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思維和反應?
問題本身可能表達的不是很清楚。我在拍照時,經常是一種這個狀態:知道自己什麼不擅長,於是就去針對自己不擅長的攝影方向進行學習,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真正遇到自己不擅長的拍攝對象時,大腦有時候就會出現盲區,可能是太激動了,一時半會兒,自己所知道的拍攝知識或者說技巧都想不起來了,用不上。但是,事後琢磨琢磨,會很有多遺憾。所以,問題就來了。如何培養自己的攝影思維、培養自己的攝影反應?(不知道說清楚了沒有呢~平時拍照片也不少,但是,欠缺的太多太多太多了。)謝謝你們的回答以及指教~
在拍攝了很多年以後,我也會出現你所形容的狀態:面對即將拍攝的場景大腦一片空白,一時不知如何下手。
不過這樣的狀況只會出現在應約拍攝且僱主有明確視覺取向的時候---那標準與我自己的標準並不一致。
我們初學攝影的時候模仿是必經的階段,你會盡量靠近你認為「好」的圖片。對於足夠用心和刻苦的人來說,很多攝影技巧並不難學會。在學會了諸多技巧後你拍照時的自信逐步增強,尤其是遇到自己熟悉的拍攝場景之時。
可是現實之豐富遠超我們的電腦屏幕,一定會有無數的未知環境不在你的技巧積累範圍內。面對不擅長的情景你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態,且會突然喪失自信。
這時候你才能發現學習攝影中的一個誤區:你大腦中那個好的標準不是你建立的,它是別人的,並且,它總是呈現為形式上的完美。
我們最愛的圖片大多反映著這個世界那些完美的瞬間和完美的人,然而時空是線性的,我們不可能總是處於完美時刻來完成拍攝。
實際上「不完美」佔據了這個線性時空90%的份額,這也是前輩大師終其一生也不過收穫有數傑作的緣故。
把你眼前的每分每秒都拍攝下來既不可能也毫無疑義。翻看一下你電腦里那些完美圖片,你會發現你生活里太少出現類似的畫面了。如果我們的標準恰恰基於這個圖庫的話,攝影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個滿艱難的行為過程。
所以你會看到那麼多高手在拍攝異域風景美女野獸花草靜物,但卻很少拍攝自己的生活,拍攝自己身邊的點滴。
當然你可以步其後塵且絕塵而去,在浩瀚的美圖海洋中留下自己的足跡。總會有一天你的技術越來越純屬,不會再出現大腦一片空白不知所措的狀況。
真的到了那時你會懷念現在這個時刻的,相信我。在拍攝之前就已經確信自己能夠拍出什麼照片,雖然可以自信的稱自己為高手甚至指導一下別人了,但攝影的樂趣,卻遠不如現在。
對美的嚮往指引我們愛上攝影,但攝影不僅僅關乎美。這剎那間的空白提醒我們面對這個問題:如果現實不符合拍出完美照片的條件,我們是不是還要拍?
如果我們無法抑制自己按下快門的衝動一定要拍下那個畫面的話,那將是一張屬於你自己的照片。你一定清楚的知道驅動自己拍攝的原因是什麼。。。
那就是你的標準。
對我來說,建立自己標準的過程,是攝影最難也最有意義的部份。標準逐步建立也常常被改寫,這過程使我對攝影的樂趣始終保持如初。這個階段很多人都會經歷甚至反覆經歷,如果已經到了現場能力經得起事後推敲的程度,你的攝影水準其實就成熟了
這情況最典型的表現是,在現場覺得好的拍法,回來看照片很平淡甚至不好
原因,一,基本功,二,對同類照片的觀看參考不足,三,技術還未轉成反射,四,對拍攝對象和機會不夠挑剔,五,尚不明確自己的風格和照片取捨,六,拍攝時注意力不夠集中,七,給自己過多假設
願與君共勉。
本人與樓主問題差不多,也一直在苦惱這個問題,基本上就是拍的時候腦子裡一片空白或者自我感覺良好,拍完回去整理的時候才感覺到諸如 「當時應該用三腳架……」 「這個應該用閃光打亮前景更好些」 「這個應該把光圈調的再小些或者再大些,背景才能更清楚或者模糊……」 「這個取景應該把XX包含進去就更好了!」 這類問題。
個人的體會是攝影技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培養的是攝影時候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周圍人的影響(環境影響),天氣影響,著急著拍完走人,感覺站在那裡想半天太怪異,索性趕緊拍完走人之類,有的時候心理上緊張了,操作上失誤就多,忘記了很多本已掌握的技巧。
我現在正在學著不著急,不受環境影響,不要擔心模特等煩了,重複姿勢太多,說白了就是先要心靜,然後觀察環境,取景,仔細反覆移動角度,力求最佳角度,再下來,將整個參數一一過一遍腦子,然後考慮是否需要三腳架、補光……,然後下一步:
1.用多大的焦距。
2.用多大的光圈。
3.用什麼測光。
4.用多少的曝光補償。
5.取景是否水平。
6.觀察一下取景是否滿意。
5.多拍幾張。
也許一張照片需要費10分鐘,惹來異樣的眼光,那又如何。我玩我的關別人鳥事,只要不是霸著拍照景點不讓別人留念就行。
如此多練多想,相信熟能生巧,漸漸的如同打字盲打一般,很多都會成為條件反射。
說的不對的還望高人指點。推薦閱讀:
※什麼才是一位優秀攝影師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攝影師還需要如何提升自己?
※剛接觸產品拍攝幾天,想模仿一些大師作品練習,求前輩推薦幾本書?
※如何入門攝影,並逐漸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