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是一個哲學家嗎?


謝邀。

不是。

XX 家至少需要滿足如下幾個硬性要求:(在此處,XX = 哲學,但是這個限制基本上在當代學術體系內是通用的)

  • 真正意義上的 XX 博士;(滿足)
  • 著有學界認可的(至少是英文的)XX 專著;(不滿足)
  • 在一流(至少是英文的)XX 期刊上發過論文。(不滿足)

或者滿足:

  • 被 XX 領域的學者一致(或者,至少有一部分)認為是 XX 家。(不滿足)

當然,如果神棍學也是哲學的話,那麼今天天氣哈哈哈呵呵呵呼呼呼嘿嘿嘿吼吼吼……

附註:

  1. 認為周國平之流是哲學家的,拉黑不謝。
  2. 看不到「或者」二字,以古代哲學家舉例反駁的,拉黑不謝。
  3. 鑽牛角尖,肆意把 XX 拓展到其它非學術領域的,拉黑不謝。

現在雞湯這個詞都爛大街了嗎,不明白周國平的東西哪裡有雞湯的味道,不要隨便扣帽子,不要賣弄淺薄,你覺得你抵制雞湯就提升自己逼格瞬間高大上佔據制高點獲取優越感了?別丟人現眼了。

周國平的書我全部看過,在我最無助最迷茫最不明白活著的意義的年齡,周國平的書打開了我正式思考這個世界的閘門,特別是《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這與其說是周國平在解讀尼采,不如說是周國平在解讀自己,我在這本書當中也開始對自己進行認知。周國平的書沒有似是而非的東西,沒有試圖用一種簡單粗暴的邏輯解釋世界迷惑眾生,沒有告訴你要成功但不給你勺子,沒有讓你安於享受平常人的快樂,周國平的書其實是讓每個人去成為自己,這怎麼就雞湯了???要說雞湯,台灣的劉墉才最擅長寫雞湯好伐,周國平的書是帶著對人性、心理、生存的深刻解剖的。

我覺得周國平不算哲學家,因為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也沒有在專事研究某個體系上有大的突破和自己的一套東西,但他肯定算個哲學學者,也是一個哲學作家,他讓更多的普羅大眾了解一點哲學,思考一下哲學問題不是很好嗎,就好比《時間簡史》,這些東西不是專門為了窮極真理而寫的,而是讓哲學和科學降臨人間。

知乎很多人有一種傾向,這種傾向甚至是反智的,就是越是打破常規看法的回答越會獲得贊同,越是在多年教育中被認可的東西在這裡就越是被反對,你們是有多苦大仇深,你們是積攢了多大的怨氣受了多少委屈,以至於為了反對而反對。


他也沒特意強調自己是哲學家呀!他一直說自己是哲學學者。

個人覺得題主低看他了,他精通德語,翻譯的尼採的作品就很好(特別是《悲劇的誕生》),絕對不是只會寫心靈雞湯。在國內研究尼採的學者中,除了孫周興教授之外,他也算是一個很牛的人了。

再說了,哲學家也分成很多種,不是所有的哲學家都要把精力用在邏輯學、絕對理念、這些看起來艱深的,也有寫很像心靈雞湯文章的,帕斯卡爾、叔本華、尼采。。。都有這個范兒,誰敢說他們不是大哲學家呢?哲學除了高端精深的思辨競賽以外,其實也有很多輕鬆的部分,因為哲學其實就是「愛智」學,它最終的目的是關注人類的幸福。個人覺得周國平文章的乾貨還是很多的,甩林清玄、劉墉好幾條街,不是簡單的心靈雞湯。通過他的文章可以了解很多西方大哲學家的思想,用作哲學興趣讀本很好。我就是最先讀了他的文章,後來又讀了一些西方哲學的原著(很多都來自著名的商務「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系列),我覺得他的理解也很深刻(當然也有可能是我水平太低,沒有讀懂)。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他研究哲學從來不用所謂馬克思主義唯物哲學的立場先來批判一番,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可以秒殺國內很多所謂的哲學學者了。


窮揪周國平是不是一個哲學家本身是很無聊的,我們的爭論點在於如果周國平是一個哲學家,那麼代表了什麼,我們背後隱藏了我們什麼樣的的情感,恕我直言,根本就不存在一個涉及到人文的問題,能像數學問題那樣,只問事實是怎麼樣,而不考慮我們的情感傾向。當你再說周國平不是一個哲學家時,你是抱著一個貶低的還是讚揚的態度我不知道,但,你一定有態度,都別裝了,別騙自己了,難道你認為你真的能如此客觀的去做一些論斷嗎?既然不能,那麼就不要說「我沒有別的意思,僅僅是根據什麼什麼定義,概念,說周國平不是一個哲學家」,很無聊的,所有自認為自己如此客觀的的人,不過是更深的自我欺騙罷了。那麼為什麼一些人老是糾結周國平是不是哲學家呢?對這個問題的如此偏愛本身就揭示出了我們的一些情感上的傾向,而且在問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難道真的不知道我們更想得出那個答案嗎?也許我們的論證不是誠實的推導,僅僅是為我們已經給出的答案羅列證據罷了。我開啟一個反思的方向,至於這個問題的答案,要靠你們自己給出可以使自己滿意的答案。答案本身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看問題的態度。
對高贊回答實在看不過眼,接著替可能看到的人分析一下,,,我說了你說周國平是或者不是一個哲學家本身不重要,但你一定不可能是客觀的這麼說的,必然是主觀的,如果在你的心中已經有了這樣一個觀念「哲學家比稱不上哲學家的更偉大,我更看的好。」那麼你就是貶低的。如果你並沒有這個觀念,那麼這個問題就不重要了,或者說你根本就不會有問這個問題的慾望。正如一個回答里所說的,你們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啊?你們如此的排斥周國平這樣一個理論性不強的人成為哲學家以提高你們心目中的其他榜樣的地位,然後你又通過比較自己和自己的榜樣之間有如此多的共同之處,進而給自己一個可憐的而又可悲的自信心,你們累不累啊。你們不過是在現實中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煩惱,你們不會如此激動的,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吧,……我的猜測和據的例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誠實的面對自己,還是接著欺騙下去,不可自拔,不聽勸告,自以為是,可憐而又可悲……


嚴格意義上當然不是,周本人是一個研究者,並沒有自己的哲學體系
當然啦,如果他的書能給你帶來很多思考,給了你共鳴,我想,站在你的角度,叫他「哲學家」興許也不為過吧?
希望他能給你更多的思考


周國平不是「哲學家」,但他是一個"philosopher"。

中文語境下有一個壓死人的東西,把「家」抬得老高,令無數人只能自稱「哲學工作者」、「經濟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前天跟一個小年輕聊,他說自己是一個artist, 我明白了,他是一個搞藝術的。在國內,他要敢自稱artist的中文版,不被噴死才怪。

周國平在北大和社科院拿的哲學學位,在社科院從事哲學研究工作。如果他不能夠稱為哲學家,那國人就太妄自菲薄了。至於說他是不是重量級的哲學家,那是另一個問題。

加一條,當我們說周國平說一個哲學家,這裡不包含學術評價,僅僅表明他從事的某種需要專業技能/學識的職業。

我們長期吝於給周國平和其他文藝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家」的帽子,個人感覺是系統打擊知識分子職業尊嚴的一部分,遠了,這個要從延安整風運動開始。。


謝瑤
我不覺得是
看到有人提散文,史上寫散文的且被很多圈內人認同為【哲學家】的首先想到法國蒙田,《蒙田隨筆》是著名的散文流(哲學)著作,相比之下周國平太人文太浪漫,沒啥個性沒啥思想,深刻程度和一個有些閱歷的老嫗差不多,可是即便蒙田那樣是思想性散文,也不會被邏輯分析派的哲學研究者看成是哲學家。當然還有尼采、薩特,雖然更容易被圈內人認同為哲學家,但是他們的著作又比蒙田更嚴肅到哪去?好歹蒙田我們敢說他是散文,顯得更實在一些,尼采薩特我們卻不怎麼敢用散文形容之以免不尊,只好呵呵,他們與蒙田的區別可能在於更了解邏輯分析是怎麼回事,卻還是走了隨筆路線
所以,你要定義哲學家,首先得定義哲學,即使圈內的哲學也是稀奇百怪的。實話實說,市場上的人生哲學、心靈雞湯、大師思想,數百倍於分析研究性質的哲學,而這些也恰恰是大眾所最容易接受的,用邏輯方法研究的恐怕是最少人能消化吸收的,但也是在是不是哲學這個問題上最不容易受懷疑非議的那派。很多發表看法的人都可能是哲學家,只要ta們有足夠的受眾,用到(但未必只用到)邏輯方法分析研究而發表有某種價值的看法的人則必然是哲學家,不論ta們有沒有足夠受眾(所受非議懷疑更多集中在其看法的價值有多大而非邏輯分析,因為我們逃不開邏輯分析,且我們的認真態度和實現功利都和邏輯分析使用的多少成正比)


不是,中國很少哲學家,孔子算半個哲學家。


《回憶我的父親

楊絳

楊絳先生的父親有一次問楊絳:「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

她說:「不好過。」

「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

她說:「一星期都白活了。」

父親笑了,說:「我也這樣。」

我說:「我也這樣。」

讀書,從來都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當你每天都花一個小時的時間來讀書,你就會發現書里有比眼睛裡更生動的世界。

1初讀周國平 「有道理」的哲學家

記得在高中時就讀過周國平的文章,後來某一天,進圖書館,看到了周國平的書《寶貝,寶貝》,《安靜》,很自然的從書架上拿下來。周國平是我幾年前就非常欽佩的學者,他的文章,總給人一種淡然,樸素和真誠。

似好久沒有親近周國平了。

作為哲學家,對人生終極目標等許多問題,自然要去感知、求索與表達。在此過程中,讀書成為他的職業需求和生活方式;寫作成為一種心理的宣洩。讀書與寫作,構成他生活的主體。他的作品,多關於哲學,但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晦澀費解,他用非常通俗的語言,對人生許多問題進行了形象直白的闡釋,筆端(或口頭演講)流出的是那麼的真誠,實在。

這位老北大哲學系學生,他愛國,更愛世界。他是世界公民,其世界情懷非常清朗飄逸,真知灼見之多,令國人嘆喟。「當代中國無大師」,語驚四座;「還有比愛國主義更大的」,出語不凡;西方德國形而上的信仰和英國的個人主義而生的民主是中國環境所缺乏的,等等。其敢直言、大膽追求哲學精神的勇氣,是罕見的。他的認真,在當下一個打字不用負責的時代,顯得彌足珍貴。

2精讀周國平 沉靜的學者

讀著周國平的《寶貝,寶貝》,感覺到其豐富的內涵和純粹的思想,雖然內容是寫他的女兒從出生到剛上小學這一時期的事,但這絕不意味著這只是一本平凡的育兒書。周國平是個哲學家,書中流露出的愛的智慧與哲思讓人著迷。

他在《寶貝,寶貝》的序言中寫到:「但願在讀了這本書以後,有更多的人相信,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算是圓滿。」他在《安靜》一書中也有類似的表達:「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個人要擁有內在的豐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興趣,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感到充實和踏實。」

世代交替,生命繁衍,歷史長河源遠流長,我們雖然創造歷史,但生活的基本內核一直都是平凡。戰爭、政治、文化、財富、冒險,浪漫等一切的不平凡,最終都要歸於平凡,生活不可能像童話故事那樣的精彩,就算有那樣精彩的故事,但童話的續集才是我們的生活。即使是偉人,他最能打動我們的往往是其在生活中最顯露人性的時刻,因為這樣的時刻是人人都擁有的。現今,人們追求貌似不平凡的東西,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少之又少,而周國平恰恰是這樣的人,歲月給了周國平另一種饋贈——不只是催人老,還使人沉靜。

3怎麼讀周國平 「腦子是個好東西」

讀周國平的書,一定要在茶餘飯後帶著平靜的心情去讀,當生活和工作節奏日益加快,周國平的話總是能起到神奇的療效,讓你看透慾望背後的純凈。他的書更像是你在茫茫沙漠中行走時偶遇的涼亭,可以停下來歇歇腳,但歇夠了還是要繼續走下去。

有許多人不喜歡周國平的書,因為他寫說的話非常主觀。但我認為讀他的書,重要的不是他觀點的對錯,而是他的思考能夠引起你的思考,我非常喜歡這種思維碰撞的感覺。所以說讀周國平的書一定要帶著「腦子」,他的思想十分銳利,很容易影響讀者的世界觀,用一句話說就是:不一定是對的,但一定不是你的。

4你為什麼要讀書?

我曾經總愛思考讀書的意義是什麼,但是讀了這麼多書之後才終於明白:

讀書就是讀書,可以體會到樂趣,不必去強調意義,

不讀書就不讀書,這並不丟人。

在我看來炫耀自己讀了多少書和炫富沒什麼區別。當一個人真正像楊絳父女一樣真正離不開書的時候,書就像是一日三餐一樣的必須品,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你在吃飯之前難道會想我為什麼會在這裡吃飯?我為什麼會用筷子夾菜?讀書也是這樣,對於喜歡她的人,手裡有書,就永遠不會孤單,不乏味。


公眾號wsxjyu(定時分享讀書體會,有興趣可以支持一下~~),有空給個讚唄~


謝邀,怒答之。

不算,也沒必要算。

首先哲學是一門學科,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它和其它學科一樣,在當下是在不斷發展的,在發展中會有新的問題的發現、新的理論的提出,甚至是新的流派的出現,因此判別一個人是不是哲學家其實並不難,首先他得有紮實的專業素質,其次能在學科發展的前沿上能夠添磚加瓦、或是有一個小小的突破,周老師的專業素質我不懷疑,但是後者的話……我不必多說

周老師的貢獻在於能夠將他的思考和文筆相結合,在不經意間融匯進自己的感悟,比那些只會 說教賣弄帶點黃 的作家強百倍吧?順帶著給大家普及點關於哲學的常識也沒什麼不好吧。

至於說有人推薦他的書,這很正常啊,我沒覺得他的書到了不值一看的地步。

看他的書不是多麼清新文藝,但也不至於見不得人,對吧?

總之,周國平就只能是周國平,任何將他捧上神壇或是貶低地不值一文的行為都是不恰當的。


當然,如果你不把哲學作為一門學科來看待的話,說每個愛智慧的人都是哲學家我也不反對。


就結論而言,不是。

所謂哲學家,必須在哲學方面,解決了前人遺留的問題,抑或提出了新的重要問題,並予以深入研究。至於究竟哪些問題可以算哲學問題,依時代、派別、個人看法,有著不同的劃分。至於周國平所做的工作,似乎是以將前人的哲學積澱轉化為大眾易於理解的內容為主。

對既存哲學理念理解的再深入,也只能說是個人的哲學素養高,但這一點和哲學家,和精神世界的造物主與毀滅者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順便一提,這也適用於「道」等中國傳統理念,當然如果你說其中一些人是神學家那我無話可說。

周確實不是哲學家,但其哲學素養絕對比題主要高,也比當代中國絕大多數人要高。不愛看當然可以不看,但借著這個問題來黑真的不好。


你認為是他就是,這是標籤性問題。他讓我認識到了,一生密友,蒙田大叔。讓我認識了尼采,叔本華,愛默生,聖埃克蘇佩里,然後去拜讀原著,讓我知道了很多我現在很珍惜的想法。總之呢,你如果想尊稱他為哲學家,就這麼稱呼吧,就像給你一個朋友起個別名一樣簡單。問這個問題的精力不如去看他篇文章來得實在。


他是不是哲學家我不關心,我只是曾經在他的文字中找到過太多的共鳴。

我覺得閱讀有時就是尋找一種共鳴。

閱讀周國平對我來說就是如此。

知道周國平的名字是在一本雜誌上,介紹他當時的新作《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他的女兒妞妞只有一歲半就不幸患上了絕症,在這短暫的一年半中,作為父親的他為她寫了整整一本書,這也許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或者過於矯情。

但我當時也正好剛生下女兒不久,關於女兒的感覺和感受也實在很多,尤其也以生命的體悟感嘆最多,一本書的容量其實也並不算太多,只是我沒有寫下,所以我覺得很理解,甚至有遇到知音的感覺。

《妞妞》周國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我讀到的周國平的第一本書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最吸引我的是書中的一篇文章《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在目錄中看到這個標題我的眼睛便被定格,匆匆瀏覽了一下,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

這篇文章共有十多頁,但我買回來一口氣就讀完了,共鳴的快意始終伴隨著我。

因為有太多的話說到我心裡去了:「很早的時候,當我突然明白自己終有一死時,死亡問題就困擾著我了。我怕想,又禁不住要想。」這不正是我十八歲那年突然想到死亡這個問題後對死亡的感受嗎?

「周圍的人似乎並不掛慮,心安理得地生活著。」「如果能夠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當作人生司空見慣的許多平凡事中的一件來想,倒不失為一種准幸福境界」說實話,我有時也很羨慕周圍的人,也想回到以前沒想過這個問題或者把它想得很平常很平淡時的那種心境,但作者無法做到,我現在也已無法做到。

「一個人只要曾經想到死亡感受過真正的絕望,他的靈魂深處從此便留下了幾乎不愈的創傷。」的確,我也感受過這種絕望,並且也從此不可自拔,從此「死亡的焦慮始終在我心中潛伏著,時常隱隱作痛,有時還會突然轉變為尖銳的疼痛」……文中所寫關於死亡的種種可怕與不可思議,給人的那種無邊的絕望感及每次思考死亡的「徒勞」感等等,我都有著同樣的感受和體會,甚至可以說是強烈共鳴,我簡直懷疑這篇文章就是為而寫的。

但文中寫的所謂「思考死亡的意義」我雖也曾想到過,卻並不能真正接受。

我懷疑這也是作者無法擺脫死亡問題困擾的一種自我安慰,就象他批駁其他人對死亡的解釋一樣,就象我每次思考死亡到最後仍無法解脫時也總要想些理論來「拯救」自己一樣——其實這豈不也是一種共鳴?

雖然我也很想尋找解脫的辦法,但最終都象作者所說的:「到頭來你還是不願意,還是得接受」,也許解脫的辦法原本就不存在,正如他這篇文章所說的,也許「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知道,我們從何處來,到何處去。」

周國平在這本書中提到了那本《妞妞》,他稱這是一本「不問意義的書」,他還稱自己「所學所思不太實際」,而我讀書也一向不追求那種實際的意義和目的,且好讀在許多人看來沒什麼意義沒什麼用處的書,也許這也正是我喜歡閱讀周國平的一個原因吧。

有些意義就在這種「無意義」之中,對於「思考死是有意義的徒勞」我也是這麼理解的,儘管我不能接受他文中所說的「意義」,儘管我很想尋找到所謂的「意義」,但我仍然為這種閱讀感到快樂。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周國平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記住回家的路》這本小冊子是在書店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發現的,書脊上的標題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而取出書來,封面上的一段文字更是強烈地吸住了我:「你不妨在世界上闖蕩,去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我覺得這簡直說到我心裡去了,這正是我內心的一種追求,同時也是我所恐懼的,我害怕自己一無所成反倒忘記了回家的路。

打開書才知道這是與書名相同文章中的一段話,文中還寫道:「年輕的心靈本不該靜如止水,波瀾不起,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趁著年輕到廣闊的世界上去闖蕩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經歷。所須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機會和壓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風風火火或渾渾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書中所收文章都很短小,看著不累也不易厭煩,而且字字珠璣,平淡而雋永,淡泊中蘊含著積極,平實中閃著智慧的光,給人啟迪,讓人愛不釋手。

這本書我一直沒有讀完,但經常翻看,有的文章已看過兩三遍,都為體味那種「快意的共鳴」(其實這是周國平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話,我覺得用來表達我讀他文章的感覺很恰當),如「在最內在的精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並不能消除這種孤獨」 《在黑暗中並肩行走》,我在多愁善感的少女時代就已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有些路我們只能一個人獨自走過——象這樣快意共鳴的感覺幾乎貫穿了我閱讀周國平每一篇文章的過程中。

《記住回家的路》周國平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9年4月版

我就這樣閱讀著周國平,尋找著種種不問「意義」的共鳴,並且以此為快樂。


周國平看穿了哲學的虛偽、無用,卻又羨慕哲學家可以靠講空話混飯吃。在思想空虛的年代,掛個哲學頭銜可以忽悠很多人。所以,他選擇哲學當作了混飯吃的傢伙什。


自我感性理性認識非常衝突的一個人


我覺得周國平展現了哲學中更貼近普通人心靈的那一面,並通過文字以文學方式體現。他的定位更像類似科普作家那樣,屬於「哲普作家」,在那個年代,個人認為算是比較高級的,我初高中時看他的作品一度認為理解和表述達到這種程度簡直滿分,但現在我會為曾經痴迷崇拜他感到羞恥


偽命題。XX家在當下的語境中,似乎需要何其沉重的擔當。國內許多嚴肅的辭彙已經完全市井化和反精英化了。一個仰望星空,感嘆天宇無限的黃昏農夫也可以是哲人。所謂的哲學家只是系統化的研究哲學的外延和內涵而已,並不一定是哲人。很多年前,一個叫楊墨的青年,帶著他與生俱來對生死的敏感,那種非常人所能承受的所謂的哲學天賦,早早的流逝了。真正的哲人最終是不能在哲學的體系里得到解脫的,任何人都回答不了哲學原初的哪些問題,怎麼解釋生死?怎麼解釋無限?生前是什麼?之前又是什麼?之前的之前又是什麼?無限類推。這是時間上的。宇宙是空間上的。最終能解救孤獨個體的還是美學,愛。


作為他的一個讀者,我認為周國平不算一個哲學家。他在散文中也提到過他自己算不上一個哲學家,也無此宏願。但他至少是一個真誠的思想者。


「此時此刻,我心靈中的體驗和大腦中的印象比你豐富得多,那你多活了的十年對於你又有什麼意義呢?」

「年輕人沒有什麼可回憶,於是就展望,老年人有什麼可展望,於是就回憶。」

「歷史是民族的記憶。民族和人一樣,只記住自己願意記住的事情。」

「無數歲月,消失在無盡的黑暗中了。可是,我們竟把我們可憐的手電筒燈光照及的那一小截區域稱作歷史。」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每個人只有一條命,在無限的時空中,再也不會有同樣的機會,所有因素都恰好組合在一起,來產生這一個特定的個體了……由此得出的一個當然的結論是,對於每個人來說,生命是最珍貴的。因此對於自己的生命,我們當時珍惜,對於他人的生命,我們當知關愛。」

「每一個人對於自己的生命,第一有愛護她的責任,第二有享受它的權利,而這兩方面是統一的。」

「生命,害怕單調,甚於害怕死亡,僅此就足以保證它不可戰勝了。」

——以上全部選自周國平《成長是一件孤獨的事》。這些句子陪我走過了復讀的時光,我願意把「家」這個頭銜冠以周國平。


不是哲學家;可以算是哲學專家。

哲學家是有空前探索性創造的奇葩。哲學專家是研究哲學家思想的學究。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英國以 Theresa May 為首的新內閣的所謂「官方中文譯名」?
如何評價「一網友去看展覽,隨便把自己的眼鏡放在地上看看路人會有何反應」?
如何看待人人投股權眾籌 1000 萬元?
如何評判柏楊的史學成就?
辛棄疾的《一剪梅》為何歷來不受重視?是庸作嗎?

TAG:哲學 | 哲學家 | 哲學史 | 周國平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