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做併購和槓桿收購(LBO)的主要資金來源都是哪裡?

銀行嗎?銀團貸款?
還是別的私募?
從成本考慮哪種比較低呢?


說說幾類我見過的吧,首先併購案例成功率很低,能談到合適的價格和激勵機制非常不容易,談成之後才是後續的步驟-- financing。既然談成的成功率較低,併購的交易金額又沒有達到美國80年代那種瘋狂的程度,所以目前併購融資的市場還沒有真正迎來一個大的浪潮。因此,私募基金往往是募集資金以後,等待併購交易的完成,這樣做還是不夠經濟,流動性管理的壓力很大,很可能等了一年下來什麼都沒做成。這也是為什麼垃圾債是最好的併購工具,因為是在deal close以後開始發行募集,從時效性上來講更經濟。

目前國內主要還是以下幾類:
1. 發股買資產:是最划算最經濟的,A股估值這麼高,創業板更不用說,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不會有人借大量的債務來併購,看看樂視網收購花兒影視的案例,其實很少用到現金;
2. 銀行併購貸款:審批還是比較嚴格,而且遵從屬地管理,所以銀行在併購方面一直做不起來,有很多政策性大銀行給企業海外併購貸款的,但是是市場中的少數,說到底還是企業授信下的貸款;
3. 銀行做的併購基金:近年來很多銀行開始做非標準化的產品,成立專門的併購基金,但是也是由於管理等原因,加之併購業務銀行還是不熟悉,因此做的好的不多;
4. 併購中票:有可能成為垃圾債的雛形,目前交易商協會推出的一個新品種,但是量也不大;
5. 類信託非標融資:這一塊用的比較多,很多是過橋屬性的,很多券商在撮合deal的過程中就已經在設計這一塊的結構了,比如上市公司通過股票質押,土地抵押等,設計成結構化產品,一旦談成,再用銀行的理財資金對接進來,量可以做到較大;
6. 私募基金,目前還是比較小。


1、股權融資:上市公司可以做定增
2、銀行融資:銀行可以配不超過50%的併購貸款
3、各種私募機構可以提供併購的資金,比如矽谷天堂做的博盈投資案例(最近出鏡率好高,原因是案例確實經典)


國外的併購基金,其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基金自身的資金(即從投資者處募集而來的資金)、併購貸款和高收益債券,其中貸款和高收益債券是併購基金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在「杠杠收購」中是最主要的資金來源;一般如KKR、黑石這樣知名的併購基金,10%—20%是自有資金,50%是銀行的,剩下30%-40%是垃圾債券

反觀我國併購基金的資金來源,可以發現:(1)貸款融資受到限制。2008 年12 月,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併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允許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開辦併購貸款業務。但是,目前貸款發放主要針對大型國有企業,併購基金難以獲得貸款融資。(2)高收益債券尚未推出。目前我國債券市場上還沒有推出高收益債券這類券種,併購基金也就無法採用發行高收益債券的方式融到資金。資金來源的限制極大的限制了國內併購基金的併購能力,使其無法採用杠杠交易的方式來獲取併購資金。

而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併購基金,大多數打著併購基金名義的基金都是在和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開展一些併購業務,收購一些併購標的的股權,約定一個期限,由合作企業回購股票。目前國內已成立的併購基金大都採用「傍龍頭」模式,如天堂矽谷與大康牧業及合眾思壯的合作,再如景良投資與大連控股大股東大顯集團的合作,都是這一模式的代表。


..............................................分割線...............................

題主說的是中國併購資金的來源,由於中國併購項目都是由企業為主導,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併購基金,那就從企業併購的角度來說:

1、企業自有盈餘資金;(通常佔比較少)

2、發行新股募集資金;(一般上市公司採用,有兩種方式,一是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用於收購;二是直接向併購標的的原股東發行股票,購買公司股權。)

3、合作的「併購基金」(其實就是一些私募基金,稱不上是併購基金)出資購買一部分併購標的股權,雙方會約定一個回購日期,到時由企業回購基金所持有的股權。(如上文所述)

4、發行信託,性質其實跟「3」是一樣的。

5、銀行併購貸款。(上文已經提到,這種只能是國有企業採用,如果是民企,銀行一般都不「鳥你」。)

6、投資銀行的併購融資貸款。這個主要就是外資投行,內資券商投行大都還沒有這個實力。這個一般發生在跨國併購中,你只要選擇一個外資投行做交易顧問,他們會主動詢問你是否需要併購融資貸款的。因為外資投行做併購項目,收益的大頭都是併購融資貸款。


使用垃圾債,例如崑崙之收購Opera
360崑崙收購Opera披露更多細節 崑崙主導並收購後管理

看了披露的細節以後,是不是感覺有點象飲鳩止渴?


公司自有資金、股權融資(增發)、債券融資(銀行併購貸款或者發公司債券)、私募提供部分資金(但是中國私募機構不控股,不超過49%)


槓桿收購的資金來源與融資結構:

一、優先債權,約佔收購資金的 50%~60%,由銀行提供給控股公司,平均期限為 3~4年。

資金來源(商業銀行、貸款公司、保險公司)

償還期3~5年
資金額/EBITDA=2.0~3.0
自由現金流/利息=2.0

二、普通債權,約佔收購資金的 20~30%,資金提供者獲得由控股公司發行的普通債卷、可轉換債卷等,平均期限為 5~8年。

資金來源(公開市場、保險公司、夾層基金)

償還期5~8年
資金額/EBITDA= 1.0~ 2.0

三、自有資金(股權資本),約佔收購資金的 20%~ 30% ,PE與目標公司管理層獲得控股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其中,管理層股份 5%~10%)

資金來源(管理層、LBO基金)

退出策略 4~6 年投資額


可以參考這篇文章。http://mp.weixin.qq.com/s/8txuR8sipMFNr6r7Ifvtew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金融公園。


推薦閱讀:

微軟對於諾基亞是仁至義盡還是無情拋棄?
黑莓是加拿大企業,其他國家企業收購時,為什麼還要美國的海外投資委員會審核?
「喜羊羊」公司被香港意馬收購,背後有什麼故事?
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真的不行了嗎?
夾層融資和可轉換債券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有什麼不同?實務中,哪種方式更受歡迎?

TAG:槓桿收購 | 企業併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