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不那麼主旋律的愛國電影?
最近剛開學,學校討論決定選十部愛國主義電影給學生播放,最後列影單的任務交給了我。我比較贊同country,nation,state的提法,所以我希望孩子們(小學生)不要這麼早就接觸到政治色彩很濃的東西。請大家幫忙推薦一些不那麼主旋律並且有一定藝術性的愛國主題電影吧!
《紫日》
基本沒有主旋律,某種意義上是部非主流的電影。它的敘事並不是完全的中國視角。
背景很有意思,三個語言不通的人,中國的東北大漢,蘇聯女兵,日本少女,在林海中艱難求生。東北大漢的母親被侵華日軍殺害,和教科書中描寫的一樣,他對日本人充滿了仇恨,而日本少女的戀人則是一名侵華日軍,出發後再也沒有回來,她本人也深受法西斯思想的毒害,蘇聯女兵的眾多戰友也在對日作戰中犧牲。這部片子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描寫了人性,共同的求生渴望讓本應自相殘殺的人逐漸消弭了仇恨,結下了友誼,而最後覺醒的日本少女被自己的同胞射殺,最終控訴了法西斯的罪惡,他們不但屠殺外國人,也對本國國民毫不手軟。將美好毀滅給你看,這便是最高明的悲劇。
=========================================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南京的海軍指揮學院下屬的部隊招待所,本該認真上競賽的我發現了數字電視的好處,此後省略1萬字。
貼一些我覺得不錯的片段吧
東北漢子的母親被日軍新兵殺害,實際上這個新兵是個書生,戴著眼鏡,被上級強令殺人。日軍中並不是全部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很多只是普通人。
校長(或者是什麼軍官)對學生訓話,此時下著滂沱大雨,日本到二戰後期人力匱乏,學生也全部強征入伍。這些孩子也不過高中生的年齡,就面臨如此的厄運。
秋葉子的戀人即將出發,她正在慌亂中化妝,青春期的少女可愛又可憐。
她的戀人最終沒能道別,被押上了開往死亡的軍車。
她的戀人是神風特工隊員,在最後的時刻,普通人的恐懼戰勝了狂熱,他想打開機艙跳傘,但沒有成功。日本二戰後期的空軍大部分飛機都是自殺式的飛機,根本就沒有求生的機會。
秋葉子把東北漢子和蘇聯女兵帶回了日本在東北的拓殖團,只有這裡才有食物,她單純的相信她的同胞會善待這兩個人。
朝不保夕的戰爭中,蘇聯女兵依舊愛美
這個少年說自己全家死絕時臉上愴然的表情和求死時的微笑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是洗腦的後遺症還是最深的絕望,不得而知。
少女天真無邪的笑容,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就要死了。
秋葉子拿槍對著同伴,沒想到子彈已經被東北漢子卸去。這個細節看似不合理,這個東北漢子居然這麼「奸詐」?但是細想,他當了十多年的亡國奴,在日本軍隊的刺刀下討生活,稍有不慎,早就死在荒野了。整部電影裡面國讎家恨的成分作為一個背景存在,甚至沒有復仇的意味,展示的是對人性的反思。甚至片中被日本人打死的日本人數目接近被日本人打死的中國人數目,這和國內抗日劇的套路很不一樣,後者或是重點表現日本人的屠殺,或是重點渲染神勇的抗日俠客,卻沒有從日本人的角度看問題。所以抗日神劇要麼苦情要麼狗血,但卻從來沒有反思。日本的普通人也是被軍國主義分子綁上戰車的人質,中日間的仇恨時至今日依舊難以消弭,雙方需要更深層次的理解與互信。中日的仇恨在國家層面上將長期存在,中國崛起過程中的利益衝突也將長期存在,雖然未必會再來一仗,但是歷史始終將會是芥蒂,總有爆發的可能。
這部片子對我的意義而言就是,警示中國不要變成狂熱的日本。
開頭說這部片子不符合主旋律,現在想想其實不妥,它異常符合歷史課本的描述,日本的軍國主義給中日兩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難,但是弔詭的是,無論中國還是日本現在都不太熱衷於這種和稀泥般的共產主義調子,反日仇日幾乎是中國社會的共識,日本的強烈對抗措施也助長了這種心態。釣魚島,非法測繪,慰安婦賠償等等,我常常嘲笑替日本洗地的同胞,並不是因為我繼承了祖輩的仇恨,而是他們這種美化軍國主義分子,片面資料,乃至自黑式洗地會帶給中日更深的傷害,更深層的不信任。對歷史的傷疤,要麼隨時間遺忘,要麼就說個清楚痛快剜掉,但是日本現在的言行得不到中國的原諒,反而刺激著中國的記憶,中日目前更無法把侵華歷史攤開說個清楚,不是中國不敢,是日本不敢,就算精日們咬死南京大屠殺只有10萬罹難者,發生在中國其他地方的大屠殺又有多少?中國人不願回憶,日本人更不願。逃避問題終有一天會遇到大問題。
近代史是中日之間的死結,我有時候也會想,如果中國近代沒有落後,中日朝越應該是最堅定的盟友,同在儒家文化的旗幟下對抗西方,面對西方殖民者,毫無疑問中日會一起浴血奮戰,在某個戰鬥的間隙,來自日本的武士可以寫下詩篇與來自東北,朝鮮,江南,關中,嶺南甚至東南亞的友軍互相激勵,可惜歷史沒有如果。現在的僵局需要時間和勇氣打破,我確實不看好日本這樣一個古板的民族,國力逐漸崛起的中國沒有說「沒關係」的義務,況且日本的「對不起」很不誠懇,最終壓垮日本的稻草應該不是歷史,而是非法測繪,拜鬼,間諜,歧視政策等等諸如此類的小動作。
祈願和平,但是莫忘戰爭。
《黃飛鴻之獅王爭霸》
「依小民之見,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最重要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這金牌,留給您做紀念吧!~告辭了!」
《三毛從軍記》
"我是小把戲。"
《賽德克巴萊》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叫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集結號》
「生下來父母都給起了名字,怎麼都成了沒名的孩子了呢?」
《血戰台兒庄》
「就算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我也誓將坂垣擊潰!」(國軍也抗日)
《鬥牛》
「這地方,人不像人,狗不像狗。」
《巧奔妙逃》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的1919》
「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
《風聲》
「老槍、老鬼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紫日》
。。
《紅領巾》是個16分鐘的短片。
不知道這個能不能算~~~95年那會兒……我媽帶著我去看然後直接看呆了。
直接的後果就是相當一段時間建立起了「納粹=邪惡」的聯繫
但是也有很多人表示這片子成了童年的噩夢……所以,你們上面推薦紫日的又是幾個意思=。=
天狗_百度百科
能量很正,最後的槍戰也是很精彩,頗具西部對決的款式。
這部電影反映的鄉村現狀在我心目中比《盲井》來的真實,畢竟《盲井》還有一絲浪漫色彩,
但這部電影,是完全的黑暗。
電影根據小說《兇犯》改編,講述的是一個末路英雄的故事。
老山前線下來的傷殘軍人李天狗(富大龍飾演),帶著妻子桃花(朱媛媛飾演)和兒子來到了山區護林。
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淳樸的農民卻是長期靠亂砍亂伐為生甚至發家致富的,天狗的職責和農民的生存成為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天狗一家和全村百姓也成為敵人。
地方黑勢力的介入讓事情複雜化,面對黑勢力的威脅和刁難,天狗和桃花絕不屈服,但是地方黑勢力卻得寸進尺,甚至連桃花也遭到了侮辱。
天狗一忍再忍忍無可忍,拿起老槍和地方黑勢力做了生死搏鬥……
《記憶的證明》
不是電影,是電視劇,非常不錯。橫空出世 難得看過會燃起來的主旋律題材電影
電影《喋血孤城 》
少見的以國民黨視角來描寫抗日戰爭的電影,講述了1943年余程萬率國軍74軍57師孤守常德的故事。電影很感人,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們接觸到歷史的另一面
我覺得姜文的《鬼子來了》足夠好
理解題主的為難之處:
第一、不要太紅,淡紅粉紅最相宜,內戰什麼的、民族仇恨什麼的最好都沒有;
第二、小學生們能看,打打殺殺都不要,劇情複雜也不能要。
上面兩位說的,其實都或多或少違反了以上兩點。
我列個單子:
1.離開雷鋒的日子——好人好事而已,不要緊,主題小朋友們也能看懂,而且碰瓷主題很反應當下……
2.法官媽媽——孩子們不要學壞,體制里也有好人;
3.一個都不能少——認真讀書,不要辜負了年輕女老師的汗水:P
4.我們手拉手——山區小朋友很辛苦,你們條件這麼好了不應該更加努力讀書嗎?
5.鳳凰琴——高考落榜生到農村任教,王學圻老爺子的;
6.花季雨季——你們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的世界;
7.我也有爸爸——身殘志堅的小朋友與中國足球的故事;
8.暖春——孤兒報恩;
9.少女穆然——任何時候都要有夢想;
10.背起爸爸上學——可以看做是中國版的風雨哈佛路;
11.燦爛的季節——有爸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12.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長在紅旗下;
13.寶蓮燈——那我承認放他出來是湊數的但是也是有道理的下面講……
可能看起來這些影片都離學校的要求特別遠啊,領導能滿意么。放心,我有特殊的選片技巧——以上電影全部來自一個叫做《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的東西,對的你沒看錯連《寶蓮燈》都是愛國主義電影,官方認證值得信賴,領導的領導都說好:紅河谷,黃河絕戀。裡面寧靜的表演非常出色,兩部電影在場景上也非常美麗,主題也很正,政治色彩很輕,也符合藝術性的要求。
我想到一部電影很符合題目要求,是肖風的《歲歲清明》。
電影講述了自1937年12月24日杭州被日本人佔領後,發生在紫雲山一片茶園裡的故事。
影片風格淡雅又寫實,演員的選擇也很恰當。
這是女主,一個採茶女阿敏,設定是鄉間女孩特有的善良,純潔。
暗戀對象是少爺逸白。
影片前百分之九十,一直在向我們描述山間採茶的閑逸淡雅,大好的風光,紫雲山巔即可遠眺西湖,配樂是似有若無的一點古琴,更加托顯出這種仿若世外桃源一般的意境。
情節緩慢的展開,少女阿敏含蓄的暗戀著,可暗戀卻往往成空。少爺逸白有了未婚妻巧雲,很快便成婚。善良的阿敏甘願為不能生育巧雲「捂茶」,在迷信的村民眼中,這是要生不齣兒子的。善良的巧雲發現了阿敏對逸白的情感,因為自己身體虛弱,恐怕不能一直陪伴逸白,甚至想將丈夫託付給阿敏。
發一張二人同框。
江南風光中養著的人們談吐溫軟,歲月雖有曲折,卻還是緩緩的流淌著,從那天之後,阿敏很久都沒有見過少爺逸白一家。這時影片已經進行到四分之三處。
我看這部片子之前沒有做過一點工作,根本不知道劇情走向,支持我看過前面那一個多小時,略有無聊的劇情,純粹是因為影片恬淡和安靜的風格。但接下來,劇情急劇轉折。
阿敏與逸白的最後一次相遇還是在自家庭院,不過,這次逸白卻穿上了日本人的軍裝,還帶來了他的「朋友們」——三個日本軍人來茶山飲茶。
逸白叫阿敏去燒水沏茶。
阿敏知道日本人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自己暗戀多年的逸白竟然成了日本人的走狗,阿敏感到恐懼和驚慌。
喝茶時,逸白向日本軍人描述茶山可以上遠眺西湖的美景,引起幾個日本人的興趣,於是日本人便請逸白帶他們到山上去。
阿敏再次看到逸白的時候,已經到了晚上。此時阿敏心中不但有恐懼,更多是是憤怒,她恨尹逸白投靠日本人,恨自己暗戀對象竟然變成了無恥小人。
可是作為「漢奸」,「走狗」的尹逸白卻鎮定的很,向阿敏要熱水洗澡。最後在阿敏憤怒而崩潰的哭喊中離開。
真相被揭開的時候,是第二天。
阿敏在茶樹中遠遠的看見少爺逸白被一隊日本人押送進山。
原來尹逸白全家被日本人殺死,面對家破人亡,他選擇暫時隱忍,尋找機會,拼了命的要報仇。這個文弱書生勇敢,堅韌,生前話語,句句振聾發聵。
阿敏在樹叢中聽到了逸白的怒吼,她咬住手背,無聲的哭泣。
逸白被處死在茶山,阿敏時常來看他,從少女到老婦,未曾忘記過。
看電影的我是震驚的,完全沒有想到這麼一部小清新了四分之三的片子峰迴路轉,竟然說的是這樣一個主旋律的故事,而且故事說的這樣好,令人回味悠長。
不是主旋律的可以有,可是身為老師的你能HOLD住么?能夠講解其中想表達的意義么?如果不能的話,光讓孩子自己看是會起反作用的
我想說說我的觀點,當然可以預見地,會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會同意我。我也打算僅供題主參考而已。假如想噴我的話,請您務必每句話都讀完再噴。我覺得正如我們不能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們主旋律好一樣,我們也不應當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主旋律不好,兩種行為是同樣沒有什麼分別的。孩子們應該生活在一個多元的世界裡,應當是在既觀看了主旋律影片之後,也觀看了非主旋律影片之後,然後通過自己來得出結論。片面地觀看非主旋律影片,並拒絕觀看主旋律影片,然後主觀地事先即認為主旋律影片不好,這樣的行為,儘管結論可能是對的,但是過程是錯的,因為他依然缺少該有的思考。我們這些人之所以更喜歡非主旋律,乃是因為我們看過很多的主旋律,然後我們自己得出了結論,因此我們有反思的過程。我們的後輩也應當培養這種反思的過程,乃至(放大了說)培養能聽取任何不同意見的能力,所以我支持孩子們看些主旋律電影。他們以後自會找到其中的矛盾以及通過對比而得出的差距,然後去探索主旋律所不能提供的那些事物,從而得出自己的想法,而這樣的過程對他們而言是必要的。哪怕當中有人真的信奉了主旋律,那我覺得,只要他是出於對比之後的、出於思考之後的、出於真心實意的,那麼也必然百倍地好過他是出於盲從的。當然恐怕他們也不會產生幾個的。我覺得假如題主你不給他們看主旋律,恐怕他們以後都看不到了,因為電視機里演的越來越少(抗日神劇不算),而他們多半在 也不會通過網路來進行主旋律的搜索,這樣以來他們就會 認識不到主旋律了。所以我支持學校的決定(儘管我們的出發點毫不一致)。因此我斗膽列出如下的主旋律清單:長征,橫空出世,鄧小平,太行山上,肝膽相照,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火燒圓明園,愛國者(別以為美國人就不拍主旋律),再來幾部非主旋律的摻在其中:紫日,嘎達梅林,梅蘭芳(第三段),末代皇帝,大獨裁者,再見列寧,血戰台兒庄。還有很多都有少兒不宜,想了半天,還是不能推薦,就算了吧。——沒有分級制度就是不方便。
鬼子來了
姜文導的第二部電影,被禁止公映了。不需要再解釋了哇、
葛優的《活著》,真實的社會就這麼殘酷。什麼共產主義資本主義全都拋之腦後,那是權力頂層金字塔人物忽悠你賣命當炮灰的調調。
姜文的《鬼子來了》算不
姜文 "鬼子來了"!最剖析中國為何戰敗的原因,沒有之一
我看了一遍就熟記於心,D說過人民的戰爭才是最勝利的戰爭
「我一手一個,撕八思巴弄死你們這些王八羔子」
「中日一家親,五百年前是一家」
「大哥大嫂新年好」
上面有人說過講的是民族劣根性,這不正是為何被侵略的根本原因嗎!
居然沒有人提烏鴉與麻雀
將國統崩潰前上海小市民的生活寫得淋漓另致,樓上樓下每一個人物都如此立體豐滿(當然國黨軍官扁平了點兒)。絕對的佳片啊小兵張嘎
反正我身邊好多小孩都愛看這個,畢竟主角是小孩
蘇有朋的 康定情歌 真的看到淚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