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基地》中,為什麼銀河帝國的科技會倒退?
感覺很費解,這又不像中國那些傳男不傳女的絕技什麼的,為什麼還會「失傳」?
有真實的例子嗎?哪些因素會導致科技的衰退?
打個比方,以現在的計算機科學為例。
要使用計算機工作,需要有人懂演算法,有人做操作系統,有人編程序……最終形成你可以使用的軟體,比方說office什麼的,然後你就可以拿著這些工具去辦公解決問題,一切都那麼自然。
但是,不要忘記,這一切都發生在計算機之中,而造一台計算機,得有人懂得怎樣造計算機的硬體,以CPU為例,我們國家拼了老命都趕不上米國的CPU製造水平,說明這東西要求的技術含量和工藝水平極高,可能世界上能夠搞定的就沒幾個人。
好吧,現在考慮這世界上所有懂得CPU研發設計的人全都沒有了,要重新研發需要極長的周期(甚至設計新的CPU本身就需要計算機運算的支持),然後世界上所有的計算機都停擺了,程序員能力再強也沒有槍炮了,所有依賴計算機的東西都不轉了……
然後呢?世界上僅有的計算機就成了珍貴的消耗品,壞一台少一台,直到最後,所有的計算機都木有了,大家都可以回家種地了。
以上,就是《基地》中銀河帝國科技衰退假設的邏輯……
嗯,其實拿現實例子來對比《基地》系列的背景設定的世界中的科技發展狀況是不恰當的。
基地的背景世界裡,人類所佔領的星系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難想像的地步。
星系之間的物理距離遠遠大於現在地球上幾個大洲之間的距離,更別說文化,語言,人種之類的。
以及科技發展狀況。
比如說,某個類似於太陽系的小星系A,由於有三顆星球非常適合農業生產,那麼這個星系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為了農業輸出的星系。其科技發展都靠與外部其他星系的貿易。
這在和平時期是一個合理的發展模式。發揮優勢獲取不足。
可是一旦發生戰爭,比如農業星系A所依靠的科技星系B和C開始了戰爭,然後B和C由於使用核武器或者其他星球級別的毀滅武器,導致星系毀滅或者文明重創。
這時候星系A將沒有科技來源,如果星系A自己不具備蟲洞之類的躍遷技術,那麼星系A從此可能成為宇宙中的一片孤島。依靠農業發展自給自足。它的文明庫很可能存放著大量的科技資料,但是由於常年不需要科技發展,一切都得重頭開始。經過若干年若干世紀的發展,星系A可能與整個宇宙人類帝國中的科技發展,就拉開了很大的差距,有可能是信息時代和石器時代這樣的差距,甚至更大。
所以,由於人類宇宙疆域的極大擴大和文明科技的漫長發展歷史,目前我們的世界裡存在的科技發展的模式和文明成果的保存模式,在那個世界裡能夠起到的作用應該很有限。其實我猜想那個時候應該有更先進的文明成果保存的模式,比如說義腦之類的東西。但這個東西很可能也要依賴伺服器和網路,同樣會受到戰爭的影響。
人類對科技依賴程度越高,科技發展程度越高,我們依賴科技發展科技,我們依賴科技保存科技成果,我們的科技封裝的越好,出現科技斷代的情況就越有可能。
比如你給一個石器時代的人一個iPhone,對他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沒有網路,沒有其他通話的目標,沒有電。而現代通訊是基於這些基礎科技的。就像@謝磊說的情況一樣。同樣在未比如人類出現了義腦這樣的科學技術,能夠讓人類通過人造腦學習和掌握巨量的文明成果(可能通過現有的傳統教育體系和速度,人類年齡已經不夠學習那麼多的知識了),且不說這個技術會不會被高階層的人類壟斷,即使能夠惠及全人類,這個技術也會遭到伺服器,網路,病毒的影響。義腦一旦崩潰,人類或者會死亡,或者會離開了義腦而無法使用和發明高科技階段下的各種載具,武器。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像經典力學不適用於微觀世界一樣,現有的地球的科技發展和保存模式,也不適合統治整個銀河系的人類,所以會出現科技倒退的現象(甚至是極長時間,極大範圍內的)。也許那時候應該出現更高級的科技發展和保存模式,但是在阿西莫夫的設定里,顯然基地時代的人類,保存文明成果的方式,和現代的人類並沒有本質上的飛躍。所以才有科技倒退,也才會有基地的出現來保存人類火種。
因為銀河帝國這個系統比較脆弱
《基地》這段歷史,模仿的是羅馬帝國崩潰的過程。如果樓主對這段歷史還是不夠熟悉,那麼還可以類比蘇聯崩潰後的歷史進程。
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其實還包括東歐)在經濟上本來是一個整體,俄羅斯發展什麼,白俄羅斯發展什麼,哈薩克發展什麼,這都是有一個整體的計劃的。但是因為蘇聯解體,這些經濟單元被分割到了一個個小系統里,結果這每一個單元都不能完成真正有價值的產品,結果就是一個個逐漸消亡,他們掌握的技術也就逐漸失傳了。所以很多蘇聯能做的東西,現在俄羅斯反而造不了了。
《基地》也是這樣,根據《基地》的設定,銀河帝國間各星球間的聯繫還是比較困難的(星際旅行還沒到招手打車那種方便程度),所以星球間的聯繫就非常依賴一個統一的政權來維持。否則各個星球就會陷入這種孤立性的衰退,然後各個星球掌握的部分技術逐漸喪失實用性,然後就沒人學,然後就沒人教,然後就失傳了。
而基地因為提前做了準備,搞了一套「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所以就活下來了,成了周圍的黑暗世界的明燈。
to:負二,你這說法。。。誰說銀河帝國的科技倒退來自於戰爭啊。
《羅馬帝國衰亡史》和當今的中東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最優秀的科幻小說從來都是充滿了人類歷史與政治的投射。
人類的歷史說明,一直往前發展是不可能的。衰退和消亡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就阿西莫夫在《基地》裡面表現出來的對羅馬帝國衰亡的看法,他可能認為有這些原因:
1、隨著帝國的發展,上層貴族越來越多,雞犬升天的更多了,好逸惡勞的人性讓他們越來越多的佔有資源而不進行生產,腐敗隨之蔓延。安納克里昂大帝的一個寵臣,那個跟著將軍去打基地的近侍(忘了叫什麼了),就已經擁有一個龐大的自留地,還可以發行貨幣,他的收入是一點點都不會進入國庫的。他還僅僅是個新興貴族,老貴族們幾代人的經營,早就富可敵國了。
2、隨著時間推移,社會關係越來越複雜,維持帝國的平衡需要越來越多的細節調整,平衡變得越來越難以操作,超出了執政者的能力。運營一個龐大的帝國是需要智慧的,每進行一次無腦的調整都會讓這個帝國衰退一份。而亟需的改革也在既得利益者的阻撓下無法展開。明代張居正利用他無上的威望與皇太后的支持,也只進行了一部分的改革,已經讓他身後身敗名裂,從此明朝的經濟改革倒退幾十年,一直到崩塌也沒有進行過再像樣的改革,再玩幾次萬曆三大征,不衰敗才怪。
3、一些帝王能力上的平庸導致邊疆各自為政的趨勢越來越強化,帝國中樞無法從那裡收到更多的稅,而需要花錢的地方只會越來越多。在安納克立昂大帝當政時期,哈利·謝頓向他要錢,他說,「錢!我都不知道從哪裡弄錢!這麼大的帝國,到處需要錢,而稅收卻越來越少」。他作為一個帝王,拿出一點錢資助謝頓的能力都沒有了,可見帝國金庫空虛到何等程度。這和明崇禎時期沒錢拿出來徵兵討匪,而地方上的地主們都富得流油多麼相似!
4、國庫沒錢導致國家運營費用虧空,那些維持日常運轉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都沒法正常按勞分配,理所應當的偷工減料,薅帝國的羊毛成了流行風,誰還去研究那些沒前途的核科技的細節,誰還老老實實去做科研與技術攻關?「老一輩人造的東西好得很,也用不著我們!」,但是再新造的東西,總是感覺缺點啥。但是,由於上層的愛好推動,精緻與華麗成為一時之風,搞藝術的會成為向上晉陞的階梯,所以皇朝末年總是會出現精緻到病態的藝術珍品,這也被中華大地上數不清的朝代所驗證。
參見這個問題下我的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15641
科技的延續和發展,依賴於組織結構和基礎建設。你編程再牛,沒有 CPU 也白搭。你 CPU 的設計再牛,沒有流水線也白搭。流水線再牛,沒有人提煉和生產矽片你也白搭。流水線還要維護,沒有人生產流水線的零件你也白搭。小說情節需要。
那種事情在現實中是不會發生的,戰爭只會讓科技進步,而不會使科技倒退,看看一戰二戰就知道了。
樓上諸位貌似描述的是科技倒退的過程,而非原因。
貌似書中並沒有對原因有非常具體的描述。只提到了幾點:
1.缺乏好奇心;
2.官僚統治的僵化;
3.高度集權的失敗;
我個人認為,如果加以發揮,還可以加入的原因包括如下:
1.科技的高度專業化,精細化與日常化;
2.宇宙中各個星球或者說統治政權之間存在的資源不平衡;
3.宇宙不同區域的科技發展水平不同;
4.養尊處優的人類失去必要的競爭而失去發展動力;
以上。
科技水平的進步,或者哪怕是維持需要的是傳播交流,是教育。因為知識不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而是分散的存在與每一個「人」的認知中,再由人互相間碰撞出應用的火花。
知識和技術往往不只是1+1=2這麼簡單明確,在當時的客觀因素限制下難以判斷正確與否。當兩種學術觀點並存時,一方勝出往往不是因為一方的支持者說服了另一方,而是由於時間的推移,新世代逐漸接受了其中一種說法,而另一方則逐漸凋零了。
那麼,當交流與教育規模或水平下降時,社會總體的知識水平的下降不可避免。這種例子在歷史上數不勝數,戰爭,政策的變化,大災難,或者甚至單純的意外。而將空間尺度拉大到宇宙水平時,交流的門檻上升,意外因素的影響進一步放大了。
個人愚見,基本上可以用熵增原理來解釋.這也側面說明作者的牛逼.
世界總是趨向於雜亂無章,物質總是會耗散殆盡的.
事物發展有其自然規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很多的損傷是不可復原的.現在人類還在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創造各種科技文明,大概是因為我們還處於文明發展的上升期,但是隨著資源,環境的供給能力下降,如果科技突然沒有與之匹配的進一步發展,也許社會是會走下坡路的.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比如說,突然石油真用完了,但是替代的能源還沒發展出來,那麼工業體系沒準就衰退了.參考當年石油危機那幾年
真實的例子就是羅馬文明退化為黑暗時代的歐洲,連自己的歷史都要去阿拉伯人那裡找。
類似的例子就是中國宋明的火器已經有所規模了,而到了大清弓馬定天下,導致火器嚴重廢弛,清末對戰英法聯軍時還在使用弓箭。
不過私以為基地小說里的情況現實不可能發生。現代科學已經形成了科學共同體,主要理論成果全球共享,技術成果雖然相對保密,也不至於保存在一些人腦中。有了電子存儲設備和網路這個工具,人類的科學技術幾乎不可能被丟失。阿西莫夫寫基地的時候這些東西還沒有,小說里的銀河帝國如此龐大,但存儲設備還在使用膠片,而且還煞有介事的要調集一批學者去編寫什麼百科全書(對比wiki),顯然是作者受制於時代的結果。所以不能當真。
就是羅馬衰落的寫照,我們生在東方,又是在一個發展為主流的時代,對羅馬沒直觀感受,其實就算在中國,戰亂一起,天下逐鹿
最近20年俄羅斯軍工領域完美的解答了這個問題。
只能說明阿西莫夫簡直是高瞻遠矚。一個大的帝國解體後,科技水平大幅度下降。古羅馬時期發生過。
20年前,蘇聯解體又給我們活生生上了一課。從世界一級變成一個二流國家,居然只需要幾年時間。
科技 點起來很不容易,點了之後要保持,更是需要一個成熟的體制。能夠不斷的有年輕的人才來接替。就帝國一旦覆滅。一切就都沒有了基礎。
一個複雜的有生命力的系統,無論是生物還是社會組織,把它肢解為數塊,肯定會衰退或者死亡。應該不需要再論證肢解後各子系統之和為何不如原來的系統吧?
?技術的理論發展停滯,沒有倒退。
?銀河帝國崩潰後,技術的應用出現了倒退憑記憶說一下雖然忘得差不多了。
一個大概是引進別的星球星系的技術,但是沒有能力製造,買來的無法維護之後就變成廢物了。。
另一個是資源耗費太快了跟不上步伐。。
還有就是因為戰爭了。。
就比如現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曾經不也很牛逼嗎?不也很多失傳了嗎?當一個社會不重視某一些學科,或者此技術從業人員連肚子都填不飽的時候就沒人去做這些事了。如果現在中國不繼續拿那麼多錢來砸航天科技…過幾十年你看吧,航天技術可能就連現在都達不到了,國家不支持,科學家沒研究金費,飯都吃不起還不改行?學生覺得這個學科沒前途根本就不去學這個科目…幾十年後,老一輩懂的都走的差不多了……後繼無人了。再比如故事裡的核電站,居然都沒人懂得修理,更別說造新的…壞一個少一個…必然社會結構以及帝國政策有嚴重的問題,整個帝國都不重視核能,能源問題可關係到民生,帝國不為子民謀福祉,重視的是什麼貴族權益,什麼官僚利益,核能相關專業人才凋零等等,也間接說明第一帝國的衰退和腐敗,哈里謝頓當宰相輔佐的哪個皇帝想改變現狀也是阻力重重,最後還被刺殺了…哈里謝頓為啥要建立第二帝國?就是想讓新帝國重拾曾經的科技。避免上萬年的混亂,讓人民重新過上好日子。
科技衰退在人類歷史上不是什麼新鮮事,中國清代和西方中世紀都是很好的例子。
兩者衰退、或者發展停滯的原因有很多,但他們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疆域穩定,沒有向外拓展的動力,整個國家(地區)死水一潭。
從《易經》或者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世界是在運動和矛盾中發展的,或者說是在陰陽互動、轉換中不斷向前發展的,絕對靜止導致絕對滅亡。
中國古代的疆域是不斷拓展的,到了清代,疆域遼闊並逐步穩定,北方是渺無人煙的西伯利亞,西面是高原沙漠,東南亞猴子全都俯首臣稱,東面是茫茫太平洋。加上政權穩固,整個國家已經失去了拓展的渴望和動力,一潭死水,喪失了科技發展的內外動因。
在西方,羅馬帝國崩潰後,十字軍東征,基督教一家獨大,整個歐洲大陸和撒哈拉以北非洲全部處於教會統治之下,政權結構穩定。進入了長達1000年科技停滯的中世紀,直到1434年中國的《永樂大典》機緣巧合地流入義大利,才在這個外因之下點燃了文藝復興的星星之火。
把這種情景拓展到整個銀河系同樣適用,銀河帝國疆域遼闊而穩定,處在繁榮的帝國首都川陀的達官貴人對銀河邊緣的不毛之地不感興趣,就如同乾隆皇帝對西洋蠻夷沒有興趣一般。人類足跡已經遍布銀河系2千多萬個可住人行星,就像基督教認為在可見的世界中所有人都已經信仰了上帝。銀河系資源豐富多樣,人類已經沒有星際航行剛開始時開疆拓土的好奇心和雄心壯志。這種情況下,除了星際通訊技術外,其他科技發展停滯幾乎是必然的,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回報,沒有回報,科技如何發展?
就像如今的地球,太空探索不說已經停滯,至少發展非常緩慢,人類在目前的科技條件下不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發展出星際航行的技術。這種情況下,除了通訊技術,其他基本物理方面的進步將越來越緩慢,除非機緣巧合下實現星際航行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或者,外星文明偶然流入地球——兩者的機會都非常渺茫——人類的未來將是灰暗的。
退化是很常見的。
古人許多奇異技術,現代人也無法還原。
埃及金字塔是怎麼建成的?現代人還沒有解開建造原理。
推薦閱讀: