄社會對於是不是革命還沒有準備好,資產階級想君主立憲,對革命持中立的態度,社會左翼還在混亂中,無法形成合力,這個時候列寧到了,開始演講。
5、布爾什維克。左翼立刻形成了兩種勢力,一種就是布爾什維克,俄語的意思是多數派。另一種是孟什維克,俄語的意思是少數派。
6、二月革命。1917年3月,首都市民發動反飢餓遊行,引發二月革命(俄歷)。尼古拉二世見大勢已去,被迫於1917年3月15日引退,讓位給其弟米哈依爾。第二天,米哈依爾也宣布退位。
7、沙皇命運。1917年3月8日,在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的要求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得不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屬逮捕。臨時政府曾準備把他們送到英國避難,但英國的喬治五世國王拒絕。此後尼古拉二世全家被轉移到西伯利亞的托博爾斯克,十月革命後又被轉移到葉卡捷琳堡 。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僕人被看管他們的布爾什維克秘密警察用機關槍掃射集體處決。尼古拉二世50歲,妻子46歲,兒子14歲,大女兒奧爾加23歲,二女兒塔季婭娜21歲,三女兒瑪利婭19歲,小女兒阿納斯塔西婭17歲。
8、十月革命。1917年4月17日,列寧提出《四月提綱》,萬事俱備,只欠革命。戰爭還在繼續繼續,而資產階級主導的戰爭以慘敗收場,緊接著就是鎮壓工人運動的七月事件,緊接著是保皇派復辟失敗,革命所有的道路都已經打通。1917年11月7日,布爾什維克佔領東宮,推翻了臨時政府。
9、一月劇變。制憲會議召開,結果布爾什維克居然只獲得23.9%的選票,但是這個時候軍隊在布爾什維克手裡,列寧軍管了聖彼得堡,宣布戒嚴,公然向左翼同志和工人遊行隊伍開槍,其實那個時候蘇聯為之奮鬥的共產主義就已經失敗。
10、契卡。普列漢諾夫談到法國雅各賓黨專政垮台的原因時,說:這個專政垮台,就是因為砍的腦袋太多了。列寧說:「雅各賓黨垮台,是因為砍的腦袋太少了。革命應該善於自我保衛!」列寧為了高效、便捷的殺人組建了契卡,專門有一個電影,介紹契卡殺人的方式和選擇,基本就是進去就死死路一條。契卡於1922年被改組成國家政治保衛局,後又在1954年更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即克格勃。克格勃最高峰的時候,總部機關1萬人,間諜、反間諜和技術保障等部門有20萬人,邊防軍30萬人,此外,在全國有150萬線人,在國外有25萬諜報人員,年預算為100億美元。
11、干涉軍。伴隨著沙皇被槍斃的消息,全世界都驚呆了,巴黎公社居然再次出現。於是各國干涉軍蜂擁而至,而國內反對的勢力立刻就高漲了起來。
12、遠東共和國。蘇聯組建初期就像一個積貧積弱的病人,怎麼能經得起這樣的折騰,所以列寧採取承認遠東共和國獨立的辦法,希望和日本、中國、高爾察克建一個緩衝區,這就是遠東共和國。
假如故事從這裡結束,那中國的獲益將會最大化,但海軍上將高爾察克不這樣認為。
13、高爾察克。高爾察克海軍出身,對陸軍戰略、戰術知之甚少。
他把主力部隊拉出去西征,卻做不到穩紮穩打,部隊在幾千公里的戰線上拉得過長,潰敗的時候,又不能組織起積極的防禦,後一敗塗地。
14、日本干涉軍。高爾察克失敗以後,日本還在駐守遠東共和國,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建立一個蘇俄版的偽滿洲國,但是奈何遠東共和國經濟條件實在是太差,而佔領軍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一看無利可圖,於是日本從貝加爾湖地區撤出。
15、中國干涉軍。當時的中國奉行親日本政策,日本要走,中國也立刻開溜。
16、鄧尼金。鄧尼金越獄,在南方組織志願軍,攻擊莫斯科受挫撤出。
17、弗蘭格爾。接替鄧尼金繼續進攻蘇聯,但是由於蘇聯強大的反攻,最後帶領軍隊撤出蘇聯。
18、干涉軍。其他國家的干涉軍都是來打醬油的,一開始就是胡亂指揮,一看形勢不對頭,也立刻撤出。
19、蘇軍有高達。
蘇聯政委,專職洗腦。
類似於傳銷洗腦,非常細緻、非常完整、非常系統的洗腦手段,你不信?開玩笑。
20、督戰隊
只瞄準自己人的督戰隊。
為了蘇聯,為了革命,你要是不衝鋒,等待你的將是機槍子彈。
詳見斯大林格勒戰役。
21、征糧工作。斯大林的征糧工作很出色,直接讓斯大林成為蘇聯的二把手,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沒有,俄國地盤太大,協約國沒有那麼多人去佔領
他們來了我們會丟掉靈魂
推薦閱讀:
※假如你是一戰期間的士兵,看到一天之內六萬屍體堆積在索姆河,有何感想?
※德國為什麼有能力在二十年內發起兩次世界大戰?
※為什麼二戰之後至今沒有發生過世界性的大規模戰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