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歷史教科書只提到了貝多芬 約翰施特勞斯 柴可夫斯基 卻沒提到莫扎特 巴赫 肖邦等人?


理解為什麼選擇這些人在歷史課本上露臉,
先要明白當時的歷史觀/社會背景/政治環境。

這套教材的基調訂立得很早,七八十年代,
這時候審核專員們恰好之前還是寫大字報的筆杆子,
對於剛剛經歷十年文革,餘波未消的社會環境之下,
在選題的時候,這幫人不傻,謹防萬一,都會刻意規避有些話題和人物,儘可能避免落人口實,
說不定哪天重新來一遍文革,選錯了題材,讚頌錯了人,可都是夠掛牌遊街的!

-------------------------
貝多芬,在當時的宣傳當中,連作品的題目都很工農兵,很革命,
《英雄》《命運》《田園》,被馬克思讚揚過,夠革命。
在建國初期及建國以前,在小布爾喬亞出身的革命積極分子和土豹子革命先鋒們眼裡來說,是多麼革命啊!
--------------------------
至於老柴么,因為他作品的選題有關,外加當時的國內口徑上,老柴名聲很好。
作為老大哥蘇聯,經常灌錄或拍攝一些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老大哥看重的東西,咱們怎麼敢打倒呢?也得捧著好伐!

爺爺當年有一架蘇聯產的鋼琴,就叫柴可夫斯基琴,音色叮叮咚咚。
每次彈的時候,都想起那幕糖果仙子之舞。
---------------
印象中,我小時候那版的歷史書還提到了肖邦,
得以出現的原因類似於貝多芬:足夠革命。
-------------------
施特勞斯在文革時期的情況, 我所知不多,我87年生的啊,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sjj/article_2012110770510_3.html張春橋也愛看書,但張春橋很文雅,經常聽聽音樂。
大部分都是施特勞斯的,他在房間地毯上漫步,哼著小調。

其它的作曲家們,或多或少/或真或假地,有一些不夠革命的地方,
足夠被建國後的文革前後時期打倒一百多次了,
比如出身黑五類,或者宗教狂熱專寫儀式曲目,或者亂搞男女關係,或者是封建君主階級的奴僕,專門提供奢靡腐朽的文化享樂,,,,,,

不多說了,再說我要被反對派們按在地上打了。

http://select.yeeyan.org/view/329683/431859馬修在《政治貝多芬》里提出了一個相對溫和的觀點,然而他的闡釋所蘊含的意義具有驚人的廣度。在他筆下,貝多芬從作麴生涯之初便在政治力量的推動下進行永恆的抗爭:書里有些地方描繪了拿破崙時期維也納的戰時圖景,號角聲、進行曲和戰爭歌曲響遍大街小巷。貝多芬接納了這些戰爭元素,把它們轉化成了更純粹的器樂語言。這種置換,在馬修認為「以全部的號鼓、讚美詩與壯烈爆發營造出政治氣氛」的第九交響曲和「莊嚴彌撒」里體現得甚至更為明顯,只是沒有明確的政治指涉罷了。第九交響曲的末樂章里含有被某些重要使命所激發和喚醒的強烈能量。但這是什麼重要使命?埃斯特班·布赫(Esteban Buch)1999年的著作《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一段政治史》(Beethoven』s Ninth: A Political History)記載了這部交響曲在不斷循環的語境中的地位,從德國的沙文主義到馬克思信徒的國際主義,再到以「歡樂頌」作為「盟歌」的歐盟的自由主義。


因為這是高中歷史,不是音樂史,篇幅有限。有些音樂家和階級扯不上,還有一些音樂家由於他們的祖國的歷史不是重要考點所以略掉了,還有一些音樂家腕不夠大,也就不寫了。


既然是我國的歷史課本,都喜歡用階級的觀點解釋一切歷史事件和詮釋歷史人物。那麼,貝多芬作為著名的古典主義朋克青年,堪稱18世紀的Johnny Rotten,是很值得用歷史史觀的角度來大書特書的。斯特勞斯家族作為腐朽哈布斯堡家族的走狗,可以作為反面教材寫一寫黑一黑。柴司機作為一位中國人民熟悉的老司機,再加之又是友邦人士,而且沙俄歷史一直是高中歷史的一個重點,所以柴司機肯定要放進來寫幾句的(強力集團淚流滿面)。

回頭再來說這幾位,巴赫就是個宗教腦殘粉,怎麼寫「由於生產力的發展,資產階級的不斷壯大,然後突然冒出一個篤信宗教的樂長」,這個好像有點反動啊。莫扎特就是個小孩子,也沒法分析。同樣地,義大利那一群寫歌劇的,寫的玩意畢竟圖樣,不入歷史教科書編寫者的法眼。瓦格納寫得玩意倒是「深奧」,由於元首喜歡他,編書者就無視他。不給肖邦寫幾句其實是有點說不過去的,因為肖邦好歹還是個愛國音樂家,原因估計可能是波蘭歷史太複雜,從一個牛逼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到亡國,到會議波蘭,到亡國。波蘭歷史不是什麼重要考點,所以忽略肖邦。類似地,斯美塔那也不寫,奧地利那些破事地球上估計只有歷史學家和P社員工搞得清。


話說回來,我很喜歡斯特拉文斯基、拉赫瑪尼諾夫、巴托克和布魯克納,為什麼這幾位也上不了歷史書呢。除了以上的原因,還因為他們的腕不夠大。


就隨便一提,題主不要當真。貝多芬實在是因為扼住命運的咽喉,太有標杆性了,所以肯定不會不提。提老柴可能和是俄羅斯人有關吧,畢竟中國受蘇聯影響那麼大,而俄羅斯音樂家要兼顧到耳熟能詳和樂壇地位,除了老柴也沒啥其他人了,一曲天鵝湖一個四小天鵝你問問接受過中等文化教育的有幾個不知道?至於約翰施特勞斯這種,屬於古典音樂里的流行作曲家,提他應該也是名氣使然,藍色多瑙河,拉德斯基進行曲,大家都知道,而且氣氛歡樂祥和樂曲簡單明了。相比而言莫扎特雖然也名氣大,但是就複雜多了。。。


還沒提到海頓,車爾尼,門德爾松,拉赫,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德彪西,普羅,巴托克,克列門第,穆索爾斯基……

人太多了啊……這幾個玩意一個比一個牛逼,篩選什麼的是不可能的,以「歷史教科書」編者的音樂水平,不可能有能力去「篩選」出幾個音樂家,所以他們其實是「瞎選」的,只是湊巧選了這幾個人罷了。


因為高中歷史其實是政治史。我當時用的教材還說因為貝多芬反封建所以給他歸到了浪漫主義。呵呵噠。


因為貝多芬寫了關於拿破崙(沾點邊)的曲子唄


書不夠厚是原因。高中你了解一些就行了。喜歡的話,你就會自己去了解了。就像語文那麼多詩詞那麼多小說也少了很多你怎麼不說。喜歡的話你自然自己就會去了解。不喜歡的話,知道一些就夠了。


這幾位人教版高中音樂教材中有啊!


然而浙江的歷史教材裡面連勛伯格都有…儘管不考


因為貝多芬可以體現身殘志堅。剩下那倆哪篇課文的?


貝多芬比較適合宣傳。他的音樂生涯以及關於他的許多故事,都是很好的教材。甚至是他的許多作品及其創作背景,都有很高的宣傳價值。
關於巴赫的故事比較少。
宣傳莫扎特不大符合現在的思想觀念。宣傳一個神童,有礙於宣傳人生而平等之類的思想觀念。


我是覺得....貝多芬開始是一個古典音樂轉浪漫音樂的轉折有必要提出來,柴科夫斯基是俄羅斯音樂的奠基人或者說發展者,約翰施特勞斯是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家,可能是他的作品很多人耳熟能詳吧。還有猜測在這些時間上可能跟天朝的歷史有對應吧。


抓鬮


因為學生說課本太厚了。


因為這些人音樂書里都有


推薦閱讀:

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明「幻想曲」、「隨想曲」與「狂想曲」之間的區別?
郎朗在當今世界上的地位到底是怎麼樣的,他的鋼琴水平在世界上是真的很牛嗎?
肖斯塔科維奇的名言「請在我們髒的時候愛我們」有出處可考嗎?俄語原文是怎樣說的?
好的鋼琴家有哪些推薦?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 | 作曲 | 蕭邦FrédéricChop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